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没有一双眼睛,记录下这样的台湾

逸骁 地道风物 2018-08-06

丨他闭上了双眼,这本画册留住了他的挚爱丨


▲ 远眺台北,标志性的 101 依稀可见



- 风物君语 -


半年前

这个美丽的岛屿

失去了一双挚爱她的眼睛


台湾

当我们换一个视角从上空俯瞰她时

是怎样的一个岛屿?

在一个从那里长大的摄影师镜头下

那是一块怎样的土地?

虽然,齐柏林离开了

他的解读被定格在了画册、纪录片里

传给一代代想俯瞰她的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521ylsobq&width=500&height=375&auto=0

得知齐柏林罹难的消息后,我们的编辑专门去了趟台湾送去《看见台湾》。齐柏林导演的书桌保持了原样未动,只多了一本。我们坚持人肉快递到台北的《看见台湾》。


“请不要讶异,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台湾。”一段长达 5 分多钟的航拍镜头过后,纪录片《看见台湾》开始了它的讲述。2013 年《看见台湾》拿到了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

 

这一年,我们也与这位摄影师结下了缘分。


因为一张图而结缘。台北官渡红树林


2013 年,我们策划了《极致之美》一书,全书采用了 83 位摄影师的图片,齐柏林的“台北官渡平原红树林”被选为了封面。“看到他的作品,精神为之一振,当即觉得这张照片就必须是封面。”那本书的编辑海杜马说。

 

2016 年,齐柏林和他的团队通过邮件联系到我们,询问是否出版他的航拍画册。经过几次简短的邮件沟通后,编辑部决定在中国大陆出版齐柏林的第一本原创画册。敲定《看见台湾》画册的策划方案之后的第二年,齐柏林也开始了《看见台湾2》的拍摄。


《看见台湾》纪录片片段

 

在原来的计划里,齐柏林的团队计划要在 2019 年上映《看见台湾2》,取景范围不止在台湾。在这个预估制作费高达 1 亿元的计划里,他们还打算把视野扩大到台湾之外,日本、新西兰等地都在这个计划之列。

 

一场意外中止了拍摄计划。

 

2017 年 6 月 10 日中午,齐柏林的团队在《看见台湾2》空中勘景的途中,所乘直升机在花莲县附近山区坠毁。机上三人,齐柏林、助手陈冠齐、机师张志光不幸丧生。

 

台湾,失去了一双挚爱她的眼睛。


台北那座标志性的 101 伫立在阳光之下

 

▲ 桃园埤塘


这双眼睛来自天上,带着一种纯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作为第一个航拍台湾的摄影师,齐柏林累计飞行时数超过 2000 个小时,在云端之上将镜头对准陆地,这个姿势他坚持了 20 年。

 

带摄影机上天跟让无人机航拍是两件事。它呈现出来的美除了靠摄影师,还有来自飞行员的配合。

 


当摄影机上了飞机就会面临更多问题。比如因直升机本身的震动而造成的画面抖动,如何在吵闹的直升机中选景拍摄等。


在工程局工作期间,经历了五花八门航拍任务的齐柏林也慢慢熟悉了高空拍摄时需要应对的各种状况。比如,如何跟飞行员沟通以获得更好的拍摄角度。


花莲稻田里的大脚印

▲ 屏东小琉球上的珊瑚墓园


“一般人可能不清楚的是,直升机不仅可以向前后飞,还能左右横向侧飞。所以,在寻找拍摄角度时,可以要求飞行员在直升机操作许可范围内调整航向,以便摄影师能更加精准地控制取景和构图的角度。此外,坐在直升机舱门处,虽然相机无法与地面垂直拍摄,但其实可以通过调整直升机倾斜角度,让镜头与地面更接近垂直,拍到更完整的画面。”齐柏林在《看见台湾》画册的自述里写道。

 

47 岁,过了不惑之年的齐柏林做了人生中最大的一个决定,辞去公务员的铁饭碗,成为职业航拍摄影师。

 

为了更好的摄影效果,他抵押了年迈父母的房屋获得的贷款,并从朋友那里借钱凑了 70 多万美元购买美国制造的航拍摄影系统。它内置的陀螺仪摄影稳定器,能抵抗直升机飞行时的震动保证稳定画面。

 

齐柏林早期拍摄的很多作品都在追求画面美,1998 年与台湾《大地地理杂志》的合作改变了他。在编辑的建议下,他开始尝试充满故事的拍摄。于是1999 年台湾 921 大地震之后,他坐上《大地地理杂志》租用的直升机拍摄了系列航拍作品。他的镜头下,除了“美”,还有对“美”的解读,在与杂志的合作中,他渐渐察觉到自己应该用镜头表达什么。


▲ 高雄捷运美丽岛站

▲ 云林县温室农业


台北的城市暴雨 


台湾岛地狭人稠,区区三万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大部分都是不适合居住的崇山峻岭,剩下的土地则居住了超过两千三百万的人口。人口过度集中导致台湾岛各处都被开发了,且经常有过度开发的情况。

 

例如台湾东北角的海岸,这里的岬角经常是有着大片带有岩层天然纹路的海蚀平台地形,包括了三貂角、鼻头角、龙洞岬、莱莱鼻等。这一地区大致是台湾的雪山山脉最东北端,其中三貂角更是台湾岛的极东点,景色非常瑰丽而多变。但很可惜的是,东北角的海岬与湾澳无法躲过以经济、民生为名义的开发,那些建设使用率极低但密度极高的渔港,以及在海蚀平台上挖掘的不可恢复的九孔养殖池等人工设施,破坏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 彰化海岸湿地

 

除了渔港、九孔池外,台湾海岸边最常见的景观杀手,大概可算是由道路、海堤、消波块共同组成的“海岸长城”。由于人口过于密集,人们经常需要住到很靠近海边的平地。为了保护居民,政府不得不兴建堤防,并在堤防之外放置消波块,以避免海堤被海浪直接拍打造成损坏。最终,台湾变成了一个“被水泥禁锢的岛屿”,居民们空有海岛居民的身份,却与大海存在着深深的隔阂。

 

更直白地说,这就是大地的伤痕吧。在拍摄记录台湾的大地时,各种人为开发、环境破坏的场景,也是我要拍摄的项目之一,尤其是呈现出自然美景与人为破坏的对比时,这样的照片似乎更能发人深省。那时我比以前有了更多的作品发表平台,所以也希望用这些照片唤起人们对土地的关怀。

 

齐柏林在《看见台湾》画册的自述里写道。

 

这样的感悟来自齐柏林多年来的摄影经验积累,也得益于来自天空中俯瞰的视角。正因为这些,才有了《看见台湾》。

 

如今,他虽然闭上了这双眼,但他镜头记录的一切仍被保留在纪录片、画册里。


▲ 齐柏林的办公室一直是他离开时的样子。




文丨逸骁


本篇图文由齐柏林团队独家提供

非授权不得擅自转载




                              


🕗

风 物 精 选


在地·城市

徐州义乌汉中帕米尔呈坎羌塘拉萨

美食·物产

生蚝猪油香菜辣椒烩面螃蟹藏面

手艺·工匠

藤编乐高砖雕古建彩绘紫砂旗袍



                              



投稿邮箱丨didaofengwu2015@qq.com

我们每天都会看哦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在地道风物的工作机会


▼ 点击阅读原文,获得《看见台湾·齐柏林的岛屿奏鸣曲》的购书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