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小札】《语篇研究跨越小句的意义》之“语篇格律”

2016-05-07 上海语言学通讯 上海语言学通讯


上海语言学通讯----读书小札

本期推荐语

传统语义学主要内容是词义。现代语义学对意义的研究已从句义走向篇义。从句子语篇是语言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姜望琪2011)。语篇语义学既研究词义,又要研究句义和篇义。与传统语义学不同的是,语篇语义研究的词义是语境中的意义,本期读书札记继续与大家分享马丁的著作《语篇研究跨越小句的意义》之“语篇格律”。

↓↓↓



语篇格律periodicity

语篇格律研究语篇信息流动:为了更加便于读者跟进,意义是如何被打包。就我们熟悉的“三明治式”写作(总分总)而言,其功能就是:给予作者预示,引导读者期待+详细阐释+提炼总结已经说过的内容。


为什么要用“信息波”这个概念?我们学习马丁的这本《语篇研究》可以发现3个理由(1)等级性。Halliday跟Pike等语言学家一样,提出了“语义波”这个隐喻,意味着语篇中信息流动,小的涟漪叠加会形成大的波浪。(2)交替性。“波”意味着有谋篇意义的凸显+不那么凸显的低谷。二者交替进行。(3)规律性。语篇格律抓住了语篇信息流动的规律,读者可以抓住语篇可以预测的节奏(比如乐曲往往4/4, 2/4的拍子)所以,我们认为马丁语篇格律是对传统主位分析、信息结构分析的延伸和发展。


小波浪:主位分析与信息结构分析

布拉格学派和系统功能语言学都重视小句的主位分析和信息结构分析,但是Halliday发展了布拉格学派的理论,从理论上区分了二者。马丁的语篇语义学集成了前人的智慧,认为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是小句层面(小波浪)。小编摘录了Martin(2009:54)《功能语法教程》总结的不同语气中非标记主位类型,如下表



语篇语义学从语篇格律如何看待传统的主位分析呢?比如下语例中He是反复出现的非标记主位,成为该相位(phase)基本语场导向,he好像是个“钩子”,作者往上挂上新信息。这种非标记主位在语篇中的谋篇意义便不那么凸显了。


传统功能语言学看待标记主位仅仅是小句范围内的谋篇意义凸显,但是语篇语义学角度看标记主位又有什么功能呢?马丁认为标记主位意味着语篇可能进入到新的相位,展示这种不连续性

大波浪:超主位与超新信息


马丁认为小句层次的信息与主位结构同样体现在语篇,语篇的打包可以视作主位和新信息的选择。这些型式可以预测在每个相位的发展进程,以及提炼每个相位展现的新信息。

所举的语例是一段叙事文的主题句

After about three years with the special forces, our hell began 

这个句子是以标记主位体现。从语篇语义学角度,our hell began为下文展开拉开序幕,起到预测作用,所以称之为“超主位”。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语域的超主位均包含评价成分。

小编曾阅读过马丁的另外一篇论文 Waves of Abstraction:Organizing Exposition(1996)这篇论文对这个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证。详情可见《语篇分析》简单地说,就是超主位要对以前信息评价,就可能调用名词化手段,实现语篇表达的经济性。下面举一例:

People began to make more use of machines

and industrialisation occurred bringing with it changes which would destroy the face of the earth's environment forever.

该例的industrialisation就是对前一个小句的信息打包,当然我们也可以加入评价成分 unrational industrialisation 展现写作者的立场。


接着说“超新信息”,功能是告诉读者在之前的相位里,作者已经说过什么内容。马丁提示了我们一个规律:一般作者写作前瞻多于回顾,所以超级主位出现的频率多于超级新信息。但是更高等级的超级新信息总是不难发现的。小编认为,马丁给我们留下来一条深化研究的线索,上述观点是否可以通过语料库进行验证呢?感觉一大堆新的研究课题呼啸而来……

马丁回顾了布拉格学派的Fries的观点:小句主位构筑了语篇的推进方法,小句的新信息建立了语篇的意义('point')。



潮波:宏观主位与宏观新信息


在超主位的更高一级的主位是宏观主位,同理宏观新信息。主位的层级性对于语篇发展起到建构作用,并且主位的推进对于语类的阶段极为敏感。新信息的层级另一方面发展了语篇的意义(point),围绕语场扩展了语篇的概念意义。如下图所示



由于版权考虑,我们只能分享以上篇幅的读书札记。马丁的语篇格律思想最主要体现在他宏观主位、超主位的研究。欢迎更多学友加入语篇语义学的学习行列。 【本文的学习书目】:

Martin, J. R., & Rose, D. 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London:Continuum,2007.
Martin,J.R., Matthiessen,C.M.I.M.,&Painter.C.Deploy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10
Martin,J.R.Text Analysis[C]. Shanghai: Shanghai Jiong Tong University Press,2012. (王振华主编系列马丁文集5)

【本文编辑】同济大学 博士生王峰(微信:wonderdesire)

以上文字是学生学习马丁作品的一个小结,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各位师长批评指正。

上海语言学通讯【上海语言学通讯】公众号由新浪微博@珞宾王 电话13917738016负责更新。主要收集发布1全国范围内英语语言文学的学术会议、研修班讯息;2上海各大高校的英语语言文学的学术讲座;3学术期刊和学术观点推送。我们也可以协助各地外国语学院邀请专家来讲学和科研指导。欢迎大家在平台留言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历史消息”


学习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快乐





精彩链接

【读书小札】语篇研究:跨越小句的意义(第二版)

【读书小札】语义波理论及其在教师课堂话语分析和建构中的作用

【学者讲座视频】话语分析纵横谈(张德禄教授)

【语言学研修班】上海交通大学马丁适用语言学中心2016年研修计划

【学者观点】如何上好语言学课

【教学视频】3分钟动画教会你Martin的评价理论

【学术会议】全国首届法律话语高端论坛

【教学视频】学术英语写作中的措辞

【教学视频】提高语类意识,成就学术写作

【教学视频】国际学术论文引言的书写规范

【科研助力】学术书评的写作策略

【语言学讲座视频】情态意义与语篇分析-杨信彰教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