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万福台到佛山粤剧院,什么是粤剧?

话说佛山
2024-09-01

禅城新地标【佛山粤剧院】

预计今年年底投用~


原计划2021年落成的佛山粤剧院项目经过三年的紧张推进,已进入冲刺收尾阶段,预计今年2023年底前完工试运行,正式投入使用。


佛山粤剧院位于禅城区,地下2层,地上4层,包括1000座粤剧旅游剧场(大剧场)、500座小剧场以及180座先锋剧场、粤剧茶楼、粤剧非遗展览馆等配套设施,并与佛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经堂古寺共同打造城市文化窗口。



佛山粤剧院项目地处岭南文脉轴线之上,设计和建造融入岭南广府文化元素。建筑整体造型以“水袖戏影”为设计理念,塑造温婉灵动的曲线造型,同时又从南风古灶层层堆叠中获得启发,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形态。

项目选址禅城区祖庙街道卫国路东延线北侧,3.5万平方总建筑面积、配有1000座大剧场、500座小剧场、180座先锋剧场等的佛山粤剧院。

佛山粤剧院项目启动仪式。


备受瞩目的佛山粤剧院项目,2019年12月26日下午,总投资3.5亿元的佛山粤剧院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将于2022年末竣工。(佛山电台)

2021年12月28日举行封顶仪式。佛山粤剧院项目地处岭南文脉轴线之上,设计和建造融入岭南广府文化元素。项目建设自2019 年12月正式启动,经过两年的紧张推进,项目顺利封顶并即将进入装修阶段,预计将于2022年末竣工。(南都)


在佛山这片岭南乡土上

粤剧文化历经百年沉淀的美

始终弥漫着人间烟火味



什么是粤剧

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发源于佛山,源自南戏,以明清时期流入广东的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梆子腔等诸腔为基础,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粤剧的形成时间

对于粤剧的形成时间,学者们众说纷纭:


01

陈非侬在《粤剧六十年》中指出粤剧形成于南宋,以南戏传入广东的时间来判断。




02

赖伯疆、黄镜明合著的《粤剧史》中认为粤剧形成于明万历年间,以佛山的琼花会馆的建立时间来判断。




03

王兆椿在《从戏曲的地方性纵观粤剧的形成与发展》一文中认为粤剧形成于清朝前期,把雍正年间出现的"广腔"看作粤剧历史的第一阶段。




04

欧阳予倩在《试谈粤剧》中认为粤剧形成于清中叶,指出广东的本地班和外江班并立的时候可以看作粤剧奠定基础的时候。





种种说法,不一而足。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粤剧的产生、形成、成熟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一时一刻就能确立的。



粤剧历史发展

虽然粤剧的形成时间并未明确,但粤剧的历史发展脉络却极为清晰:




明代成化年间,广州地区民间好尚戏曲,外来戏班演出频繁,并有众多本地子弟参加演唱,孕育了粤剧的种子。
清初,本地戏班及其演唱的"广腔",为粤剧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清中叶至嘉庆、道光年间,粤剧在本地班既向外江班吸收、借鉴,又相互竞争中逐渐形成。
清雍正五年,"琼花会馆"建立,是粤剧界最早的戏行组织。
清中叶,粤剧传入高、雷、廉、琼等下四府,故又称"下四府"粤剧。
清咸丰年间,粤剧传入广西。
清光绪年间,粤剧的名称出现。“粤剧”一开始是叫“广东大戏”,而“粤剧”一词是从西方传入的名词。
1912年前后,粤剧演出基本上改用广州方言,表演体系日趋完善,开始在梆簧中穿插民歌小调,并改假声演唱为"平喉"演唱。
1956年,周恩来赞誉粤剧为“南国红豆”,把粤剧与中国最古老的昆剧相提并论,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2003年开始,粤港澳三地政府将每年11月最后的一个星期日定为粤剧日。
2006年5月20日,粤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36)。
2009年10月2日,由广东、香港和澳门联合申报,粤剧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由此可见,粤剧在岁月长河中经历沉淀、发展、融合等几个阶段,才成为如今我们岭南人经常挂在嘴边为之骄傲的戏曲经典。


文源:佛山发改、佛山电台、南都、祖庙博物馆等
1

历史脉络

佛山粤剧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上红船(红船是古时粤剧戏班巡回演出所乘坐的船,是粤剧发展之初的主要表演场所。)过处,弦歌声声;明代末期,粤剧戏班第一个工会“琼花会馆”在佛山成立;清顺治年间建成的佛山祖庙粤剧舞台一万福台则是佛山现存的,在整个华南地区保存得最完好的古戏台。此后,在 1854 年,琼花会馆粤剧艺人李文茂等组织三合会、响应太平天国起义,在佛山经堂古寺起义。清政府为此烧毁琼花会馆,解散艺人,禁演粤剧十多年。从此红船绝迹,成为历史文物。 


粤剧红船、琼花会馆、祖庙万福台,这些都是佛山粤剧的精神符号,是人们脑海中佛山粤剧的印象。经堂古寺亦可称为粤剧发展历史文化中的一个纪念碑。设计以这些元素作为楔子,与佛山本土文化巧妙融合,化作建筑设计中的的灵魂,以抽象的手法,使佛山、粤剧的符号与印象在建筑中再现。


2

场地条件

本项目位于佛山市历史文化旧城区保护范围——经堂古寺文化保护区内,场地红线范围内为仅存的与粤剧历史发展有着重要渊源经堂古寺文化遗迹。开发用地包括新建用地与文物保护用地两部分。场地东南侧为经堂古寺的文物保护范围,由于新建建筑不得突破文物保护线,因此粤剧文化园的建设用地呈现不规则的“刀把”型,且用地面积较小。


距用地北侧10m为佛山十中的教学楼,东侧为幼儿园,相邻建筑对新建粤剧文化园产生较大干扰。用地南侧为在建中的卫国路东延段,以后将是六车道的市政道路,建筑需要满足退让城市道路的相关规定,这也极大压缩了可建设用地的范围。 


在这个狭小的用地内,需处理好与经堂古寺的关系;需在满足控制性规划指标的前提下,符合城市道路的退让规定、相邻学校建筑的日照要求,减少与周边建筑的相互干扰;还需在进深过短的场地中完成大小剧场及其前厅后台的布局,组织复杂的功能流线等,这给粤剧文化园的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 


3

 契入场地:新旧建筑文化空间的延续 

佛山粤剧文化园场地东侧有一座古寺——经堂古寺,其历史比广州光孝寺更加悠久,是佛山名称的由来。经堂古寺见证了佛山文脉以及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设计应尊重古寺的原有风格和空间。如何联系起古建(经堂古寺)和新建(佛山粤剧院),让新旧融为一体,是规划设计的一个挑战。


“大榕树下是人家”——佛山粤剧文化园入口有一棵连理枝的苍天古榕,其冠如华盖,枝叶繁茂,盘曲的身躯经历了风雨的洗涤,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正是这棵古榕给了我们设计灵感,从而提炼出“榕根”的设计理念,并延伸发展到整个场地。景观肌理延续榕根蔓延的意境,从新建到古建,从新型材料到传统用材,从铺装设计到绿地设计,均借鉴“榕根”的形式相互穿插咬合。行走其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穿梭感,新和老从而得到自然过渡。


纵然场地的限制条件较多,但设计本就是一个协调与取舍、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以场地原有条件为线索,强调新与旧的联系将建筑契入场地。首先,设计尊重经堂古寺的原有轴线,通过首层局部架空连通,形成新旧建筑间的联系,由经堂古寺山门——浮屠殿轴线延伸至中心剧场入口集散广场,再通过文化园首层局部架空形成骑楼内街,打通东西轴线。然后,塑造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由户外延伸到室内,强调新旧建筑文化空间的延续,即由剧场入口广场起,通过大台阶引导到二层剧场及剧场前厅,由下沉广场延伸至负一层文化商业、电影院线。最后,针对用地形状在东西方向上分为剧场“演艺”主楼和“文化配套”副楼,主次分明、流线独立;首层架空内街有效引导人流,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骑楼灰空间,有效增加了首层临街面,提高其商业价值,也由于首层架空及二层外挑的空间关系,巧妙地利用了规划条件。 


4

 功能布局、人流组织与空间序列 

佛山粤剧文化园是一个集剧院演出、非遗文化传承展示、文化消费休闲、剧团营运、行政办公为一体的“一站式”和“体验式”的剧院综合体。建筑内部功能多样,除 1100 座大剧场、500 座小剧场的大型文艺表演场所外,还有粤剧茶楼、电影院线、粤剧非遗展览等,以作为结合文化的配套内容打造粤剧一站式的文化体验。 


建筑地上 4 层地下 2 层,“南北”之间是“演艺”主楼与“配套”附楼,主次有序的同时可实现管理独立;“前后”之间是观众可达的观演公共区与内部人员使用的后台、后勤装卸区,“内外”分明既联系又互不干扰。合理的功能布局有利于实现有序的人流组织,观众流线与演员、布景路线清晰顺畅 , 不产生交叉干扰。 

方案对台阶、楼梯以及休息厅、广场等各种建筑空间的变化进行了深入、艺术化的设计,通过组织渐次有变、体验有异的空间序列,形成线性的、立体的文化参观体验流线。建筑中的视觉焦点是两个剧场中间通高的中庭空间,设计结合传统粤剧文化,提取传统文化元素,以现代的形式、手法与建筑材料再现于建筑之中,以古为新。 


5

 观演空间 

1100 座大剧场、500 座小剧场的观演空间是建筑中的主要空间。设计力求将佛山本土文化、粤剧传统文化的意象根植其中。如在大剧场的形态设计上,从粤剧花旦的脸谱及华美的凤冠头饰中提取元素,剧场观众厅形态犹如一张花旦脸谱,楼座则如同花旦的凤冠头饰,柔美曲线逐渐延伸进两侧侧墙并融为一体。在色彩方面,主体以丹砂红与帽黛黑为主,其浓重的色彩对比与传统粤剧戏台万福台一致。厅内座椅为红色系,配以低调进退的木地板为背景。楼座以黛黑为主,整体体现了浓墨重彩、雕梁画柱的传统文化意境。


500 座小剧场的设计对佛山粤剧符号“琼花”进行了抽象化提取,使用琼花纹样作为观众厅两侧墙壁的背景图案,形成富有韵律变化的凹凸肌理纹样。通过渐变的图案处理,增强侧墙的韵律与动感。为突出粤剧表演舞台,运用黛蓝色与暗纹搭配,结合胭脂红色调的座椅,具有传统粤剧的文化意味。


6

 立面材料与构造设计 

建筑主立面采用大面积的PTFE半透膜幕墙,以单曲弧面温婉灵动的现代造型体现“粤剧帷幕拉开”的意象。主立面采用 PTFE 膜——玻璃幕墙的双层幕墙形式,隐约透现室内剧场与通高的中庭空间,并提取传统建筑飞檐高翘的斗拱形象,将“中国红”涂料喷涂的不锈钢椽子累叠成起翘檐角,将现代的建筑语言运用到外立面设计当中。


东侧立面临经堂古寺文化保留区,具有良好的观景面,但作为经堂古寺的背墙宜简洁以突出整体,所以该立面作镂空的整体山墙面设计,墙面开洞以抽象的岭南传统坡屋脊梁为图案,于新建筑之中呼应传统。设计采用参数化手段拼合灰白色陶砖,以不锈钢拉索连接吊挂形成砖幕墙。镂空陶砖的幕墙在阳光的映射下,与室内形成奇妙的光影效果,同时人们可通过镂空墙眺望经堂古寺及绿化广场景观。 


建筑主入口天花采用红色反光金属面板,可反射出人群的活动状况,强化了空间的特殊性与聚集性。整体立面设计旨在运用传统意象并赋予现代的时尚元素,力求达到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的交融与平衡。



  相关链接


红线女:这位伶光四射的粤剧宗师,一生四段情,苦求爱情而不得
佛山将排演粤剧版《南海十三郎》
粤剧大师陈笑风去世,郑少秋曾下跪拜师成为大弟子

《小明星》与梁玉嵘主演的音乐剧主题曲《芳华》

佛山南庄的粤剧泰斗罗品超入选“广州文艺百年大家”!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上演,但佛山影院排期并不多

通知下李淑勤、罗家英,粤剧电影《白蛇传》写错字啦!
粤剧大老倌小神鹰(梁锦伦)回到了顺德家乡拍摄的《乡恋岭南》

粤剧丑生李海泉
李小龙老窦李海泉佛山故居遗址在百花,[话说佛山]出了个主意……
李海泉故居寻找记
龙抬头叠窖唱粤曲龙船翻艇
【视频播报】平洲粤剧在社区

黄俊英搞笑粤曲,几时听都一样笑崩牙!
新琼花会馆已露真容
佛山粤剧文化园” “经堂古寺”而家咩环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话说佛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