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网师2018年度十佳生命叙事(八) | 我在自身旅行

184460于宁 新网师 2021-10-26

【网师2018年度生命叙事】
 

我在自身旅行

 
提交人:184460于宁
邮箱:1575016559@qq.com
 


如果生命是趟列车,命运就是限定着你方向和归途的铁轨,我是我生命列车的驾驶者,却无法预先知道我的终点。日子,从来都不是“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的随心所欲。因为,当我的列车被寄望于摆渡,摆渡着别人,我不得不沿着这既定的铁轨,踏上我命定的旅途,山水呼啸而过,摆渡就是我的使命。仿佛唐玄奘为了西天取经,再多艰难,寒冷辛酸,苦痛折磨,终点是有意义的。我的使命就是:摆渡、前行。


过去一年,日子便是如此。岂止一年,从当上“班主任”这个职务开始,一年年,我不得不忍受辛苦疲惫,不,辛苦不算什么,最难捱的是忍受我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和战胜自我习惯居于一己世界的“幽独”。是的,我习惯于和自己独处,不被打扰,沉浸在书或冥想,外面再大的风起云涌都不会扰乱我头顶天空宁静的云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很难想象,一个隐士以最积极于世的状态日日奔波。而我每天都是如此,时而在“宁静”“无为”中被“束带参官”“案牍劳形”。常常因恬淡不争,被“群起攻之”“群魔乱舞”,学生说,老师啊你太老实了。呵呵。

这样的生活已是七年。我在一路低沉的叹息中行驶在我的轨道,转眼已摆渡两批旅客。成功到达终点,漂亮地完成使命,我是最优秀的摆渡者。看到我的旅客被我成功地送到属于他们的最美山水,我的确是快乐和满足的。荣誉和赞美可以证明。而其中内心的辛酸和挣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2018永远成了过去时。我送走了我当班主任后的第二届学生。被评为市二十优教师。这一年我共收获了十三张荣誉证书,虽然荣誉都不算大。这是我第二次“成功”,又是超过预期完成了高考的任务。我想,是的,我真的可以。

没有人知道我的痛,在心口。我曾经写下“一把锤子和一块木头都可以钉进钉子。锤子毫不费力,木头遍体鳞伤。”我就是那块一直在钉铁钉的木头。使命,使我不得不如此。

沿着记忆的河流,我回想着2018 年初至2018年六月,陪伴上一届学生的日子。那时的我,在巴望和坚持。

之所以两届高考我都可以收获成功,那是因为我习惯于认真和持之以恒。我从小就是特别听话的孩子,上了班,也是领导命令坚决服从,一有任务,认真执行。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不怕苦二不怕累,所以即使我不愿意做的事,还是成功了。
每天都泡在班里,不放过一个细节。尽自己最大努力干好。就是如此。

性格过于平和,缺乏管理的方法,不会很好地和孩子们沟通交流,抓不住他们的心……所有人都了解我不容易,可是淘气不学的依然存在。也会有种种“不良现象”,当时的我觉得心伤透骨,难以忍受。“怎么可以逃避值日!”“怎么可以破坏公物!”“怎么可以在高考快要来临还想着男男女女卿卿我我”“怎么可以,……”这些想想本来可以心平气和的事,当时的我就是难以忍受,是,爱之深责之切。而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无法懂得,我付出的,是我的全部。

在高考顺利创辉煌,我为这届孩子操碎了心之后,在把他们在我这里,我想到的所有我能帮到他们的都帮上了,能尽力做的都竭尽全力做过了之后,我选择退出班微信群,那时候感觉就像在出气一样,我受够了,受够了……

而我能出气的方式也只有如此,因为这样毫无影响啊!当然隔了不久我就被喜欢我的请回群去了。那时候有不少家长劝我,还给我讲他当年上学的故事,他听说的故事。隔着回忆,这些还像春天般的温暖。是啊,人多么奇怪,尤其我这个小女子,不仅要活过岁月,我还想活出一种心气。如果我是植物,我一定喜欢开花,花朵就是我在风里的欢笑和歌唱。然而当我选择了承担,我把自己活成了一株无花果,静默挺立,风中翠绿,一树丰收。
年前寒假和六等星老师共读一本书,叫巜主体·互文·精神分析》 ,我被瞬间擦亮了。突然觉得,活出不同的自己,去发现自身生命的多种可能性,并努力地开掘培育,就好比如果自己的生命是一片土地,本来是种满鲜花的,但是有一天,众芳芜秽,大片大片的地被洒上稻麦高梁。花可惜了,可是如果来年丰收,遍地金黄火红,这土地从并不实用到利益世人,不是发挥了他更大的价值吗?

成长,就是从任性走向成熟。我决定幸福地面对自己的生活,无惧无畏。
 

网师和诗,我的精神之根


柯灵在《乡土情结》里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到,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网师和诗,就是我精神的故园,灵魂里的亮色。而过去的一年我灵魂的天空阴霾滚滚,少有被风吹破的云层。当金黄的太阳偶尔透过云隙给我光亮,使我想起有些遥远的曾经的自己。

仿佛流浪和偶尔回归,我成了精神家园的半飘泊者。

2018 年上半年,在深度语文连续五期优秀和苏霍姆林斯基优秀之后,在我成功地周周都忙网师作业、坚守两门课程之后,在连我自己也为自己的自控和坚持慨叹之后,我以为自己已修炼得“钢筋铁骨”,我在艰险前选择了逃避了。

深度语文原讲师南有樛木老师突然不再担任这门课讲师,上期《水浒》,就是由我和另几个优秀的学员每人负责一至两讲,老师在开学初与期末串讲一番。南有老师在QQ给我留言问我是否能任深度语文讲师,我误以为就是如同上期主持一下,便答应了下来。不久网师课表发布,看到自己名字写在讲师一栏,瞬间压力山大。幸好讲师还有清心有源老师。

没有想到南有老师彻底撤离,非常怀念他引领我们走向文本深处的每一个晚上,他是如此平和深刻,总给我一片惊奇和赞叹。我的作业从无名到良好优秀,我的解读比以前缜密了。

然而我清楚这些优秀是如何得来,我一遍遍阅读文本,几万字的文本就读十几遍,几千字的散文就抄三五遍,天天看、走在路上看,可以说,我把拔起头发离开地球的力量都使出来了。五学期优秀,每学期十次作业我都绞尽脑汁充分“放电”,觉得自己其实只是竭尽全力,并非游刃有余。所读仅此,所知尽诉,很有点累到吐血倾尽所有的穷光汉感觉。噢,天!这样一穷二白,怎么可能去教别人?我的方法和秘诀只有一个——就是一遍又一遍细读文本!

同时,我也有自私的心理,南有老师撤了,深度语文没有了我的引航人,我竟成了黑暗里的灯塔,而我,自身都不够明亮,又如何照亮别人?当这个“讲师”就意味着继续按我自己那种竭尽全力读文本的方式重复曾经的自己……

畏惧使我选择后退,再读文本、写解读我会想到,南有老师还会看吗? 我的解读竟然成了最终版了吗?我仍写着但有些“泄气”,写了就先“雪藏”起来。没有参考答案没有深度标准,这使我觉得没味没准,劳而无功。又不知珠峰怎攀何处路,唯四顾茫茫然。自私使我选择仅以“救场”方式存在,那就是告诉清心他授课担重任,我偷偷观察深度语文课的情况,想着该出手就出手。看清心老师解读到位,我便无言无功。后来我湮没无闻,已经隐形。再后来文本也不再读了,连授课记录都没有再看了。

就这样,深度语文课程从我的心田退出去了。是我自己失去了曾照亮身心的太阳。

退出深度语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一直有个想学遍网师课的“宏愿”,继诗词的刘广文老师,文本的南有樛木老师之后,我遇到了我的又一位贵人——六等星老师。从2017下半年学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我开始向自己很不擅长的理论领域进攻。 苏霍姆林斯基课由于假期提前看书并整理了以往的授课记录,再加上苏氏的书深入浅出,有许多教育实践记录,教育生活故事,学习起来觉得轻松容易。可是2018年开始,我在网师的学习开始倍感艰难。

这一年我所学的杜威教育学、布鲁纳文化教育观,理论性强,我看书少,尤其缺乏啃读理论书籍的底子,一章书看整个下午都看不懂。书上明明都是中国字,组成一句一段竟不知是什么意思,看了后头忘前面,看两三遍都不懂讲的是什么意思……这门课是网师新开的课,并无授课记录可查,假期预习我仅把杜威的两三本书囫囵扫瞄了一遍,几乎毫无收获,因为根本不懂书上在讲个什么。

授课时老师用通俗的语言串讲文意,大段大段贴上去,起初还能跟上,过个20分钟我就开始注意力涣散,一边看老师贴文一边翻书一边犯困……因为我只有看的份,根本无法与老师对话。每次授课都在似听非听状态下“混”。然后再另挤时间以整理笔记形式一句一段细读老师的话,细读原作,把老师的话和原作对应起来,老师的话在解释原作哪里?怎么梳理的?怎么解释的?补充了什么呢?一点一点看懂后再把老师的话往书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抄……每次整理笔记通常要挤出两个半天。终于从云里雾里到貌似明白。

就这样,我那本杜威教育学写满了字,可是最终写过关作业,我似懂非懂,没有过关。我似有所悟,可是在每个难点我望而止步,缺乏深度,不够透彻。好像就卡在半山腰里,无法找出攀援直上之路。

2018年上半年的网师杜威课,真可以用备受打击和折磨来形容了。

下半年的布鲁纳课程也好不了多少。学这种高深的教育理论,我还有一种疑惑,使我很消极懈怠——我学了这些有什么用?我的授课水平提高了吗?我的管班能力提高了吗?我知道分数不能成为机械的教学反馈工具,可是我管的了学校上级组织的密密麻麻的考试吗?我明白要为每一个孩子找到属于他的独特的成功领域,可是我管的了全社会都看重高考重视分数,把考上好大学作为唯一的追求吗?我明白要做中学,想设计丰富的语文活动,可是我的学生埋头刷着数理化英的一篇篇卷子,在仅属于语文的语文课时间睁着惺松的睡眼……

我明白大的方向可是我走不好脚下的小路,我懂得教育的真谛可仍缺乏教育的智慧。可以说,我连自己的孩子都没管住……

疲惫,心酸,折磨,是这一年学教育理论的很不愉快的感受。 我在坚持也在怀疑,可我在怀疑的同时,从来没有放弃坚持。

现在我可以肯定地回答,学习这些貌似“空洞”的教育理论是非常有用的,它们都是“干货”,非常实在,极其精准。好比是木工的绳墨规矩,量重的秤盘秤砣。是教育者心底的“准星”“砝码”。它们貌似无所叙述可包容所有。理论抽象描述了整个教育过程全部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给我们师生的理想教育生活规划好了最精准精致的形态、领域、运行规则。懂得了它们,内心就仿佛装上了教育理想国如何到达的清晰“藏宝图”,只是我还只怀揣宝图,没有上路。但是如果没有这藏室图,我耗尽一生,也只能迈出茫然的脚步。

以为教育理论是“屠龙之技”到奉其为指南北斗,这转变缘自刘广文老师的语文阅读教学课程设计课。研读讨论老师在授课时的名师教学设计,我们自己的教学设计,我突然发现我是如此清晰其之所以然,能以理论高度俯瞰整个课程流程。没有太多时间投入这个实践课,上课我却感觉十分轻松。当然这与刘广文老师启发式对话式教学有极大关系。这门课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意识到教育实践中开出的繁花朵朵,原来都闪烁着教育理论的光芒。而我,又该如何,在实践中开出花来,我将追寻,我应求索。

从2014年到今天的网师的学习,我经历了三个阶段:一,狂热,初入网师就像热恋,抓紧所有时间写作业,零晨起床啃读,半年学透了《人间词话》。二,理性,坚持不懈,深度语文持续优秀并向教育理论转型。三现实。现在不满足于网师的课程优秀,仿佛是杜威课没过关使我跌下“学霸”神坛,我“破罐破摔”,不再一味追求网师成绩,是,当然有很大原因是不再优秀而对自己有弱点这个事实逐渐坦然接受了。而实际上还有一部分原因:网师已不再只是我精神天空的唯一,我更把目光投注于当下,投注于现实生活,我想将我之所学学以致用,我想在实践中开出花来。我希望并相信我可以。
 

相信我是丰富的


莎士比亚曾借哈姆雷特之口盛赞人之为“人”: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是啊,我们应该活出大写的“人”,活出大写的自我。

我是退缩犹豫的,但是我可以选择出发和上路。2018 年下半年我又接手了新的班级,有些习惯成自然,我已不再畏惧。新高一我与学生接触、管理班级已不再茫然,有一点自己的思路了,也能奋尽全力凝聚班级了。我牺牲周六日所有休息(周六日总在补课,已占了两个半天)准备班会,准备下周的课,班级初期课程前半都很优秀。可是长时间不休息我实在难以坚持下去,终于在疲惫不堪中还是强驽之末难穿鲁缟,留下了遗憾。(班级在新学期总结评选为德育优秀班级,不是期末考试成绩优秀,成绩在四个奥赛班排年级第三)

我是懒惰逃避的,但我可以尽量勤奋积极。网师课不再优秀,但在万丈悬崖我没有放开向上攀登的绳索,当我努力向上抓紧攀援,我还可以立于山麓,没让自己跌入万丈深渊。 我有时浪费时间,乱刷网页看娱乐消息,但是我知道生命可贵,尽量不让光阴虚掷。

我每日无奈奔忙,时常5点起床8点半才踏实看书。我看书不多,但可以速读可以精啃。

我认真负责地担好恰好由我担负的担子,但我已清楚自己并非不可或缺。2018 下半年,刘广文老师接手了一门新课——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我一直是他的组长、搭档,他引导我入网师,教会我词话课,与他一起畅游在诗歌这个浪漫的世界。后来我成了他的组长。听说他接手新课我十分担心,知道他太忙,一下子上两门课,行吗?哪里顾得上?不,我要和他一起!我申请当他的阅读教学课组长,虽然我也事多,我想我们可以“患难与共”。后来网师给他安排了两个组长,舞者和我。舞者老师认真负责任,能力强,积极。结果是我徒有虚名,名不副实。我发现那里没有我也是一样的,是啊,自己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重要。虽然我在我自己的位置竭尽所能,“担负重责”,我已懂得,我并不是不可或缺无法替代。我只是,恰好路过。我只是恰逢其事,就让我成为精彩一刻。
四十不惑。我正面对正掌控着丰富而多面的自己。尽量让自己明亮起来!

不再匆忙,不再狂热激烈,在笃定从容中我看着自己。如果过去的2018 不够精彩,我也不再会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因为我依然可以抓好我每个当下。下个片刻即将来临,努力,都让它们成为精彩一刻!

我最热爱的领域是诗歌,

我本是一片自由的云朵

可是 生命还可以有

不只在天空流浪的寂寞

就让冷风把我封锁

苦寒锤炼所有清灵空漠

我化身冷雨和大雪

漫漫浇洒山河

飘飘洒落

覆青青荠麦

春梦几何

负重成歌
 

附:

当我把我学习教育理论的这段叙述分享给六等星老师之后,老师叮嘱我说:“设若我们是在育人,那必然是有用且非常有用的,设若我们要的是分数,依然有用,合作、共享、体验、探究、结构化、叙事思维与逻辑思维……哪一样离得开杜威和布鲁纳?就像布鲁纳说的,技术当然重要,如果能理解技术背后的原理,迁移起来就会更加容易。”老师说得多么精细,这正是我应该好好学习的。我要把教育理论学透,学精细,继续努力,不能似是而非。

那本巜主体·互文·精神分析》中给我启发最大的话是,面对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是陌生感使我们焦虑。我们因为感官的无法把握而拒斥他,或者我们感到自己失去了判断力,觉得自己笨拙无措。陌异感实际来源于“我”自己的障碍,反映出来我难以面对异己的困难。与异己的遭遇使我看到源于自身的障碍:自我建构中容纳于自我之中的异质的障碍。

而人的建构必然有异质成分的参与。

我们的内心就是一个奇异的世界,是我们自我的异乡,我们不断地建构它,又在不断地解构它。
个体如果有足够的面对自身之异的勇气和努力,他就能够在不同领域得到自我实现,成为艺术家、学者、医生、政治家等,并且能够关心他人的命运,建立起与他人的关联。



【作者简介】


于宁

于蓝出青继前辈,宁静致远守淡泊。2003年参加工作,是河北涿州中学的一名高中语文老师。近七年还承担起班主任工作,成了学生最亲密的战友,一起扛过高考这严酷的历练。2014年在陷入职业倦怠时,网师给了她灵魂里的光亮,从此踏上了追寻更明亮的自我的漫漫征途。是浪漫的诗人还是苦吟的行者。



【点评】

道阻且长,负重成歌

——评于宁老师年度生命叙事《我在自身旅行》

方娇艳

读完于老师的生命叙事,我久久不能平静。这一份厚重的生命叙事,给我带来的,不是阅读的明快愉悦,而是心灵的震动激荡,而这种震动激荡,来源于她与学生、与网师、与自我相遭遇、碰撞而带来的痛苦、求索和明亮。

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串联她在2018的这一年旅行,那必定是“摆渡”、网师以及大写的我。

01

行于“摆渡”,与生为伴


从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于老师是一位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的教育者。她把教育喻为摆渡,而身为教师的她,成为了引导两屇学生前行的摆渡人——送他们到属于他们的最美山水,便是她的快乐与满足。而在这个过程中,她甘愿付出全部的心力:牺牲所有周末,每天泡在班里,包容学生的少不更事。作为资深班主任,于老师并不缺班级管理的智谋和策略,而是气质好静的她,宁愿站成守望的姿势。她愿意活成一株无花果,在陪伴学生的静默挺立,一树丰收中,走向班级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成长、成熟。

回想我自己初为人师的两年,面对着学生的种种违纪、不配合甚至对抗,我也经历着于老师的似乎付出却似乎得不到回报的苦痛。如今想来,是那时的我没有真正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我真的理解他们的行为目的吗?我了解学生行为背后受伤的心灵吗?我能够破译学生发出的信号吗?……于老师的经历告诉我,看清自己,守望也是一种教育姿态。当我们停留表象,未及内里,或者说,缺乏教育之“道”时,我们所有班级管理的“术”,总有穷途末路之时。而也许在守望中,我们能收获的,不仅是逐渐成熟的教育智慧,也会有柳暗花明、水到渠成的丰收。

02

行于网师,与诗成歌


对于于老师来说,网师和诗,就是她的精神家园。自加入网师起至2018年,深度卷入网师的她在《深度语文》课程中深耕,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啃读文本,抄录千字散文反复翻看,书写数万字解读,用韧劲和勤勉来弥补自己对于文本解读的不足。随着积淀日增,她逐渐从无名中走向了优秀学员,并且开始引航他人。但是于老师不止于此,她更主动挑战了自己并不擅长的理论领域,在遭遇理论阅读的艰难、打击、折磨时,尤其是对理论之用的发出质疑时,她在怀疑中依然咬牙坚持。最终,她得到了可贵的顿悟——这些貌似空洞的教育理论,好比是木工的绳墨规矩,量重的秤盘秤砣,是教育者心底的准星,砝码。

回首于老师的网师之旅,她经历了狂热——理性——现实的阶段更迭,网师不仅明亮了她的精神天空,更让她脚踏大地,投注当下,将所学所用,在实践中生根开花。

这让我想起了当初加入新网师时,那振奋人心的招生简章话语:“真正热爱教育。对教育、生命等未知领域充满兴趣和好奇;将学习视为生命内在之需求,而不是外在强加的负担;有终身学习的认识和行动,能耐得住寂寞,啃读书籍,坚持书写;知行合一,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躬耕课堂,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追求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新网师不是为逃避自身虚弱者提供庇护,而是给予一种强大自我的平台。在于老师的网师学习中,正有这种甘于寂寞的啃读坚持,知行合一。而正是因为如此,才让她的精神生命如此丰厚壮实,让她得以自我实现。

03

行于自我,为我而勇


于老师的“旅行”并非总是愉悦而优美的风景,实际上,她在班级管理中,历经了不解和愤懑,在网师学习中,品尝过怀疑和逃避,但是,她相信自己是大写的自我,她选择出发和上路。她选择挤出奔忙的时间啃读,选择主动承担网师课程组长,她在艰难的抉择中思索自己身为摆渡人、学习者和精神漂泊者的意义,在可贵的光阴中,与退缩犹豫、懒惰逃避的自我做斗争。正如法国思想家埃德加莫兰在《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中所说的,“是观念使我们能够认识观念的缺陷和危险。从而有了这个无法逃避的悖论:我们必须进行一场反对观念的决定性斗争,但是我们只能依靠观念的帮助来进行这一斗争。”于老师的可贵之处,也正在于她清醒的看到了自己灵魂的软弱和怯懦,但是她的人格中的坚毅不屈的另一面,又激励着她不断奋勇。

写到这里,想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在于老师的这份生命叙事中,有班级管理的“独上西楼”,有为语文研课的“衣带不悔”,最后在历经这种种与学生、与网师、与自我的真实对话、自我剖析,让自己的怯懦与不足处于去蔽状态后,终于寻找到那“灯火阑珊处”的明亮自我!

是什么让于老师知难而行,迎难而上?我想,这也许来自于她人格中的坚毅,来自于网师的感召,抑或是生命本质中的不屈和倔强。我愿意相信,这是所有新网师学员精神生命的共同密码——我们深知自己的生命渺于烟海,但加入新网师起,我们多了一份对知识、教育真正的热爱,一份对自己的承诺、一份书写的真诚、一份追求卓越的选择。在于老师身上读到的,与学生、与网师、与自我的相伴之行,也恰恰是我们每一个新网师伙伴在自我实现的征途中的写照。

新网师之路道阻且长,让我们负重成歌。
 



往期精彩

新网师2018年度十佳生命叙事 | 选择幸福的方向

新网师2018年度十佳生命叙事(二) | 与你同行,从火山到雪山

新网师2018年度十佳生命叙事(三) | 带着海图出发

新网师2018年度十佳生命叙事(四) | 我选择了那条路,无问西东

新网师2018年度十佳生命叙事(五) | 翅膀飞翔的痕迹

新网师2018年度十佳生命叙事(六) | 守望星空,共醉明月

新网师2018年度十佳生命叙事(七) | 缘,妙不可言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