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田夫,四川广安人。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广东西江特委书记、中区特委书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中区纵队政治部主任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主任。1949年后。历任中共广东南路地委书记、中共广东粤西区委第一书记, 中共广东省委工业部部长,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副省长兼秘书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省长。
1978年11月22日,国家交通部驻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袁庚同志来找我,向我介绍招商局打算在广东宝安邻近香港的沿海地带筹建出口工业区,建立一批与交通航运有关的工业企业的构想。招商局是在19世纪70年代建立起来的我国规模最大的航运企业。航运企业不仅在国内江河湖海,而且还远及南洋及欧美西方诸国。后来,经营范围扩展到钢铁、煤炭、纺织、金融等部门。解放后,为上海市军管会所接管。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国家交通部希望重振招商局雄风,向党中央呈送《关于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得到中央的同意,并作了“立足港澳,依靠国内,面向海外,多种经营”的批示。交通部以此作为经营方针,决定由第一副部长曾生同志兼任香港招商局董事长,调交通部外事局局长袁庚任常务副董事长。我和袁庚是老相识。解放战争时期,我任两广纵队政治部副主任,他任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炮兵团长,时有来往。我听了袁庚介绍招商局的经营方针和筹建工业区的构想之后,感到十分振奋,觉得他们的构想很有胆识,很有气魄,和我们建立出口特区的设想不谋而合。当时,我正为办出口基地而操心,老是考虑如何开局,树立几个样板的问题,现在招商局主动找上门来,这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我当即表示鼎力支持,他们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我想办法帮助解决。袁庚听了我表态,开心地笑着说:“曾生同志曾经向我交代,在广东宝安筹建工业区之事,如果刘田夫同志支持就干,不支持就不干。’’我说:"这是大好事,有利于国家和广东现代化建设,我当然支持!”12月18日,交通部部长叶飞同志、副部长曾生同志抵达广州,跟我以及其他一些同志具体商谈筹建工业区的问题,国家经委郭洪涛副主任和香港招商局袁庚等同志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已转入实质性商谈,主要是讨论工业区的地址,初期用地面积,原材料、产品购销和境外技术人员进出工业区的手续,初期所需非技术工人数额等问题。经双方商定,工业区地址在宝安县沙头角、蛇口、大鹏三个公社中选择一处。我表示,征地、用地、拆地、招工等问题,凡是在广东省革委会权力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责无旁贷,全力帮助解决。接着,省革委会办公厅和招商局的同志,先后到蛇口、沙头角、盐田、大鹏地区作实地考察,通过比较选择,他们认为在蛇口兴建工业区有利条件较多。经共同研究,广东省革委会和交通部于1979年1月6日联名写报告报国务院。1月31日,党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同志批准了这一报告。报告要点为: (一)招商局初步选定在宝安蛇口公社境内建立工业区,这样既能利用国内较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又便于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原材料,把两者现有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并结合起来,对实现我国航运现代化和促进宝安边防城市工业建设,以及对广东省的建设都将起积极的作用。
(二)招商局工业区的建设工程项目有:货箱(集装箱)制造厂、钢丝绳厂、玻璃纤维厂、拆船厂和氧气厂等5个厂。占地约300亩,需用劳动力,第一期1000名,今后发展到3000亩,由广东省安排解决。
(三)这一工业区可作为宝安市区的一部分。
(四)工业区第一期建设由招商局投资人民币7000万元至1亿元(约2亿至3亿港币)。所需建筑材料和设备,由招商局负责。产品以出口为主。利润按三七分成,即广东占三成,招商局占七成(包括与外商合作的分成)。
(五)工业区拟从1979年上半年踏看测量设计,下半年开始建设,1980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2月,招商局正式开始了蛇口工业区筹建工作。建设大军陆续进场,在荒山秃岭和沿海滩涂上开展了大规模的建设。在蛇口工业区筹建和开发过程中,我曾多次前往考察,袁庚同我直接联系,他们遇到难题也随时来找我,我及时帮助他们解决。 蛇口工业区的开发,走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带有很大的风险性。为了吸引外商前来投资,招商局注入巨额资金,搞“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排污排洪、平整土地),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而当时外商虽则对到中国投资很感兴趣,但被西方称之为“铁幕”刚刚拉开,加之投资法规尚未建立,很多外商都持观望态度,不敢贸然投资蛇口、深圳和广东其他地方。我们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向华侨和港澳同胞做工作,鼓励他们回蛇口和广东内地投资。蛇口工业区利用企业留成利润,先开发一平方公里的荒坡为工业区,他们只用一年多的时间,就搞好“五通一平”兴建一批工业区基地和生活服务设施,兴办了23家工厂,开通了国际微波通讯和直通香港的4000吨客运码头。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外商纷沓而至,不出几年,就将8平方公里的荒山秃岭变成一座现代化工业小城。数百家三资企业平地而起,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他们提出的“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已成为人们的座右铭。蛇口高速度发展工业区的模式,已被称之为“蛇口模式”。当年曾持怀疑及非难态度的一些人,面对今天的现实,不得不对蛇口的开拓者们表示佩服。1984年2月2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同志在向中央所作的《关于陪同邓小平同志视察广东、福建、上海的情况报告》中指出,1979年12月份,我任国务院副总理时,曾带领国务院几个部长到蛇口考察,以确定如何支持和帮助交通部招商局开发蛇口工业区的方案。那时,蛇口是一片海滩和荒山,路面坑坑洼洼,连厕所和洗脸水也没有。这次陪同小平同志视察,深圳和蛇口的面貌就大不一样了,高层建筑林立,道路四通八达,万吨级码头、直升飞机机场开通使用,电讯、洪水、供电、防洪、供气和处理污水等初具规模,一个现代化的工业新城在我国南海前沿崛起。看到这些,心情十分兴奋。不禁想起一句古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记得点“关注”和“订阅”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