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76)】 “徽州天路”:山区旅游+的创新之路

黄山日报
2024-08-28


乡村振兴

“街口进街源,只见青山不见田,蓑衣当棉被,辣椒当咸盐”。这是歙县南部山区千百年来流行的谚语。这个一度被视为深度贫困的地区,如今因为一条“徽州天路”而悄然改变。


核心提示


一条打开山门的路

01

白际、璜尖和狮石,曾经是黄山市最后通公路的三个偏远乡镇,因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山门紧闭,发展滞后。



为打开局势,从2001年开始,安徽省纪委对口扶贫联系歙县,着手修建狮石公路。经过4年的建设,却因地质、气候条件以及资金问题,工程搁浅。之后一直未通过验收和复建,这条废弃路也成了地方政府多年的痛点。


自中央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偏远落后的狮石成为歙县需要啃下的脱贫“硬骨头”。作为全省第七批选派干部,歙县政协副主席曹健被派到这里,担任狮石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初到狮石,道路坑洼,村部租用民房办公,手机没信号,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开村两委会要步行十几里路……怎么办?性格刚毅的曹健下定决心,沉下来、深调研、干实事。在调研中曹健发现,狮石虽然偏僻落后,却有着红、绿两大特色资源:方志敏领导的工农武装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在狮石开展农民运动,几百人的小村子有100多人参加或支援红军,是远近闻名的“百红村”;狮石有着6000多亩原始森林,漫山遍野的竹海和箬叶,还有天然优质的硫磺温泉。


2021年,在省交通厅的大力支持下,剩余18公里道路的复修完成,畅达的“徽州天路”成为当地群众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徽州天路”的开通,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短短几年,狮石村笋干加工企业从无到现在的5家,年加工笋干超2万斤,均价35元;箬叶加工从无到现在的3家,年销售量超80吨,每吨均价2.5万元;村里建成了高山红茶加工厂,打破了村民一直采卖鲜叶的历史,现在仅高档红茶一项加工量达3吨左右。近两年,全村9户农家乐共接待游客2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超过100万元。村民的收入明显增加。


当前,狮石、白际、璜尖正进一步优化徽州天路生态旅游线路的功能配套服务设施。计划建4个观景台、小峰尖网红湾观景点、生态停车场和旅游公厕建5个。计划投入100万元,建成移动、电信、联通信号机塔6座,实现徽州天路手机信号全覆盖。随着一系列精准投入和融杭接沪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徽州天路”品牌越打越响。





一条增收富民的路

02

为了这条路,第一书记、扶贫队长曹健跑省市不下于30多次,他说:“打造‘徽州天路’,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为老区贫困山区人民谋幸福,践行党以人民为中心宗旨意识的具体行动。”



“徽州天路”始于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由休宁璜尖天路、白际天路和歙县狮石公路组成, 1条大环线3条支线织成“快进慢游”的旅游路网,串联皖浙两省的休宁、歙县、淳安、开化,途经多个高山村,是被誉为“中国东部自驾游天堂”的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拔在800米以上的路段超过50公里,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近20公里,有“高、险、峻、幽”四大特点,宛如“天上的一条彩带”。 



今年8月25日,歙县召开县委书记专题会议,力图把徽州天路沿途的狮石乡、长陔乡、璜田乡、街口镇、绍濂乡、王村镇6个乡镇串在一起,成立了“徽州天路”建设领导小组,作为歙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街口是徽州天路的东大门,狮石是徽州天路的南大门,王村是徽州天路的北大门,随着今年国庆期间街口大桥的建成通车,长陔岭至狮石21公里道路硬化完工,徽州天路实现了交通大循环,千岛湖—街口大桥—长陔岭—徽州天路精华段—红色狮石—中洲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千岛湖,这样一个跨皖浙两省的黄金自驾游线路已然形成。



大数据显示,街口大桥和徽州天路通车仪式之后,自驾游、研学游人流出现井喷,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游客超过10万,徽州天路成为黄山市新开发旅游景点的“人气王”,“天路经济”和“后备箱经济”得到彰显。狮石村的农家乐火爆之极,包括笋干、茶叶、土鸡蛋、火腿等农副产品现货瞬间被售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随之带动起来,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




一条旅游创新之路

03

“徽州天路的建设目标是‘3个100’,即:建设海拔千米以上百里天路、100家餐饮场所、100家民宿客栈。”黄山市文旅部门负责人表示,徽州天路预期2021年接待自驾游车流量2万台次、游客6万人次、2000万元旅游直接收入;2022年接待自驾游车流量5万台次、游客15万人次、6000万元旅游直接收入;到2023年,实现接待自驾游车流量10万台次、游客3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1.5亿元。



黄山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将加速徽州天路旅游的发展升级。


当前,结合徽州天路交通大循环的形成,徽州天路沿线正抢抓机遇、挖掘包装、创新创造、发展旅游。其中在建的有12个品牌节点:“品味长陔”的烽火南源、谷丰仙境、韶坑目连戏;“多彩璜田”的壮美蜈蚣岭、劳模六联、徽剧渊源、皖浙边区红军村璜蔚、徽州白茶;“画里街口”的移民渔民文化陈列馆;“烟雨王村”的稻田文化;“灵动绍濂”的小溪人家,加上已经成熟的红色狮石,串点成线,串线成珠,假以时日,“徽州天路”定会成徽州高山乡村旅游最亮的那颗明珠。






瓜子铺语录



“徽州天路”,是一丘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试验田,它突破了行政区域的壁垒,实现了旅游的大循环,是黄山市践行“两山”理念,打造杭黄生态文旅走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生态之路、景观之路,旅游之路、文化之路、富民之路。


题字:姬臣

策划:瓜子铺工作室

文字:程向阳 

图片:余军华 周晓国

视频:古月

制作: 程瀚星

图文征集: 1172522531@qq.com

联系方式: 18055959822(微信同步)


联 系 我 们


值班编辑:王婧 责任编辑:程向阳
二审:徐海生 终审:李学军



推荐阅读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75)】岭脚村:三张牌打出乡村新思路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74)】岭脚村:“后进村”的“蜕变”路径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73)】西递村:桃花源里谱新篇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72)】九砂:渔民上岸新光景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71)】樵山村:“穷山村”的变迁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70)】宏村:全域旅游的“模范生”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9)】呈坎村:白墙青瓦里的古村记忆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8)】陈霞村:生产方式“悄悄”变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7)】兖溪:乡村治理有道道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6)】坤沙:家家户户有徽匠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5)】篁墩:把“根”留住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4)】千年蜀源:乡村旅游开新花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3)】古黟山水:乡村让生活更美好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2)】吾心安处是里庄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1)】梨白花红“兴村”之道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0)】花桥:祁红故里又一村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9)】隆阜:东原故里景色新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8)】新江村: 屯溪人的菜篮子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7)】槐塘:黄山的“欧洲村”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6)】长丰破浪会有时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5)】“四色”碣石,五彩乡村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4)】五丰:五城的“江心洲”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3)】万二突围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2)】箬岭:一步千年 历久弥新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1)】木梨硔:天空之村的华丽蜕变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9)】茶儿垅村: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8)】黄山茶:品质提升解难题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7)】崇山:万山最美映山红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6)】江村:“新六尺巷”故事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5)】官川:何时“活”起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