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元春等专家谈严峻内外环境及中国应对之道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大重阳 Author 人大重阳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汤   敏  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城乡发展基金会副董事长

姚   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王   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本文刊发于3月7日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



本文字数:7800字

阅读时间:18分钟

王文:我刚才粗略翻阅手机,过去的几个小时外媒铺天盖地讲述中国对于新的目标、新的高质量发展的一些要求,包括低碳,但是有一些媒体和外媒非常关注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压力,更重要的是,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到三重压力,需求的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对这样的压力三位老师怎么看?


汤敏:压力也是动力,疫情还在肆虐,美国在加息,加上最近的俄乌战争等等一系列情况,外部挑战非常大。内部同样是这个问题,经过这两年的抗疫,一些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投资者的投资意愿都会有所减弱,在这个情况下,怎么来推动整个经济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字当头。我觉得在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特别重视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我们现在一共是1.5亿的市场主体,其中4000多万是企业,剩下的一亿还多一点是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的雇工有多少,平均一个个体工商户大概雇2点几个人,也就是中国目前的就业里头,有将近2.7亿的人在个体工商户里,在特别小微的企业里工作的,2.7亿是什么概念,咱们城市的整个就业才4亿,当然2.7亿有一部分是在农村,起码占了半壁江山。克强总理的报告有很多强调了,在我们激发市场主体,特别是强调小微企业减税,专门为小微企业即今年年收入在100万到300万之间的企业所得税再减半,在不断减了以后还要减半。另外让金融机构要给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去年大型国有银行给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增加40%,今年在这些政策上也非常关注,这些都是要稳就业,要保民生,这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王文:就业、民生的确多年来一直保持这样的压力,同样也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好的动力,回到三重压力来看,元春校长怎么看从去年年底首次提出三重压力到现在的政策?


刘元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这三重压力是非常客观也是非常科学的,但是我们在认识当前中国的这三重压力中,应该把视角拉长,首先是要看到整个世界从2008年以来面临的四大逆风向,导致整个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停滞,也就是我们所谓长期停滞现象。世界目前面临收入分配,两级分化,人口老龄化,债务奇高再加上技术贡献的速度在下降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从传统的4%左右下降到3%,当然更为重要的,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世界疫情冲击,所以整个世界呈现趋势性长期停滞、叠加疫情,这是界定了我们整个外部环境,而这个外部环境在2022年又叠加了一些复杂的因素,那么这个复杂因素是我们所看到的,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大变局现在全面进入加速期,也就是说地缘政治的恶化和带来的挑战,对于金融经济的冲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从这个程度来看,中国面临三重压力的增长,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拉长视角,从我们本身中长期的角度来看,我们面临着几大转型,超级转型,一是刚才姚老师他们谈到的绿色转型,首先是一个成本概念不是收益概念,二要从传统的要素投入型投资驱动型要转换成科技创新驱动,我们现在面临着科技大转型的一个关键期,也就是我们如何突破卡脖子问题,三是很重要的转型,是我们经济支撑的房地产和土地财政,面临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经营转型,这个转型不是轻飘飘过去的,而是地动山摇,四是我们要从两头在外,要向我们新发展格局与国内大型为主体的一种布局进行转型。这几大转型叠加,我们就会看到,我们不仅仅是疫情这一个冲突,面临着一些周期性的问题,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大量结构性的、长期性的问题,因此我想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三重压力在目前具有必然性和客观性,我们要正确认识目前的这个压力。第三个很重要的认识角度就是,我们从经济工作会议以后,政策进行再定位,对于重大问题、实践问题,预期进行很好的调整,这两个月以来我们看到很多参数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说第一个我们的PMI指数两个月出现回升,第二个我们看到各方面的投资速度开始大踏步在前进,第三个我们也看到目前所发布的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小微发展指数等等,这两个月已经开始突破这一个红线,这说明我们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基本方向、基本举措是正确的。因此政府工作报告沿着这样的路子,结合新的情况,我们想今年5.5%这样一个目标,5.1%失业率等等一些宏观目标,应该能很好的达成,所以我觉得从这几个方面可以来认识我们对于三重压力的一些判断。


王文:刚才讲到了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就是长期停滞,实际上最早是三十年代在美国大萧条出现,这十来年又出现了,经济学界开始有人研究这个话题,而且今天政府工作报告中又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就是内外部的环境更趋于复杂严峻不确定性,一方面全世界中国人是相对比较乐观,但是全世界一片悲观,尤其是在这个西方国家还有其他新兴经济体,这些年受到疫情冲击影响非常大,姚洋老师您怎么看待三重压力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讲述的,现在更趋复杂和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


姚洋:我觉得这个判断比较准确,欧美去年的恢复算是比较好,但是随着美联储加息还有货币政策退出,导致全世界的预期开始转弱,再加上俄乌冲突使得国际环境进一步恶化,我想这个判断应该来说是非常准确的。但是就中国经济而言现在有足够的耐受能力,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怎么应对这个问题。说到三重压力,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压力还是预期转弱和需求收缩,但是预期问题从过去两个月看来好转得非常快,刚才元春校长也说了,PMI已经过了荣枯线,说明我们企业向好的预期开始转变。今年恐怕我们面临的更大的压力,还是需求问题,我们怎么把国内的有效需求调动起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给地方政府3.6几万亿地方债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另一方面是消费端,恐怕我们还是要再发一些力,这方面如果能够再起来,我想今年实现5.5%这样一个目标还是非常有可能的,我自己做过初步的计算,我们潜在增长速度仍然是在5.5%到6%之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工作报告把我们的增长速度定了5.5%,事实上至少是我计算的潜在增长力的低线,今年我觉得实现这个目标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王文:刚才三位老师用非常宏大的视角,历史的视角讲述了目前我们面临的三重压力的深度的解析,那么讲完宏观来讲讲微观,今天上午听了克强总理的报告,我印象深刻有一点,尤其是讲到今年工作任务的时候,频繁地、几乎句句提到一个关键词是企业。他讲到如何为企业服务,如何助企业纾困等等,有很多大红包,所以刚才汤老师您也讲了大量企业的相关事宜,您觉得今年对于企业来讲,从政府政策端如何服务于企业,您有什么新的看法?


汤敏: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无非是两个重要政策,一个是财政政策,一个是货币政策。从财政来说,2022年减少企业的负担特别是财税负担。去年是减了一万亿税收,今年要减2.75万亿,但是这个2.75万亿不是全部减税,还是减一万亿,但是另外有一个1.75万亿叫做留置退税,这个是什么概念?这个增值税它本身应该是企业卖了多少钱,扣除了成本以后,这一部分要交增值税,就是它纯收入这部分叫增值税,企业往往卖出那么多,今年进了很多原材料,原材料成本比卖出的还高时所得税就不好抵扣了,这一部分留到明年抵消税的时候,在这里面很多企业积累了很大一笔钱。今年就要在6月之前,把这笔钱全部退给企业,这是非常大的减少企业负担的一部分。


第二个,从我们支持企业来说,对特别小的占了中国城市就业的一半的微小企业,100到300万年收入的企业所得税减半,第三个就是鼓励科技创新,鼓励企业研发,所以今年让企业研发的经费,特别是制造业这些研发的经费,不但研发的经费不交税,而且研发投入1块钱,还可以在别的地方再拿一块钱来给他减税,所有这些都是从税收的角度来帮助企业发展的。从金融角度来说,从货币政策角度来说,实际上现在我们应该更灵活对小微企业贷款,我们社会融资的整个总量都在快速增加,而且要提前,不能等到经济已经下滑了,已经有很大问题了才出这个政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金融上采取了很多政策,还有很多帮助增加企业投资,扩大企业、激励企业的政策,我觉得这些都是帮助企业能够应对目前比较困难或者宏观的环境不够好的措施,这些措施已经有一定显现了,刚才刘校长说我们的PMI已经超过了固融线,未来几个月情况会更好一些,因为这些政策都在不断的发力。


王文:实际上正如汤老师所说,政府工具箱里的工具包更加立体和丰满,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政策,减税和退税并举,这样使企业受到政策相关的福利会更多,元春老师我想向您求教从政策来讲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在2022年怎么做能够达到优惠政策更符合,政府怎么推行这些政策更好普及到企业和市场主体。


刘元春:全世界可能都达成一个很重要的共识,就是保居民收入还是保企业的稳定运行,那么中国最为成功的一个方面就是保企业主体的运行,也就是说六保里面,最核心的一保就是保市场主体。那么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全面体现了这样一个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市场支柱,市场核心以及宏观调控、微观基础核心的这样一个焦点,我觉得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很重要的一个亮点,也是我们在这些年里面得出的很重要的一个成就,当然这里面也体现了我们国家宏观调控中间很重要的一个特色,也就是我们的政府比较擅长于从供给侧入手,从投资、从税费等等这些供给侧层面来进行调控。那么我觉得这里面有几个亮点可能要关注,就是在保市场主体,将我们的各项政策的落脚点放在企业身上,第一个就是分类施策,对于大中小企业进行不同的处理,对于制造业,对于科技型企业进行不同的政策扶持,我觉得这种分类施策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会看到目前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在过去一个季度以来的扩投资为主和扩基建等等一些扩张中已经全面出现了回缓,同时再加上过去大中商品价格冲击,使得我们很多大型企业并没有受到这一轮下行冲击,反而是得利。对于这些大型国企和金融企业的利润,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到要加强对政府的上缴,而上缴的力度用于中央政府对于地方基层的直接转移支付,所以这个可能是很多人重点关注的,就是我们怎么能够保证2022年财政能够大幅度的增长,不仅是我们的国债,债务率达到2.8%左右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总的指数额能够提升2万亿以上。因为提升2万亿以上,我们GDP5.5%的增长速度,物价水平3%到4%,导致民营GDP增长速度差不多在8%到9%,因此我们的财政增长速度应该是在7%到8%,那么7%到8%很重要的是增长的财政基本上是1500亿,预算内财政收入1500亿,但是其他就靠我们这一个平准基金,还有大型企业,对大型企业,我们这种积极财政政策,通过这一个大型项目,使他们获得大量定单。


第二个就是对于小微企业,这是一个重点,除了减税降费,因为对于很多小微来讲,减税对他的感知度不是太大,降费感知度很大,同时政府消费的订单对他们很重要,所以我们会看到,从去年底开始,政府采购里面这一支出金额,要求不低于30%用于小微的采购,这个举措依然是很重要的。还有就是对于小微的资金问题,除了我们通常讲的普惠金融之外,今年对于预付款,应收账款等等这些做了一个重点的关注,所以我觉得这样一些举措能够解决小微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小微预期,对于我们稳就业非常重要,所以我觉得对于以企业为主体,作为落脚点。那么第二个很重要的是聚焦了一批当前企业所急需解决的问题,给出了一体性的解决方案,是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亮点。当然这里面我们国家不同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有一些行业现在蒸蒸日上,比如说高新技术,但是有一些行业,比如说服务业,特别是餐饮行业,这里面分化厉害,如何进行分类施策,实际上是要考验相关部门的。同时我们也还要看到随着未来的发展,一些短期问题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异,一些中长期问题可能还会出现叠加,这里面实际上对于政策是一个方向性,对于预期的调整效果有一个很重要的考验。


王文:元春校长讲分类施策这一个关键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面对着过去两年左右的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一个分化式的增长或者发展的现象,经济学家经常把它叫K型复苏,有一些企业非常好,刚才讲的高新科技、医药、数字化等等,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很多大企业,疫情前和疫情后市值涨了两倍和三倍都有,有一些很糟糕,所以关键的政策就要让那些好的企业多交点税,让那些差一点的企业,能够更加地帮服纾困,所以这就让政府必须要更加聪明。所以姚洋老师,我记得您多年前就提到了,中国政府是中性政府,政府的功能在面对企业纾困进程,从这次工作报告中您是怎么看到这些细节的?


姚洋:我非常同意元春校长的看法,我们国家是比较在行做企业的工作,因为我们这一路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搞生产,搞供给我们是非常在行的,而且手中的工具也是非常多的,所以说这一次提出来又是全年退税减税2.5万亿,这是非常大的数,我们财政收入20万亿,2.5万亿是非常大的数字,去年1万亿,今年到了2.5万亿,这显示了我们市场主体保就业的决心,这两年下来政府收入比较紧张,所以总理也说过紧日子,要求政府过紧日子,另一方面要给企业减税,的的确确是显示了政府扩大生产保就业的决心。我想这也是特殊时期的一个特殊举措,就是要减轻企业的负担,然后让企业不仅能够活下来,还能够提供更好的就业。


另一方面,我想我们也要比较理性客观地来看减税对于刺激整个经济增长的作用,因为经济是一个闭环,刺激供给很重要,但是消费端也很重要,如果消费端落后于供给端,那么供给端效果不会那么明显,所以我想两头发力,供给端发力,消费端更要发力。


王文:三位老师都是中国顶级学者,对于时代,对于国家走势有着深邃的思考,未来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未来国内国际环境,国际上那么多乱局,国内面临社会压力,对于未来怎么看,从宏观视角上,能不能给朋友们一些建议?


汤敏:这个问题太大,对于观众来说,中短期的,从整个形势上看,国际上的外部环境一定会比较恶劣,因为疫情的问题,通货膨胀的问题和这个疫情以后经济大的结构性改变,还包括最近的地缘政治这些问题,中国的经济在全世界来看还是比较健康的,我们的政府应对疫情的措施,包括整个企业特别是去年下半年的时候,经济有一个下滑的过程,但是最后到了第四季度,特别最后几个月开始有所改变,国家的一系列新的政策出台以后,对中国经济来说,今年是5.5%已经比去年过去两年平均5.1%要高0.4个百分点,5.5%本身还是比较保守的,可能还会比5.5%略高一些。那么另外一个刚才我们谈到的,所有的政策不管对消费还是投资都有比较大的刺激,未来一段时间出口可能还不会很差,因为全世界现在还在疫情里面煎熬,那么还是得靠我们中国,世界制造中心。去年我们出口增加20%多,今年出口应该还是不错的,也就是说相对来说,中国经济还是相对比较好,这里面还有一个挑战,就是刚才提到的就业,就什么业,在哪里做的比较好,第二个就是企业的信息,消费者消费的愿望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推动,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


刘元春:大变局时代具有不确定性和焦虑是很正常的,也是作为社会主体自我保护的手段,但是我想说在这样的大变局中间,我们一定要认清两个事,特别是从我们中国传统来看,第一个字就是世,这个世很重要的是世界处于大变局,而变局的主要来源是因为中华民族复兴,要打破传统的格局,所以我们所有的问题是在上升中间,在我们加速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间所面临的问题,因此这里面的主要的“世”我们已经看到,民族是在不断强大,不断进步,我们的问题是进步中的问题。所以说再把这一个尽头缩小一些,我们就会看到弹性韧性,政策的空间,以及纠错的能力,的确是在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那么我们只要回顾过去四十多年,经济增长状态最糟糕的时候,1997年到2001年这个状态,那个时候姚老师和汤老师你们两位前辈可能知道,坏账率能达到30%多,所以现在说我们的债务率很高,你要比起九十年代末期,那简直小巫见大巫。同时现在我们说财政困难,当时60%的县级财政基本上支不敷出,所以说我们要看到这个世。


第二个是运也就是国运,当我们担心新冠的时候,发现世界的制造都重新回归到中国了。当然当担心我们跟美国发生硬碰撞的时候,俄罗斯事情又出来了,因此你就会发现,一个民族在这样的状况里面,他的运很好的,如果有世有运,我们大可不必太焦虑,在未来几年依然会生活的挺好,虽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一些小烦恼,但是我认为保持我们对民族的信心,对自己祖国的一种希望,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


姚洋:我觉得从长远来看,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说的,未来三十年是中华民族千年以来最好的时刻,是中华民族千年以来高光时代,我对这样一个判断是非常有信心的,但是就像刚才汤敏老师说的,我们网友更关心中短期的事,中国经济处在什么样的状态,我觉得中国经济要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周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增长基本上每十年是一个周期,上世纪八十年代增长九十年代是我们调整的十年,本世纪头十年是我们高速增长的十年,过去这十年是我们调整的十年,我们又经历了疫情,现在我们从疫情里面开始复苏,不光中国经济在复苏,世界经济也在复苏,大家记住一点,世界经济复苏之后,特别是欧美经济复苏之后,对中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是在经济领域,它不是零和博弈,它是正和博弈,我们刚才谈到世界经济长期低速增长,其实我对这个判断是有怀疑的,也许过去十年是这样的,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们事实上已经进入了一个AI自动化为龙头新的全球扩张,技术增长期,我们看到中国在这一轮技术扩张期里面是处在世界前列的,所以我想世界各个地方都有很多的机会,但是最好的机会仍然在中国。




延伸阅读

刘元春:今年要真正回归积极的财政政策


秦虹:2022或成发力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制度大年”


刘元春看两会:“稳”的信号明显 ,“进”的步伐有力


王晋斌:避免对通胀过度反应还是美联储3月会议的主基调?


刘元春、姚洋、汤敏权威解读两会提出的5.5%增长目


俄乌冲突的情形推演及经济影响


王晋斌: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的三大看法


孙文凯:2022年全国两会哪些热点值得关注?


聂辉华:价格歧视是符合商业逻辑的正常营销策略


毛振华:俄乌冲突对能源和股市形成短期影响


王晋斌:国际金融市场对俄乌军事冲突的反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