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师一周观察 (6) | 唯有创造不负此生

郝晓东 新网师 2022-04-17



郝晓东

  

本周,新网师晨诵诗歌正式上线了!


这是新网师继恢复微信公众号,创建小打卡,编辑网师周报,撰写“网师一周观察”之后又一新举措、新版块。


我之所以有如此想法,是源于这样一个想法:既然新教育倡导中小学开设每日晨诵课程,为什么新网师不可以也开设呢?新网师开设晨诗歌,一方面秉承新教育实验文化,用诗歌开启黎明,用诗意润泽人生;另一方面,丰富新网师文化内涵,提升课程品质,为诗歌爱好者提供交流成长的平台。久之,甚至可以出版为新网师的教材。至于谁来做,我倒是不担心,因为新网师学员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关键是明确方向,平台搭建好了,人才自然会涌现出来。近十年来,网师还从来没有发生过招募不到高人的现象。


基于以上想法,我在新网师大讲堂群发布了公告,从学员中招募热爱诗歌的主持人。很快,安徽天长市实验中学徐明旭老师就表示很感兴趣,并发来一篇诗歌赏析的文字。我一看,嚯!高人来了。我虽然不是很懂诗歌,但还是能感感觉到其底蕴之深。很快四川成都石室初中的陈天天老师也加入进来,接下来一切就顺理成章......


我在朋友圈转发“网师晨诵”开篇词时,加了一句话:唯有创造不负生命,不负岁月!


没有创造,意义感就会匮乏。回顾我教书生涯,在高中教书的十年间,基本没有什么创造,教学瞄着应试,教育等同管理,除了为备课而读一些教学参考书,基本上很少阅读,很少写作,很少有真正的创造。领导布置什么任务,我完成什么工作,上班教学生,下班与朋友们玩,觉得这就是理所应当的人生模式,也没有什么不妥。只是若干年之后,当新鲜感逐渐消退,工作热情开始慢慢减退,许多问题又无法有效破解,职业倦怠感开始滋长蔓延。而今回头来看,为什么会有倦怠感?因为工作缺乏创造。


思维受局限,世界就固化了。刚工作时,当每月底到财务室领薄薄的工资时,很有获得感,工作的意义在于赚取薪水,减轻父母的负担。后来,看到所教学科成绩排名在前时,感觉很有成就感,工作的意义来自于与其他同事的比较中;再后来,当有学生和家长致谢时,感觉很有价值感,工作的意义来源于学生因我而成长、家庭因我而改变。然而如果缺乏基于内在成长的创造,源于外在的意义感就会逐渐衰减。因为没有成长,就很难有新的创造,进而在教育教学上难有新突破。


偶然的情况下,我离开中学,带着几十名大学生到海南五指山黎苗族乡村学校实习支教,我带着一批批青葱年华的大学生共读经典、编辑电子杂志、研讨教育电影、研究课堂教学、编辑《工作周报》,周末一起包饺子聚餐,打球、郊游、烧烤......两年多的时光,因不断创造而获得新的意义感,五指山小学生学习提高了,大学生教学能力提升了,学院在当地的口碑树立起来了......


为什么在五指山实习支教时能不断创造呢?关键的因素是我参加了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学习,几年沉浸学习,对教育、教学以及职业认同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说到底,是自我发生了变化。我把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的做法迁移到了实习支教工作中。比如,我在网师参加经典共读课程,我就带着大学生也共读经典;魏智渊老师每周写一篇“网师一周观察”,我就定期给大学生写信;网师办《啃读者》电子杂志,我就在实习支教队编辑《工作简报》;我在网师参加构筑理想课堂课程,我也带着大学生进课堂分析研讨;网师倡导“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构建学习型共同体”等理念文化,我就在实习支教队践行这些理念和文化......


创造不可能凭空而来。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没有异质因素的介入,没有自身的成长,没有日常点点滴滴的积累,没有长时间念兹在兹的沉浸思考,哪能有创造。


没有成长就没有创造,反过来,没有创造怎么能说有成长?成长与创造其实是一回事。我们说创造,本质上是说成长。创造为什么对于成长很重要?因为创造塑造思维,思维决定成长。心理学家都认同思维对学生成长的决定性作用,但不要希望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理解、认识)来改变其行为,而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来塑造其思维。一个人正是在不断地创造中实现自我教育:重新理解世界,重新认识自我。


什么是创造?对于普通教师来说,创造不是非得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事,不是刻意一鸣惊人,不是一定要惊天动地,而是点点滴滴的新尝试,新突破,新探索。


对于习惯做笔记的读书人来说,第一次画思维导图就是创造;对于很少动笔写的老师来说,能静下心来书写就是创造;对于经常忙于开会、检查的校长来说,带领老师们专业成长就是创造;对于忙碌于备课、讲课、批作业的老师来说,带领孩子们精心装饰美化、绿化教室,也是创造。在孩子生日的时候,给其写一封信,是创造;精心给学生组织一个生日仪式也是创造。创造就是突破自我,就是创造意外,就是主动承担,就是挑战不可能,就是向这个世界绽开一朵灿烂的花!


正是在创造中,你不断遇到志同道合者,不断遇到高人,最终不断遇到自己。新网师就是要汇聚越来越多的创造者,汇聚教育中各方面的高手,或者是能深刻解读经典,或者是擅长演讲,或者是能精准应试,或者是如王子老师一样的技术达人,等等。我们在一起彼此学习,碰撞精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新网师的文化是什么?是扎根现实主义土地上的理想主义,如果我们博览群书却不能解决教室里的问题,如果我们高谈阔论却没有让课程发光,如果我们只是瞄准公开课、论文等外在的声名、利益而没有让学生真正成长,如果我们只是读书写作而没有实实在在的创造,那么,新网师就会成为这个浮躁社会的一叶浮萍,喧哗一阵随风而逝!


浩瀚宇宙,日月轮回,个体渺小如沙粒,倏忽而过,终究虚无。


人生百年,最长也不过三万多日,在虚无中创造意义,也许,唯此才不白活一回。


网师晨诵上线了,谨以此篇表示祝贺,并深深期待......


2018年11月19日

 

往期精彩

一周观察 | 让打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网师一周观察(2)| 有一种阅读叫“啃读”

网师一周观察(3)| 教师专业学习的动力源于什么?

网师一周观察 (4) | 为什么我们不强求讲师批阅作业?

网师一周观察 (5) | 信息泛滥时代的深度学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