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朋友想送娃出国上名校,我给她泼了点冷水

我是黛西 天赋一饼 2022-11-16
文 | 黛西

1


我以前做金融的时候,认识了几位国内的前辈,他们的孩子现在都上大学了。

前阵子,一个前辈找我,说他的太太想加我微信,请教我几个问题。

我觉得很诧异,无论从工作还是教育上,都轮不到我给他们做指导,难道他太太是我的公号粉丝,觉得我写的文章很有深度,想和我探讨人生。

加上才知道,我想多了,她想问我一些关于德国留学的问题。

她说,儿子在x工大上本科,学机械工程,很向往德国的机械制造,等过两年疫情好了,想来德国留学。

她想先和我打听下,慕尼黑工大的机械硕士好进么,儿子的情况把握有多大,因为他不想去别的学校。

可能怕我不了解国内的情况,她和我强调,儿子上的大学是985,综合排名全国前十,机械专业在国内排名仅次于清华。
听她说这些,我想起了十几年前的自己。
当时我申请德国大学的时候,也是查看学校排名、专业排名,憋着一口气上名校。
后来,我如愿以偿去了想去的大学。
说实话,感觉也就那样。
你可能想骂我凡尔赛,但这就是我的真实感受。
首先校园很小,从正门进去走两步就能看到后门,其次没觉得老师多牛批,另外教学设施硬件也一言难尽。
感觉就像和爱豆结了婚,你以前仰视的人现在天天当着你的面放屁,心理落差很大。

2


我发现,中国的父母和学生,多少都有点名校情结,所以前赴后继买学区房,考985,送孩子出国上名校,爬常春藤。

校长们为了鼓励学生上进,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我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也一直也相信,上什么学校很重要,学校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很紧密。
来德国后我发现,好像不是这样的。
20岁出头的我就有了一个觉悟,学校将来肯定不会以我为荣,毕竟这个学校已经出了17个诺贝尔奖得主,我算老几啊?
我和学校之间的纽带很“松弛”,就是上课考试去食堂吃饭,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在图书馆渡过的。
想拿好成绩,肯定不是靠老师课上教,靠的是自己课后泡图书馆。
至于“人格塑造”,更是天方夜谭。
国外大学没有什么“辅导员老师”,大学老师才不管你什么人不人格的,你已经成年了,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工作后,更是走进了人间真实,学校教的绝大部分东西都用不上,有用的东西学校都没教。
当然这可能和我的专业有关,我是学金融的,金融民工的主要工作就是搞钱,但学校绝对不会教人怎么搞钱。

3


有人会说,你这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上个野鸡大学试试?

我也一度觉得是自己的思想有问题。
后来,我读了一个澳洲亚裔女教授的研究,顺藤摸瓜读了她的三篇论文,我才发现,我不是一个人。
今天就和你们详细说说这个研究。
大家都知道PISA哈,它是经合组织 (OECD) 每三年搞的一个测试,全世界70多个国家的学生来做阅读、数学、科学考试,以及一些关于态度、信仰、学习习惯的问卷调查。
很多人以为,这个测试就是一个地表教学质量大PK,实际上,它的意义远远远远远远远不止于此。
它给全世界研究教育的人提供了一个大型数据库,很多学术研究都是基于PISA数据做的,这位亚裔女教授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
这位教授姐姐,用2015年的15岁学生的PISA成绩做样本,去问这些参加测试的中学生四个问题,来衡量他们对学校的态度:
1)学校对我未来毕业后的生活没有做任何准备,yes or no?2)学校就是在浪费时间,yes or no?3)学校让我拥有做决定的信心,yes or no?4)学校教会我将来工作中可能有用的东西,yes or no?
问卷的结果很讽刺。
很多成绩倍儿好的学生表示,学校纯粹就是浪费时间,啥有用的东西都不教。
但他们的成绩就是很好。
很多成绩贼差的学生觉得,学校很有用啊,我对学校充满感恩之情。
但他们的成绩就是很差。
是的,无论你对学校多么没热情,也妨碍不了你成绩好,无论你对学校多么有热情,也改变不了你成绩差。
只有四舍五入可以忽略不计的2%的样本显示,学生的数学成绩和他对学校的态度相关,另外98%的样本显示——
一个学生的成绩好坏,和他对学校教育的热情,没有任何关系。

4


当然了,女教授问的是学生对学校的态度,态度都是主观印象,不代表是客观事实。

但尽管如此,这个结论依然很反常识,因为按照朴素的思路,想把一件事做好,你一定得有热情。
尤其是需要长期投入精力的苦差事,如果没有热情,很难有持久的动力做下去。
上课考试对大部分人来说,都不是什么特别享受的事,当一个学生对学校不满意、对学校教育没有热情,很难想象他能取得好成绩。
这位教授姐姐也不相信。
于是她又扩大样本,用2003、2009 和2012年的PISA数据,做了相同的分析,发现结果还是一样:没有相关性。
不轻易认输的教授姐姐,又做了一些细分样本的研究,她发现,无论学生家庭的社会地位高低,经济条件好坏,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无论来自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结果都一样:没有相关性。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成绩和对学校的态度没关系,那成绩和什么有关系?
换句话问,到底是什么让“好学生”成为了“好学生”?
教授姐姐从PISA数据中分析发现,对成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学生对自己的态度。
一个学生对自己的信心是不是充足,焦虑感大还是小,是否享受学习,这三个看着像玄学的心理变量,对成绩差异有显著影响。

5


我家爱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里,管名校做的事叫“给鸟儿开设飞行课”。

“一群60多岁身穿黑色长袍的秃顶男人,说着英语,满口专业学术,写下很多方程式。

鸟儿果然飞了起来。完美证明这只鸟是听了他们的话飞起来的。

鸟儿本来就会飞,不管你教它,我教它,火星人教它,或是没有人教它,它都会飞。
就像能进入名校的学生,本身就是对学习有内驱力、对自己有信心的一批人,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成为优秀的人,而不是学校成就了他们。
我给前辈的太太讲了这个女教授的研究,用“过来人”的口气和她说,上不上名校,其实没有那么重要,起码没有人们想的那么重要,因为不是好学校“培养”了优秀的人,而是优秀的人聚在一起才有了好学校。
她说,道理都明白,但上学不是终点啊,毕业后进入社会,中国企业还是看学校,所以上名校有没有用,都得拼。
我没再和她争,换位想想,如果放到十几年前,有人和我说这些,我也会觉得这人什么居心啊?竟然想妨碍我进步。
唯一能快速终结名校情结的事,大概就是上名校了。
不过别误会啊,我不是说名校都是虚的,其实它也带给了我一些东西——
意识到自己没那么了不起,知道自己不知道太多东西,承认有些差距不是你想追就追,看到比你有天赋的人比你更努力。
黛西

你可能错过的文章

零花钱给多了,对娃没有啥好处
混龄幼儿园里的奇迹,我终于见识到了

黛西专辑精选

01 卧底德国幼儿园    02 亲子共读和童书
03 玩具与桌游选择    04 家里蹲陪玩秘籍
05 孩子心里怎么想    07 养育小事与大事
07 金融女聊点财商    08 宇宙最端正启蒙
09 和你一起变更好    10 这是真实的德国
11 天秤女的收纳术    12 如果你想认识我
“在看”和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