查看原文
其他

于盈校友的领航人生:第99期华附沙龙回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华附人脉网络 Author 鹿 欣 Siya Carol

你打开了  华南师大附中

第526次图文,今年第210篇内容

科普时间:什么是华附沙龙


以下是2018-2019学年下学期以来,校友们在华附沙龙上的精彩分享——




领航人生:第99期沙龙回顾

她是本科提前一年从斯坦福大学经济系毕业的荣誉毕业生,是曾先后就职于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北京世界银行的女性精英,也是目前凤凰卫视环球商界高端访谈节目《领航者》的制片人和主持人。她就是2001届的于盈。

2019年5月29日(周三)下午,我们在讲学厅与300名华附学子一起,共同聆听了于盈“开挂人生”背后的坚持与奋斗。

 

一、我的华附时光

1.累积自信,知道通过努力可以达成目标

师姐分享自己高中的经历

台上的于盈自信而从容,可任凭谁也难以想到,初入华附的她,也曾被自卑的情绪困扰过。于盈回忆道,小学的她是一个被父母照顾得很好、基本不需要做家务的娇滴滴的小女孩。那时其实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靠点小聪明总能取得还不错的成绩,最后还如愿考进了华附的重点班。但来到华附以后,面对身边的“大神”们,她发现自己要名列前茅非常吃力,感到莫名自卑。

当时的于盈找了班主任,也是现在的副校长的肖朝云老师,进行了一次谈话。从她的困扰出发,肖老师直接问于盈:“你觉得大家都很厉害,那么你认为谁比你厉害呢?”脱口而出三个名字之后,于盈顿了一下,肖老师马上说:“没有了?那你不就是第四吗?”这番话让当时忧心的于盈茅塞顿开,她意识到,自己好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随后,肖老师又不断地鼓励她,帮助她战胜自卑心理。通过发奋努力,从初一下学期开始,于盈就扭转了被动局面,逐渐恢复了班级前几的名次。

师姐和肖副校长合影

于盈还提到,由于小学时从未补习,当时自己的英文并不好。但是她很快就制定了自己的学习计划——每天早上6点出操前后、下午5点多放学后,她都会在操场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地朗诵英文;晚上宿舍熄灯后就听着英语磁带入睡。除了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英语课程,她还每天给自己布置作业。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她的英文达到了班里第一梯队的水平。

这件事让于盈明白,“虽然每个人的起点不同,但是我们的终点是相同的。也许在一开始你比别人落后,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你认清目标,奋起直追,中间加油跑快点,最后就一定能追赶上,而这个也是自信不断建立的过程。”


2.包容、自由的氛围,让个性得以张扬

除了自我挣扎后的成长,华附自由包容的氛围也给予了于盈另一个宽阔的舞台。于盈在华附时,正值社团兴盛时期,各类社团初成规模,于盈担任了第一届学生电视台台长,还创办过杂志,组织班级同学参加各种青春旋律艺术节的演出活动等。班主任老师从没因为学业紧张的原因让她停止参加活动,而是给予她鼓励。

她说道,从小她就想法多多,初中时跟同学们大谈中国教育改革之迫切的理念,还得到不少响应。后来老师找她谈话,没有责怪她,而是耐心地跟她解释中国的教育体系不能明天就改革,她整天跟同学们宣扬,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同学不愿认真背书准备考试。

于盈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特别乖并且容易应付的学生,但老师们对她都是采取包容、鼓励的态度,而不是抹杀个性、硬要求同。这样的经历对她自信的树立起到了很大作用,使她日后继续走上了个性张扬的道路。


3.吃苦的训练赋予乐观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挑战

无论是一人只身前往美国求学,抑或是在摩根把通宵、出差当便饭,日夜兼程赶项目,还是从零经验开始一手创办电台、创办《领航者》栏目,那些于常人看起来难以逾越的困难,于盈总是乐此不疲地全盘接受。她对生活的热情以及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无不令人为之动容。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当年在华附求学时的艰苦经历。

于盈对于自己当年住宿的经历印象非常深刻。“当时宿舍是没有热水和洗衣机的,洗澡和喝的热水都要自己提上6楼宿舍,一年四季,即便是寒冷的冬天,都只能自己手洗衣服。”虽然在当时,她并不能全面理解学校刻意营造如此艰苦环境的理由,但日后回想起来,当年在华附吃苦的各种经历真的非常受用——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和严格的训练造就了她吃苦耐劳、乐观积极的态度,也让她在日后面临挑战时能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另外,初中时期华附组织的到清远市扶贫的活动,也让于盈在农村社会实践中感受到了社会发展的差距和自身的幸福。“我非常感恩在华附的这类经历,让我学会了珍惜和感恩现在的生活,并用自己的所学所思回馈社会。”

也许很多人曾经对于盈放弃投行高薪转战媒体的决定表示不解,但这种从华附时期立下的回馈社会的初心便是最好的答案。媒体于她而言,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她认识社会、影响社会、服务社会并传播正能量的途径。从默默无闻的新闻小白到今天的王牌节目《领航者》制片人兼主持人,她一路且行且思,尽己所能为他人打开了更广阔的世界。

观众们认真聆听师姐的分享


二、漫漫抉择路

 “斯坦福、哈佛、摩根士丹利、凤凰卫视,这些都是她的选择;主持人、妻子、母亲,这些都是她的角色。”

出国想法的萌芽来源于初二的一次游学经历。当时于盈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美国游学夏令营,外国自由开放的氛围深深吸引着于盈,回来后,她便下定要出国留学的决心。她努力说服父母,终于在高二时得到了出国留学的许可。她好不容易在极高的拒签率下拿到美国签证出国,却遭遇当头一棒,发现从三千多人的名校去到了一家只有五个学生、两个老师的学校。她赶紧到处找学校,但由于她是在8月底才抵达美国,故吃了不少学校的闭门羹。

在一个周五的晚上,因不熟悉环境,在迷路摸黑赶到一间学校时,学校已经关门了。她在这所中学的图书馆门前遇到了一位修女,满身疲惫的于盈忍不住将苦水全倒了出来,没想到修女非常认真地倾听了她的苦恼,并告诉她或许下周一可以为她安排一场面试。后来,于盈才得知,这位修女原来是学校的校长。修女在听完于盈的故事后认定她是他们想要的那种学生,硬是在学生已满的情况下收了她。“我觉得当时真的是神的眷顾,想不到我在美国,还走了一趟‘后门’。”

在美国高中的学习时光,从出国前一本全英文的书都没有读过,到英文课获得全A,她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而另一方面,美国自由宽松的氛围、丰富多元的社团活动也让她如鱼得水。从话剧、音乐剧的表演,到带团访问中国,到处都活跃着这个中国女孩的身影。毕业时,她被同学们评为“最有可能成功的人”。


两年历练,于盈最终依靠努力和坚持,成为了所在学校第一个考上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本科期间,于盈同样活跃于各种社团,最高峰时同时兼顾5个社团,并提前一年从斯坦福大学荣誉毕业。在外人看来,提前毕业是对能力最大的嘉奖,而于盈对此却有另一番看法——并不建议其他人提前毕业:“我们以前被灌输的观念总是人生很短,要跑快点,跑快点,再快点,不然别人就会追上来。但其实人生非常漫长,要对自己好一点,慢下来,去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学一点自己以后可能永远不会学的东西,去寻找一些新的体验,或者就是去交交朋友,大学的时光太宝贵了。

重回大学

回国后,于盈在投资银行的鼎盛时期入职摩根士丹利,成为了一名金融分析师。在摩根士丹利的两年是异常艰苦的时光,但也是收获颇丰的时光。“投行那段经历,对于刚出来的大学生我觉得是一段很好的训练——有机会接触到各领域,各类型的知识,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每周有四天出差,每周一天通宵,而且没有周末,这种高强度的工作锻炼了高抗压能力……”

即便如此,于盈依旧是干劲十足,连客户都说在她的邮件沟通中感受到了她满满的热情。“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每天都接触到这么多不同的新的知识,这样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所以我觉得应该笑着去面对,毕竟这都是自己的选择。”

结束了投行生活、在凤凰卫视工作了1年后,于盈再次回归校园,前往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攻读了一直热爱的公共政策系,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她再次回到了凤凰卫视。

2018年十大杰出新香港青年颁奖典礼


三、给华附学子的建议

对于如何让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如何思考和挑选专业与职业,于盈希望以自己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给在读的同学们一些建议和参考。

坚持投入,持续学习。《领航者》的采访对象遍布各行各业,这就意味着,于盈需要快速学习进入每次采访嘉宾的领域,并且佐以自己的见地。但这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在此之前,于盈基本没有任何电视采访节目的相关经验。采访每一位嘉宾前,她基本上都要看六七十页的资料,浏览嘉宾以往的采访,查看相关领域的资料或书籍、人物传记等。“2017年我几乎就是全年平均每天只睡4个小时,2018年5个小时,今年(2019年)我的目标是平均每天可以睡6个小时。(哈哈)”但她表示,自己非常享受每次访问带给她学习新领域知识的机会,这并不是纯粹为了做好节目的功利性的功课,而是本身就能带来一种知识的享受的一场知识的盛宴。

于盈认为,世界如今处于历史性的巨变,经历前所未有的科技和社会变革速度,因此她希望能采访全球科技、医疗、教育等各界走在最前沿的人,去探讨他们对未来的洞见,未来的变化对普通人的生活会带来怎样的颠覆,普通人又可以如何准备,让自己不与时代脱节。同时她也希望挖掘人性的闪光点,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培养极强的适应力和学习力。虽然适应力在学校的教育中并没有被过分强调,但从与各行各业的“领航者”们的对话中,于盈发现,适应力可以说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当你发现前人并没有一个十分清晰的模式、路线供你去遵循、去模仿的时候,适应力才是一个人以后可以走多远的决定性因素。”

特立独行,执着勇敢。于盈回忆起自己刚从哈佛回归凤凰的时候,和4家电台一起去申请政府牌照的经历。“这些电台派出的都是一些五六十岁的台长、专业的人士前去同政府打交道,我却经常是只身一人前往开会,一开始政府开会的时候还会说,能不能叫上我的上司一起来,需要做重大决定。”即使如此,于盈也没有退缩,“只要是你认定能做的事情,没有必要因为这些表象的东西就被打击,影响自己的自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各种沟通交流中,于盈的学习能力之强和专业程度之高令他们刮目相看,以后也再没有人对一个“20多岁的小女孩儿”出现在这一类的场合表示质疑。“后来从政府到同行,他们都非常尊敬我,对我非常好,我觉得这个好不是第一天就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没有捷径。”

于盈和凤凰卫视其他台长的合照

学会把挑战变成恩赐。于盈刚进入凤凰时,她从最早的凤凰早班车编辑开始做,每天半夜4点钟上班,中午1点钟下班。每周工作日、周末各放一天假。由于工作日调休那天,于盈的朋友都在上班,她就制定了系统化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计划。而在筹备电台时,一开始“不忙”的3个月,又让她在经历了10年全英文的写作后重拾中文写作。在创办《领航者》时面对各种质疑,但偏是因为没有经验,让她闯出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回头看,她说这些经历其实都是一种恩赐。

“怎么样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所有的挑战,我觉得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命题。也就是说,要勇于追随自己热爱的事情,并且学会直面失败,坚持前行。越早经历失败越好,可以在挫折中培养坚强的品格。

职业生涯规划无需刻意,可随时换道。于盈坦言,她处于像在座的同学一样的年纪时,其实非常害怕别人问她以后想要做什么。也许在旁人眼中,于盈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想法、有主见的人,然而当时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确实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直到做到《领航者》这个节目时,她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职业生涯规划不需要特别焦虑,以后想做什么职业不需要有一个特别具象的概念。如今世界处于巨变,‘知识的半衰期’只有约4到5年,人工智能在未来的10到15年会颠覆现在50%的工作,但到时又会有新的职业产生。所以,锻炼好自己的学习力、适应力,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养成坚毅的品格,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天,你就永远不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幸运女神也会眷顾你。”如果把人生看成是不同的篇章,可能就不会那么焦虑。

师姐和同学们合照


四、教育的未来

从《领航者》的教育系列采访中,于盈体会到,教育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终身学习成为必要。所谓的“终身学习”,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学习,思维能力、运用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变得更加重要。

于盈感叹,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沉重,磨灭了学习的热情,也挤压了创新的空间。身处激烈竞争之下,奋斗路上大家总是在和时间赛跑,常常忘了偶尔要放慢脚步,停下来思考。“我们必须要为自己的人生‘留白’。因为只有留白的时候,一个人才有时间与精力去寻找、深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活出人生的意义。”

Soft skills should be called POWER SKILLS. 于盈说,在采访中她了解到,当今雇主们觉得员工们最缺乏以及最需要进行培训的能力是soft skills,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等。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是因为学校里学到的和生活中需要的技能出现错配。因此,于盈建议,华附的同学们可以从现在就开始着重培养这些能力,“独立去接触更加广阔的世界,和更多不同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的人多交流非常重要。”

师姐与粉丝团合照

如今创造性经济蓬勃发展,我们不应再仅仅作为一个跟随者,简单地模仿外来的成功商业模式,而是成为一个创造者,融合跨学科的知识,寻求新的发展途径。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是21世纪的主旋律。于盈提出,主动地去了解、学习其它科目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以后更快地适应这个时代。

但于盈强调,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则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在善恶之间作出选择。巨变时代下,我们需要有一种清晰的自我意识,以及自主决策的能力。想清楚要走什么路,要为了改善社会而努力,尽己所能去做一些对这个世界有影响的事。

 

五、什么是杰出

“我们可能常常从别人的故事里觉得他们很厉害,感受到他们开挂的人生,但是大家都是一天24小时,他们有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呢?

于盈强调,自我价值不来自于与他人的比较和他人的肯定,而是来自于自己对做这件事情的追求,自己内心的充盈和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回顾自己的经历,于盈一路走来当然有自己没日没夜的奋斗,但也有无数家人、老师、老板、同事、朋友的帮助与支持。“我有多勤奋、多努力,都并不是获得成功的唯一因素。”

在于盈眼里,杰出意味着更多的社会责任。"To whom much is given, much is expected." 杰出意味着要抱着感恩和谦卑之心,抱着满满的正能量,行公义、好怜悯,尽自己的微薄力量去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六、广义定义成功

中国人讲究“赢在起跑线上”,但人生并不是一场“短跑赛”,而是“马拉松”,跑得快不如跑得久。放眼于长远,能否赢在人生这条路上而不仅仅是升学这条路上,才是关键所在。怎么衡量所谓“赢”也很重要。能找到学习的乐趣,能过上丰富充实、健康快乐、有意义的人生比世俗眼光中的好工作、好收入、高社会地位等要重要得多。

哈佛大学的一项长达80年的成人研究发现,最能影响人类“幸福、快乐、健康的生活”的就是与他人温暖紧密的关系,而这又说明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如果大家以一个更长远的目标看待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个全新的看待生活的角度。

同学们认真地听讲做笔记~


七、Q&A

环节开始,同学们提出非常多富有思考的问题。以下是问答精选:

Q1:师姐最近在读的书是?

答:我最喜欢的书是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写的《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它把前沿的商业理论套用在职业发展和家庭关系等方面,而且它对我的人生排序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启发’很大。还有《必然》,讲世界未来发展的12个趋势,这本书我也是挺喜欢的。最近还在重读一本比较老的书,《高效人生的7个习惯》,在有了更多职场和人生体验后重读又有不同的感悟。

Q2:为什么当初会从投行转去媒体?

答:不可预见的偶然。我一直很喜欢公共政策,在摩根士丹利工作结束后就申请了,之后想去尝试一些比较有意思、比较好玩的事情。刚好认识一位在凤凰卫视工作的朋友,帮我安排了新闻主播的面试,没想到通过了。之后也没想到会因此爱上了媒体这个行业。

同学们积极地向师姐提问

Q3:未来十年比较有需求的领域或趋势?

答:人工智能肯定会是最大的一个领域,因为它会赋能很多新的科技和新的行业,我们的生活也会被人工智能所改变。相关的,也就是衍生出来的比方说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等不同的产业。另外还有生物科技,还有新能源,太空探索等等,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但是以色列的最大的科学研究院的院长跟我说到有一点就是,当你在想未来的时候,要先把一些基础科学学好,之后再在上面有不同的分支,但基础科学非常重要。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所有发明都不是因为科学家看到市场上出现的问题,想去解决而发明的,而是都是因为这些科学家本身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做这些研究。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明五六十年后被应用到GPS等很多领域。所以说我们的好奇心、保持学习的热情非常重要。

Q4:在接下来的人生中还想实现什么?有没有规划?

答:其实一路走来我最大的感受是,人生最大的事情都不在我的规划范围内,我可控的只是很少的一点。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踏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只要你这么去做的话,不一定是在当下,但你的付出、你的努力总有一天会被人看到,机会也会自动找上门来的。

同学们积极地向师姐提问

师姐给签个名呗

惊喜发现师姐之前的分享出现在高中必修课教材!



其他链接:

华附志 专访|01于盈: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

于盈的中学体验:华附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于盈眼中的家庭教育|“我的家庭造就了今天的我”

于盈眼中的学校教育|“不竭尽全能就不知道自己的潜力”

于盈眼中的美国大学教育|斯坦福独特的大学文化 ——Work Hard, Play Hard


▌文字: 鹿、欣、Siya、Carol

▌来源:公众号“华附人脉网络”6月9日


相关链接:




公众号ID:hsfzgd

欢迎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