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权”字坑惨丁谓
公元1022年,执政25载的宋真宗赵恒驾崩。13岁的皇太子赵祯继位,史称仁宗。乳臭未干的毛孩子,难当治国大任,赵家王朝最高权力出现真空。一场权力之争迅速拉开帷幕。
争斗围绕着真宗遗诏的草拟铺开。
宋真宗晚年多病,头脑不时犯糊涂,经常不上朝,一些军国大事都在后宫由皇后刘娘娘辅助处理。真宗生前多次当着大臣面赞刘皇后贤德聪慧,表达要让刘皇后辅政的意愿,但直到他咽气也没留下正式遗诏。现在新皇登基,急需有个遗诏来明确辅政者,于是宰相丁谓和刘皇后在真宗灵前商定了个口头协议,然后交给大臣们去起草成文。孰料起草中关于皇太后(即刘皇后)的权限问题,丁谓与刘皇后发生了激烈冲突,而双方争执的聚焦点,就在要不要一个“权”字。
刘皇后坚持不写那个“权”字,只写“军国事兼取皇太后处分”;丁谓则不让步,要写上“权”字,写作“军国事兼权取皇太后处分”。一个“权”字,看似平常,其中的深义,却非同小可。
因为这个“权”字,关乎大权落到谁的手里。没有“权”字,那么刘太后就是名正言顺的大宋当家人,在小皇帝不能亲政之前,将长期地作为摄政皇太后监国,处置一切军国大事。反之,若写上个“权”字,那就意味着皇太后这个当家人是临时的,暂时代理性质的。有没有这个“权”字,大不一样。
在刘皇后心里,由自己做摄政皇太后,天经地义。第一,仁宗小皇帝虽非亲生,却视同己出,自小由她抚养、教导。儿子的皇权归母亲来执掌,合乎人伦。第二,真宗活着的时候,她就是半个当家人了,而且把军国事办得蛮好,现在先皇死了,按先皇遗愿由她掌握朝政,顺乎天意。天意人伦都在她这边,她不掌管最高权力谁来掌管?要那个“权”字做什么?
但丁谓不这么想。一个女人岂可长期执掌国柄,大宋自太祖以来,还从未有过皇太后摄政的先例;作为真宗的宠臣,自己帮朝廷理财、搞“天书”运动,又助刘皇后赶走了强硬的政治对手、宰相寇准,劳苦功高。如今大宋只剩下孤儿寡母,朝廷该由自己来当家作主了!写上那个“权”字,限制皇太后的权力,他自己才好取而代之嘛。
说来有趣,丁谓与刘皇后曾经是一对权力场上的好搭裆。为了排挤、打击老宰相寇准,两人联手,内外呼应,生生地借真宗之手把寇准罢相,一贬再贬,才去掉这个心腹大患。当年他俩的配合很默契。但时过境迁,如今为了最高权力争得面红耳赤,变为形同陌路的死对头。
丁谓也太小瞧了刘皇后这个女人,低估了她的权力野心和政治手腕。就在丁谓在外朝揽权跋扈、得意非凡的时候,内宫的刘太后磨刀霍霍,蓄势待发了。
宋仁宗上台才几个月,大太监雷允恭自作主张、改变真宗陵穴的位置,造成皇陵工程延误,先皇难以入土为安,犯下滔天大罪,被处极刑。而雷允恭与丁谓关系亲密,副宰相王曾又向刘太后曝料,是丁谓包藏祸心、指使雷允恭将真宗陵穴换到“绝地”上。本就对丁谓执意在遗诏上写“权”字极度恼火的刘太后,岂会放过这绝好机会,她根本不听丁谓辩解,立即下旨停职查办。问题越查越多,数罪并罚,把丁谓贬为崖州司户参军。丁谓再也没能回到朝廷,11年后郁郁死于光州。
一个“权”字坑惨丁谓,弄得他丢了相位,亡命海南孤岛。以害人起家的丁谓,以害己告终。有人说,这叫天道不爽,恶有恶报;可在我看,成王败寇寻常事,整人借口有的是。绝对权力从来不讲什么道理,也不容别人辩白。古来酷烈的权力斗争不都这样吗?嗜权如命、唯权是夺,把一部中国史变作了相斫史。
(摘自《组工文萃》2015年第十期)
弘扬领导文化
创新领导思维
提升领导能力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