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类施策改革科技评价制度

2016-08-02 白春礼 战略与政策论坛

  科技评价是科学共同体内部自治的一项基本制度,是衡量科技创新活动及其主体水平和价值的主要依据,也是新时期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刚刚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这为我国在新形势下深化科技评价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以量化为主的科技评价制度,形成了以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数值、专利数量、科技项目和科研经费数量等为主要指标的科技评价体系。这一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我国追赶世界科技先进水平、跻身世界科技大国行列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指标单一化、标准定量化、结果功利化的“GDP式”评价制度,也导致重数量轻质量、重基础轻应用、重个人轻团队、重跟风轻创新、重短期轻长远等不良倾向愈演愈烈,日益暴露出不利于良好发展的创新生态、制约科技发展的诸多弊端,更与新时期我国创新发展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不相适应,亟待深化改革。

  科技活动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科学发现的意义在于原创性及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技术创新的意义在于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对科研活动的评价必须尊重不同的规律和价值观。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适宜。只有根据不同类型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实行差异化分类评价标准和方法,才能提高科技评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对基础前沿研究,关键应看能否原创提出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开辟或拓展新的领域方向。发表科技论文是研究成果的重要产出形式之一,但不能简单以论文数量“论英雄”。像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副教授“十年磨一剑”,其间只作为通讯作者发表过两篇中文论文,却在基因编辑技术领域“一鸣惊人”。一些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进行学术评价时,往往也只看申请者在一定时期内做出的5项最重要工作,而不是只看其发表论文的数量。要注意到学术期刊既有传播科技成果功能,也有一定的营利性目的。以论文数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容易扭曲科研成果的知识价值,导致一些科研人员避难就易、盲目跟风,使科研工作偏离正确方向。

  对应用研究和技术研发,则应强化需求导向,突出应用价值,强调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注重创新活动的实际贡献。这类科技活动,不能只是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由好奇心和雅兴驱动的自娱自乐,而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和人民的关切和需要,致力于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对这类成果的评价,更不能简单依赖或片面使用各类检索工具,而是既要评价其学术价值,更要由市场和用户评价其经济价值甚至社会文化价值。科技评价是个“指挥棒”,要引导科研人员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价值观,潜心科研,攻坚克难,出创新思想,出创新成果,使更多科研人员像“太行新愚公”李保国教授那样,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科技评价的核心是价值观。当前科技评价中附着了太多经济、人际、文化等方面的非学术性因素,既需要刮骨疗毒、猛药去疴,也需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坚守学术性、独立性、公正性,是科技评价的基石,应尽可能推广国际评估,强化利益回避制度,减少非同行评审,减少“拼关系”“比出身”等干扰,减少与职称、待遇、经济资助等实际利益挂钩,尤其要避免通过评价给科技人员戴“帽子”、抬“身价”,甚至助长“攀比”“转会”之风,破坏学术生态乃至全社会的创新文化。要协调推进人才、项目、机构等评价改革,突出科技评价的激励、诊断、导向功能,强化荣誉性,戒除功利性。此外,科技评价还应去繁除苛,提质增效,精简评价流程,共享评价结果,最大限度为科研人员“松绑”,使科研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安心致研、潜心创新。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16-07-29。

   “战略与政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推送分享“战略与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交流探讨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也可以添加公众号“StrategyPolicyForum”关注,或长按、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加以关注。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赐稿:Email:strategy_policy@163.com!


  1. 白春礼院长谈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2.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3. 按“三个牢牢把握”塑造引领型发展

  4. 白春礼辽宁纵论创新、合作与改革

  5. 白春礼赴青岛进行工作调研

  6. 创造未来的科技发展新趋势

  7.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8. 白春礼:担负起作为战略科技力量的历史使命

  9. 科学精神 百年弘扬

  10. 以全球史视野审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

  11. 中科院学部:科技领航六十年

  12. 建设有影响力的国家科学思想库

  13. 中国科学技术“国家智库”的十个“首次”

  14. 应长期坚持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各项政策

  15. 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机会相关政策实施情况评估

  16. 吴晓莉专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

  17. 担当起科技创新的神圣使命

  18. 李静海院长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夏季年会

  19. 中科院党组召开刘伟平、相里斌任职见面会

  20. 从基础研究中获得原始创新

  2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正式揭牌

  22. 中科院组建事业法人机构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23.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4. 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

  25.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学者应邀在第16届国际熊彼特学会会议做主旨报告

  26.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走势

  27. 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创业

  28. 走向全面创新时代

  29. @热点关注【万劲波】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制度

  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创新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31. 总理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

  3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全文)

  33.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34. 汪洋考察中科院海洋生态牧场科技示范工程

  35. 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风起云涌

  36. “互联网+”北斗 关键是互通共赢

  37. 中科院与国务院的通道始终畅通

  38. 王贻芳:从“引力波的发现”看中国科研体制

  39. 科技与金融孰主孰辅?科技创新与未来投资

  40. 以科技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