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满天星” (48)】严池:洞见新机
本栏目由
中共黄山市委组织部
黄山日报社
黄山人才发展集团
联合主办
【村庄名片】
白际乡,位于休宁县东南的偏远乡村,素有“蓝天与白云交际的地方”之称。东与黄山市歙县狮石乡连接,南与浙江中洲镇毗邻,西连本县璜尖乡和源芳乡,北接歙县石门乡和本县榆村乡,最高海拔1481米,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飞溪流瀑,景致秀丽。
暮春时节,黄山日报“锤炼四力走转改、深老边远看发展”全媒体采访走进严池村,感受她的魅力和生机。
传统高山古村落严池村
严池村身处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之中,层峦叠嶂、山岭逶迤,因为山高路远,交通闭塞,据说这里的先住民为严姓,村内有砚池,故曰严池。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未通公路时的白际乡出行困难,村与村之间靠山道步行,堪比蜀道之难。作为安徽省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白际至源芳的公路2008年才打通,而白际至严池的公路更是迟至2019年才修建完成。如今,村民和游客轻松进出大山。
严池只有81户人家、300多人,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现今留在村中的村民不过20来户、三四十人,且多以老人为主。记者在采访途中偶遇一位名叫汪兴旺的83岁老人,他两儿一女均在外地务工,且在东临溪镇买了房,现在他和老伴两人留守村中,平日靠茶叶和竹笋自给自足,而他的同村好友汪文良老人今年已是92岁鲐背之年,同样留守熟悉的山川,安度老年生活。
严池“江南最后的秘境”扬名虽早,却因公路开通较迟,加之缺少人才推动和外来资本进入,目前整座村庄仍保持着相当静谧的状态,在黄山乡村旅游如火如荼的今天,全村至今也只有一家名为“山里人家”的农家乐。
变化也是有的。近年来依托白际乡“生态更美、旅游更热、生活更富、干群更亲”的小康白际目标,严池村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从乡到村的6.3公里水泥路平坦宽敞,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污水处理池改造提升后,污水不再满地横流,村庄更整洁了;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严池绿道、旅游公厕及停车场等,村容村貌整洁一新;村里还新建了五口泉水鱼池,由村民汪嘉洪承租,村集体每年可增收2万元。
虽然通了公路,但是村民肩挑背驮的生活方式没变。行进村中,恰遇占竹英和汪美姜母女去村口背米、打酒。占祖英身体有疾,不便外出务工,父母年纪已大,平日里一家三口相依为命。家中10几亩茶园和几头土猪是他们家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她们也希望村里能发展起来,茶叶和农产品的价格可以卖高些。
66岁的汪跃全在村中经营茶厂多年,是村中现有两家茶叶加工厂之一,主要为当地村民进行茶叶代加工,年约加工干茶五六百斤,收入虽才几千元,倒是解决了村民加工茶叶的问题。
冠如华盖,遮天蔽日,严池村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村中物种资源丰富,古木成林,有银杏、红豆杉、南方铁杉等,其中一棵1000多年树龄的红豆杉,据说比《中国植物志》所记载的树龄最大的红豆杉还要大。全村物产富饶,尤以高山绿茶、高山竹笋、野生葛根粉出众。只是因为劳动力不足,旅游尚未成熟,全村每年旅游收入在20万元、农业产值60万元左右,村民人均年收入约为18000元,低于全市农民收入平均线。
“2015年初来严池就喜欢上了这里,后来和家人一商量,决定在这儿定居。我们今年计划对两处老房屋按照要求进行微改造,建成露营基地和亭台,有客人来就接待客人,没有客人就自己住。”采访中,正好遇上来自江苏无锡的汪宝田夫妇。站在汪宝田夫妇承租的房屋前远眺,眼前就是一幅水墨画,远山如黛,连绵不绝,云雾缭绕,如梦如幻。近处的梯田阡陌纵横,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虽已过了油菜花开的时节,但立夏时节的葱茏碧绿也令人心旷神怡,整座村庄如在画中,初夏的空气都是甜丝丝的。
千年古村,景美人稀,严池村下一步的发展该如何寻求突破?白际乡党委委员詹庆表示:“乡里正与黄山市秘境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洽谈,有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思维,围绕严池独具一格的特色资源,融合白际旅游,整村打造,发展旅游产业,让严池人民过上富裕生活。”
记者手记:
白云生处有人家,白际深处有新机。偏僻、空心、落后,毕竟是严池曾经的代名词,而在全域旅游蓬勃兴起的今天,严池梯田、生态村落、千年古树、高山茶笋等都是乡村振兴极为重要且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具有现代人崇尚的美学价值。因此,只要当地提高站位,加以融合,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为抓手,以保护生态资源为基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乡村独特的价值引力,严池,有理由拥有更好的明天!
题字:姬臣
策划:向日葵融媒工作室
文字:实习生 刘路路 记者 程向阳
图视:江永言
制作:程瀚星
图文征集: 1172522531@qq.com
联系方式: 18055959822(微信同步)
联 系 我 们
【打造全国最美乡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⑤】凤霞村:凤栖梧桐起彩霞
【乡村振兴“满天星”⑥】沟村:乡愁似海乃知还
【乡村振兴“满天星” ⑦】和平:一个有爱的地方
【乡村振兴“满天星”⑧】流口村:探索走出“两山”转化路径
【乡村振兴“满天星”⑨】绍濂村:“探花故里”打出“三张牌”
【乡村振兴“满天星” (10)】芦荔:祁门大米第一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⑪】竹铺:惊艳转身
【乡村振兴“满天星” (12)】汤家庄:改变,从“唤醒”闲置房开始
【乡村振兴“满天星” (13)】中村:“乘”着高铁向未来
【乡村振兴“满天星” (14)】岭南:山色真开紫翠屏
【乡村振兴“满天星” (15)】乡村振兴:黄山VS上海之长短板
【乡村振兴“满天星” (16)】新溪口 :“两山论”的生动实践
【乡村振兴“满天星” (17)】溪口:休西大镇,风正帆悬
【乡村振兴“满天星” (18)】逐梦星空!7位第一书记打擂比武
【乡村振兴“满天星” (19)】从筑秋韵
【乡村振兴“满天星” (20)】瑯𤩐:打造中国状元文化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21)】青峰:竹岭深处有人家
【乡村振兴“满天星” (22)】金利:乡村谱写青春之歌
【乡村振兴“满天星” (23)】汪连俊:把青春献给我热爱的家乡
【乡村振兴“满天星” (24)】汪乐:因为一个人 爱上一个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25)】方蕾:“准导演”回乡当“村官”
【乡村振兴“满天星” (26)】林干:干!是最好的“方法论”
【乡村振兴“满天星” (27)】翟璐:乡村振兴 一路有我
【乡村振兴“满天星” (28)】方嘉:饮水思源报家乡
【乡村振兴“满天星” (29)】乡村产业,星火燎原【乡村振兴“满天星” (30)】黄山“后浪”一朵朵【乡村振兴“满天星” (31)】高塘:千年古村焕新彩【乡村振兴“满天星” (32)】芳口村:大学城边 “芳华”时代【乡村振兴“满天星” (33)】黄山田野上的农业科技播种者【乡村振兴“满天星” (34)】汪满田鱼灯:照亮山村未来
【乡村振兴“满天星” (35)】黄山农业:红芳满眼竞风流【乡村振兴“满天星” (36)】“第一书记”读“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满天星” (37)】黄山:不负春光,全力护好“米袋子”【乡村振兴“满天星” (38)】大茂之美,美在兹!
【乡村振兴“满天星” (39)】西溪南:目及之处皆风景
【乡村振兴“满天星” (40)】甘棠:一个城关村的华丽“蝶变”【乡村振兴“满天星” (41)】王国贤:与上朱村双向奔赴【乡村振兴“满天星” (42)】孙中正:乐在阜田种大田
【乡村振兴“满天星” (43)】金顺芳:以青春之名 书写活力潭口【乡村振兴“满天星” (44)】周民旺:“土书记”的乡村坚守【乡村振兴“满天星” (45)】陈罕晨:扎根乡村 俯身为民【乡村振兴“满天星” (46)】金竹:大山里的红色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47)】黄山乡村两级书记丽水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