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不干预就是最大的支持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有过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叫做“扶上马,送一程”。这是就领导干部新老交替而言的,在那个废除“终身制”的节点,被人称为“高风亮节”。任何事情都不能固化。即使是“高风亮节”,一旦固化了,也会逐渐走味。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固化了,更会成为一种流弊。“扶上马,送一程”就在此列。
首先是“扶上马”的心态不好。“扶上马”这三个字,意味着人家自己上不了马,抑或是即使人家上了马,也全赖于你“扶”的,这本身就意味着对新干部的不放心与不信任,不是觉得人家太嫩,就是感到人家太弱,总之担心人家不能驾驭全局。有这种心态的人,或许出发点是好的,但他们应当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更应当明白,无论什么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地球照样转动。何况,我们的干部选拔方式,也不能一直停留于“伯乐相马”的方式,通过“赛马”选拔更为靠谱。也只有靠自己的才干跳跃上马的,才能在新的领导岗位上从容自如,游刃有余;“上马”都得靠别人“扶”的心里不踏实,难免会有某种依赖思想。
其次是“送一程”的做法有害。“送一程”是以“扶上马”为前提的,同样意味着对新干部的不放心与不信任。因为认为对方是自己“扶上马”的,才会觉得自己有权利有义务“送一程”,于是就付诸实施,而且心口手脚并用,项目他要插手,用人他要把关,如此等等,决不仅仅是“目送”,倒是有点像当代的摄政王。于是乎,好比一辆马车由被“扶上马”的与坐在旁边“送一程”的同时驾驭,人家因为要顾及你的脸色而不能放开手脚去干,因为要顾及你的尊严而对你的意见从违两难。如此这般,要开创新局面谈何容易?你感到“送”得有滋有味,“送一程”变成“十八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人家却被“送”得有苦难言。
记得《汉书·霍光传》中有一段话:“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汉宣帝确实是靠霍光“扶上马”的,他的皇位原是刘贺的,是霍光效“伊尹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的先例,废了一即位就行淫乱的刘贺。“光从骖乘”,大概就在尽着“送一程”的权利与义务,他哪里感觉得到被送者那种“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的感觉呢?他那种“扶上马”的心态与“送一程”行为,还直接影响到他的后人,以至动不动就扬言“县官(指汉宣帝)非我家将军(指霍光)不得至此”,难怪有人说他身后的“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扶上马,送一程”这话,如今是没有什么人说了,“扶上马”的心态与“送一程”的行为,却是从上到下,时隐时现,并未绝迹。还不排除有些人藉此名义,继续利用馀权馀威谋取私利。于是想到前任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离任前的一句话:不干预就是最大的支持。
窃以为,这才是现在应当倡导的高风亮节。
(摘自《组工文萃》2014年第五期)
稿件来源:《杂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