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华社四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16-12-25 新华社评论员 战略与政策论坛

导读: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出新者进。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阐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观大势、谋全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阐释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科学谋划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基础性重大改革等重点工作。在“怎么看”上廓清迷雾、凝聚共识,在“怎么干”上明确任务、激发力量,这次会议为我们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思想导航仪和行动路线图。


坚定信心,夯实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一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出新者进。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阐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观大势、谋全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阐释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科学谋划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基础性重大改革等重点工作。在“怎么看”上廓清迷雾、凝聚共识,在“怎么干”上明确任务、激发力量,这次会议为我们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思想导航仪和行动路线图。

  回望即将收官的“十三五”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从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到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再到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贫困人口预计减少1000万以上……“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是在世界经济低迷、国内“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取得的,是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辛辛苦苦干出来的,来之不易、振奋人心,必须充分肯定。

  “成天下之大功者,有天下之深谋者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坚持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为做好经济工作明确了大逻辑、提出了新理念、丰富了方法论。四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判断、重大决策、重大调整,符合实际、卓有成效,是我们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根本遵循和制胜法宝。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思路和方法继续开拓奋进。

  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胜利召开。在发展坐标系上,这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同时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需求疲弱、走势分化,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增多,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从国内看,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知难不难,事在人为。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风雨中前行、在磨砺中成长。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关键是知难而进,把准脉、开好方,在攻坚克难中开创发展新局面。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这次会议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明确了总基调、总要求、总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我们就能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夯实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方能无往不胜。从新起点再出发,我们距离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近了一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只争朝夕的紧迫劲头、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精神,认真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项决策部署,以更加精彩的发展答卷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把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二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仍然乏力的复杂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6.7%,居主要经济体前列,单位能耗同比下降5.2%,提前实现全年新增1000万人的就业目标,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基本同步……一系列统计数字折射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把握好“稳”与“进”的辩证法,是我们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稳中求进一直是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将之提升为治国理政重要原则,作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中的重要内容,既是对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进一步丰富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又是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放眼全球观大势,把握大局谋大事。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国际市场“黑天鹅”频现,经济全球化进入了阶段性调整期,我国经济运行也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越是在内外挑战交织叠加的复杂情况下,越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正确方向,推动中国经济朝着预期目标蹄疾步稳坚定前行。只有贯彻好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才能以稳强基、以进向好,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新高度。

  稳中求进,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稳和进,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政策稳、预期稳、社会稳,发展形势才能稳,在保持平稳中积聚更多进的能量;只有积极进、主动进、持续进,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中的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稳增长、促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运用好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把中央关于稳中求进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稳就有了依托,进就有了方向。

  稳中求进,必须扭住稳的关键点,找准进的切入点,把稳的举措落实,让进的动力迸发。具体来说,就是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基础性重大改革创造稳定的宏观环境;就是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就是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改革发展汇聚澎湃动力。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迈向2017,让稳的基础更坚实,让进的鼓点更有力,就能奏响雄浑激越的发展交响曲。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扎稳打、勇于作为,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共同谱写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明年工作重点的明确信号,作出了系统部署。从“攻坚之年”到“深化之年”,从“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拓展为四个方面重点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规律、顺应实践要求,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内涵、擘画新图景,为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今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铺开,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年4500万吨钢铁去产能任务、2.5亿吨煤炭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到11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9个月减少;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等措施陆续出台,企业成本逐步下降;脱贫攻坚、民生投资提速加力补短板。在改革推动下,部分行业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促进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成绩面前,我们也应清醒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工作进展上还很不平衡,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肤浅的、片面的认识。“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

  “凡谋之道,周密为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四个方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具体部署,推动这项重大改革向更广维度、更深层次、更大空间深化拓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要突出重点,打好攻坚战。推进五大任务不可松懈,务求取得实质性进展。去产能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同时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推动行业提质增效;去库存要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去杠杆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降成本既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等“显性”层面下功夫,也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隐性成本”;补短板要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

  农业稳,天下安。破解制约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这一“病根”,就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实体兴,筋骨壮。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发扬“工匠精神”,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改革进,惠民生。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助力老百姓安居梦的实现。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绝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必须以钉钉子精神不断向前推进。让我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苦干实干中把党中央关于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新优势、开创新局面。

奋力实现关键性改革新突破

——四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从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财税、金融、国有企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到加强推进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基础性重大改革,这次会议着眼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的定位,为做好经济工作指明了改革重点、主攻方向,提供了改革攻坚克难的方法论指导。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提供强劲动力。但也应看到,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发展还有不少困难和短板。新的一年,我们要稳中求进、开拓进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既定目标,就需要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抓住改革的“牛鼻子”,破解“卡脖子”环节,以重点突破打开局面、牵引全局,着力增强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整体动能,继续巩固和扩大以点带面、协同推进的良好势头。

  “举一纲而万目张。”改革的牵引力从哪里来?就是要聚焦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把各项重点改革任务抓紧抓实,以改革的新突破、新成效为经济发展增加稳的压舱石、注入进的驱动力。具体而言,要扭住重要抓手以发力,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要围绕稳定预期以安心,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保护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要加强制度支撑以聚能,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有重点地推动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作用;要加固托底保障以惠民,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为纾解民生后顾之忧织密民生保障网,才能筑牢发展根基,增强内生动力,开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动力更强、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新局面。

  关键性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涉及中央和地方、关系多个部门,这就要求做好统筹协调、协同推进的文章。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只有完善跨部门的统筹机制,推进政策协同配套,既制定方案又推动落实,既抓好重大改革顶层设计又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汇聚各尽其责、合力攻坚的改革力量。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完成明年各项重点任务,实现改革发展新突破,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落实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作为政治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严格落实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现在党领导经济工作之中。改革攻坚,有决心还要有能力。通过深入调研加强学习、提高本领,使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实际;抓住想干事、敢干事这两个关键点,健全正向激励机制,促进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就能使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更足、能力更强、动力更大,从而知难而进、尽心尽力,交出改革发展新答卷。

  回望2016,成绩来之不易;展望2017,前景更加光明。迎接新一年的曙光,朝着既定奋斗目标阔步向前,我们有党中央确定的科学思路和方法,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前进动力,经济社会发展必将更富生机活力。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以经济工作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奋力推动中国巨轮驶向光辉彼岸。

   “战略与政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推送分享“战略与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交流探讨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也可以添加公众号“StrategyPolicyForum”关注,或长按、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加以关注。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赐稿:Email:strategy_policy@163.com!


  1. 《习近平时代》 (一)

  2. 《习近平时代》(二)

  3. 《习近平时代》  (三)

  4. 《习近平时代》 (四)

  5. 《习近平时代》 (五)

  6. 《习近平时代》(六)

  7. 《习近平时代》(七)

  8. 《习近平时代》(八)

  9. 习近平时代(九)

  10. 习近平时代(十)

  11. 习近平时代(十一)

  12. 习近平时代(十二)

  13. 习近平时代(十三)

  14. 习近平时代(十四)

  15. 习近平时代(十五)

  16. 习近平时代(十六)

  17. 《习近平时代》(十七):生态优先建设美丽中国

  18. 《习近平时代》(十八):亚投行 再创新世界

  19. 《习近平时代》(十九):“一带一路” 大谋略与大智慧

  20. 《习近平时代》(二十):条条大路通北京

  21. 《习近平时代》(廿一):强国必有强军

  22. 《习近平时代》(廿二):为什么要党指挥枪

  23. 《习近平时代》 (廿三):改革是军队无法回避的大考

  24. 《习近平时代》(廿四):熟知传统文化的领导人

  25. 《习近平时代》(廿五):传 统 文 化 是 独 特 战 略 资 源

  26. 《习近平时代》(廿六):1942 年 后 的 又 一 次 文 艺 工 作 座 谈 会

  27. 《习近平时代》(廿七):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改革

  28. 《习近平时代》(廿八):国 企 改 革, 再 深 的 水 我 们 也 得 蹚

  29. 《习近平时代》(廿九):把协商民主作为国家战略

  30. 《习近平时代》(三十):让法律成为每个公民的信仰

  31. 《习近平时代》(卅一):大国胸怀与大国威严

  32. 《习近平时代》(卅二):中 国 人 民 的 眼 睛 里 绝 容 不 下 沙 子

  33. 习近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

  34. 习近平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5. 习近平: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改革/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

  36. 坚定改革信心注重精准施策  提高改革效应放大制度优势

  37. 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

  38. 习近平: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39.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40. 习近平用“四个有利于”为改革导航

  4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

  42.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下一步经济工作着力点

  43. 从党外人士座谈会和政治局会议看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

  44. 2016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如何破局

  45.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46.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走势

  47.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全文)

  48. 权威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文

  49. 杨伟民谈“十三五”规划建议与国企改革

  50.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根除思想体制雾霾

  51. 习近平关于中国经济的8个判断和对智库建设的4点指示

  52. 【新的改革 新的跨越】创新:前所未有的撬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