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

案上雲煙 2020-02-17

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


谈起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许多人顿生艳羡之情,认为那是一种平和优雅、含蓄蕴藉的诗意生活,“贵在适意耳”。

 

在宋代,文人尽得时代之幸,朝廷“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士大夫治天下”的文官制度,使得他们有极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比上,不像魏晋文人须依附强权且命在旦夕,也不似乱离的唐末五代,须仰武人鼻息;比下,更不像明清文人那般动辄文字狱、血光之灾。宋代文人在实现人生理想与政治抱负的同时,还能满足个人的现实欲望,满足身体与灵魂的多层次需要,享受丰富醇美的人生乐趣。


▲宋 佚名 《槐荫消夏图》


除了优待文士、以儒立国的政治环境之外,哲学思潮的流变也为文人的价值和品质生活奠定了基础。儒、道、佛三教渐趋合一,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使士人精神振奋,热情参政;道家任自然、轻就去和佛家自我解脱的思想又使他们超然对待荣辱得失,不入“纵欲”与“禁欲”之极端,自如游走在情与理之间,使得他们保持着健全的人格。


▲宋 欧阳修 《致端明侍读尺牍》

 

比如身为文坛盟主的欧阳修,“蓄道德而能文章”,人格风范令人钦敬,但他也流露出性情中多姿多彩的一面,绝非一个伪道学。他自称“曾间洛阳花下客”,也写有多首妩媚绮艳的词作,但绝非俗恶之词,抒发的是“幽微”之情,一种富闲愁。


▲宋 苏轼 《潇湘竹石图》 


再如大文豪苏轼,才情冠绝一时,心存理想与抱负,有志兴利除弊,在任也多有建树。后与当政者不合,频遭贬谪,仕途多舛,却也并不灰心绝望,而能于逆境中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从超迈的哲学高度俯视社会人生。从他的词“此心安处是吾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即可领悟他通脱旷达的情怀。


▲宋代园林


宋代文人士大夫很多就是艺术家、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而且精通绘画、音乐、书法,成就斐然,世所公认。面对纷扰的外部世界,他们还多存隐逸之心,热衷园林艺术。


▲宋元 钱选 《卢仝烹茶图》


当然,他们的隐逸并非躬耕田亩的野隐,而是注重心性的主体修炼,是一种道隐,不必高卧林泉、脱离尘世即或获得隐逸的乐趣。即不放弃世俗之乐,又能不为外物所役,求取个体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守护和经营心灵深处那片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使得文人生活显示出高中娴雅的气质,而不至沦为俗恶的官僚。

▲宋徽宗《文会图》


就社会政治而言,宋代理学盛行,又高度集权专制。这些都严重地束缚了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压抑着他们的精神。尽管理学影响着他们行为,但宋代的文人较好地处理了社会与个人、政治与人生、情与理等诸多矛盾,因此多坦荡而真实,虽有“人生如梦”、“为欢几何”的感叹,但内心仍不乏道义的担当,忠实于兼济天下的理想。


最后,推荐您读一套书:

往期回顾

我闻香事,鼻观风雅家里为什么要放石头?闲居,是一种奢侈。三口之家在北京租下四合院,花40万爆改,房东看后乐……我有小院,静锁清秋。找一个院子,沏茶看鱼从瘦皱漏透看传统赏石最美市井里,藏着中国人真正的生活!山林田园,生活理想这才是中国人应该住的房子!中式老房 匠心之美找一个院子,沏茶看鱼清宫旧藏——铜炉一个人做到这四点,才能叫有文化旧的东西,有旧东西的味道。千年前的中国,强大到何种程度!有一种美,只有中国人最懂故宫,美到心醉最美市井里,藏着中国人真正的生活!最中国的雪,在江南。闲赏静观,岁月刚好!愿你有小院,有菜园新的一年 ,美好如约而至。审 美 的 重 要中国人,为什么要续家谱?中式园林,中国人的造梦艺术市隐的茶室青瓦 · 中式之美这100张照片,就是去故宫的全部理由中国最美104座名山,美不胜收!文人与赏石寻一方庭院,慰半生辛劳心若安定,万事从容。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尽显古韵之美!关于四合院,这是我见过的最详细的文章了,中国建筑……中国传统行业图谱,有些已经失传!雅,中国人的美学!一生之乐,唯有清居清供,一石心素如简,人淡如菊。山石静观,花草闲赏。愿有一屋,不被打扰,幸福终老书房,心灵的天堂这种美,只有中国人最懂

温馨提示:本号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投稿/咨询/交流/合作 请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商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