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史|隋文帝杨坚:不可爱的勤政者

2015-12-13 蒙曼 领导文萃
点击上方“领导文萃”可订阅哦!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有一本书叫《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按照对人类历史影响力的大小开列了一个百人名单。中国有两位皇帝榜上有名,一位是秦始皇,另一位就是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第一次实现了中国大范围内的多民族的统一,真正做到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夷夏。只要看看隋文帝这个第一家庭就明白了。杨坚是汉人,他的皇后独孤伽罗则是鲜卑化了的匈奴人,这两个人的结合,就叫人无分夷夏。第二个丰功伟绩是建立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制度,如一直沿袭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并制订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律法《开皇律》。科举制使有才华的人可以依靠个人本领而不是家族势力出人头地,这意味着社会的公平。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隋书·高祖本纪》说他“好为小术,不达大体”。

隋文帝确实有些政治智慧,但是,他缺乏大局意识,缺乏一种皇帝的气度。虽然隋朝的国力很强盛,政治很清明,但是,隋朝人的幸福指数并不高。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隋朝老百姓很喜欢过节,特别是元宵节,不仅张灯结彩,鼓乐齐鸣,青年男女还要戴上假面,载歌载舞。艺人们也到街头表演,很多人都出来观看。可是隋文帝认为,这类活动贵贱不分,男女混杂,有伤名教,因此禁止过节。

连这样单纯的娱乐活动都不能容忍,这不是管得太宽、太刻板了吗?可以想象,在这种皇帝统治下,老百姓生活虽然安定,但也非常单调,没有真正舒心的感觉。

官员的幸福指数也不高。一是隋文帝太刻薄寡恩了。今天用你,明天就可能杀你。按照《隋书·高祖本纪》的说法,就是“其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

比如高颎,既是佐命功臣,又是辅政大臣,还是军队统帅,文武双全,为隋朝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隋文帝的赞赏也换来高颎的绝对忠诚,为大隋王朝兢兢业业地工作了近二十年。可是,开皇末年,就因为高颎反对废掉太子,隋文帝就诬陷他谋反,直接废为庶人。

二是隋文帝越到晚年,用人思路越偏狭。李德林是个有独立见解、能对皇帝提出不同意见的大臣,在开皇初年非常得宠。隋文帝当初能用讲真话的人,当然体现出一种恢弘的气度。但是,后来隋文帝改宠苏威了。苏威是什么人?那是一个能把皇帝的每一个想法都落实下去的办事人才。只用办事人才,这在器局上就已经差下来了。

再后来,苏威也失宠了,隋文帝改宠杨素。这是一个能迎合皇帝好恶的人。只用逢迎之徒,说明气量更小了。最后,连杨素也不行了,隋文帝改宠柳述。这仅仅是一个女婿,完全唯皇帝马首是瞻,不是大臣,只能算机要秘书了。

本质上讲,隋文帝的为人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多威少恩、多张少弛、多政少德。多威少恩意味着人们只能畏惧他,但是不会真正拥戴他;多张少弛意味着社会已经是满负荷运转,缺乏足够的张力和弹性;多政少德意味着人们只能建立制度、依赖制度,而不能依赖道德,而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社会是非常危险的。隋文帝是一个矛盾的皇帝,有鲜明的两面性。一方面,他有高智商,外在表现就是能够建立那么多优秀的、影响持久的制度;另一方面,是低情商,外在表现就是苛刻、多疑和急功近利。这让整个社会缺乏一种真正温厚的精神和温厚的道德感。

隋文帝的这种两面性是从哪里来的呢?

第一来自他的个性。隋文帝从小就是一个自律的人,到了刻板严肃,毫无情趣的程度。他似乎什么也不爱,除了政治。毫无疑问,这种心无旁骛的自律精神正是隋文帝超过南北朝时期大多数皇帝的优点。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刻板自律的反面是什么?是不宽容。既不宽容自己,更不宽容别人。自己早上班晚下班,就要求别人也满负荷地工作。

第二是他的文化素质。隋文帝小时候受过寺院的佛教教育,少年时代在太学念了不到两年书,可以说是一个半吊子文化人。这意味着他对文化的理解并不深刻,只知道利用文化,不知道涵养文化。一旦文化不能直接发挥作用,他就会急躁,就会抛弃文化。

第三是他生活的时代背景。隋文帝生在一个政治不稳定的时代,政权的短命和血腥,无疑在他心中种下了猜忌和杀戮的阴影,让他对任何人都有深深的不信任感。

隋文帝太执著于肉身的功业,太急于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什么事都办好,太不考虑社会的可承受度。这正是隋朝真正的问题所在。

(摘自《领导文萃》2014年9月上)


推荐阅读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读史|人物|调查|沟通|品读|言论
阅读:让你成为有影响力的人
荟萃领导艺术
弘扬领导文化
创新领导思维
提升领导能力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微信号:
底部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期待您的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