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小学老师的“平衡术”

之之和阿江 教育之江 2022-03-18

对于“双减”,不少人认为,这意味着家长为孩子报补习班的“攀比之风”刹车,家长的压力减少,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学校开展的课后托管受到很多家长“追捧”。


前段时间,之之和阿江走访了省内不少地方的中小学,体验了课后托管究竟是如何开展的,还分别对话了校长、教师、志愿者、学生,一起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宁波市鄞州区江东中心小学校长助理梁芳用了4天时间在家休息、陪家人外出旅行,另外3天忙着修改学校课后服务方案和名师工作室的部分工作——工作与休息的时间几乎对半分。


“双减”之下,这样的老师还有不少。他们在投入课后服务等工作的同时,也在努力适应“减负增效”要求,探寻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适应着“双减”之下的“新常态”。


量——效


8月中旬,老师们陆续返校,得知学校将要启动全新的课后服务。作为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梁芳注意到,焦虑的情绪在老师中蔓延:


工作量会加到何种程度?


下班时间变晚,怎样协调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没有充沛的精力投入第二天的工作怎么办?


……


8月29日,鄞州区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公开征集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意见。


靴子落地。


很快,学校校长室成员和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一起解读政策、开展家长问卷征求意见、制定并商议课后服务方案,最终推出了“1+X”模式的课后服务。


江东中心小学“1+X”课后服务方案


看到新的课后服务方案,老师们悬着的心稍稍放了下来。


此前,鄞州区的“四点钟学校”已开展二十余年,学生放学后可以在校内参加托管、社团活动等。新的“1+X”方案在活动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让老师们感到有章可循。


而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看,新方案却是一次大升级。


之前,学生只能在课后托管和拓展课程中二选一,要么在学校完成作业却不能“玩”,要么“玩”完后回家继续写作业。


而现在,学生统一有了50分钟的作业时间,由语数英老师辅导学业。之后,学生和家长再自主决定是否继续留校参加综合科老师和外聘教师负责的各类个性拓展课程、校级特色课程。


就这样,“学”与“玩”有了兼顾的可能。因此,新方案出台后,报名人数迅速增至1500多人。


江东中心小学基础性托管,一位英语老师在教室批改作业


梁芳同时承担着六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她算了一笔时间账:之前每周要参与两次托管,每次5点结束;现在每周要参与两次基础性托管、每两周参与一次看护性托管,分别在4点半和5点半左右结束。相较之下,工作时间并没有增加太多,有时甚至可以更早回家。


近一个月的实践印证了梁芳的想法。课后服务本身并未带来过多负担,更大的压力来自“提质增效”催生的教师能力提升要求


按照设计,学生最好能在50分钟的基础性托管期间完成作业,教室黑板中留有一块作业公示栏,班主任会衡量各科作业量,与各科教师沟通协调,这就对作业设计提出更高标准。


“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强化作业设计,尽量设计些学生愿意做、有收获的高质量作业。这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压力,但也成了倒逼我们进步的一个契机。


工作——家庭


工作日期间,梁芳需要每天接送正在读初一的孩子上下学,这也成为她参与课后服务前的一大顾虑:课后服务和接孩子放学时间冲突了怎么办?


但随着鄞州区初中同步推行课后服务,这份担忧也随之消散。孩子下午6点左右结束课后服务,即便自己5点半下班,也来得及接娃。


梁芳了解到,初中学校的课后服务安排了教师作业辅导和体育锻炼活动,孩子在校就能解决学习上的疑惑,回家后还有大量自主支配的时间,用来锻炼、阅读、预习功课,或者单纯陪伴家人,这让她和孩子都轻松不少。


对于放学后仍然奉献精力给自己孩子的老师们,她时不时会产生一种感激之情。但转念一想,自己也是其中一员,这份感激便又成了自豪和笃定。


“我们参与课后服务,肯定会给家庭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但很多老师的孩子同样也在接受着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我们提供的服务质量也就是我们孩子接受的服务质量,因此一定会用心用情地做好这项工作。”



据统计,鄞州区义务教育阶段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人数有7360人,比例达到了92%。而江东中心小学更是实现了“全员参与、师资轮流”,这也超出了校长竺柯斌的预期。


“这里有我们的工作,更有我们的生活。教师做好对学生的服务工作,学校也要做好对教师的服务工作。”竺柯斌介绍。


学校为老师们提供了诸多便利:食堂每天都提供三餐,即便需要加班,老师们也可以提前打包好晚饭,免去做饭的麻烦;老师们都有一定期限的调休卡,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打开了一条处理家庭事务的通道;建立年级组团队互帮互助机制,个别老师家里存在困难,学校和同事们也都第一时间帮助解决……


当然,便利并非能惠及所有人。“孩子还在幼儿园、家中有老人需要照顾的‘双职工’家庭老师,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但他们参与的热情仍然很高。我们正在想办法统筹安排,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竺柯斌说。


承压——解压


9月5日,鄞州区教育局召开课后服务专题工作会议,局长王建平在会上表示,“双减”工作某种意义上是“双增”,通过增加教师工作量、增强学校服务质量,达到“双减”的目的,因此必须做好教师的关心关爱工作。


要承压,必须学会解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与课后服务、处理行政事务、个人学习……任务纷至沓来,常令人应接不暇。有一次,梁芳课后服务结束后,继续备课到深夜,第二天醒来情绪低沉、无精打采。确认上午没课后,她用了一张调休卡,花了半天时间休息调整。


她也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女红教师社团,托管结束感到疲惫时,便全身心投入到针线活中,进入“心流”恢复个人状态。


‘磨刀不误砍柴工’,实施课后服务后,老师们工作时间变得更加弹性,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自我调节。比如,综合学科的老师被统一安排在基础性托管后上课,那么从3点半左右放学到4点半左右正式上课之间,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可以自我把握。”梁芳说。


但梁芳也清楚,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良好的课后服务基础,即便是在自己学校,也需要引进校外资源和力量。对于条件较为薄弱、师资力量有限的学校,老师们承担的工作任务也更重,她也十分理解同行们的苦衷。


“‘双减’不仅是减学生负担,更是一个教育系统治理的过程,仅凭教师们的孤军奋战肯定收效甚微,而是要全链条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我期待着学校今后可以让家长义工资源、社会力量资源都参与到课后服务中来,丰富课后服务的师资编配,让‘家庭、学校、社会’常态联手协作,这样老师们压力少了,动力也增了。”


学校引进校外培训机构力量开设乐高、创意绘画等课程


鄞州区教育局局长王建平表示,区教育局将动员社区、行业协会、志愿团体等公益组织参与课后服务工作,争取文化、体育、科协、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向学校提供公益性服务活动,分担在校教师的工作压力。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数媒中心记者 曹可可

责任编辑 | 徐梦娇

转载请注明“来源: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zjsjytwx@163.com

更多精彩

» 一名初中生的“提效之旅”


» 三位外聘老师的“加班记”


» 一名小学生的“快乐两小时”


» 一位初中老师的“带娃记”


» 一位小学校长的“巡课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