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闫衍:创新金砖国家信用评级合作


闫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副主席,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裁

本文转载自2022年10月28日中国金融新闻网。



本文字数:5125字

阅读时间:13分钟


在金砖国家合作不断深化、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构的战略机遇期,加强金砖国家在信用评级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金融体系治理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革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拓展金砖国家信用评级合作正当其时 


金砖国家合作硕果累累,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自2006年金砖合作机制启动以来,已走过了16年的发展历程。金砖国家深入开展多方位合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长期超过G7和全球水平,至2021年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超过25%,对全球经济增量贡献超过46%,而同期G7国家的贡献率只有22.5%,仅为金砖国家的一半,表明金砖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伴随经济体量的增长,金砖国家债券市场快速扩容,年化复合增长率超过16%,至2021年底债券市场规模达到26.05万亿美元,占比超过全球债券市场规模的20%。同时,金砖国家货币国际地位的提升也极大增强了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力,特别是人民币在官方外汇储备构成中的占比已升至全球第5位。金砖国家债券市场的跨越式发展与本币国际化带动了评级行业快速成长。金砖五国中,印度和中国评级行业起步最早,规模也相对最大,除南非本土评级机构业务范围覆盖非洲其他国家外,其余国家的评级机构大都聚焦本土债券市场。且大部分金砖国家的评级市场都经历过外资的渗透,如印度、巴西和南非的部分本土信用评级机构逐渐被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收购和控股。相对而言,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对中国和俄罗斯评级市场的渗透更低。整体来看,金砖国家评级行业发展仍处于成长阶段,未来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值得我们去探索。


近年来,开展信用评级合作成为金砖国家深化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途径。早在2015年乌法峰会时就提出了“合作设立独立评级机构”的想法,此后2016年《果阿宣言》、2017年《厦门宣言》都对开展金砖国家信用评级合作进行了探讨。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发言中,再次提到“拓展信用评级合作”。因此,新形势下拓展金砖国家信用评级合作正当其时。



二、金砖国家信用评级合作迎来战略机遇期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不断成熟,为拓展信用评级合作奠定了基础。金砖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务实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机制逐步成熟,丰富的合作经验为后续开展信用评级合作奠定了基础。根据2022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发表的《北京宣言》,金砖国家将基于“金砖+”合作机制稳步推进扩员进程,有利于扩大信用评级合作覆盖范围,提高国际影响力。此外,金砖国家还将“拓宽信用评级合作”写入《金砖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联合声明》,配合制定国际结算替代机制、以金砖货币为基础建设国际储备货币、发展数字金融等合作,更多输出金砖国家声音。


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构,信用评级合作是金砖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大国博弈加剧、地缘政治形势愈加复杂,俄乌冲突事件进一步加速全球治理体系重构。在此背景下,金砖国家建立信用评级合作机制有助于输出更符合新兴市场国家利益的观点,推动全球治理体系重塑。当前全球化多极化势不可挡,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发生变化,但开放发展的时代大势不会改变。信用评级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拥有对金融资源配置的话语权,是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金砖国家信用评级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参与国际规则磋商与制定、国际经济金融政策协调、国际货币体系构成、多边贸易体制发展、资本市场开放与合作等。


此次俄乌冲突事件也充分证明了信用评级话语权的重要性。俄乌冲突后,美欧先后对俄罗斯采取了多轮金融制裁,其中就包括信用评级制裁,美欧分别禁止国际金融机构对俄罗斯政府和企业提供信用评级服务,以及与信用评级活动有关的订阅服务。随后惠誉、穆迪、标普均密集下调俄罗斯主权评级直至“垃圾级”,并大幅下调俄罗斯地方和区域当局以及企业的信用评级,直接制约俄罗斯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融资活动,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经济动能。


国际货币体系的系统性缺陷暴露,金砖国家本币国际化加快助力评级话语权提升。外部环境的复杂严峻导致全球金融波动显著上升,特别是今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外溢效应增大,加剧全球通货膨胀,暴露出国际货币系统性缺陷,国际货币格局调整大环境已经形成。近年来,金砖国家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对外贸易份额快速增长,但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却没有同步上升。对此,金砖国家积极加强金融合作,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改革。中国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增加本币使用,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占比升至第5位,同时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日趋丰富,离岸市场快速发展,为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和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上升创造极大空间,有助于在资本市场开放深化合作中提升评级话语权。


金砖国家信用评级国际影响力较低制约评级主动权,但信用评级的国际化水平正在逐步提高。随着金砖国家资本市场开放,中国等主要金砖国家评级机构开始走向国际市场,通过扩大监管合作、机构合作等,特别是在主权评级方面寻求国际话语权提升。但受限于评级机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仍较低,国际话语权有待提升,制约金砖国家评级主动权。以中国离岸市场中资美元债为例,债项评级中三大占比超过90%。此外,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往往刻意低估新兴市场主权信用水平,给新兴市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在国际市场融资带来负面影响。目前,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对金砖国家的主权评级结果远低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金砖国家想要在国际金融市场获得公允评级,只能合力推进国际评级体系改革以获得评级主动权,从而维护本国金融稳定与安全。


三、创新金砖国家信用评级合作机制与模式 


回顾金砖国家评级机构在国际合作方面的探索,大致可总结为三种模式:设立独立信用评级机构、双边/多边合作以及建立信用评级联盟。小部分评级机构尝试成立独立评级机构,组建了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国际评级机构ARC,但前者未实际展业,后者虽获得了ESMA评级资质,市场份额较小、影响力有限。考虑到多国共建评级机构不可避免地面临利益冲突、商业模式、评级独立性等问题,实际落地可行性较差,当前的首要任务还是金砖国家之间相互建立合作关系,并就评级合作达成一致。鉴于开展多边合作与建立评级联盟模式在实践中应用较多,或将成为后续探索合作路径的重点方向。


(1)创新金砖国家信用评级合作机制


建立金砖国家信用评级合作机制是开展评级合作的基础,未来可探索建立“1+1+N”的信用评级合作机制。第一个“1”是建立金砖国家评级合作高层对话机制,可在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框架下设立金砖国家信用评级合作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合作规划、协调评级市场开放、促进评级机构合作等事宜;第二个“1”是搭建金砖国家信用评级交流平台,每年定期组织举办金砖国家信用评级论坛,为监管机构和评级机构提供监管交流、业务交流的平台;“N”是指鼓励非官方组织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可推动共同筹建金砖国家信用评级协会,将各国主要评级机构纳入协会;加强与亚洲、欧洲信用评级协会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国际评级体系改革;设立金砖国家信用评级研究(智库)中心,在完善评级理念、提升评级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


(2)创新金砖国家信用评级合作模式


创新合作模式上,可推进双边\多边合作与建立评级联盟“两路”并行。一方面,优先推动评级经验丰富且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评级机构开展双边合作,如与俄罗斯评级机构合作,共同开发适合俄罗斯主体及债项的评级方法,弥补三大评级机构退出俄罗斯市场后的需求缺口;与巴西评级机构合作开展熊猫债、点心债评级服务,吸引更多巴西金融机构或企业来华融资,帮助巴西降低对美元债务的依赖;与印度评级机构合作开展中小企业评级方法变革、非评级业务创新等,建立符合多层次债券市场的评级体系。在评级机构双边合作基础上,逐步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评级机构。另一方面,探索建立金砖国家信用评级联盟。实现形式上,可加强金砖国家评级方法和体系的交流,推动区域评级体系和评级结果的互认;构建金砖国家内部通用的全球/区域评级体系和框架,克服主权天花板的制约;构建统一的联合工作委员会、信用评级委员会、合规监督委员会等。业务合作上,可推动以主权评级为核心的评级技术变革,建立符合新兴国家政治经济特点的主权评级体系;开展以熊猫债、中资美元债为代表的跨境债券联合评级,便利金砖国家内部的投融资活动开展;扩展绿色债券评级、ESG评级等可持续金融相关的评级业务,促进金砖国家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项目。


(3)完善信用评级合作制度保障与配套机制建设


除创新评级合作机制与模式外,还需进一步构建制度保障以及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建设。首先,加强监管合作,推动成员国信用评级深度合作、信用信息共享,打破制度壁垒。一方面,建立金砖国家评级市场准入绿色通道。目前除中国采取备案制外,其他金砖国家均实行注册制,评级机构展业需向当地监管机构注册取得资质。对于境外机构进入本土评级市场,印度和俄罗斯限制更为严格,南非和巴西监管较松,后续可进一步明确成员国评级机构跨境展业需遵守的监管规则,充分考虑各国的法律和政策的同时,适度放松成员国评级行业展业限制。另一方面,可还完善评级配套机制建设,如探讨债券发行领域的会计准则趋同和审计监管领域的合作,提高评级展业数据可得性;建立金砖国家信用信息数据库,共享评级数据等。


其次,推进金砖国家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开展信用评级合作创造市场需求与展业空间。其一,推动金砖国家直接融资市场的合作与互联互通,鼓励企业和机构跨境融资,为优质发行人跨境融资提供绿色通道,如吸引其他国家机构到中国发行熊猫债,鼓励中资机构到其他国家发行本地债券;还可加强交易场所互联互通,如鼓励银行间债券市场与其他国家场外市场合作打造离岸债券市场、创新债券品种,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与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莫斯科证券交易所等通过股权合作成立独立交易场所等。其二,扩大金砖国家在投融资上的合作,充分发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开发机构及政策性开发机构的先导作用,推动更多银行、基金、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走出去”,覆盖金砖国家投融资需求,创造更多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需求,带动评级合作。其三,持续推进本币国际化,提高金砖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三大国际评级机构能在国际评级市场占据垄断地位,得益于在二战后美元资本的快速输出过程中,美国政府通过将信用评级作为美国评定投资风险、选择投资项目的重要参考依据,带动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在全球建立自己的评级标准和评级体系。金砖国家想打破三大在国际信用评级市场的垄断局面,也需要提高本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从而提升评级话语权。


总体而言,金砖国家评级机构应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构建多元化国际评级体系,促进全球金融秩序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中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来说,中国债券市场持续扩容,双向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为评级行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与广阔空间。部分评级机构已经提前布局国际业务,为提升国际话语权创造条件,如中诚信国际等陆续发布了各自的主权评级全球序列,在香港设立了面向国际市场的窗口。此外,中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已积累了大量国内客户资源,通过熊猫债、中资美元债评级也积累了一定的国际评级经验,为后续提升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中国本土评级机构自身还需苦练内功,提升评级质量,更好参与国际评级体系和金融秩序建设。




延伸阅读

刘元春:人民币汇率短期承压,稳定汇率很大程度上依靠中国经济政策布局上的系统性思考


王永利:近期汇率下跌需全面慎重考虑


管涛: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分析及前瞻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毛振华:疫情防控精准到位是实现经济短期平衡的关键


陈彦斌等:2022年前三季度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


徐奇渊:经济进入被动补库存阶段,下行压力仍存在


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发布:压力下韧性凸显的中国宏观经济


丁爽:改善疫情防控和房地产政策,发挥中国经济韧性


赵伟:内外需“接力”中,警惕经济阶段性二次“探底”


刘元春:抓住宏观经济问题的本质,科学谋划经济复苏下一程


王晋斌:推进新型工业化,保障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元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基石


杨瑞龙: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研究


王晋斌: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全球第一的积极影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