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食代表】胡思琴 | 从炒西红柿不放味精开启的一场“蔬食之旅”
我叫胡思琴,一位专业的营销策划人、精酿啤酒推广者,除了DIY美食,我还喜欢艺术、运动,我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安排得缤纷多彩。
我是首届良食英雄峰会第二期参会代表,我期待和你相遇,所以把我的故事和我想要做的事情讲给你听。
《01》 从炒西红柿不放味精开始
因为几年前的一次肠胃炎经历,我开始关注食品配料表。我也开始思考,为什么外食容易出问题?为什么人们爱吃小龙虾?为什么大家觉得中国的饮食都是重口味?
思考好像还没有尽头和清晰的答案,但我逐渐改变以前无节制的生活方式。
在留学荷兰的时候,我开始尝试自己做饭。这一段经历帮助我打开了一扇“健康的食物”的窗户。我学习的第一道菜,是西红柿炒鸡蛋,我就决定不用味精。回国后,我总是有意识的寻找不用味精的餐厅,后来真发现一家明确告知不使用味精且拥有开放式厨房的餐厅。我带着意大利的朋友去用餐,除了“不用味精”,这家餐厅洁净的厨房也改变了几位老外对于中国餐厅厨房的刻板认知——不卫生、凌乱、爬虫的角落。中国餐厅的厨房也可以这么干净、卫生!
让我觉得讽刺的是,在国外的时候总是中餐与西餐结合,譬如拿番茄炒鸡蛋代替果酱去抹吐司。而我现在在上海生活,为了吃得健康,反而更多的选择西餐。很多创意的、健康的餐厅往往是西式料理。中国丰富多样的食材及烹饪方法为健康蔬食提供了深厚的土壤,我们如何把中餐做得更健康、更营养呢?
《02》台湾的素食文化
我曾去台湾交换学习,在台湾的半年,得以接触当地丰富多样的素食文化。原本对于“寺庙和素食”的简单的刻板印象得以完全破除,原来素食可以这么好吃,可以有这么多的品种与选择。我在这里找到了“中国饮食和健康蔬食”的可能性。在台湾素食的可能性很高,街上可以看到很多素食餐厅,即使非素食餐厅的菜单上面也经常会标注是否素食,菜品的选择上也丰富多彩,美味可口,也非常合中国人的胃,原来中式的素食烹饪有这么大的挖掘空间。
另外是超市里面的品类也经常看到蛋奶素和全素的标记,对于素食购物来说也非常便利,喜欢吃素食的台湾朋友也不少,这个发现让我感受到素食可以是生活中非常正常的一部分。
《03》 我的“蔬食实验室”
我曾参加一个“素食21天挑战”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不光接触了消费品这一素食载体,还有各种知识经验分享,并且添加了运动和社交的元素,把素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挂靠在一起,引起了很多非素食朋友的注意。而带给我的震撼不仅仅是活动的设计,更多的是素食从业者的对产品和服务的态度与匠心,我感受到这是一群非常可爱的人。他们尊重和探索“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内心一直的疑问,我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大都市,我们弱化了通过食物产生的社区链接,我们似乎一直在消费不知来源的工业食品,我决心不能懵懂地下去。
我开始探寻,溯源。活动后,我和朋友开始尝试组织potluck手工美食拼桌会,我带去素菜品和大家交流,深刻感受到自己动手做食物跟朋友交流的幸福感。
对于未来的行动,我特别想做的是“蔬食实验室”,通过创意活动推广蔬食文化。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让蔬食爱好者们脑洞大开,一起实践各种奇思异想,一起烹饪美食,一起度过快乐时光。蔬食实验室可以成为一个交流蔬食并持续产生新创作的地方,成功实践则可推向市场。我一直想做五谷杂粮面包,面包是发酵食物,有利健康,面包融入五谷杂粮,方便携带,又可帮助我们方便吃到五谷杂粮。
如果有公益基金愿意支持蔬食实验室的运作,那就更好不过了。另外,也欢迎有同样志向的朋友一起来实践。
想了解更多良食峰会资讯,点击以下链接吧!
1、【良食代表】张梦芯丨亲爱的,不好意思哈,我是个“环保控”小公举
3、【良食人物】高校素托邦,如何从质疑声中绽放——访全国高校素盟主任柳济琛
12、首届良食英雄峰会招募
13、【良食代表】那镔 | 以食代药,传承中医食疗的烹饪天使
文/张作政,审核/朱清,编辑/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