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龙桂鲁教授提出量子力学波函数可能就是微观物质的存在形式

2018-01-17 物理与工程 物理与工程

       量子力学不仅成功解释了许多微观世界中的奇妙现象,而且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量子力学的理论核心之一就是利用波函数来描述微观物体的量子状态。然而尽管量子力学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但是波函数的本质是什么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团。最近的一项研究有助于我们揭开波函数的神秘面纱。


   研究相关的论文题目为: “Realistic Interpretation of Quantum Mechanics and Encounter-Delayed-Choice Experiment”。该成果发表在2018年第3期的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英文版)上,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担任第一和通讯作者。龙桂鲁教授描述微观物体的波函数就是微观物体的真实存在,而不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数学描述手段,也就是说,微观物体是以波函数的形式存在的。龙桂鲁教授和合作者们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巧妙的相遇延迟选择实验,实验数据很好地支持了这一观点。这项研究有助于打开人们认知神秘量子世界的大门。


       目前,在学术界存在多种对量子力学中波函数本质的诠释,例如哥本哈根概率波理论、德布罗意导航波理论以及多世界理论等。其中根本哈根学派提出的概率波理论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诠释,该方案认为波函数仅是一种数学函数,用来计算微观物体在某一处出现的概率。然而这种对波函数的诠释仅能够用于描述物理现象,而对于如何刻画量子物体的具体存在形式却力有不及。因此,尽管量子力学发展已有百年,但是对波函数本质的认知至今尚未完全统一。波函数的本质问题就像是迷雾一般弥漫在人们眼前阻碍了对神秘量子世界的清晰认识。


       在该项研究中,龙桂鲁教授对波函数提出了一种实在诠释,认为波函数是微观物体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微观物体以波函数的形式弥散在空间中,同时具有振幅和相位,以小于或等于光速的速度传播。波函数模的平方表示微观物体在空间中的分布,当测量发生时,根据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塌缩假设,弥散在空间中的微观物体会发生瞬时的塌缩,此时微观物体表现出粒子性。而由相位也即相干性引起的波函数干涉相长和相消又使得微观物体在空间中的分布形式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微观物体能够表现出波动性。这种诠释不仅能够像传统的哥本哈根诠释一样可以描述物理现象,而且能用简单易懂的图像理解神秘的量子效应,如量子隧道效应、双狭缝实验中光子同时处在两个狭缝、量子纠缠、非局域性、波粒二象性等。

图1 (a)表示当两路子波函数在干涉仪出口相遇时放入分束器; (b)表示单光子空间形态因分束器导致的子波函数干涉而引起的变化。

       此外,为了支持波函数的实在诠释,研究者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相遇延迟选择实验。根据上述实在诠释, Mach–Zehnder干涉仪入口处的50:50分束器会将入射单光子的波函数分成分别沿干涉仪两臂同时传播的子波函数。一段时间之后,这两路子波函数会在干涉仪的出口处相遇。此时,我们若在出口处也放入一个50:50的分束器(如图1(a)所示),那么没有经过分束器的两路子波函数就不会发生干涉,表现粒子性。相反地,经过分束器的两路子波函数却会发生干涉,表现波动性。单光子的波函数也即空间存在形式因而发生改变(如图1(b)所示)。研究者获得的实验数据很好地符合了波函数实在诠释预言的理论结果,有力地支持了这一观点。


       这项研究提出的波函数实在诠释,将波函数看作是微观物体的真是存在,而不再是简单的数学描述,这打破了人们对波函数的传统认识,对于人们深刻理解量子规律,进一步探索微观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龙桂鲁

教授教授

教授,英国和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82年获得山东大学理学学士,1985和1987年分别获得清华大学理学硕士、博士学位。1987年起在清华大学任教至今。1989 -1993年在英国萨塞克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他的学术贡献有:1)建立和发展量子直接通信,使之成为量子通信的重要方向;2)提出相位匹配理论,构造优化量子精确搜索算法;3)提出对偶量子计算理论,使用酉算子的线性组合进行量子计算。他发表论文20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超过14000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等。他现担任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理事长。         


END


感谢《物理与工程》微信公众号粉丝"冬天"友情制作。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面“蓝字”标题查看:

中国物理教育从无到有并达到国际水平的历程

首届全国高校物理实验教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上海赛区初赛)观摩有感

第三代半导体Ⅲ族氮化物的物理与工程 ——从基础物理到产业发展的典范

也谈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区别及其应对建议

费曼“疑难问题”初探

朱邦芬院士:减负”误区及我国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物理与工程》“新工科建设”栏目开张啦

美国大学先修(AP)物理课程分析

关于对“非物理专业学生”物理教学中相关问题的认识

正则动量面面观


《物理与工程》期刊是专注于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的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81年创刊,欢迎踊跃投稿,期刊投审稿采编平台http://gkwl.cbpt.cnki.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