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往优雅的生活

2017-12-26 李银河 李银河

 

作为50后,我们生长在粗粝的环境中。所谓粗粝,一是物质生活的粗粝,二是精神生活的粗粝。物质生活水准低下,刚刚够吃饱穿暖。这还是我们这些城里人,农村的人在困难时期大批地饿毙,或与死神擦肩而过,成为幸存者,跟优雅的物质生活连一点边儿也沾不上。精神生活也干瘪粗糙,大家全都生活在一种愚民的氛围当中,除了几个傻头傻脑的样板戏,只有凶残的人际关系,以及粗暴冷酷的暴行,跟优雅的精神生活连一点边儿也沾不上。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人们对于优雅有十分复杂的感觉。有怀旧似的眷恋;有轻微的罪恶感;有伴随着嫉妒感的向往;也有犹犹疑疑的厌恶。就像孔庆东对章诒和描写最后贵族生活细节的反应。章诒和写到那些最后的贵族会为了某种特别味道的酱豆腐跑遍北京的大街小巷,毛巾必须每天换新的;孔庆东的反应则是父亲单位一年才发两条毛巾,全家大小把它们用到油渍麻花的程度。当数量众多的穷人挣扎在温饱线上之时,只属于凤毛麟角的优雅不得不带上罪恶的烙印。


现在,情况已经大大改观,大多数人过上了安定的小康生活,已经到达了温饱思淫欲的阶段。有位记者问我,中国为什么出现了性革命,我的直觉就是:温饱思淫欲,人们已经超越了吃饱穿暖这个生存的最低标准,开始追求快乐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生在世,食欲与性欲的满足几乎囊括了人大部分的欲望和追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食欲和性欲的满足只是获得优雅生活的条件,还远远不是优雅本身。


当然,有些食欲和性欲的品位可以臻于优雅的境界,比如说真正的法国美食和章诒和的酱豆腐,再如虐恋中仅仅通过角色扮演获得性愉悦的游戏。但是,真正的优雅恐怕还要从高级的精神审美活动中获得。文学,艺术,哲思,修行。只有从这些高雅的美的鉴赏和创造活动中,人才能获得真正的优雅。


优雅在中国是一个敏感词,也许在整个世界都是敏感词,因为它牵涉到阶级的分野,贫富的差异,身份的区别(还记得那本畅销书吗:《格调》)。这种区别是微妙的,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优雅与否,只可以从细微处察觉,粗略去看是看不出来的。


优雅是一种生活态度。成天为生存挣扎劳作是无缘优雅的,只有到达悠闲的境界,才有可能优雅。而许多土豪即使可以整天无所事事,仍是粗俗的。


优雅是一种灵魂状态。灵魂是轻灵的,清澈的,所有的琐碎事物,所有肉体的需求和欲望,都与优雅无缘。


优雅是对美的享用。眼耳鼻舌身,所有的器官都关注美,仅仅关注于美,享用美带来的赏心悦目的愉悦,逃离和避开所有的猥琐和丑陋。


俗话说:三代人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而优雅就是贵族的特征。




 也许你还想看:   

世间有趣事的排行榜

如果曾经有过美好,最终也会丧失

你看所有人生有光彩的人,都是内心冲动特别强烈充沛的人

既然活着,就宁愿活得神采飞扬

幸福的人都是为自己创造了可爱的小环境的

不与人比,不与己比

与其以泪洗面,不如终日狂欢

人怎样才能活得抽象?

心中的狂喜

为什么有人会违反趋乐避苦的本能?

品味人生之乐,遍尝人生之苦

非常悲凉的感觉

人生三乐

有限的快乐与无限的快乐

保持好心情的几条锦囊妙计

人怎样才能得到快乐

心如止水,心如沸水

小爱与大爱

人的一生如果没有体验过狂喜难道不遗憾么?

欲望·才能·成功

人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选择伟大与雅致

关于春藤绕树小鸟依人的一个另类思考

现代亲密关系是一个喜爱程度的光谱样分布

这个世界上有不嫉妒的爱吗?

我愿意终身沉浸在爱之中

爱是最美好的生存状态

我的人生宣言

一味追求拔尖是幼稚病

欲望不除,人无宁日

信仰的功能及其替代品

如果一天没有在心中感受到爱和美,这一天就是虚度

李银河:中国一定要把性教育坚持下去

独处使你的生活值得一过


虐恋中短篇小说集三卷本《黑骑士的王国》李银河著  

插图设计:胡晓江

购买信息:香港各大书店、香港机场五大书店有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