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著推荐 | 王寅《语言哲学研究——21世纪中国后语言哲学沉思录》

推荐书目

《语言哲学研究——21世纪中国后语言哲学沉思录》(上、下册)

作者:王寅 著

ISBN:9787301244289

           9787301244272

定价:58/59元

优惠价:48元(上册)、48元(下册)



王寅教授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哲学研究——21世纪中国后语言哲学沉思录》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2018年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全国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长按二维码购买本书。如需发票请在地址栏下方留言处,自行备注抬头、税号和接收电子发票的email


滑动下方文本框可见著作目录↓




上、下卷目录



(上)序一王寅教授《语言哲学研究》的启示钱冠连
序二陈嘉映
前言
第一章语言哲学入门
第一节西方哲学简表
一、 序言
二、 西哲简表
第二节简论形而上学
一、 "形而上学"到底何意?
二、 从哲学上"形"说起
三、 翻译之误
四、 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Being为"毕因"
一、 研究Being的意义
二、 Being的翻译
三、 小结
第四节哲学的三次转向
一、 古希腊哲学:毕因论转向
二、 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
三、 现代哲学:语言论转向
四、 小结
第五节哲学的第四转向
第二章西方哲学家论语言:五段情结
第一节哲学与语言学互动的简史
第二节古希腊的毕因论转向
一、 赫拉克利特
二、 高尔吉亚
三、 苏、柏、亚
四、 小结
第三节亚里士多德:语言与哲学
一、 引言
二、 从语言分析到哲学与逻辑
第四节中世纪的神学毕因论时期
一、 上帝创造语言
二、 哲学中的唯名论与唯实论
三、 语言学中唯名论与唯实论
四、 思辨语法
五、 助范畴论
六、 小结
第五节近代史上认识论转向
一、 经验论者
二、 理性论者
三、 普遍论与相对论
四、 小结
第六节现当代语言哲学转向时期
一、 语言哲学三原则
二、 20世纪语哲对语言学的影响
三、 小结
第七节后现代转向下的认知语言学
第三章语言哲学之源:六项原因
第一节反思形而上,另辟新蹊径
第二节经验兼理性,相得又益彰
第三节新符换旧桃,人工语登场
一、 从主词到谓词
二、 从表层到深层
三、 从部分符号到全部符号
第四节顺应新趋势,倡导科学化
第五节现代语言学,功劳不可没
一、 语言具有先在性,语言使思想出场
二、 批判语言工具论
三、 关系vs命题/事实
四、 关门风刮及各科
五、 整体性同构关系
六、 为解构论提供靶源
七、 索氏对语哲的其他影响
八、 索氏与语哲三原则
第六节兴语言分析,批心理主义
一、 狄尔泰
二、 布伦塔诺
三、 冯特
四、 弗洛伊德
五、 小结
第四章语哲学习主线:七条途径(上)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谱系梳理
一、 英美分析哲学
二、 日常语言学派
三、 维氏前后期理论及比较
四、 欧陆人本哲学
第三节语言分析
一、 弗雷格
二、 罗素
三、 维氏
四、 维也纳小组
五、 塔尔斯基
六、 奎因
第四节意义的定义
第五章语哲学习主线:七条路径(下)
第五节分析与综合之分
一、 分析与综合之分
二、 反思分析与综合之分
三、 "分析"的多种含义
四、 "分析"与"思辨"之分
第六节40要点
第七节专名的内涵与外延之争
一、 指称论:意义研究之始源
二、 专名的内涵与外延之争
第八节传承与超越
第六章意义的定义(上):指称与涵义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指称论
第三节观念论
一、 古希腊
二、 近代
三、 现当代
四、 我国学者
第四节涵义论
一、 L与S直接连接
二、 S与R直接连接
三、 L与R间接连接
第五节命题论
第六节摹状论
一、 摹状论与认识论
二、 摹状语与代词
三、 "存在"不做谓词
第七章意义的定义(中):外延方法
第七节证实论
第八节真值论
第九节功用论
第十节行为论
第十一节语境论/情境论
第八章意义的定义(下):内在论与人本观
第十二节意向论
第十三节关系论
一、 "切二留一"和"内指关系论"
二、 理论基础和深远影响
第十四节成分论
第十五节替代论
第十六节现象学意义观
一、 现象
二、 现象学
三、 现象学还原
四、 意向性
五、 现象学意义观
六、 人本观
第十七节存在主义意义观
一、 两点超越
二、 思与诗
三、 存在主义意义观
四、 现代解释学
第十八节解释学意义观
一、 理解的特征
二、 解释学后继者
第十九节解构主义意义观
一、 消解结构,否定系统
二、 解构论意义观
第二十节认知意义观
第二十一节多元互动观
第九章指称论之争:四种主要观点
第一节意义多元论
第二节指称论与摹状论
一、 指称论难题
二、 弗雷格的解决方案
三、 罗素的解决方案
四、 摹状论的问题
五、 维氏和塞尔的修补方案
六、 其他学者的修补方案
第三节摹状论与因果论
一、 因果论出场
二、 摹状论与因果论之别
第四节两论具有互补性
一、 摹状论之不足
二、 因果论之缺陷
三、 两论互补
第五节命名转喻论
一、 概述
二、 转喻论新析
三、 小结
(下)第十章乔姆斯基:TG学派语义观
第一节TG理论简述
一、 第一阶段(1957):SS
二、 第二阶段(1965):ST
三、 第三阶段(1972):EST
四、 第四阶段(1975/1976):REST
五、 第五阶段(1981):GB
六、 第六阶段(1993):MP
第二节TG的五种意义观
一、 解释派语义学
二、 生成派语义学 
三、 菲尔墨格语法
四、 齐夫语义理论 
五、 分解语义学 
第三节外在论与内在论
一、 外在论
二、 内在论
三、 对比乌尔曼和萨义德的意义理论分类
第四节结语
第十一章意义理论大观园:批判与发展
第一节指称论
第二节观念论
第三节涵义论
第四节命题论
第五节摹状论
第六节证实论
第七节真值论
第八节功用论
第九节行为论
第十节 语境论
第十一节意向论
第十二节关系论
第十三节成分论
第十四节 替代论
第十五节TG语义观
一、 先句法,后语义,方向失误
二、 心智内在论语义观,较为片面
三、 形式语义观,局限太大
四、 几种TG语义观,各有不足
第十六节人本哲学语义观
第十七节认知语义观
第十二章现代形式逻辑:语言哲学的基础(上)
第一节形式逻辑简史
一、 经典形式逻辑
二、 近现代形式逻辑简史
三、 概念与函数
四、 "对象词-概念词"vs"S-P"
五、 哲学意义
第二节谓词演算
一、 个体常项
二、 个体变项与量词
三、 逻辑联结词
四、 经典逻辑现代化
五、 小结
第三节 命题演算
一、 逻辑原子论与逻辑真值表
二、 命题演算
三、 公式变换
第十三章现代形式逻辑:语言哲学基础(下)
第四节内涵逻辑
一、 从外延逻辑到内涵逻辑
二、 内涵逻辑的具体内容
三、 内涵逻辑的分类
第五节语义公设 
一、 引言
二、 语义公设与涵义关系
第六节谓词的涵义特征
一、 引言
二、 谓词的元
三、 二元谓词的特征
第七节蒙塔古语义学
一、 概述
二、 主要观点
第八节现代形式逻辑的利与弊
一、 优点
二、 问题
三、 结语
第十四章哲学的第四转向:后现代主义(上)
第一节新时代的宠儿
一、 引言
二、 文学艺术的后现代主义
三、 社会文化的后现代主义
四、 哲学的第四转向:后现代时期
五、 语言学的后现代主义
第二节后现代哲学思潮的超越
一、 过渡时期
二、 人本性和批判性
三、 破坏性和解构性
四、 建设性和体验性
第三节后现代哲学的特征
一、 哲学王与非哲学
二 基础论与超基础
三、 中心论与去中心
四、 理性论与非理性
五、 人本观与后人道
六、 二元论与多元论
七、 破坏性和建设性

第十五章哲学的第四转向:后现代主义(下)
第四节认知语言学:哲学第四转向的产物
一、 体验人本观
二、 原型范畴论
三、 互动建构论
四、 识解多元化
五、 语义模糊性
六、 语言差异性
七、 隐喻认知论
八、 新创性结构
第五节对语言的新认识
一、 语言是社会生产力
二、 语言是民族凝聚剂
三、 语言是知识储备库
四、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第十六章中国后语言哲学:出场与成长
第一节概述
一、 什么是哲学?
二、 什么是语言哲学?
第二节中国后语言哲学
一、 出场
二、 四项原则
三、 四原则呈递进关系
四、 小结
第三节中国后语哲的方法论思考
一、 引言
二、 引进西方理论可取,尤以进路和方法为先
三、 不必仅盯住西方,当兼顾国人遗产 
四、 不必终老一派之说,必要时当另起炉灶
五、 反思激进人本观,倡导体验人本观
六、 理论结合实践,体认象似性直接指导教学
第四节结语
第十七章超越与回归: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新增长点
第一节从哲学的超越和回归说起
一、 超越
二、 回归
三、 超越与回归互含
第二节体验哲学溯源
一、 体验哲学概述
二、 心智的体验性
三、 认知的无意识性
四、 思维的隐喻性
第三节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超越
一、 体验哲学的超越
二、 认知语言学的超越
第四节笔者心得与中国后语哲
一、 确立核心原则
二、 溯源体验哲学
三、 建构SOS理解模型
四、 细化认知分析
五、 提出语言世界观多元论
六、 拟构认知语言学权宜性定义
七、 提出语言新性质"体验性"
八、 强调中西结合
第五节结语
第十八章后语哲视野下的SOS理解模型
第一节认识和理解:哲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第二节传统理解模式
一、 单向运思模式
二、 主客互动模式
三、 主主互动模式
第三节SOS理解模型
一、 单向观之误
二、 双向观之误
三、 SOS理解模型的解释力
第四节语料论证SOS理解模型
一、 辖域和背景
二、 视角
三、 突显
四、 详略度
第五节结语
一、 主客主式的体验性
二、 多重互动
三、 拟构观替代同构观
第十九章基于SOS理解模型的意义体认观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从二元走向三元
一、 语义二元观
二、 语义三元观
第三节从三角到线性的超越
一、 语义三元观之缺陷
二、 从三角到线性
三、 体认观与心智哲学
第四节体认观对一物多名的新解
一、 妻子
二、 向日葵
三、 月亮
四、 地瓜
五、 汉语108个"我"
第五节体认象似性
一、 概述
二、 形义象似观
三、 象似观的应用性
第六节结语
第二十章中国后语哲视野下的语言学研究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不同哲学流派视野下的人本观
一、 古希腊人本观
二、 中世纪神本观
三、 近代人本观
四、 现代人本观
五、 后现代人本观
第三节 基于后现代哲学的体验人本观
第四节中国后语哲视野下的语言学前沿
一、 概论
二、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三、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学派
四、 认知语言学派
第五节后语哲视野下的隐转喻研究
一、 隐转喻在后语哲视野下复活
二、 隐喻方式是抽象思维的必由之路
三、 隐转喻具有普遍性
第六节结语
附录一重点推荐书目和工具书
附录二术语索引和汉译对照表
附录三人名索引和汉译对照表
主要参考书目



长按二维码购买本书。如需发票请在地址栏下方留言处,自行备注抬头、税号和接收电子发票的email


作者简介


王寅(1950—  ),江苏盐城人,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外国语文研究中心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符号学研究会副会长,曾多次出国访学和讲学。

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哲学、语义学、认知语言学、英汉对比。主持过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认知语言学、语言哲学研究)和两项省级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为重点),参加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共出版专著和教材二十多部,论文两百余篇,达一千多万字,有十几篇论文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或部分转载。共有12项科研成果获奖(含三项省级以上奖励)。主要著作有:《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研究(上下卷)》《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第一、二版)、《中西语义理论对比研究初探》《认知语法概论》《简明语义学辞典》《论语言符号象似性》《英汉语言区别特征研究》等。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四、五、六、七”编排了语言哲学的主体内容。笔者在西哲三个转向(毕因论、认识论、语言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第四转向:后现代主义”(第一、十四章);论述了西哲史上语言与哲学的五段情结(第二章);归纳了语哲的六项成因(第三章);详论了语哲学习的七个途径和方法(第四至二十章)。本书在第四章第八节提出的“传承与超越”方法,各章都有体现,特别是从第十四至二十章,笔者基于后现代哲学详细阐发了“中国后语言哲学”(这便是本书副标题的含义),一方面将中、西方语哲研究拓展至后现代前沿,另一方面努力实现西方理论的本土化,中国学者当有自己的理论,以能体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之国策。


陈嘉映序


王寅教授的《语言哲学研究》用洋洋洒洒几十万字勾勒出了语言哲学的宏大景观。该著作不仅清晰梳理了西方哲学和语言哲学简史、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而且大力发展了钱冠连先生等提出的“中国后语哲”理论。纵览全书既能深切感受王寅教授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以及执着的探索精神,也能充分预见该书的出版必将在哲学和语言学领域形成新的发展动力。

    该著作的难能可贵之处首先在于将整个庞杂的西方哲学史完整清晰地进行了梳理。从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开始娓娓道来一直到后现代哲学潮流,编制图表达85个之多,清晰地展现了两千多年的西方哲学发展史。足以可见王寅教授所投入的精力之巨大,绝非一般人所能及。


    其次,创新始终与梳理同在。在该著作第一章将“感谢 vs理性”和“哲学三转向”结合起来;第六章基于波普尔(Popper)和阿佩尔(Apel)的三次转向以及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兴起和发展,提出了哲学的第四转向,即“后现代转向”;第十四章从马列主义唯物论角度论述了体验哲学的理论基础。以上观点极具原创性,填补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空白;这些仅仅只是列举了一二,王寅教授在沉思过程中始终贯彻“梳理与创新”的方法,各章都遵循“既有传承、也有发展、更有创新”的思路。

    再次,本书文字表达清晰,流畅。很多学者惯用艰深、隐晦的“哲学文体”以显示哲学的“高雅”与“深远”,这往往使得一些精妙的思想被灰色的表达所掩盖,令不少读者望而生畏。本著作力求语句平白,表达衔接,层次分明,将艰深的问题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其用语可用精辟、精准、精简来形容,使读者大有茅塞顿开、意犹未尽之感。

    最后,深远的启示性令该著作锦上添花。王教授几乎分析了每一个语言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明确指出要能对语言有更高层次的认识,对语言学作出更深刻的思考,对语言学理论有所贡献,(语言)哲学是一个永远绕不过去的关口。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该书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国内语言学研究现状,促使越来越多的语言学研究者超越纯语言研究的局限,深入到语言哲学的源泉中充分吸取养分,见到一片更为宽阔的蓝天。


推荐阅读

 推 荐 阅 读 


科研助力 | 长江学者关于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建议

科研助力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讲:从选题到结项

科研助力 | 怎样提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中标率?

科研助力 | 如何提升文献检索能力?告诉你…

科研助力 | 王宁教授的方法课:30讲带你搞懂质性研究方法

科研助力 | 研究设计35讲重磅上线!浙江大学耿曙教授亲授

科研助力 |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刀熊博士:7大实证研究方法逐个击破

期刊征订 | John Benjamins旗下语言学电子期刊征订(中国官方代理)

新著推荐 | 束定芳等: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the Study of Chinese

读书小札 |  迈克尔·图兰《短篇小说叙事进程:语料库文体学方法》

文学悦读| 从《百家讲坛》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听中南大学杨雨教授谈论古诗词

文化解读 | 郑培凯教授:中国戏曲文化解读

科研助力| 如何理解政治?25部经典重识西方文明

文学悦读 | 诺奖作家写作时,我们也以某种方式参与其中?

文学研究 | 走近文学大师 :陈众议、陆建德等11位专攻学者权威解读

文化解读 | 历史的记忆,影像的表达:如何研究电影艺术?

文学悦读 | 为什么历史不足百年的三国,是人们心目中的传奇时代?

文学悦读 | 只看过金庸武侠剧的人,不足以谈金庸

文化解读 | 被成功学误解二十年的曾国藩,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学悦读 | 博学又有趣,马伯庸给资深书迷的年末书单(3本已绝版,10本库存告急)

文化解读 | 如何在《道德经》里找到“三生万物”的秘密?

文化解读 | 如何避免在博物馆中迷失?

文化解读 | 中国教育史上奇迹:存在只八年,出了多位“学术第一人”、174位院士、2位诺贝尔奖得主

文学悦读 | 海明威诞辰120周年之际,《最后的访谈》中文版推出——他的一生,始终选择不被打败

文化解读 | 《中国文化常识》:翻译硕士MTI百科知识参考书

文化解读 | 灵魂在高处… 为什么要懂得艺术?

文学悦读 | 《关雎》不是爱情诗,“执子之手”很酸楚,《诗经》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文学悦读 | 不识金圣叹,翻烂《水浒》也枉然

文化解读 | 日本人写的罗马史:现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诸多问题,罗马史里早就写了

文学悦读 | 他曾经说诺奖应该废除!但,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却颁给了他!

文学悦读 | 胡歌“才气过人”再上热搜:这8本世界名著,人生至少要读一次!

文化解读 | 葛兆光、梁文道:用故事讲透全球史,解答你对世界的好奇

文学悦读 | 《水浒传》连环画再现,重温经典中的经典。

文学悦读 | 哈罗德·布鲁姆:人虽已逝,但《布鲁姆文学地图》仍暖

文学悦读 | 比较文化看神话:东西方的哪些神话故事

文化解读 | 为什么盛唐的文物国宝藏在日本的库房?

文学悦读 | 林语堂、叶圣陶等44位文学大师给孩子的写作课

文化解读 | 北大考古学博士耿朔:这些攻略,助你们在“十一”玩得更尽兴

文学悦读| 千年传唱,几经流离,不曾读懂的《诗经》,究竟有多美?

文学悦读 | 艺术水准最高的《东周列国志》连环画限量再版,重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列国纷争的伟大时代

文化解读 | 《奇葩说》詹青云:成为一个懂法律、有逻辑的聪明人需要几步?

文化解读| 故事里的唐诗宋词,唐诗宋词里的故事

文化解读| 只把《孙子兵法》看成兵书的人,在战略上就输了

文学悦读| 蒋勋说红楼:处处都是慈悲,处处都是觉悟

文化解读| 福柯、海德格尔、爱因斯坦,他们思考的话题,其实与你息息相关

文化解读| 《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一生必看的40部音乐剧有哪些?

文化解读| 历时2年,故宫院长用1600幅彩绘,2000个知识点,故事+音频,把五千年写成故事讲给孩子听!

文化解读| 你看的《长安十二时辰》,只是盛唐的一角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如果您对文章感兴趣,请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欢迎转发、评论、收藏本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