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一家天津老店,百年前就开了外卖窗口,专卖银丝卷|蒸食传奇

美食秘境 小日子研究社 2019-07-09


馒头里面夹着面条,只有天津才有的银丝卷,酒席必备主食之一,外地人当特产买。这是知乎网站里的神贴,在外地人看来,银丝卷是一种奇葩面食。外表像馒头的银丝卷,掰开了里面竟然有根根的面条,蒸着吃可以当主食,炸着吃可以当点心。在天津,银丝卷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百年之前。





银丝卷


早上8点,位于黄家花园老店的登瀛楼门市部已经排起了长队,这里限时销售老店蒸食,银丝卷、香糟馒头和门丁等。排队的大多是老顾客,买登瀛楼的蒸食是他们多年来的习惯。“上午11点开始卖,从8点开始排队,一天就十几袋银丝卷,来晚了就没了。”王大娘是这里的常客,她喜欢那种用老面肥、有点淡淡香油味的银丝卷,每隔几周就到登瀛楼门市买几袋。在她看来,速冻银丝卷味道死板,吃起来和馒头没区别。


在门市部销售面食,登瀛楼延续了几十年


在门市小卖部开售银丝卷是登瀛楼沿袭近百年的特色项目。1934年,实力雄厚的登瀛楼在南市重整复业,还创新地开设了小卖部,在小卖部销售银丝卷、馒头和一些小菜,此举一出备受食客欢迎。


登瀛楼的银丝卷还保留着老式的做法,用老肥发面,出条后刷上精榨油和香油,定型之后,再包上面皮。整形之后进行二次发酵,让空气充满面皮之后,再进行蒸制。出锅的银丝卷咬一口松软无比,还有阵阵的香甜味道。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银丝卷的黄金年代。银丝卷并非天津独创,它是鲁菜中的一道精致主食,早年间流行在京津一带。老字号的山东馆子,北京有同和居、丰泽园、萃华楼、东兴楼,天津有登瀛楼等。鲁菜老师傅回忆,旧时到大馆子吃鲁菜颇有法餐的仪式感,先上凉菜,之后是海参头菜。上完头菜,再上酒菜,之后是清淡爽口的炒菜,然后追一道汤。最后再上面点,银丝卷、香糟馒头。这一套菜吃下来得有节奏。



面点师傅用老肥发酵的面团,结合山东抻面的技术,溜面、出条,才能做出银丝卷里的“丝”,再包好了面皮上锅蒸。刚出锅的银丝卷个个白皙光滑,掰开后银丝根根分明,飘出淡淡的甜香味,让食客们酒过三巡的胃得到面食的温润。


随着鲁菜在全国的流行,上海也开出了鲁菜馆子“燕云楼”,随之银丝卷也来到了江南。美食作家陈德贤在《上海的吃》一书中特地介绍了燕云楼银丝卷的制作工艺,揉面、溜面、出条、刷油、切段、糅合、擀面、绺丝、翻折、包紧、蒸制、切块、码盘等十余道工序,做工繁琐。盛盘后,银丝卷切成两半,露出银白的面丝,还能吃出蛋糕般的松软口感。


金庸先生大概是在那个时候品尝过银丝卷,才将这种美食写进了《射雕英雄传》,黄蓉曾做银丝卷给洪七公吃。书中写道:“一碗熏田鸡腿,一只八宝肥鸭,还有一堆雪白的银丝卷。洪七公大声欢呼,双手左上右落,右上左落……”银丝卷就八宝肥鸭,北方面食搭配上海小菜,在金庸先生笔下完美融合了。


银丝卷,技术含量高,用料成本也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银丝卷作为高档面食,只有具备涉外资格的饭店才能制作。“那时候,一个花卷4分钱,一个银丝卷要一毛四。富强面和精炼油,这在当时是限量供应的。饭店并不对外销售银丝卷,只是用于宴会食用的。”登瀛楼总经理韩福年回忆。



1978年年底,下乡返城的商洪芳分配到天津烤鸭店的面案部。那时候,天津烤鸭店只做3种面点,荷叶饼、银丝卷和鸭油包。银丝卷里的面丝则是面点师手工抻出来的,抻面、出条,成了他们的基本功。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开始青睐精致的菜品,银丝卷成为只能在饭馆里吃到的时髦面点。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餐饮业竞争激烈,为了提高效率,大部分饭馆开始从食品厂批量购进冷冻银丝卷,很少有饭店自己蒸银丝卷了。如今,银丝卷已经不像当年那样神秘和紧俏,人们可以随处买到整袋的银丝卷,但当年那种松软香甜的老味银丝卷,却成了稀罕物。美食地标:登赢楼,山西路284号



喇嘛糕



喇嘛糕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天津人来说是非常新鲜的,鸡蛋和牛奶在那个时代掺入蒸食也是很难得的。这个喇嘛糕最初是从内蒙古那边传过来的,听老师傅们说,过去在草原上的牧民,因为一出去就会很远,身上得带着吃食,于是主妇们就会用奶、糖揉到面里,蒸出味道香甜的蒸糕,因为面里加了鸡蛋,味道香甜,后来会做喇嘛糕的师傅把这门手艺带进了店里。



喇嘛糕因为蒸得松软,所以牙口不好的老年人也能吃,年轻人和小孩子对这种味道也非常欢迎,每天早上都有个住在附近的大爷来我们这吃早点,每天不变样的就是一碗锅巴菜就着一块喇嘛糕。(美食地标:津津小吃店,辽宁路148号)



南大寺糕干王



西北角南大寺的糕干王开了可有年头了,当年在北马路皇城根胡同边上一个小门脸,一提北马路糕干王,大家都知道。后来,北马路拓宽,接着修地铁,店就搬到现在清真南大寺这个地方了。糕干王只卖一上午,早晨六点开始,中午12点一过就不卖了。


糕干王讲究传统工艺,不算亮堂的作坊内悬着“天津糕干王”的老牌匾,似乎是,只卖豆沙和山楂两种馅,点缀的也是最传统的青丝玫瑰。1.5元一块可零买也可两种口味凑六块打成一包,一家人的早点就解决了。(美食地标:南大寺糕干王,西北角南大寺)



西北角温记盆糕



天津西北角的“温记”卖盆糕已经有三四十年的历史,温记盆糕的颜色,黄色的是用黄黏米碾成面蒸的;白色的是用江米面蒸;粘黍米蒸出来发红色;黑色是用黑黏米做的。原料不同,蒸出来的颜色不一样,而且在揉面时不放糖和食品添加剂,纯凭粮食本身的甘甜。


天津人吃盆糕有讲究,盆糕里的豆和枣不能蒸烂,尤其红豆得有艮头儿,还不能把黏米面晕染,这个就得靠师傅做的手法和经验了。“温记”做的盆糕一个有八斤十斤的,在售卖时会切块。(美食地标:温记盆糕,西北角南大寺)



蒸饼儿



1922年,天津杜称奇制作的蒸饼儿手艺沿袭到了今天,在西湖道上就可以吃到。在这里买到的蒸饼表面都用夹子夹出一列列小点儿,是传统蒸饼儿的样子。蒸饼儿是用老肥大碱和面,行里的话说“四季肥碱”。在春节,老肥和新面的比例是6:4。等到了夏天,一进三伏天,老肥要少放,也就放一成,饧20分钟足可以。


再说说豆馅儿,红小豆的,豆子先得泡好,再用水煮,煮面了后绞碎。和馅儿,师傅做蒸饼儿馅儿时,用的是一斤豆子配一斤糖的比例,最后放点桂花提香,所以你吃到这家的蒸饼儿总是有别样的味道。(美食地标:杜称奇,西湖道南丰里小区12号楼)



纯碱戗面馒头、糖三角、开花馒头



每天中午和下午4点两个时段,西北角的伊光斋不大的窗口前都会排起长长的队伍。这是个典型的蒸食铺,经营的品种有几十种,馒头、饽饽、蒸饼、死面卷子、金鱼卷子等等,特别推荐的有什锦蒸饼、豆馅蒸饼、油酥卷子、死面卷子、丝糕、开花馒头等等。


“俩黑一白”,老顾客们熟练地报上购买清单。后厨房里,年轻的山东小伙子杨师傅和老板穆大姐正在紧张有序地捏着油酥卷、包着糖三角。除了开花馒头外的其他蒸食,在进蒸笼前都要经过一个木质醒箱内的二次发酵过程。醒箱插上电源,等待的过程中,十几个枣卷又已经做好。


店里卖得最火的是开花馒头,早上9点刚开门不久就已经卖光了一屉。杨师傅说,做开花馒头加碱量一定要准,碱多则成品色黄,表面裂纹多,不美观,又有碱味;碱少成品呈灰白色,有酸味,而且粘牙。开花馒头的工艺也和普通馒头不同,要用至少发酵3天的老面肥,搋入碱,再加入奶粉和绵白糖。分出一小团面,用红曲米泡的水染色,与白面团糅合在一起,不用进醒箱可以直接上蒸笼。在蒸汽的猛攻下,一个个被碱顶开了花的开花馒头,伸开着粉红的花瓣,模样十分乖巧,讨人喜爱。(美食地标:伊光斋,芥园道新春花苑底商)



寿桃馒头



北方的寿桃包用中筋面粉发面而成,包上豆沙馅,捏成桃子形状,然后上锅蒸。做寿桃的面一定要让它发酵醇透,面要挺实,造型优美,吃起来才爽口有嚼劲。北方人祝寿讲究数字,通常是66个或者88个,寿桃篮中间还要摆一个佛手馒头,寓意多福多寿。


传统老店登瀛楼一直保留着定制寿桃的传统,这里的寿桃做法和门丁做法相似。面皮用老肥发酵,豆沙馅是用红豆一点点咕嘟出来的,细腻香甜。蒸熟的白色豆包,用竹片在中间轻轻割一下,在顶部表面染上粉红点色,用于寿宴的寿桃就制成了。客人可以在寿宴上预订寿桃包,也可以预订寿桃篮带回家。登瀛楼的面点师傅介绍,寿桃篮需要提前一到两天预订。(美食地标:登赢楼,山西路284号,近南京路)



新桃园酒店的面点部是广东师傅的天下,他们也把广式的寿桃包带到了天津。广式寿桃用低筋面粉制成,面皮比较细腻,造型更加圆润。馅料也与北方寿桃不同,包的是莲蓉蛋黄馅。广东人祝寿通常会送一打寿桃,如果老人过大寿,会送上百寿包。百寿包的造型很奇特,一个最大的寿桃里面内有玄机,将最大的“百寿桃”抬起,就会有99个精致的小寿桃自动滚落而出,寓意着福子孙后代,福寿无疆。(美食地标:新桃园酒店,广东路235号新桃园酒店2层)


老天津蒸食铺里的花样美食



过去的天津人管面食叫“蒸食”,即用发酵过的白面,包上馅或夹上枣蒸熟而成。经营蒸饼儿、馒头等食品的店铺统称为蒸食铺。百果碗糕、大发糕、盆糕……如今,蒸食铺里的美食已经不多见。


塔糕  一层面饼、一层枣子,从大到小垒起来的“塔糕”。“糕”与“高”同音,而且是一层比一层高,寓意日子红红火火、步步登高。


金裹银 这是旧时是穷人家的蒸食,用一点儿白面,里面裹上玉米面烙饼,看着以为吃的是白面大饼,实际上是白面裹上玉米面,人们给这种饼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金裹银”。


盆糕 津京两地的一种蒸食,将糯米和红枣层层码起,越码越高,需用木桶加高为盖,所以称为盆糕。熟后揭盖,把盆糕翻扣在湿案板上,再垫湿布按实按平,用手按成大块,把桂花酱抹在小枣上,再切成小块,撤上白糖,趁热食用。


百果蒸糕 李云清编写的《天津小吃》一书中记录了百果蒸糕的做法,以酵面团掺加白糖,再加上花生、百果、瓜子仁等多种果料,经蒸制而成。


百果大发糕 俗称“百果大发”,是天津传统的特色小吃,使用酵母发酵,将青梅、红樱桃、瓜条丁、葡萄干择洗干净,瓜子仁用微火炒熟,倒在面上,加人白糖,均匀地揉入面内。每个碗内抹上一层油,把生坯放在碗内,旺火蒸15分钟即成。


面粽  这是天津独有的五月节应节美食。以红、白糖馅为主,配以青丝、玫瑰、桂花,用白面做皮蒸制而成。面粽蒸制有一套技术,须将面发酵至软硬适度,蒸熟后不酸不黏,馅做得稀稠得当,吃时不溢不流。


文/沙丁鱼、米粒、那时

原创文字/诚意推出/如转载请告知



[ 更多好玩的文章,给你一个有趣的天津 ]

西北角美食秘境|到清真南大寺吃早点去

入冬月食年糕,最需要一碗热热甜甜糯糯

花茶这么美,天津城里去哪可以喝得到

老天津人爱吃的炉粽子是什么

认真做几个熟梨糕

源坐|大厨把中国茶做成了魔术秀

民宿|蓟州这两家美好民宿,美得恨不能拔腿便去

享厨|美好的川菜私房菜

芳堂手作|一个人的西班牙私厨

蔷之屏|天津有一间独立书店,她坚守了23年



加入小日子花花同学会

一起发现生活之美



长按二维码 开启小日子

咨询微信:xiaorizi201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