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出苦难——《我的前夫》那曾是我的生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知青50年 Author 贾宏图

走出苦难贾宏图

她是个“义工”,在上海美术馆的“知青油画邀请展”服务,帮着我签书售书。她翻看着《我们的故事》,很感动的样子。

上海知青陈草

她问:“ 贾老师:你写的这些知青,是谁安排的吗?”


我说:“不是谁有故事就写谁。”


她问:“你写一写我行吗?我可能是最苦的知青了!”


她看我有些疑惑,就把我领到展厅的一幅油画前,指着画面说:“那曾是我的生活!”

那幅画叫《我的前夫》,画的是一个女知青和他的农民丈夫并排坐在贴着大红喜字的破旧土屋前,她穿着一身黄军衣,脚上一双新的绣花鞋,满脸忧郁。而她的丈夫手里拿着“结婚证书”,喜气洋洋的样子。


我请摄影家吴乃华为她在这幅画前照了张像,她满脸的苍桑,头发灰白,牙也掉了几颗,只是眸子里还有些神采。于是她给我讲了她的故事,我们共同商量,文中她的名字叫陈草,她的前夫也用了化名,她说怕她的儿子难过。

“我们可是战友呀,我是1969年5月15日下乡到兵团40团12连的。当时上海搞‘一片红’,我要不走,父母不让上班,兄弟姐妹不让上学。我的理想是当中医生,我们师大二附中可是重点学校,我的学习也是不错的啦!在普陀区中心小学二年级开始做大队学习委员到六年级。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时的市重点,现在是全国重点中学,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骄傲!

年青时的陈草

当时我的身体老好的啦,参加连队劳动,180斤的麻袋都扛得起,我还养过猪。一点也不怕苦和累。我先在农业连干了四年,后来又到依兰参加兵团收获机厂的建设,搞基建比干农业活还累,我没叫过苦,也没流过泪。我们团的三个男生三个女生,都在一个施工连队,很快乐的。到了晚上,皋玉兰给我们讲故事,她是个才女,(是我们二附中的同班同学)每晚给我们讲一段《红楼梦》,我们听得很入迷。后来她给我介绍了一个男朋友小马,是我校同届的同学,他是一班的,我是五班的。他很帅,很有文采,写的信能让人流泪。他是看中我的稳重。和小马在一起,我真的很高兴,再苦的日子也觉得甜。”

陈草在北大荒也有过美丽的青春

说着这儿,陈草露出几份羞怯。她又说,我们在1974年底完成了收获机厂的建设任务又回40团的老连队了,第二年初我就回上海探亲假了,小马为了让我们家人认可,过了几天,也请事假回上海了,说到这儿,她的情绪暗淡下来。


很遗憾,家里并没有看中这个才华横溢、相貌堂堂的青年,理由是他太活分了,而陈草太老实,将来会受欺负。大哥不同意,又不让小陈回黑龙江,好伤心欲绝,痛哭不止,大姐和姐夫得知,还到小马家去了一趟,他们很满意,正巧那天晚上,小马要回连队了。


从此,陈草竟几天不起床,不吃不喝,昏昏沉沉,家里以为她得了精神病,其实这是失恋的痛苦。探亲假已经结束了,可陈草觉得没脸回去了,她无法面对关心自己的同学,更无法面对深爱着自己的小马。恋爱失败的小马回到连队后得到知青们的同情,不知情的人都谴责陈草的无情,这样她更不敢回连队了。就在这一年,大家推荐小马到上海一个读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在2003年师大二附中45周年的校庆时,陈草见到小马,那一年他的儿子考上了北大,她还向他表示了祝贺呢。


我们再说说已经在家滞留一个多月的陈草吧,她每天以泪洗面,不知自己的前途在哪里。她记得,那是1975年3月的一天,父亲说让她散散心,领她去看电影,之后他们一起到叔叔家吃饭。叔叔对她说,你在北方得了关节炎,在南方找个好人嫁了吧!他说自己姐夫有个亲戚是个复员军人、党员,当时陈草并没答话,她没这个心情。


一个星期后,爸爸和叔叔拉着她上了船,其实那个地方离上海很远,在浙江省,离宁波还有64里之多。那里很穷也很落后,他们家房子的墙是泥和竹编的,做饭和洗马桶都在那条脏兮兮的一条河里。他们领她见了那个叫胡沦的男人,一米六零的身材,比陈草矮半头,又干又瘦的,陈草立刻表示坚决不要,叔叔说:“又不是上海人,整天逛南京路的,他当过兵,是党员,会种地,以后复员军人会安排工作的,不会做农民的。”当时的陈草已陷于绝境,哥哥不让她回连队,上海家又不让她住。


第二天,叔叔领着那个男人和她一起到公社,“走后门”登了记。没有人问她,和胡沦结婚是不是自愿的,如果有人问,她会立刻会说“不同意”!可是真的没人问。她记得那一天是1975年3月31日。家里人在一起吃了顿饭,然后就把她们推进那半间土屋。那天哪怕有人给她一根红头绳,一颗糖,一件礼物,她也许会感动得顺从,没有,都没有!都是因为太穷啊!说实在的,陈草结婚还没有那幅《我的前夫》的画上的隆重,他们毕竟照了张像,陈草说:“真的他们什么都没有。


那一夜,她坐在床头哭到天亮。她的男人也没叫她,没有甜言蜜语,他的脾气很倔犟。第二天,叔叔和那个男人就领她回上海了,“回门”见岳父的礼物是几个糯米块和六只冬笋。在家里住了五天,陈草根本没让他靠近自己。


叔叔又逼她跟着胡沦上了回宁波的船,望着滔滔的江水,陈草不停地流泪,她真想一头跳下去,可叔叔紧紧拉着她的手到乡下没有松开过。后来她无奈地、违心地、成了他的“女人”。根本谈不上快乐和幸福沾边,只有被撕裂心灵一样的痛苦!


作为“转插”的知青,她和别人一样下地劳动,先干插秧的活,她站在泥水里,浑身发抖,更可怕的是蚂蟥爬到了她的腿上。后来她又到晒场上干活,辛苦了一季,她挣了486分,才值二十几块钱,她又到砖场去托泥坯,更是累死人的活。几个月后她怀孕了,天天酱油咸菜拌饭,她瘦成了皮包骨头。在兵团时她体重140斤,现在只剩下了90斤。为了活命,她跑回了上海,这回她下了决心,把孩子打掉,然后回兵团,写检查,接受处分,再和他离婚!又是哥哥阻拦了她。


一个月后,胡沦叫她回家,说家里盖了新房子,生活条件好了,会善待她。陈草说,逼到胡家之后,什么事都不顺,生孩子时又是难产,两天两夜生不下来,最后半夜把我抬到了十几里外的公社卫生院,动了手术才生下来,还缝了七针。因为营养不良,儿子刚生下又瘦又小,满脸皱纹,婆婆说:“没见过这么难看的孩子!”孩子一天到晚的哭,胡沦很烦,不但不帮我,还骂我和孩子。那天晚上孩子又哭了,他踢了孩子一脚,我和他争吵起来,他一拳打在我的眼睛上,眼眶立刻青紫,三天看不见东西。实在不能忍受了,在孩子出生“一百天”的那天,正好毛主席去世,我抱着孩子回上海,决心再也不想回来了。


我要把孩子送人,多少次我抱着孩子在马路边徘徊,我想和孩子一起死,又想想他是无辜的,我想自己死,可扔下孩子,谁来管!我当时真的后悔已极,这次草率的婚姻遗恨终生,也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当时,我觉得天是黑沉沉的,见不着一点亮。我真的绝望了。后来,邻居大妈都来劝我,“孩子不能送掉,你也不能死,你看没有妈的孩子多么苦呀,你再苦再难也要把孩子养大!”也许就是这句叮嘱的话,迫使我支撑到今天。 


在上海没住了一个月,叔叔又拉着她回到了乡下。她回忆,1978年,邓小平伯伯给我们知青落实政策了,给在农村插队的知青转城市居民户口,还要在工厂安排工作。也许我的命运真有了转机,后来转成“居民户”,我还在村里工作,先让我在村里教幼儿园,因为我会汉语拼音。我干得很好,还当上了县里的先进。


后来我又先后调到帆布厂、药械厂、酒厂,先是当出纳,后当会计,而且是个很出色的会计,在乡下我读了高中,再参加了宁波成人中考,读了会计中专。结果一干就是十多年。这期间,我又生了老二,也是个男孩子,这两个孩子身体都很不好,从小常常每个礼拜都是我带他们去看病的。但两个孩子学习都很好,当然是受我的影响,我可是当年上海重点中学的好学生,我只要求他们好好学习,他们是我的精神支柱,最后的希望了。


这些年,我和孩子他爸爸天天吵架,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打,一打架就吵着要离婚。他不讲道理,破口就骂,动手就打,而且往死里打,简直不可理喻,就是文化水平低,没有责任心,没有家庭观念。


也许为了孩子,那些年陈草一直是忍气吞生,逆来顺受。可是后来,他们真的过不下去了。陈草说,胡沦1982年调到村里的砖瓦厂当了个副厂长,有了点权力,他也有了大变化,经常大吃大渴,而且迷上了赌博。他可以赌到哪里吃到哪里,十天十夜不回家,家里菜也不买,孩子的学费交不上,连看病的钱都拿不出了。这回陈草真的急了,他们吵架就更厉害了。硬的不行,她和孩子们就来软的,他们分别给他写了劝戒信。陈草的信是这样写的:

xxx 同志:

由于彼此不和十年之多,已影响了身体,已败坏了名誉,已影响了工作,尤其影响二个孩子的身心健康,我深深地尝到了夫妻不和的痛苦及人生似苦海。现在你又迷上了赌博,我们的家就要让你毁了!我曾多次想轻生,了此一生……


一. 我对赌的看法


  1. 赌是一种犯法的行为。

  2. 赌是万恶之源……

  3. 赌对家庭、妻子、孩子都丝毫无益……

  4. 赌无论大小性质都是一样的,必须防微杜渐。

  5. 没有赌博发洋财的,只有使家庭不和,伤害身体。你是一个党员,一个干部,家庭经济并不好,你这样在赌,有什么后果呢?不能克服吗?……

这封信很长,信的第二部分的标题是”既能在都已盲目成家,那么就要挑起勤俭持家、养儿育女的重任。”第三部分的标题是“无知的双方伤害了两个孩子,他们是无错的、无辜的,既然双方阴差阳错,那就不能再伤天害理地害了两个孩子,必须做个名符其实的家长。”陈草在信的结尾还说:“最后我从内心发出心愿,必须吸取以前的教训,痛悔前非,重整旗鼓,重新做人,安安稳稳地把小家庭建设好”。


那时大儿子只有读小学一年级时,看见我们吵架,就写了一张纸条:


“爸爸,妈妈你们不要吵了,我上学去了。”


放在桌子上,然后含着泪去上学的。我看了止不住伤心流泪,我带给他们的伤害感到撕心裂肺。等到读五年级时又给父亲和所有赌博的人写了告诫信:

“我恨恨:


恨、世上的一部分人,为什么,为什么要把玩麻将当作一项娱乐????!!!!就是这不该出世的麻将,牵动着部分人的灵魂,造成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美好家庭的不和谐,随着文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希望这些人,能把玩麻将的精神转用到工作上,学习上,那可是一个不可估计出的力量呀!大家能听我这句话吗?


改掉坏习惯。改掉坏习惯。改掉坏习惯。……”

这些信件是陈草和孩子苦难人生的见证


妻子和孩子的信,还是有点打动了胡沦的心,他还郑重地写了保证书。可是,他并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而且走的更远了。也许是不良的的社会风气使然吧。赌博的农村干部不少,可能只有陈草这么认真地反对。于是,无可忍受的陈草开始了和他旷日持久的离婚大战,她把当年给她制造了这个如地狱般的婚姻的叔叔也告上了法庭。


正在痛苦婚姻的围城中煎熬的陈草,突然看到了一线曙光。上海出台了新政策,每个知青的子女可以批准一人落户上海,还可以进城读书。于是她带着老二回到了家,因为老二肾炎生了四次,他是农业户口,18岁就要分田地的。那时父亲已经过世了,兄弟姐妹七八个,可没有一个人同意做这个外甥的监护人。没有监护人当然就不能落户口。她对亲人们说,老二回来不到你们家住,不到你们家吃,不让你们承担任何费用和责任,而且可以到公证处公证,我求他们四次,可还是没有人同意。也许因为他们的日子都不富裕,他们真的怕被旧亲戚缠上。那时陈草真正体会了古人话:“穷在路边没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实在没有办法的陈草给市委领导写了一封信,请自己小学的同学杨英转交。这位老同学读了她的信,非常同情她的困境,当即表示,你谁也不用找了,我来给你的儿子当监护人!经过复杂的法律手续,无亲无故的杨英成了陈草一家的大恩人,她连续办了七个证明,再到公证处公证,才成了法律上认可的监护人。小儿子的户口报在扬英家。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在陈草领着儿子参加中考的那一天,她又碰到了40团的老战友李惠琴,她把这对居无定所的母子领到自己家吃了三天饭。在采访时,我看了在陈草情绪最低落的时候杨英给她写的信,也被她的真诚和善良感动了。

“读了你的信,很为你的一些想法感到压抑,为什么你总是要这样责备自己害了二个孩子呢?你赋予了他们的生命,他们会理解你的苦衷,尽管在生活中承受了磨难,但这种磨难对他们来说,抑或也是一种精神财富,你说呢?


至于一个女人的失败与成功,并不是唯一体现在是否能使丈夫成功或失败。一个人堕落时,是无人能阻止的,况且你与他原本不属于同一个知识阶层,所以这种在心灵上的离异是不可避免的,为何要把这种责任归于自己呢?”

杨英的信让她一点点安慰。但现实问题还在重重地压在她的肩上。儿子虽然成了上海人,但上海没有他们的家,母子俩经常搬家,几个月就搬了5次家,他们租过别人家的阁楼、仓库、楼梯间,有时只能放一张床,儿子在膝盖上搭一块板写作业。


那时陈草在幼儿园时教过的一个小朋友、现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生孙孟杰,在她绝望的时侯,常写信开导她:

“阿姨:你是一个要强的女人,你是很有毅力的人,为了儿子,为了自己,为了在将来能在上海有一席之地,振作起来,你要坚定不移的克服困难,我相信,你可爱的儿子一定能在你的大树下走出来,经过磨难的你们一定会更加珍惜现在的一切……“

他们母子在上海的费用全靠陈草给人家打工,她在冷饮站开过票,在永和豆浆店当过仓库保管员,和儿子一起做过小生意,卖过衣服、围巾、布料、线、钮扣,更多的时候是当钟点工。她当过保姆,也护理过病人,最困难的时候还拣过垃圾、收过破烂,而这时,儿子总是和她一起干的,有时一天挣了十几块钱,儿子都特别高兴。那时母子俩人相依为命度日如年。


也许这封儿子给上海亲属的“求救信”最能说明当时这娘俩的困境了——

“敬爱的xxx:


你们好!这次我到上海来读书,没想到遇到的困难这么多。就从住的一方面讲,第一次我们在南市区好不容易借了那间房子,虽然地方小点,但是在上海能有个落脚的地方自己算不错了,没想到,还不到一个月,那个房东住在国外的老妈要回来。于是妈妈急匆匆地找了一户人家给人家当保姆,好不容易给他们干了一个月,可那个老太太做事实在让人受不了……在搬到她家时,本来讲明是不收房钱的,可在我们临走时, 那老太太向我们要房钱,我妈就马上给她房钱五十,外加水费煤气费各二十,还有一桶值30元的油。……没有办法,妈妈又找了一家当保姆,可那个病人要她24小时照顾,全瘫痪的病人180斤体重,干了4天,妈妈无论如何也受不了,她就要被累垮了!


我和妈妈想来想去,还是请你们帮我们一把,看在主的面上,我只要睡在你家的一块很小的地板上,我是一个会干家务活的男孩,我会帮你们干家务活的,我自己的衣服自己会洗的。我知道,我住你们家会给你们带来许多麻烦的,但是我们实在没有办法,等我以后有了出息会报答你们全家的。……


希望你们能拉我一把,我想你不会让一个在教堂外徘徊的男孩失望吧!”

这封让许多人流泪的信,没能打动他们的心,儿子和陈草都没有在他们那里借到能安排一个床位的地板。他们也许有他们的难处。陈草怕孩子因为失望而放弃,她给他写了这样一封信:

“这里是你母亲的故乡。在她少年时,曾有太多的梦想。暴风雨来了,吹走了初升的太阳。没有阳光的绿叶,在煎熬中枯黄。她不曾拥有的春光正照亮你前进的道路。生活上琐事的烦恼,只能默默承受。奋进、苦头,才能得到期待的目标。当你昂首在明天的大道上,你将方知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苦难也是人生的财富,生活的苦难教会我节俭。”

坚强的母亲培养了坚强的孩子,小儿子在日记样写道:

亲爱的妈妈:


我和哥哥如今的一切都是您给的,从小到大,您总是舍不得吃,总把最好的留给我们。为了我,您放弃了自己的工作而陪我到上海来,吃尽了苦,当我看到您为我而奔劳累成那样,我从心底发出,妈妈对不起,您为了我牺牲得实在是太多太多。


可如今,您为了哥哥的工作,而又奔波。记得那天晚上我送你,您说:“为了两个儿子,我再苦不辞……”。妈,您太好了,实在是太好了,我真的要好好感谢您。我永远爱您,妈妈!”

在妈妈的鼓励下,两个孩子都很要强,老大考到了宁波卫生中专,工作后考大专,再考本科,毕业后当上了医生。老二为了早点替妈妈分忧,考了个好就业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大学毕业后,又学了计算机专业。依靠自己的能力已在上海立业成家了。


在陈草最困难的时候,在经济上给她最多援助的是她小学中学的老同学和兵团的老战友,他们给她们钱、给她们穿的、给她们吃的,帮她找工作,帮她们租房子。而在精神上给她安慰的是基督教。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信教了。陈草说,现在她有两个家,一个是知青联谊会,一个是教会。她是这两会的积极分子,凡是有活动都参加,她很热情,还赠送我一本印制精美的教会讲义。


我对这位老战友说,还是《国际歌》唱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其实你不就是这么做的吗,是靠自己的打拼,全家在上海站住了脚。现在她的小儿子已经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店。原来在家乡当医生的大儿子也调到了上海,在一家街道医院当内科医生。为了解决他的“蓝印户口”,他们还在富平路一个漂亮的小区买了一套七十多平米的房子。当时的三十多万买房钱,都是同学和战友借给的,一个同学一个人就借给她七万,而且不要利息,现在钱都还上了。


陈草是在她家的新房里接受我的采访的。虽然屋里陈设很简单,但很清爽,很亮堂。那屋里灿烂的阳光化解了我心里的压抑和沉重。她说,我们家是这个小区最穷的人了。我们买房的钱,有的就是在这个小区拾垃圾挣的。我说你可能是“最富”的人,因为你在苦难的人生经历中创造了人生的奇迹。


上海不相信眼泪,但相信坚强,更相信能力和吃苦耐劳。在这个城市靠自己的奋斗取得成功的人是有尊严的,是被人尊重的。在知青中,你可能是吃苦很多的人,你也是一个成功很多的人。两个儿子就是你的财富。


陈草是1995年和前夫正式离婚的,他们的不幸婚姻维持了整好二十年。胡沦不是那次错误婚姻的制造者,而是受害者。本文无意伤害他,并祝他幸福。一定会的,他有两个有出息的儿子。因此,他也应该感谢自己的前妻。无论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

附 件:

给作者的信


尊敬的贾老师:


首先我要感谢您!您写得很好!我很感动!你给我的书《我们的故事》的题词很好,我看就用“走出苦难”作标题很好,这个题目就是我的“真实写照”。


贾老师,我儿子、孟杰、扬英写的几封信都要,一封不要少,都是真情实录,难得保存啊!往事历历在目,如今您替我完成梦寐以求的心愿,我要把的不幸写下来,我们家是苦难深重,还有很多内容不得……


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要珍惜啊。让两个儿子永远不要忘记过去。伟大导师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贾老师,最好你帮我强调一下这句名言,主要是教育两个儿子,无论何时都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尤其在当今变化多端的时尚时代。诸葛亮讲:“静则养身,俭则修德。”


贾老师:最好您帮我把这段我的心意写在文章的后面。好吗?


拜托了。


陈草

2008年6月20日

来源:知青50年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贾宏图文章

像白雪一样圣洁

知青故事:命运的挣扎

知青故事:爱的呼唤

归根——天津知青一家重回北大荒

孩子啊,你在哪里?

灿烂的笑容

被遗忘在大山里的孩子——李满意

知青故事:小提琴之恋

晾在沙滩上的鱼——留在北大荒的知青

仲夏夜之梦——知青爱情悲剧

叶落白桦林——飘荡在北大荒的冤魂

我不想告诉你她的名字

谁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诗人的非诗意生活

长眠在你的怀抱里

《没有墓碑的青春》 火凤凰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