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到了北马兜铃的果实,可以写写它了。
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的“阳光植物志”,即可订阅。原创心血,欢迎转发。
文 图 | 最好的阳光
从六月到十月,在京城不同的地点,终于收集齐了北马兜铃的花、叶与果的照片。尤其是它辨识度很高的果实,看着它们一点点从叶子中跳脱出来,立于枝头。
对于北马兜铃,可以为它画个小像了。
北马兜铃,自然是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属多为藤本,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北温带。
北马兜铃是草质藤本,从名字也能看出它的主要分布区域——东北、内蒙、河北以及山西等北方省区,模式标本就是采自北京附近。而科长马兜铃多分布在长江以南。
马兜铃的得名原因,这时候会特别懂。
宋代的药学著作《本草衍义》曾解释过:“马兜铃蔓生,附木而上,叶脱时,铃尚垂之,其状如马项铃,故得名然。”
这个马脖子下面的铃铛还真不小,尤其是它炸开的时候。所以,我看到种说法,大意是“马”也有“大”的意思,马兜铃即有大铃铛的表示。
但我觉得,还是马铃更有趣。
北马兜铃果实的成熟标志就是从绿变褐,再炸开,裂成六瓣。就连上面的果柄都连着分成了六根,吊篮子一般。
如此这般,是为了方便篮子里的种子随风飞散。
那是些带翅膀的种子,整齐排列,像一沓硬币叠在收银机里的样子。
全缘,无毛,基出脉五到七条,邻近中脉的两侧脉平行向上
北马兜铃在有的地方叫臭罐罐,因为它的味道很特异,不好闻,花期的时候臭味尤其明显。
上面那张三角状心形叶片之间,就隐藏着北马兜铃的许多花。小小的,黄绿色,不显眼。好在它们不靠颜色,而是凭气味吸引传粉昆虫。
北马兜铃的花很独特,像缩微版的猪笼草,簇生在叶腋。
花被筒的基部是个球形,向上缩成直管,管口又扩大像个漏斗,先端一侧延长成尾尖。
基部的球里装的就是合蕊柱,合蕊柱简单理解,就是雌雄蕊长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圆柱。细长的直管内壁是许多腺毛,先端还有些淡紫色网纹。
北马兜铃的花进化成这样奇怪的样子,完全是基于它的传粉设计。
大家可能听说过马兜铃属的那种关禁闭式的传粉方式。当逐臭的小虫飞来时,喇叭开口的漏斗和上面的网纹更利于诱捕。小虫进来后,要经过细长的花被管,上面是倒毛,进来容易,但出去就变成呛茬了,没可能。
于是,小虫就带着外面沾到的另一朵马兜铃的花粉在基部球状的结构里乱撞乱闯,想寻找出路,无意中就帮助北马兜铃传了粉。授粉成功后,花被管上的毛就枯萎了,小虫终于能爬出去,重见天日了。
可这些小虫刚经历完痛苦的禁闭,当闻到马兜铃散发出的气味,又禁不住踏入了另一朵花设下的陷阱……循环往复。
在面对诱惑这一点上,看来自然的造物大多有这个缺陷啊。
这些花没授粉的时候都是开口朝上,散发着诱惑的陷阱状。完成授粉后,花就开口水平,或者朝下了,释放出小虫。
茎上有纵槽纹
为了传粉,它们也是费尽了心思。
(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马兜铃科马兜铃属多年生草质藤本)
此际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