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见证摩登繁华,定义海派风情,八十年前的“企业内刊”这样炼成

杨何林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2-04-01

在民国时期异彩纷呈的各类期刊中,由永安公司主办的《永安月刊》绝对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永安月刊》是近代上海重要的海派文化艺术期刊,连续发行长达10年之久。它依托永安公司的资金支持,将商业性的广告宣传和文化艺术的创新传承兼容在一起,它的内容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凡文化艺术、社会生活、家庭知识、工商制造等无所不包括,融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于一体,是研究和了解上海近代社会发展,商业品牌、电影戏剧、海派文学、都市女性、市民文化生动的资料宝库。上海书店出版社鉴于该刊独特的文化价值,将全部《永安月刊》按大16开精装,分装12册,影印出版。所有原刊封面、彩图仍依原样彩印,并编制所有图文广告的篇名总目,以便读者检索利用。本次推送文章介绍了永安月刊的主办人和创刊背景、刊物的基本内容和特色,以期广大读者能更了解这份海派期刊里的文化明珠。





(一)


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当时尚在英法等列强控制下的上海租界,四面都是日军侵占的沦陷区,时人称之为“孤岛”。由于租界内相对中立和平的环境,大量租界以外的地区和上海周边的大量富商、居民和逃难者纷纷涌入,资本和人口的暴增,使得上海经济在战时的中国竟呈现出一种畸形的繁荣状态,租界里的工商业也出现了兴旺发达的景象。


上海公共租界里繁华的外滩景象


由上海永安公司主办的《永安月刊》正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开办的,它从1939年5月创刊到1949年3月终刊,每月都按时出版,前后持续达10年之久,共出刊118期,成为民国时期办刊时间最长、最具海派特色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期刊。


提及《永安月刊》不能不先谈谈它背后的主办人和企业资本——香山郭氏和永安公司。上海永安公司的创立人是以郭乐、郭泉等为代表的郭氏商业家族,他们原籍广东香山县(今广东中山市),是近代华侨工商实业家中的杰出代表。郭乐(1874—1956),字鸾辉,号景崇,家中排行第二,是永安企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他青年时代去澳大利亚悉尼谋生,做过佣工和小贩,后经堂兄郭标介绍,进入郭标和马应彪合开的永生果栏任职(“果栏”就是水果批发行,马应彪也是最早在南京路开办四大百货公司之一“先施公司”的老板)。


永安百货创始人郭乐(1874—1956)


1897年,郭乐和友人合资创办永安果栏,随着业务不断发展壮大,郭氏不仅在斐济岛拥有了自己的香蕉园,也在郭泉、郭葵、郭浩、郭顺等兄弟的辅佐下建立了永安集团企业。1907年郭氏兄弟创办香港永安百货公司,后又开办了永安货仓、大东酒店,永安水火保险公司、永安人寿保险公司、永安银行等。数年后,郭氏开始进军“世界四大都会之一”“中西商贾竞争驰聘”的上海,1913年招股筹建上海永安公司,1916年以每年5万两白银从地产大亨哈同手里租得南京路浙江路口地皮,于1918年建成了英式6层的永安大厦,大楼位于先施公司的对面,后又在1932年买下邻近的新新舞台,新建19层的永安新厦,在第4层架起2座封闭式天桥与永安大厦相连。公司以经营全球百货为主,兼营旅馆、酒楼、茶室、舞厅、游乐场、银业汇兑等业务。


南京路步行街上的永安百货公司大楼


1939年郭乐离开上海前往美国定居,由家族第二代掌门人郭琳爽接管公司。郭琳爽(1896—1974),为郭乐三弟郭泉之子,又名启棠。1921年毕业于岭南大学,获农学学士。1923年至1927年赴欧美考察商业,回国后在家族企业中任职,1933年成为永安公司总经理,主管公司主要业务。在他的领导下上海永安公司也一跃成为四大百货公司之首的龙头企业。解放后,郭琳爽推动将永安公司改造为上海第一家公私合营的百货公司,曾担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常委和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二)


正在郭琳爽全面掌管永安公司的当年,公司的高层职员郑留主动向郭琳爽建议创办一份杂志,既可以为保存、传播文化服务,也可以作为公司的软性广告,宣传公司形象。这一提议得到了同样热心文艺的郭琳爽的赞同,并给予了郑留极大的办刊自主权。于是,一份由中国企业自办的海派期刊诞生了,郑留秉持“文艺为经,美术为纬”的宗旨,力图打造一份“纯粹以文艺和美术构成一种艺术化的美化综合刊物”。


永安企业第二代掌门人郭琳爽(1896—1974)


封面是期刊的招牌,最能给读者带来视觉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永安月刊》的封面人物基本由永安公司旗下的永安摄影室专门拍摄,采用三色铜版纸精印,大多为当时著名的社会名媛、电影女星,每期一星,美不胜收。永安创刊号的“封面女郎”就是郭老板的千金郭志媛小姐:她身穿白衬衫并挽起袖子,外搭工装背带裤,头上别着粉红色蝴蝶结,梨涡浅笑。郭大小姐的玉照,想来一定会引起普罗大众的好奇心,产生巨大的社会宣传效果。《永安月刊》封面发表的著名女星有陈云裳、陈燕燕、袁美云、顾兰君、周璇、龚秋霞、陈娟娟、陈琦、王丹凤、李红、慕容婉儿、李丽华、上官云珠、苏曼意、白杨、蒋天流、秦怡……浏览《永安月刊》精美的女性人物封面,我们也能从中看出当年上海电影公司版图的变化和电影女明星们的兴衰更替。


滑动查看更多

《永安月刊》封面


优秀专业的编辑团队是期刊顺利出版的保证,也决定了刊物的质量。《永安月刊》的编者们大多是永安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且都有着期刊编辑所需要的专业素养。如主编郑留,时任上海永安公司秘书,他一直都有创办一份期刊的愿望,在郭琳爽的支持下,自始至终精心经营着刊物;麦友云,时任广州盛兴隆庄副司理、永安乐社编剧,积极为期刊出谋划策;宋得其,时任上海东方美术社经理,主要负责期刊美术部分的编辑;梁燕,时任上海商业美术公司经理,主要负责期刊美术排版方面的编辑;刘鲁文,时任上海永安公司管理,同时也是一位摄影家,主要负责期刊中摄影作品的编辑;刘家彦,时任上海永安公司管理兼《永安月刊》编辑;吴康,时任香港福和公司司理兼《永安月刊》编辑。《永安月刊》从37期起开辟了副刊“繁星”,聘请沪上著名作家、“报刊补白大王”郑逸梅担任特约编辑。在郑逸梅影响下,许多海派文人如周瘦鹃、陈从周、包天笑、胡道静、胡朴安、范烟桥、赵景深、潘且予等纷纷为该刊投稿,大大提高了刊物的文学水准和社会影响力。《永安月刊》的编辑们能够十年如一日地团结合作、为办好刊物尽心竭力,除了将编辑期刊视为公司广告宣传的职业任务,更是出于对保存和发展文化艺术事业共同的热爱。


掌故大家郑逸梅(1895—1992)


(三)


《永安月刊》的编者们将期刊大致分为“广告”“文字”“图画”3个内容板块,三者既是每期的独立组成部分,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出一份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杂志”。


滑动查看更多

《永安月刊》发表的广告


《永安月刊》上的广告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图文并茂,大致可分为内部广告和外部广告。内部广告是指永安公司自有品牌广告或由永安公司独家代理经销的产品广告,比如公司旗下的永安溜冰场、永安咖啡室、永安百货公司大楼等,永安百货出售的商品有各类国产香烟,绿宝豆奶、康儿素奶粉、银星香皂、马宝山饼干、回力球鞋、洁而精去污粉、拜罗德水笔、旦华水瓶、RCA收音机等日用生活品。外部广告则是指其他企业或品牌广告,如振华制造厂、新光标准内衣厂、全兴雨衣厂、仁立毛呢厂、茂华大药厂、五和织造厂、国光印书局、《申报》《大美晚报》《艺术月刊》等。值得一提的是,永安公司十分重视销售国货,在抗战爆发时专门发布了征求国货的启示,《永安月刊》的广告投放也一直响应公司复兴国货的号召,为多款国货提供广告页面,不仅提高了国货的影响力,而且展示了期刊的爱国主义情怀。


滑动查看更多

《永安月刊》刊载的插图


《永安月刊》的图画内容除了精美“吸睛”的封面外,内页的图画更是类型多样,精彩纷呈,包括漫画、绘画、书法、摄影作品等,漫画主要是讽刺上海社会不良现象和黑暗的社会现实。绘画书法作品以自然风景、花鸟鱼虫为主,也有部分时装设计、工艺设计、建筑设计等,摄影作品有明星写真、社会写实、影视戏剧以及部分国内外的时事剪影。图画内容的供稿人有美术家倪贻德、庞薰琴、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大厂居士,摄影家郎静山、卢施福、刘鲁文、张印泉、邱启福,漫画家江栋良、于国宝、胡亚光、倪长民、何基,服装美术设计师张碧梧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这些印制精美、高水平的图画作品极大地提升了期刊的艺术气息和整体格调,为广大的艺术爱好者所喜爱。


滑动查看更多

《永安月刊》发表的的文章


《永安月刊》的文字内容体裁广泛,有小说、诗歌、随笔、散文、笔记、掌故小品等。文章多是以实用性和趣味性为主,包含了生活日用、健康养生、文化消费、医疗知识、服饰美容、婚姻知识、法律常识等极具实用性的文章,也有如影视戏剧、地理风俗、运动健康、幽默故事等颇富趣味性的文章。文学作品主题更是丰富多样,如反映民风民俗、市井生活、青年恋爱、民族情怀、国际局势和品评掌故的各种佳作,这些文字作品大大扩充了期刊的内容,为饱受战乱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和健康的消遣方式。


(四)


对于广大市民而言,娱乐休闲是劳动生产之余,日常生活必需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就无法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的人生。彼时在上海的娱乐场所丰富多样,包括歌舞厅、游乐场、公园、戏剧社、电影院等,这些娱乐场所高频率地出现在《永安月刊》上。以当时受众面最广的戏剧和电影为例,期刊第1期就介绍了永安乐社,它是由永安有限公司成立的表演粤剧的剧院,演员和观众基本为永安公司的广大粤籍职工,但每逢灾祸流行,也会为帮助难民做公开义演,将获得的收益用来做赈灾慈善。从第2期到第37期有一个专门宣传电影戏剧的版面,几乎囊括了当时上海所有著名的影视公司,有新华公司、博纳公司、莱纳公司、国泰公司、国华公司、雷电华公司等,介绍有《琵琶记》《女练习生》《热血男儿》《王熙凤大闹宁国府》《隐身女人》等大量佳片。上海近代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影视戏剧的发展,为中国艺术史增添了许多华丽的光影佳作。


滑动查看更多

《永安月刊》上的电影资讯


作为一份面向广大市民读者的期刊,《永安月刊》除了提倡文化艺术、娱乐休闲,也始终密切关注上海社会的现实问题和民生艰难。


“孤岛”中的上海看似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但在这种虚假的繁荣之下,却是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富人牟取暴利、贫民食不果腹的畸形现实。《永安月刊》的“漫画月辑”专栏中有很多漫画作品讽刺了上海贫富悬殊的现象,比如胡亚光的作品《贫富两重奏》展现了这样的场景:一栋楼房窗户旁站着2个衣着华丽的贵妇冷漠地俯视着楼下4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江栋良的《假使没有了难民》画的是2个贪婪的商人,一个恼怒地看着报纸上一条条为难民叫苦的相关报道,一个愁眉苦脸地看着街上游行的难民队伍。林迟的《卖花女》中写道:“现在又是春天了,虽然大上海的气候还是很寒冷,街头上还是每天发现‘冻死骨’,尤其是天天被轧米买煤的队伍,塞满了每一条马路,使我们一点嗅不到‘春的气息’”。《永安月刊》中关于此类型文章很多,作家们对于这种看似欣欣向荣实则乞丐遍布的社会现状十分愤懑不平,但却无可奈何,只能对穷苦的人民表示同情。


滑动查看更多

《永安月刊》上反映社会民生的漫画

上海居,大不易。不断上涨的物价和高昂的生活成本威胁着每个在上海生活的普通人。刊物中有很多的文章、漫画都反映了物价的变化,甚至编者也多次提到飞涨的物价。江栋良的《涨价》《上海衣食住行的预测》、倪长民的《假使米价再涨下去…》等都用漫画的表现方式描写了上海物价飞涨,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陈少祥《食饭难》讽刺米价飞涨,导致市民连解决温饱都变得异常艰难。陈浩雄更是在《不久以后的上海生活》的连载漫画系列中预言道“衣料缺乏,夏日裸体,冬日全家合穿一衣内”“日用物品缺少,商店开门极迟而关门极早”“没有汽油了,公共汽车改造成住屋出租”“买不起燃料,每餐只可生食”“大饼亦要无量数法币方可买到一只”“房间不能再增添了,乃广掘地下室出租”……


1949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的前夕,由于国统区恶性的通货膨胀、经济崩溃,上海人民早已对国民政府彻底失望。随着战事的逼近,《永安月刊》在举步维艰中选择了停刊,而它的老板郭琳爽面对家中长辈多次劝说返港的来电,经过几番思忖,最终选择留在祖国大陆。1949年5月25日,永安公司的绮云阁升起了上海解放的第一面红旗!26日的清晨,彻夜未归的郭琳爽从永安新厦15楼的办公室向窗外望去,街道上是一排排席地而卧的解放军战士……



点击图片购买


 《永安月刊》(全12册)

上海书店出版社 编



延伸阅读

融汇古今中外,博采百家众长|《民国期刊集成》(2011—2021)(上)融汇古今中外,博采百家众长|《民国期刊集成》十年巡礼(下)
“民国期刊集成”上新|新文化运动的教育风向标:《新教育》
姜义华|章太炎们的努力,非文化保守主义所能概括:重读《华国月刊》
新书推荐 | 《华国月刊》出版
近现代市民通俗文学的瑰宝:《红杂志》与《红玫瑰》

民国期刊集成上新|见证影像里的中国:《柯达杂志》(1930一1937)

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sbph_shsdsj 

新浪微博/小红书:上海书店出版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