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景颇》 | 一本超越你想象的好书
编者按:
盘古开天辟地、大禹治水、女娲造人……这些耳熟能详的华夏民族创世神话,是我们儿时课本中的标配。其实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于天体和人类的诞生,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自然哲学问题,都有着自己的诠释,这些传说在某些点上会有惊人的相似,比如几乎所有民族神话中都会有类似于“打破宇宙混沌”、“开天辟地”、“大洪水”相关的描述。景颇先民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情况下,以惊人的口传吟唱,将自己民族的创世史诗、英雄人物、自然知识、规制礼教、智慧哲思代代累积、传承,形成这本旷世奇书《目瑙斋瓦》。
如果我不是研究民族历史的学者,有什么理由去关注这样一本书?
它会令你脑洞大开,了解到原来还有这样一种看待世界的角度,还有如此不同的解释自然万物的方法。
也许这就是文化多样性的意义,这许多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将我们区别于机器。在信息爆炸、娱乐至死的时代,这些“属于过去”的信息即便被努力留存,也极易被淹没。
我们希望这样的文化瑰宝真正被看见、被欣赏、被思考、被尊重。
编辑:李旸
“斋瓦”——是史诗,也是吟唱史诗的人
我小时候,每天上学总要走过一条泥路,左边是有水的深沟,右边是勐邦河的河道,两水间夹着的,就是平缓的梯田和最中央的那条泥路。其中一截梯田的主人,在路边支了个吊脚的窝棚,他们家雨季从芒海山下来种田的时候,就住在窝棚里。有一天放学,因为下大雨,妈妈来学校接我,还带我去路边的窝棚里串门,和主人家吃了顿饭。离开窝棚回家的路上,我妈妈告诉我,窝棚的男主人叫斋瓦光,我得喊他爷爷,还告诉我他名字里带“斋瓦”二字,是因为祖上出过厉害的出名的大斋瓦(景颇族高级神职人员),所以他们家子孙后代名字里都带着“斋瓦”这个名号。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触到“斋瓦”这个词汇。
摄影:榕树根志愿者张维凯
“斋瓦”在景颇语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景颇社会里,水平达到极高层次的祭师们所呤唱的有关历史的长篇歌体。这种歌体,曲调比较平缓,内容异常丰富、高深,包罗景颇社会、历史、民族性格、道德万象,用词古老、深奥、丰富;另一层意思,是有能力吟唱“斋瓦”歌体的高级祭师们会被冠以“斋瓦”的名号。因此“斋瓦”既是颂词歌体,又是吟唱“斋瓦”的祭师们的资格名号。
1957年在盈江支丹山举行的传统目瑙,由大斋瓦贡退干等人主持举办(图片来自网络)
鸿篇巨制,千年口传
现今景颇社会成体系的斋瓦颂词主要有《目瑙斋瓦》和《空然斋瓦》。《空然斋瓦》是在婚礼等喜庆集会上吟唱的歌体,吟唱历史,吟唱规矩。《目瑙斋瓦》则融神话、传说、诗歌于一体,是景颇族的一部活的口传历史,也是一部代代传诵、承袭和积累下来的文学巨著。《目瑙斋瓦》音韵动听,格律整齐,语言优美。它从宇宙虚空中万物由阴阳两极衍生唱起,阐述了景颇人对世界最初的认知方式和朴素愿望。长诗从天体形成、道德伦理、人类繁衍,再到医学、生产、婚嫁习俗、动植物介绍等,所涉及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宇宙法则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用优美的神话故事形式,记载了景颇人从远古到近代的发展演变过程。现今流传于世的《目瑙斋瓦》有五六个版本,但主体部分一致,只是因流传的地区和演唱者的不同,而略微在细节上有些差异。
《目瑙斋瓦》的正式吟唱场合,是景颇族最盛大的祭祀仪式目瑙纵歌。“目瑙”是景颇语(景颇族景颇支系的语言),纵歌是载瓦语(景颇族载瓦支系的语言),“目瑙纵歌”意为“大家一起来跳舞”。“目瑙纵歌”原本是景颇族为了祭祀“木代”(居住在天上太阳宫里,主宰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大神)而举行的仪式,现今已经演变成了景颇族的全民性节日。但作为节日项目开放的,仅是民众可以自由参与的祭祀性歌舞部分,其他祭祀行为还是在舞场外有秩序、遵仪程地完整举行,而吟唱《目瑙斋瓦》就是祭祀仪式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位斋瓦在目瑙祭祀仪式上吟诵祭词
(日本记者/学者 吉田敏浩 1986年摄于克钦邦北部Nban Bum)
历史上的景颇族没有文字,民族历史主要依靠口头流传,于是一代又一代景颇人的记忆和智慧结晶,经过千百年的累积,就形成了《目瑙斋瓦》这部以口头传承形式记录景颇族繁衍生息的创世史诗。景颇族无数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童话寓言、俗语谚语、道德观念、生活智慧都是脱胎于这部历史巨著。
尝鼎一脔,斋瓦概览
《目瑙斋瓦》开篇就提出了阴阳两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凡万物有阴阳两极,有阴就有阳,有正就有反,有雌就有雄;只有阴阳平衡,相互作用才能产生生命。景颇古人认为宇宙洪荒就是天地之间,天为阳,称“能万拉”,地为阴,作“能斑木占”,是为天地总父母。《目瑙斋瓦》里描写阴阳平衡宇宙天地初成后,就将造物主拟成一雌一雄,雄者曰“彭干支黁(拼音nún)”,雌者曰“木占威顺”,大地万物都将由它们繁衍而来。繁衍七个轮回后,万物生长的初始化已经完成,它们停止了创造,身体化成了世间万物。时至今日,景颇族祭祀万物,祈求自然平衡,吟诵祭词时都由彭干支黁和木占威顺念起,因为它们正是世间万物的根本之缘起。彭干支黁和木占威顺之后,它们生下的儿子宁冠瓦(类似于汉神话里的盘古)成了世间之主,开始打造修饰天地,美化大地。从它的时代开始,世间变成了适宜人类居住的模样。
摄影:榕树根志愿者 徐博闻
但由此开始,世间的美好和阴暗也开始交杂,欲望权谋也开始生成。宁冠瓦为了胜利,只好在居住于九天之上的神仙亲戚们的帮助下水淹大地,灭绝万物,景颇族的神话在此和世界各地流传的大洪水神话接轨。大洪水后只有宁冠瓦与妹妹生育的一对儿女幸存,于是他们结为夫妻繁衍后代,他们的后代便是人类。由此开始了有人类意志参与的世界探索和改造。
于是人类开始跳目瑙,祭祀住到天上去的宁冠瓦的哥哥,大天神木代;开始取水、打刀、盖房子;开始穿衣穿裤,学习手艺;开始制造工具,耕种劳作;开始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也正是这个时期,流传下了众多带有人间烟火气息的有趣传说:
宁冠瓦的儿女结合,生下孩子后,与他们居住在一起的神灵老头,将孩子的心煮给了他们吃,剩下的肉体被剁成肉碎撒在了九岔路口,一片片小小的肉碎变成了小人儿,也就是繁衍九洲的人类祖先。
宁冠瓦跳目瑙时烧鸟肉招待客人,香味飘到了天上,他哥木代以为他没有牛肉吃没有饭吃,于是往大地上丢下一包牛角片和一包谷种,被地上的两兄弟捡到了,弟弟狡猾,选了谷种,种出了狗尾巴米;哥哥憨实,选了牛角片,种出了一地的水牛……
摄影:榕树根 / 李旸
大地上干旱无边,人类为了喝到水,托老鹰去天上取水,但老鹰把水撒在了树梢上;托破脸狗上树梢取水,但破脸狗把水泼进了石缝;托螃蟹进石缝里取水,但螃蟹参加了石缝下水族的目瑙,乐不思蜀,于是人们只好让知了喧哗,让螃蟹误以为大地上更热闹的目瑙开始了,才急急忙忙带着水回到了地上,人类和各种生灵才有了水喝。
带领群众跳舞的神职人员,景颇人称之为“瑙双”
(摄影:日本记者/学者 吉田敏浩)
大地上最开始是男人出嫁,但男人总是忘东忘西,出嫁之路总也走不顺。于是女人们说:“男人总是这么麻烦,干脆我们嫁给男人算了!”就把东西都往背篓里一装,背上背篓嫁给了男人。
景颇族的老奶奶们结伴去吃喜酒
(摄影:榕树根/ 李旸)
……
这样的故事《目瑙斋瓦》里有很多很多,不一而足,想要一睹全貌,还是需要拿一本《目瑙斋瓦》亲自品味。
奇书整理之历程,也是传奇
现在流传最广的《目瑙斋瓦》版本,是前云南省德宏州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向前老师,找到盈江县乌帕的大斋瓦贡退干(汉族名:沙万福)学习记录的版本。
1975年,在德宏团结报社工作的李向前,经朋友李麻东介绍,知道了能吟诵整部《目瑙斋瓦》的大斋瓦贡退干老人,便上门求教。起初老人怎么也不肯开口,后来被李向前热爱民族文化的真挚情感所打动,才答应为他口述《目瑙斋瓦》。
现存《目瑙斋瓦》版本整理、记录人李向前老师
(图片来自网络)
1975年3月初,李向前以采访的名义赴盈江“五七干校”拜访贡退干,此时的贡退干已经77岁高龄,但身体却很好,头脑清醒,记忆力惊人。李向前带来了一台当时最先进的盘带式录音机,两人一共用了20多天,老人边说、李向前边记,最终,一部凝聚景颇历史的创世史诗得以横空出世。
回到芒市后,李向前立即开始整理手稿。他几乎天天通宵整理校对手稿,次日清晨接着上班,中午小睡一会,又继续打字。这样持续了大约三个月,终于将《目瑙斋瓦》初步整理完毕。之后,李向前又再次前往盈江,到贡退干老人居住的寨子,与老人一起进行了严谨的校对。
校对完成的那天,贡退干老人很开心,俩人来到河边下河捉鱼,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晴天。之后他们美美地围着火塘吃了一顿晚饭,两人似乎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喜悦,他们吃饭、聊天直到深夜才散去。然而这却是李向前与老人共进的最后一顿晚餐。就在他离开后不久,贡推干老人就因病去世了。
1981年,《目瑙斋瓦》景颇文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1991年,在各方支持下,《目瑙斋瓦》汉文版由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我现在使用的则是2007年再版的版本。
图底景颇文的意思为:在最早开始竖立目瑙示栋(跳目瑙时的祭桩)、最早跳目瑙纵歌的地方,将竖立起新的目瑙示栋。拍摄于缅甸克钦邦北部山区,图片里地名“Chyai Hku Majoj”的意思为“所有一切的源头”(图片来自网络)
絮絮叨叨讲了这么多,无非是希望能把我的心爱之物也分享给大家。 《目瑙斋瓦》里充满了丰富神奇的想象,生动具体的描述,为我们呈现了许多美丽动人的历史传说。这些传说里包含了景颇人的生产活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哲学观点、道德观念,包含了景颇人对于宇宙、对于自然的探索认知。这些故事在景颇人的口耳间积累了千年,传承了千年,饱经沧桑却又蕴含勃勃生机。
今天,我们站在幽幽景颇山,看着漫山的绿野,吹着北方老家来的凉风,仍可以感受到《目瑙斋瓦》里的历史传说从远古走来,历经着时间的温润,神圣地存活在景颇族人的心中。
摄影: 榕树根志愿者 曲文倩
下期预告
景颇文化可不仅留存在古老的典籍中,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它更鲜活的样貌。下期《讲述景颇》,随干翁去体验“舌尖上的景颇野炊”,周五见!
往期链接
阅读本专栏更多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作者简介:
Hpawyam Gamawng(跑阳干翁),景颇族。现任榕树根项目专员,十余年来走访许多村寨、访问老人,以极大的热情收集、记录和整理景颇族文化研究资料。在榕树根开设专栏撰写《讲述景颇》系列文章,是希望向更多感兴趣的朋友分享自己民族文化的美好与深邃,与其他热爱景颇文化的研究者交流、切磋、互相学习。
联系榕树根
邮箱:PropRoots@163.com
地址: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西山乡营盘村拱引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