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香港曾经寂寂无名,在大清王朝和今日深圳同属边塞之地的新安县。但是近代中国被列强强行撞入后,香港岛成为东西方文明碰撞与冲突的最前线。来来往往的西方面孔和东方面孔,如今俱成过眼烟云。如今,香港已回归25载,刊发这组对过去180年历史进行钩沉的文章,希望带给今天的我们一些沉思。1860年,香港海面集结的英国舰队和船只。
外国船舶抵达香港水域时所遇到的第一个人,很大可能是带水人(领港员),带水人多半是疍民,他们会登船带领船舶进港。船入港后就会被舢舨包围,舢舨上有工匠、洗衣妇和贩卖各种物品的商贩,吵闹地推销他们的服务和货物。大家不难想象这喧闹景象,艇贩大声吆喝和挥动手上商品水果、蔬菜、鸡、鸭、鹅、蛋、鱼和肉一各种船员会感兴趣的消费品他们可能已在海上生活了多个星期,靠吃腌制食物和硬饼干为生。无论船上的粮食供应安排得多么完善,刚入港的船都难以拒绝能令船员健康愉快的新鲜食物,而且购买新鲜食物,能节省下一趟航程所需的腌制猪牛肉。船员会很高兴能购买或用以物易物方式获得水果和其他美食。该船在港内喧嚣情景会一直持续,因为这艘船一天未走,船员就需要有人供应食物和替他们洗衣服。船快要再次启碇时,必须补充物资以供即将来临的航程之用,这种人声鼎沸的场面就会再升级:甲板会堆满鸡鸭等家禽的笼子,而猪和羊就塞满栏圈;还会存放用来煮食的水和木柴、咸牛肉和火腿,以及供欧籍船员享用的红酒、腌菜和果酱。提供货物和运输服务的多半是疍家人。大多数外国船(无论是军舰还是民用船)都自备双桨小艇,用来载人运货往来船和岸上,尽管如此,舢舨“和中式帆船还是不可或缺的。舢舨是穿梭于港内的水上出租车,等待船员和搭客召唤去接载他们和准备带回家留念的货品:中国古董、陶瓷茶具、木箱、画、丝围巾、小摆设。不要忘记,旅游业自开埠之初就是香港的主要收入来源,另外,船长和船员经常自行做买卖,买入他们可以免费托运的货物数量,再在其他港口卖出图利。45舢舨和帆船也参与运送货物上下船。实际的货物堆装很可能是由货船的船员负责,因为装载不同货物需要专门知识,几乎是一门艺术,但从一艘船运载和吊升货物到另一艘船的工作,则大多数由舢舨和帆船的船员进行。除了要运送的货物,这些驳船还运送船的储备物资——由新的索具船帆与桅杆、水桶和船锚等大型物件,到手柄和环圈、钩子和舱盖,以及各种门扣、门门等小型物品。必须带上足够的木材和油漆,以备在航行途中维修之用,要是船遇上风暴受重创,这些东西就至重要。有时候,船不是买入储备物资,反而会卖掉物资,这时候就需要驳船和搬运工来运走这些东西和船所不可或缺的许许多多事物。到了蒸汽轮大行其道时,装煤就成为另一项大作业。只有少数公司拥有自己的码头,所以卸煤和装煤的工作,常常要在海中央进行。负责这些工作的装卸工大概也是蟹家人。香港稳定地成为航运中心,仰赖这些水上人来维持其基本运作,又反过来为他们带来大量机会。疍民是以舟楫为家的水上人,拥有港口城市需要的多种技能。刮除船底的附着物,为之涂焦油和漆新油,还有捻缝、制帆,以及制绳和染绳,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工作,使他们成为巧手工匠。因此,他们是港口基础设施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疍民的居所。
在中国备受歧视的疍民,在十九世纪中叶的香港华人人口中占大多数,许多人无疑是为这个新殖民地港口所提供的机会而来。中国法律禁止疍民上岸居住,也不准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而受习俗所限,疍民不能与其他人通婚,这令他们一直贫穷、疏远和受到鄙视,因此他们与中国政府和岸上中国民众的政治联馨很薄弱。原为传教士、其后加入公务员队伍并成为历史学家的欧德理,注意到疍民与英国人有深厚渊源。他说,疍民与广州商馆的外国商人的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曾“促使广州当局每年发出公告,警告外国人这些人会带来伤风败俗的影响”。
1860年代香港旧照。
他指出,从东印度公司的最早期岁月开始,疍民就一直是深得外国人信任的盟友。他们为英国战舰、运兵船和商船担当带水人和供应补给,那时候这样做被中国政府视同叛国,一律处以极刑。他们是广州外国商行及在内伶仃岛、金星门和香港的英国船的“随从”,他们在香港成为殖民地之初就蜂拥到此地,最初与家人以停泊港内的舟船为家,慢慢再移居岸上,此后带水人和船员几乎清一色都是疍民,他们还垄断水产和牛羊业。我们会在看到一些疍民“企业家”。不过,不只男性疍民对香港的发展有贡献,疍家妇女也参与许多操作舟船的体力劳动,并为水手洗衣服;令欧德理为之慨叹的是,她们还有不少人沦为妓女和成为外国人的情妇(又叫涉外婚妇)。因此,疍家妇女也是这个殖民地的政治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疍民在个人、政治和社会方面的流动性,惹来中国当局的猜疑和恐惧,但他们正是因为拥有这些特质,才得以在香港这个新殖民地把握机会,在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在1860年代坐美国战舰“沃楚西特号”(Wachusett)和“哈特福德号”(Hartford)到香港的劳伦斯(James Lawrence),对于疍民的灵活流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坚毅和勤奋”印象十分深刻,他们的这些特质无疑有助造就香港的独特活力。(节选自《穿梭太平洋:金山梦、华人出洋与香港的形成》)
点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