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琦:通过乡村振兴缓解相对贫困问题的四点建议

张琦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1-07-22


作者张琦,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

以下观点整理自张琦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25期)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2606字

阅读时间:5分钟


解决低收入问题和缓解相对贫困问题之间的异同?


针对相对贫困方面的问题,我想谈几个方面。


一是2020年后脱贫攻坚目标完成后,贫困依然存在。虽然我国解决了绝对贫困,但贫困依然存在,只是在新阶段贫困表现形态和方式有所差异。对此,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相对贫困的概念,以及要求建立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之后大家对相对贫困概念进行了多领域多视角的研究分析和政策制度研究,主要是为服务国家构建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决策献计献策。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的新表述,但并不是否认贫困依然存在,而是表述文字有所不同。也就是从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口角度来认识和解决新阶段贫困问题也就是相对贫困问题。但是从研究的角度来说,用相对贫困的表述也是可以的。第二、就是说缓解相对贫困和包含着现在所谓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两个方面,二者结合起来,统一于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也就是一种新表述,实际上政策含义是一样的。


当然,从文字上来理解,低收入人口更多是从收入角度进行理解的,相对贫困则更多是从多维整体的角度,综合地进行表述,表现出不仅仅是收入,也包括除收入之外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社会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在范围上和人们理解的维度上有所差异。这两种表述可能产生的区别在于,在解决相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问题时,低收入人口表述更着重于把收入水平提高,更多体现的是增收方面的政策;而相对贫困是综合性的概念,不仅仅是收入方面,而是包括除了收入之外的其他一些综合性的体现。但国际上看,国际间交流话语更多使用是相对贫困表述,也是就是说相对贫困可以更容易地与国际上接轨。


二是关于相对贫困标准及区域设置方面。我个人认为相对贫困人口标准可按照城乡分别设置,以城镇和居民收入中位数的35%或者40%为宜,主报告中提出了相对贫困多维角度,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人群的概念,不同人群有其群体特征;对于区域分布,主报告中最后提出的几个对策,包括区域和个体之间相结合、城镇与农村相统筹、重点领域与重点群体并重等,都是非常切合实际的,我完全同意这些意见和建议。 


乡村振兴在解决农村低收入或相对贫困人口问题方面的作用?如何通过实施乡村振兴计划使脱贫攻坚具有可持续性?


我完全同意通过乡村振兴来解决和缓解相对贫困或者低收入的问题。2020年之前我们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020年后进入了新阶段,下一步就是要解决低收入人口或相对贫困的问题,总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乡村振兴来解决未来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进一步提高质量标准和水平。为什么呢?我们认为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现在解决的绝对贫困问题仅仅是解决了最基础的、最基本的问题。进入下一个阶段后,脱贫在标准、质量、水平上都要在原基础上有所明显提升。所以,下一步从乡村振兴出发,去缓解包括相对贫困在内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质量和标准。比如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目前已得到了改善,但与其他地方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不牢固,还不稳健;再如目前我们已解决了住房和危房问题、上学难问题和通水通电饮水等都是最基本问题,但是还没有达到高质量高水平的解决,仅仅是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水平,所以,我们的政策和帮扶还不能减少,还是要发挥内生动力,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有国家持续性支持,增强可持续性,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决不能出现规模性返贫现象。我们说“两不愁、三保障”只是一个最低标准,所以,进一步提升质量和水平,是下一阶段尤其乡村振兴解决和缓解相对贫困首要问题和有效任务。因此无论从资金投入还是社会保障方面,对于有需要的城市、农村和区域脱贫地区,还需要国家政策的倾斜和优先,这样才能继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才能为缓解相对贫困和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其次走绿色发展之路是乡村振兴和缓解相对贫困的必然选择。我们认为,走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方向,是必然选择。对脱贫地区来说,这些地区自身所拥有的生态资源是可以通过乡村振兴展现价值优势,因此,伴随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而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转变过程中,一个重要选择就是从绿色减贫生态脱贫转向新阶段的绿色生态帮扶再到未来的绿色生态振兴的时序发展路径。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绿色生态产品价值相关政策已经出台,实际上就是通过政策上使得脱贫地区的绿色生态资源产品价值资产化、资本化、市场化方面要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这样才能使得绿色生态资源资产价值可以通过评估、抵押、交易、证券化和资本化得到很好的体现。这对脱贫地区以及未来的乡村振兴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这里的关键就是要走绿色振兴之路,由以前的绿色生态脱贫到绿色帮扶,再到未来走绿色生态振兴,这也完全契合未来五大振兴之一的生态振兴要求。


第三点是教育。从现实来看,过去的农村贫困地区或者现在的脱贫地区仅仅是达到了在义务阶段不辍学的最低标准。对于脱贫地区,在整个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我们认为最薄弱的一块短板就是教育,包括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缺乏。可以不夸张的说 ,在未来减缓相对贫困问题和实现乡村振兴中,教育最关键。脱贫地区的教育资源应尽快实现均等化,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应尽可能达到公平化,此外也要注重人才的作用。因此强化义务教育领域和职业教育领域投资和倾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最近北京师范大学在珠海设立了一个乡长学院,专门对乡镇干部进行培训。通过调研发现,乡镇级的干部培训比县、村级的干部培训更加薄弱,干部在专业知识和管理方面的需求非常大。若通过培训,干部在产业、就业等领域的工作能力能有所提升,这在未来对于乡村振兴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点,延续优化借鉴。要延续脱贫攻坚的政策和借鉴贫困治理中的先进经验,包括贫困治理体系建立、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建立低收入人口及欠发达地区长效帮扶机制等等都是有着很好借鉴意义。尤其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欠发达地区来说,我们一定要分类制定缓解相对贫困的差异化政策。可以从收入导向、从低收入角度、从经济角度把全国划分不同的区域,看缺口在哪里。另外可以从整体发展的角度,包括教育、医疗、健康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上对整个欠发达地区进行不同指标的测度,看哪些指标显示出自身问题和短板,以此,制定相应的政策,比如有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居民收入也低,我们就要对其进行重点政策倾斜,包括有些地方还要继续使用之前脱贫攻坚的经验。




延伸阅读

【预告】温铁军 叶兴庆 张琦 杨瑞龙 毛振华 汪三贵联合解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的相对贫困问题


王晋斌:激进刺激后的轮回(I):美联储又担心资产价格了


秦虹:城市更新是行动而不是运动,必须遵循规律


王晋斌:区分金融汇率与贸易汇率是理解汇率制度选择及其调整的基础


毛振华:正确认识地方债积极作用,正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王晋斌:对“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的几点理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长按关注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CMF由人大副校长刘元春,人大一级教授、CMF联席主席杨瑞龙及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领衔,依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优秀研究力量,同时诚邀知名研究机构专家,聚焦宏观经济动态和前沿性重大经济问题研究,季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月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不定期举办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及理论与思想研讨会,发布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及理论与思想报告,共累计公开发布研究报告600余份,参与联合研究专家逾500位。成立15年以来,论坛受到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评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