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小札 | 互文的魅力:四大民间传说新解——傅修延教授《中国叙事学》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大外文学堂 Author 傅修延

相关阅读

读书小札 |  迈克尔·图兰《短篇小说叙事进程:语料库文体学方法》

教师研修 | 外语学科实证类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高级研修班(11月29日报到)

专著推荐 | 申丹教授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第四版)

专著推荐 |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

学术观点|申丹 西方文论关键词:隐性进程

学术观点 | 申丹:诗歌的唯美与短篇小说的宽广

学术观点 | 申丹:小说的“话语”与“文体”

文学悦读 | 诺奖作家写作时,我们也以某种方式参与其中?

文学悦读 | 走近文学大师 :陈众议、陆建德等11位专攻学者权威解读


中国古代不但有四大古典小说,还有四大民间传说,它们分别是笔头叙事与口头叙事的经典之作,我们不能只讨论前者而不涉及后者。按照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界的共识,四大民间传说包括《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与《牛郎织女》四个故事。

如果说四大小说之间存在着令人诧异的结构相似,那么四大传说更像是一个天然契合的有机序列。像四大小说一样,四大传说也有其共同的深层结构,用前述列维斯特劳斯的模式来表述,或许就是“镇压/反抗”与“禁锢/自由”这样两组相互对立的范畴。但本章无意重作冯妇,以四大传说为对象再作一番深层叙述结构的追踪剖析,因为民间故事本身就是一目了然“透明见底”的。真正值得做深入研究的,本人认为还是四大传说之间的“间性”。

中国叙事学

 傅修延 著



“间性”又称“互文”或“互文性”(intertextuality),这里指的是单个故事与所属故事群中其他故事之间的差异与相似,亦即故事“家族”成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哈罗德·布鲁姆说“文本的意义取决于文本间性”:

为要解释一首诗,你必须解释它与别的诗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该诗生气勃勃地创造意义的地方,这是一种家庭的差异,一首诗正是借此差异来抵偿另一首诗的。

“互文”这个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不难接受,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之类“互文见义”的表述,把握“互文”的关键在于将分开来的表述当成一个整体,这样我们就不会以为“东市”才有“骏马”,“西市”才有“鞍鞯”。同理,把握四大传说的关键在于洞察其“间性”——将四个故事看作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序列,唯有让这四个故事彼此印证,相互映发,其隐含的意义才能真正被召唤出来。从“互文”这个角度观察,四大传说之间的配合相当默契,它们固然是四个不同的故事,但是由于那些复杂微妙的“异中之同”,它们给人的印象就像是同一故事的不同变体。这就是四大传说的“互文见义”功能,它们之所以能从浩如烟海的民间故事中脱颖而出,或者说为什么中国的四大传说偏偏是它们而不是别的什么故事,原因就在于它们是一个被“间性”牢牢吸附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为了更好地说明互文的魅力,本文不得不先对这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逐一讨论,然后再从“见木”回到“见林”状态上来。当然“见木”与“见林”也并非绝对相斥,在集中剖析一个传说时,也不妨让其他传说保持一种若隐若现的“在场”状态。

情节动力均来自女主人公


情节动力与人物愿望关系密切,因为没有愿望就没有行动,愿望像发动机一样推动着故事情节不断向前演进,导致事件一个接一个地发生。四个爱情故事中,全部都是女主人公在主动追求,她们比男主人公更有勇气,而男主人公则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白素贞几乎是强迫许仙接受自己的爱;祝英台在男女之情上可谓“先知先觉”;孟姜女千里迢迢为丈夫送去寒衣;织女纡尊降贵下嫁凡夫俗子。这四位女性都有美丽而又坚强的心灵,她们敢于突破身份禁锢,奋起追求自由,为此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与强大的正统力量抗争,虽然从结果上说这种抗争无异于以卵击石,但她们对爱情的执著不由人不肃然起敬。这些魅力四射的形象使男主人公显得稍逊一筹,甚至被反衬得黯淡无光:许仙缺乏男子汉应有的气概;梁山伯长时间被蒙在鼓里;万喜良在故事中几乎只是个符号;牛郎的命运完全因织女的到来而改变。当然,男性之力一旦调动起来可能更具能量,但四大传说中女性处于无可置疑的掌控位置,故事中着重展示的是女性的追求,男性在故事中的作用主要是配合与跟从。

伦理取位均与正统观念相悖


与《三国演义》等小说中的宏大叙事不同,四大传说站在民间立场上进行私人叙事,采用的是社会底层的视角,诉说的全为细民百姓的悲欢。四大传说的伦理取位处处与正统观念相悖:佛门不允许异类与人来往,白素贞执意要与许仙结为恩爱夫妻;儒家宣传男女授受不亲,祝英台乔装打扮与男子同窗共读;道教人士希望长生不老悠游自在,织女偏偏向往男耕女织的人间生活;封建帝王以修建长城为宏伟业绩,孟姜女却把它看成邪恶与压迫的象征。四大传说中流露的是一种颠覆性的伦理观念:那些维护既有秩序的等级藩篱与类别屏障,不管是人妖之分还是男女之大防,不管是仙凡之隔还是尊卑之别,在叙述中全都成了被冲击的伪善堤防。那些貌似正确的行为,如拯救被蛇精蛊惑的男子,避免两性交往失慎以及构筑维护帝国安全的城墙等,突然间暴露出违背人性的丑陋一面;而那些在其他叙事中显得冠冕堂皇的人物,如佛门长老与王母娘娘等,在四大传说中不但丧失其神圣光环,甚至变成了被嘲弄的对象。

这样的伦理取位当然并非仅见于四大传说,在以往的戏文说唱、稗官野史与私家笔记中,也存在着无数诸如此类的颠覆性叙事,它们讲述着比“钦定正史”更为真实的历史故事。这类私人叙事的功能在于补宏大叙事之失,将居高临下的伦理取位拨正为平视与细观,使得被正史忽略的民间呻吟获得关注,放大成像孟姜女哭声那样的振聋发聩之音。宏大叙事的最大弊端在于漠视普通人的痛苦,他们为历史进程付出的代价没有理由不在叙事中得到体现,只有将宏大叙事与私人叙事相结合,我们才能认识历史的全貌。四大传说的伦理意义体现于此,聚合在一起的四个故事最为鲜明和集中地反映了普通人的欲求,故事中主人公并没有奢望太多东西,四对男女只不过希望此生能长相厮守,但即便是这样的愿望也得不到满足,无怪乎从古到今的受众都会为他们的命运而唏嘘叹息。

传说结尾均有一抹亮色


中国古代戏曲多以喜剧收场,普罗普研究的俄罗斯民间故事大都在“婚礼”的钟声中结束,弗莱如此归纳传奇故事的普遍规律:

大多数传奇故事结局圆满:它自身份脱离开端,以身份恢复结局。即使是那些最具现实主义色彩的故事也往往流露出这样的痕迹:开头有明显的下沉,结尾又有反弹。这意味着大多数传奇显示出了一种循环的推进:先是沉入到夜的世界,然后又回归到田园的世界,或者通向田园世界的某种象征,如结婚。

我们的四大传说由于有神奇因素,也在弗莱所说的“传奇故事”之列,但它们都不是以“回归”和“恢复”告终,因而在世界文学中属于异数。
      不过如前所述,四大传说中虽然没有大团圆式的结局,留给人的印象却不是一味悲苦,故事背景到最后都会出现一抹亮色。白蛇传说中,白素贞虽然被镇压在佛塔之下,但“雷峰塔倒,西湖水干”的谶语暗示了她总有复出的一天;梁祝传说中,男女主人公虽然死去,但他们的精灵至少还能在一起同飞共舞;牛郎织女传说中,男女主人公虽然被银河分隔,但毕竟还有每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孟姜女传说虽然以女主人公投海为结局,但按鲁迅关于悲剧与喜剧的定义——“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故事中“有价值的东西”固然被毁灭,造成这种毁灭的长城也被崩倒。似此四大传说结尾都提供了情绪的宣泄口,它们就像隧道尽头的一线光明,作用在于驱除听故事者心头的郁结。这种处理似在告诉人们,镇压带来反抗,隔断呼唤跨越,禁锢不可能长久得逞,自由的愿望总有一天会以某种方式获得满足或释放。与廉价的大团圆收场相比,“镇塔”“化蝶”“崩城”与“变星”的结局更能产生曲终奏雅般的效果,这也是四大传说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悲剧的长处在于深入人心,又会造成挥之不去的伤痛,因此那些懂得讲故事奥秘的人,常常在悲剧中羼入一丝喜剧的色调,以免形成过于压抑的气氛。《红楼梦》中贾府的下场无疑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过故事的未来倘若真是如此毫无悬念,那么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会一直紧皱眉头,因此小说中又预设了“兰桂齐芳”这一影影绰绰看不分明的远景。把某种可能发生但不一定就要在作品中实现的未来放在“故事外”,可以说是一种相当高明的叙事策略,即便是在遨游虚构世界的精神旅行中,读者也会下意识地憧憬道路尽头能有令人惊喜的风景。一个故事是悲是喜其实取决于观察角度,四大传说既是受苦受难的故事,也是冲破牢笼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男女主人公双双死去,但这出悲剧并不让人太过伤感,因为两人的爱情烈焰融解了双方家族的世代仇恨,这种情况就像崩倒长城一样给人一丝胜利的喜悦。传奇故事中的死亡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没有“爱战胜一切”,没有希望与光明。


作者简介

傅修延,1951年生于南昌,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师大叙事学中心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在多伦多大学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访学。主要著作有《讲故事的奥秘》《先秦叙事研究》《文本学》《叙事:意义与策略》《济慈书信集》(译作)《济慈评传》与《赣文化论稿》等。《元叙事与太阳神话》2013年获教育部“第六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三次获得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三次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次主持完成江西省社科研究规划重大招标项目。2013年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听觉叙事研究”。



本文选自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叙事学

傅修延 著

书号:9787301257500

定价:68


长按二维码带走这本好书

发票信息请自行在地址栏下方留言处备注抬头,税号和接收电子发票的个人email

本期读书小札推荐两本"叙事进程"(narrative progression)方面的英文著作。第一本是我国著名文体学、叙事学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申丹在劳特里奇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著作Style and Rhetoric of Short Narrative Fiction 。内容梗概:In many fictional narratives, the progression of the plot exists in tension with a very different and powerful dynamic that runs, at a hidden and deeper level, throughout the text. In this volume, Dan Shen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s how stylistic analysis is indispensable for uncovering this covert progression through rhetorical narrative criticism. The book brings to light the covert progressions in works by the American writers Edgar Allan Poe, Stephan Crane and Kate Chopin and British writer Katherine Mansfield. 第二本著作是伯明翰大学教授Michael Toolan的Narrative Progression in the Short Story: A corpus stylistic approach。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联系王老师购买(微信:special1037749145 ) 纸质书!套装价120元,单本价85元(包邮)

更多精彩内容,请按照下方图示检索公众号历史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