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跃动的那抹红,让党旗在青山绿水高高飘扬!
2018年,省教育厅党委组织开展了全省高校党建特色品牌、示范群“双百示范”工程项目申报工作,105个特色品牌和60个示范群入选首批全省高校党建“双百示范”工程项目。(全名单戳这里)
近日,“教育之江”双微开设高校党建“双百示范”工程项目专栏,聚焦这些特色品牌和示范群的亮点实招!一起来看看丽水学院如何为绿水青山增添一抹鲜亮红。
实施“一三六”工程,凝聚党组织健康力量
八百里瓯江浩浩汤汤,数千年括苍绵延不绝。为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重要嘱托,丽水学院生态学院党委扎实推进“一三六”工程,凝聚党组织健康力量品牌建设,将社会服务作为助力“两山”发展的窗口,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紧密结合专业特色,依托各党支部,组建党员团队深入地方,服务乡村,主动对接地方需求,实现支部和企业、社区的有效对接,实现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结合,将生态学院的研究力量、服务能力嵌入丽水市大花园建设、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之中,建设企业集成创新、互动创新的产学研联合长效机制,形成了“一名党员一面服务旗帜、一个党支部一个产业服务团队”的工作机制,为绿水青山增添一抹鲜亮红。
“毛竹博士”情系乡村
△朱强根向ITTO成员国介绍毛竹培育技术
走进遂昌县三仁乡坑口村,村民邓金发的农场生机盎然。鞭笋亩产从几十斤提高到300斤,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年逾半百的他,获得省农民高级技术资格,成了省毛竹乡土专家,前不久还被中国林学会授予“乡土专家”,走上了中国林学会主办的乡土专家交流会的讲台,畅谈《科技:增收致富的法宝》。他把自己的惊喜变化归功于 “毛竹博士”——丽水学院生态学院园林园艺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朱强根。“朱博士就是一个农民,和我们打成一片,没有距离感。”邓金发说道。
朱强根2013年入职丽水学院后,被选为省派竹产业团队科技特派员,扎根在田间地头,一干就是5年,研发的“毛竹非均匀深穴状施肥法”、“毛竹林地下鞭调控”和“大径竹培育”等关键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组织建设了8个毛竹林高效培育示范基地,核心区面积六千余亩。依托浙江省林技推广中心、丽水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以及县乡各类培训平台,在遂昌、松阳、龙泉、安吉、苍南、衢州等地开展培训40余场1500余人次,培养了一批农民技术骨干,有50多位农民成了技术的传播者,邓金发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主持的《毛竹林笋材定向培育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2018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近年在浙闽等地推广面积11.15万公顷,新增产值4.75亿元,累计推广面积16.35万公顷。
治水普查 勇于担当
△顾勇冰带领学院普查团队在普查现场
2018年,对顾勇冰博士来说是忙碌的一年。这一年,他与其他10多位老师牺牲了周末和暑假的时间,深入丽水六个县市区开展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党员责无旁贷。”顾勇冰表示,摸清环境数据,为以后环境治理、行业调整打好基础,这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在此次普查中,生态学院党委组建了以环境工程专业党员教师为主体,化学、生态学专业老师参与的服务团队,从2018年5月开始带领200余名学生开展清查工作,足迹遍布偏远山区。截至目前,该团队清查企业和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终端、入河排污口、生活源锅炉、加油站、行政村等16000家左右。
聚力乡村,留住乡愁
△姜华年副教授在现场调研指导
碧水东流,伴随着云蒸霞蔚,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绿水青山间徐徐展开。
地处浙西南山区,生态学院党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积极引导党员同志聚力乡村,留住乡愁,引领地方做大“乡愁产业”,真正实现乡村绿色发展。
“缙云县的‘乡愁产业’富民惠民经验得到了省委书记车俊、省长袁家军的充分肯定,乡村事业发展大有可为,这就是我们在乡村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姜华年副教授介绍,2018年,他所在的团队积极协助缙云县申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对象,并成功获批。团队还编写了缙云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创建方案(2018—2020年)》《乡愁农业产业规划(2018—2023年)》《仁岸AAA农业景区旅游规划》等多项规划,为该县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其中,仁岸农业景区已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正以全新风貌展示着新农村的风采。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习近平总书记102字的‘丽水之赞’,让我们的目标更加明确,动力更加充足。”生态学院党委书记夏更寿说,学院党委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丽水之赞”的精神内涵,牢牢把握党建工作特点,探索高校党组织工作新路径,让党旗在秀山丽水高高飘扬。
往期回顾
本期责任编辑:俞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