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究竟要不要将一切看淡?

2017-09-25 李银河 李银河


人只要陷入红尘之中,就有无限烦恼。因为生存竞争的激烈,处处陷阱,步步为营,人无法超脱,无法心静。要真正到达宁静的境界,只能看破红尘,无欲无求,没有其他的办法。


世间红尘滚滚,人们当中,差点的为安身立命苦苦挣扎,好点的也要为名为利终身奔忙,人辛劳奔走的身影被滚滚的红尘遮蔽,几乎分辨不清。


欲望其实是中性的,既非美德,亦非邪恶,人活着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是很正常的,只是不应过度浸淫其中,不可自拔。按照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只要满足了生存、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这几项欲望,就可以止步了。无论是过度地追求权力、金钱还是名望,都会戕害存在本身。因为一旦过度,权力金钱和名望就成了自在的目的,而与旁人相比,对这些目标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如果不能适可而止,将终身劳碌,而无法真正停下来享受自己的存在本身。


因此,修行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候,也应当是清醒的,使自己对自身的欲望处于自省、自觉和节制的状态。


修行就是将身边的事情看淡,将所有的人与事看淡。只要入世过深,就无法获得最终的超脱。学着看淡一切,尝试看淡一切,就是修行过程要做的事。当一切都真正看淡了,修行就成功了。


然而,内心的纠结在于,人究竟要不要将一切看淡呢?世间所有能够做成功的事情,必定是被看重的,如果马拉多纳不看重踢球,他不会踢得那么好;如果帕瓦罗蒂不看重唱歌,他不会唱得那么好;如果爱因斯坦不看重物理,他不会发明相对论;如果卡萨诺瓦不看重情爱,他不会成为伟大的情人。因此,可以说,看淡世事与保持生命活力是一对矛盾。


如果能够将生命力保持终身,永远对生活兴致勃勃,对一切兴致勃勃,直至生命终结之时,这当然再好不过,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很难到达的境界。厌倦、疲惫和冷漠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不觉地占据人的身心,这是一个无可避免的自然过程。


我常常期望自己能够进入老僧入定的禅修状态,但是心中似乎还有绵绵不绝的生命活力在阻止我入定。解决的方案也许在一个常人意想不到的策略之中,那就是摆脱所有的世俗琐碎事情和寻常人际关系,而仅仅保留对美与爱的兴致,在有生之年不断地继续追求美与爱,直至生命的终点。




 

往期精彩阅读在这里~


静心是死的前奏和演练

修行就是为欲望设限

我心追随梭罗

参透与成佛

精心呵护自己的心灵

我的修行

具象的修行与抽象的修行

信仰的功能及其替代品

做个无神论者

逾矩还是不逾矩?

做一个勇敢正直的人

爱情究竟是什么?

怎样才能看淡一切?

激情的浪漫之爱是一种特权

练就瞬间收放的本领

什么这样的活法才算入了化境?

把存在从手段改变为目的吧!

怠惰是人生之癌

我们应当安于平淡的人生吗?

这世上还有什么不平庸的事情吗?

人为什么一定要建立自我?

知足常乐

人能做成什么事,多半凭天赋,很少凭努力

做个肉身不出家的灵魂出家人

我该怎样消磨自己的时光?

我决定选择快乐和自由

我的交友之道

尽量闭眼不看铺天盖地的丑陋

独自一人在大地上自由行走

爱是人生的一份厚礼

参透的感觉就是天堂的一扇大门徐徐开启

得到美好生活的不二法门

艺术家只是工具

爱你就像爱生命。算了。不胡扯。

如果有来生,还愿像今生

极简:这就是我灵魂的模样

当人类进入虚拟性爱时代

如果一天没有在心中感受到爱和美,这一天就是虚度
       李银河:中国一定要把性教育坚持下去

世俗修行的三项内容

曾国藩是我们的人生楷模吗?

让自己的人生尽早进入自由之境,越早越好

独处使你的生活值得一过

让自己的生命始终处于爱与被爱之中

人可以选择避开丑陋,直取美好

论生存的三种状态

人生就是一场苦中作乐的游戏

让生命被美和爱占满


虐恋中短篇小说集三卷本《黑骑士的王国》李银河著  

插图设计:胡晓江

购买信息:香港各大书店、香港机场五大书店有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