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文山会海依旧,形式主义怎么破?
“学习装样子、不深入”“教育走过场、不认真”……这是很多党员干部落马忏悔的第一条。由于形式主义简单、“好看”、热闹、不费脑子,所以批判容易问责难,彻底扭转更难。十八大以来,形式主义被列为“四风”首位,强力整顿,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
采访中,不少党员干部表示,横向比较,形式主义虽然并未取得反享乐主义、反奢靡之风那么显著的成绩,但纵向比较,地方一些形式主义现象确实有不小的转变,尤其是那些比较典型、批评较多的“热点”形式主义。
这些形式主义典型,也比较具体,比如到高速路口迎接领导、开会念稿子等,上级领导一旦重视、批评乃至严词要求改变,就会慢慢转变。
张华新是某市副处级干部,他比较出十八大前后开会的区别还包括,除非正式的大会,念稿子的少了,“有时候可能会准备稿子,但未必全部按照稿子上说”;会议时间短了,十几分钟的会越来越多,几件事,讲完就散会。
还有一些干部坦言,其他的如文件中“穿靴戴帽”的情况、铺张浪费的节庆晚会等等,都大幅减少。
“以前一些地方工作比较喜欢搞创新,每年都要有,但总体来说无外乎‘三步走’:一是做方案,二是搞活动,三是媒体铺天盖地宣传。这些所谓创新,热了一下,就冷下来,基本上不会形成任何长效机制,对工作也没有任何推动。”一名县纪委副书记告诉记者,现在工作领域那种热衷造声势、拔高提炼经验的情况少得多了。
但形式主义问题,有些得到了改善,有些则并未改变。
不少党政干部反映,这几年会风文风虽然有变化,但文山会海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有些视频会议,省直接开到县,但他们开完后,市一级还得开个会,把县级领导叫过来,落实贯彻。”陈华是一县直部门一把手,他感觉现在会议基本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有时候,上级部门会明确要求,必须在几月份之前开什么会。以前是以会议落实会议,现在是以会议规避风险。如果不开会,将来很有可能被问责。”陈华自嘲称,以前可以代会,现在由于会风转变,基本都要领导出席,班子几个成员全成了“会人”。
“走马观花的下访调研”相对减少了,但各式各样的检查多了,其中很多是重复检查,省里检查了、市里再来检查,市里检查了、县里再去检查,令一些基层部门苦不堪言。而且,现在很多形式主义都是从自身不被问责的立场出发。
“开会成了规避风险、检查成了推卸责任。”一乡镇党委书记李忠友直叹气。他所在的乡镇是山区,有几处地质隐患,“不检查县里也都知道。但今年7月一个月,县里来检查了三次防汛地质灾害。一次防汛部门来检查防汛,一次地质部门来检查地质,昨天所有部门来了次大检查。”
检查本来是好事,可以发现问题、规范工作,但一些检查“‘看过程不看效果’,满足于看有没有相关证明材料,比如是否有预案、有没有签责任书、干部有没有做检查笔记等等,不管这些材料是真是假,更谈不上解决问题”。
李忠友他们迎接最后一次“大检查”时,准备了半人高的材料,但一提到彻底解决隐患,职能部门就摇头说要研究。“我开玩笑说,你们安逸哦,检查一下就把责任推到乡上。他们居然回答,你们推给村上嘛。”
科层制作为现代政治执行的核心制度之一,强调的是程序、规定、文书等,这些因素都需要以一定形式体现出来。这就使得现代政治是高度重视形式的政治。在实际工作中,与奢靡之风、享乐主义等有一定具体的标准不同,一些形式比较好界定,一些形式到底是必要的形式,还是形式主义,界定起来就比较难。
比较好界定的情况是,各方已经形成了共识的,比如调研“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接待强调复杂繁琐的环节与形式;讲话言之无物、大而空等等。
但另外一些形式主义,则是本身形式没有问题,只是在操作过程中,有些地方被形式扭曲,成为形式主义。这些形式主义,存在一些认定要件,比如不切实际等,但具体到某件事情上,就比较难以界定。
采访中,一名党员干部就提及当地为解决流动党员党组织生活问题,花费100多万元设计了一个网上党课系统。“系统面临着一些问题,甚至可以说效果不明显,有人就说是不求实效的形式主义。”在大多数党员看来,有些形式,有比没有好,尤其在当前地方创新积极性不强的情况下,应该鼓励创新,而不是用形式主义的帽子一棍子打死。
在公款吃喝等问题上,各级纪委通过一系列典型案例,给什么是奢靡划定了一个大致的标准,但在形式主义上,由于相关典型案例不多,具体到一些事情上,标准难以界定。
十八大后反“四风”以来,奢靡之风、享乐主义中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改善、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除了上行下效之外,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也是重要的一方面。一名县纪委信访室干部称,当地公款吃喝、违规举办婚宴等线索,70%左右是通过各种渠道的举报获得的。如高档酒店、会所等都有具体载体,群众能监督,也乐于监督。
但形式主义要让群众来监督,就相对比较难。它更多体现在党政公务运行中、在体制内,体制外的群众难以监督。
“某个部门一年发了多少文件可能从文件编号上,能了解一个大致情况,但出了多少信息、简报,其他部门的可能都不了解,不要说一般群众了。”一名党员干部称,当地虽然对文件、会议减少多少,有一个浮动的指标,但各个部门到底减少了多少,一般只有办公室等相关职能部门能掌握。
另外,形式主义如果要问责,应该由哪个部门来问责?如果是纪委问责,这些现象又应该如何定性?
采访中,不少党员干部称,问责形式主义不应该全部由纪委负责,因为,有些形式主义难说违反了党纪。
目前少有的几例地方问责“应付了事”的形式主义多是党委政府出面。比如去年底,河南开封市发改委两名官员,对市政府要求报送的汇报材料应付了事,写了仅区区6行字,并谎称经单位党委会议专题研究,遭到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的问责。但如果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可能就需要纪委出面问责。
相对具体问责而言,各地巡视报告对形式主义批判得更严重。中央巡视组2014年就曾指出云南“一些地方热衷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提出‘城市亮丽转身’,大拆大建,前任挖地栽树、后任挖树种花”。
要扭转形式主义现象和作风,需要更强有力的问责。但也应该看到,问责切不可盲目扩大化。“由于形式主义界定本来就比较模糊,相关问责一旦运用不恰当,就有可能成为打击报复的工具。”一名党员干部称。
(摘自《组工文萃》2016年第十一期)
稿件来源:《廉政瞭望》
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