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晋斌:人民币升值恐非应对大宗商品涨价良方

王晋斌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1-07-21


王晋斌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本文刊发于5月26日经济参考报。



本文字数:1044字

阅读时间:2分钟


大宗商品价格普涨的原因主要包括:随着疫苗接种的推进,全球经济修复预期向好,尤其是美国经济产出缺口出现了较为快速的收敛,再加上美国拟推出大规模的基建计划,增加了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预期;美联储货币政策新框架弹性平均通胀目标制允许通胀出现较长时间的“超调”,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由于疫情影响,部分大宗商品生产国出现产能下降,供给不足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在流动性充裕背景下,资本市场的投机行为也助推了价格上涨。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充裕的流动性使得大宗商品价格还具有一定的上涨动力。因此,成本推动型通胀成为全球经济修复和复苏面临的风险,是否需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降低进口物价水平也成为中国货币政策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我们认为,不宜聚焦人民币持续升值来降低进口成本及物价水平。


首先,出口依然是中国经济畅通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从政策角度来看,人民币汇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重器,在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大宗商品结构性价格上涨的时候,并不能代表全球一定会出现显著的通胀压力,不宜用政策重器去应对结构性的进口物价上涨。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基本没有变化,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了近2%,人民币一篮子货币贸易汇率大约上升了1.5%。人民币汇率较大幅度升值会对出口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应避免汇率升值就一定能够高效降低进口物价水平的线性思维方式。汇率升值到大宗商品进口物价水平下降,中间存在汇率传递微观定价机制问题,如果传递系数小,汇率升值对于降低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的作用有限。


再次,当前大宗物价上涨具有暂时性,供需时间错配导致的物价上涨并不具有经济总需求导致物价上涨的性质,随着全球疫情防控的进展,供应瓶颈问题的缓和将有助于平抑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


最后,由于美联储允许通胀较长时间“超调”,这将导致美国的通胀水平会在较长的时间里持续超过2%。目前中国的物价水平总体运行平稳,尽管4月由于基数影响PPI同比涨幅较大,但进口导致的通胀压力可控。在这个阶段就通过汇率升值来适度降低进口物价水平,如果未来全球真的出现了通胀,就会失去通过汇率政策降低进口通胀的空间。


近期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允许通胀持续“超调”所致。在此背景下,美元开始对内、对外双重贬值。从4月初到5月25日,美元指数贬值了大约3.3%,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2.3%,人民币一篮子货币贸易汇率大约上升了0.5%,继续体现了一篮子货币汇率稳定性优先的汇率走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未来应侧重于稳价保供,加大金融市场监管约束大宗商品投机性行为,消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




延伸阅读

刘元春 杨瑞龙 李俊峰 林伯强 张永生 张希良 宋枫联合解析: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挑战与实现路径


钟正生:我国货币政策应坚持“以我为主”,有序推进经济绿色转


刘元春:高度关注区域性金融风险,当下是深度改革调整的重要窗口期


王晋斌:美联储允许通胀“超调”导致人民币有一点升值压力


崔历:经济复苏有持续支持,政策预案未雨绸缪


舒畅:经济复苏从低标准向高标准冲击,消费是难点


闫衍:重塑行业,回归本源


谈从炎:打造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保持宏观政策的延续性


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发布: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多管齐下推动复苏


王晋斌:深度理解美联储货币政策新框架及其潜在的风险(II)


毛振华:经济周期与信用周期错位下经济存在“双缺口”风险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长按关注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CMF由人大副校长刘元春,人大一级教授、CMF联席主席杨瑞龙及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领衔,依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优秀研究力量,同时诚邀知名研究机构专家,聚焦宏观经济动态和前沿性重大经济问题研究,季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月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不定期举办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及理论与思想研讨会,发布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及理论与思想报告,共累计公开发布研究报告600余份,参与联合研究专家逾500位。成立15年以来,论坛受到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评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