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于国栋:请求作为伤面子行为的会话佐证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请求作为伤面子行为的会话佐证
于国栋教授
本文获得作者和编辑部独家授权发布。
点击京东链接加入购物车可一揽子购买
摘 要:面子是交际者在言谈应对过程中考虑的社会因素之一,当交际者执行伤面子行为的时候更是如此。作为社会行为的请求在本质上是一种侵害交际对方消极面子的起始行为,那么请求者是否会在话轮设计方面有具体的考量和体现?区别于现有的传统语用学对执行伤面子行为语用策略的探讨,本文采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究请求者在执行相邻对前件时展现出来的侵害交际对方消极面子的具体言语表现。这些言语表现是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执行请求的会话常规,如通过讲述困难而获得对方的给予或帮助、通过前序列确认请求前提的存在、权衡请求行为背后的损益关系、对请求作出解释、以给予的方式执行请求等。这些会话常规是请求者对请求行为损害被请求者消极面子属性的自我适应,是请求者对请求行为社会属性的构建。从会话分析视角研究面子体现的是面子的互动观和步骤过程法。
关键词:请求; 消极面子; 会话常规; 步骤法; 会话分析;
项目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言语行为的会话分析研究”(项目编号:15BYY84)的阶段性成果;
引言
请求(request)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社会行为,社会成员可以通过请求直接获取其他社会成员的帮助。长期以来,请求都是语言哲学(Austin,1962;Searle,1969/1975)、语用学(Blum-Kulka,1987)、心理治疗(Labov&Fanshel,1977)以及会话分析(Curl&Drew,2008)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从会话分析的视角出发,探究交际者在言谈应对过程中通过话轮设计(turn design)(Drew,2013a)考量请求行为威胁被请求者消极面子的具体言语表现。笔者认为请求的伤面子属性不是交际过程中的隐性秩序,而是交际者动态构建的、并可以在言语交际层面展现的显性秩序(Livingston,2008)。
一、作为社会行为的请求
“请求”指交际者通过语言、非语言、副语言等手段来让(ask)他人为自己做事情从而获取他人帮助的社会行为。从执行请求的手段来看,语言是我们执行请求的传统手段,比如,“Could you hand me The Handbook of Conversation Analysis?”。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非语言手段执行请求(Drew&Kendrick,2018),比如,被请求者正往自己的茶杯中添加茶水,作为请求者的我们可以直接把自己的茶杯推向被请求者而成功让对方为我们的茶杯添加茶水,这个请求行为的执行就没有借助任何语言。副语言同样可以帮助我们执行请求行为,比如,交际者A努力尝试搬动一件大行李,几经努力都没有成功,而且A在努力的过程中还发出了某种表示自己努力的声音,在场的B听到这个副语言后,可能会主动给予协助。所以说,执行请求的手段相当丰富,在会话分析研究日趋使用录像材料且关注全身体交流(embodied communication)的今天,其研究对象也日趋丰富。
请求与其他几个相关行为有着一定的联系,比如建议(suggestion)、提议(proposal)、给予(offer)等,因此,清晰界定请求需考虑这些行为的执行者(agent)或施益者(benefactor)以及行为的受益者(beneficiary)(Couper-Kuhlen,2014:634),如表1所示。
上述四种社会行为的共同点在于它们涉及的都是将来的某种行为,不同点在于施益者与受益者方面的差异。就请求而言,其行为主体或者说施益者是被请求者,即“Other”,而受益者是请求者,即“Self”。通过请求,请求者直接把其需要表露给了被请求者,同时也把被请求者置于一种被动执行请求内容或事项的境地。面对请求,被请求者很可能要改变甚至放弃自己原本的行为过程或安排,而专门为请求者提供某种协助或完成某项事情。于是,被请求者的行动自由或者说消极面子便受到了威胁,所以说请求在本质上是一种伤害被请求者消极面子的社会行为。
请求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体现了语言学研究中语言维度与社会维度的统一与结合。因为执行请求行为的规约手段是语言,而请求者与被请求者通过言谈应对执行请求/给予(拒绝)的动态过程是对他们所在社会文化下社会规范(norm)的具体构建和动态体现(running index)(Garfinkel,1967)。本研究所涉及的社会规范是被请求者的消极面子,对于消极面子(行动自由)的理解是请求者和被请求者共享的社会常识(shared common sense)(同上),对于消极面子这一社会常识的共享是请求者执行请求这一社会行为、被请求者理解该行为并作出回应的基础,也是交际者通过言谈应对建构无处不在的社会秩序(order at all points)(Sacks,1984)的具体表现。
二、“请求”的研究:从关注交际结果到关注交际过程
牛津日常语言哲学学派对请求的研究从根本上颠覆了人们对于语言功能的看法,Austin(1962)和Searle(1969/1975)的言语行为理论让人们认识到说话不仅能够传递思想,更重要的是能够执行行为。遗憾的是言语行为理论对请求以及其他言语行为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交际结果(product)的关注上,没有把交际的具体过程,或者说交际者对具体言语行为的执行与理解过程纳入研究范围,且“言语行为的适切执行受限于规则”(Drew&Couper-Kuhlen,2014:4)的理解也有悖于交际的本质。这些规则——包括言语行为的命题条件、准备条件、真诚条件和基本条件——很难把某种行为与相关行为(如请求与建议)区分清楚。言语行为理论对认知因素的考虑缺乏足够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尤其是其仅仅关注真诚条件下心理认知因素的做法更是令人遗憾。因此,言语行为的研究由于缺乏实证语料、概念僵化、忽视交际的序列语境(Levinson,1979/1981/2013),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了一种停滞状态(Clayman&Heritage,2014)。
近年来,会话分析作为一种关注交际过程的研究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关注交际序列语境的微观(emic)研究方法也越来越被证明具有相当的说服力。从会话分析角度开展的有关请求的研究把交际的过程以及交际者对社会行为的执行与理解纳入了研究者的视野,比如:Wootton(1981)的研究发现儿童对执行请求的语言选择反映了他们对先前序列和当前序列所完成行为的理解;Curl&Drew(2008)的研究不仅关注了执行请求行为的权力问题,而且关注了请求被给予或拒绝的可能性(contingency)因素。从会话分析角度开展的请求研究很好地反映了语言形式与社会因素之间的紧密关系,也充分再现了请求者执行请求以及被请求者回应请求的具体过程。这一过程展示了交际者通过言谈动态体现社会规约的序列展示,以及交际者通过交际行为构建社会秩序的微观过程。
三、会话分析研究与面子理论
1. 会话分析
从会话分析研究的知识脉络来讲,其创始人Harvey Sacks、Emanuel Schegloff和Gail Jefferson主要继承了Goffman(1967)和Garfinkel(1967)的思想,具体来讲包括Goffman提出的“交际/道德秩序结构观”(structural conception of interaction order)以及Garfinkel提出的社会成员“共享的常识推理观”(shared common-sense reasoning)。但会话分析研究并不是简单整合了Goffman和Garfinkel的学术思想,它对录音/录像资料创造性的使用以及独有转写体系的提出,都极大地增强了其观察力和解释力。
从研究方法来讲,会话分析在本质上采用的是一种自然主义的(naturalistic)、描写性的定性研究方法。会话分析研究者的任务是发掘并描写常识推理以及社会行为在言谈应对中的运作过程,而不是在具体描写和分析之前就作出主观解释。会话分析研究的自然性一方面体现在语料的收集和使用方面,即收集使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言谈应对,绝对不使用任何人为操控手段获取语料;另一方面体现在语料分析过程中,即研究者分析的是交际者客观展现给彼此的、他们各自通过话轮构建成分执行的社会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构建所体现的社会常规,在此过程中研究者不能有任何主观揣测或臆断。会话分析根本上属于典型的定性研究,研究者通过客观描写分析语料来揭示社会规范。
从研究内容来讲,会话分析研究揭示的主要是社会成员用来执行社会行为的规范性民俗方法(ethonomethods)和步骤过程(procedures)。从序列组织(sequence organization)角度开展的会话分析研究能很好地揭示社会成员在言谈应对中执行社会行为的过程。具体来讲,主要包括某一特定话轮执行的社会行为、行为所处的序列位置、行为的话轮构建等。
现在的会话分析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且独特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受互动语言学(Clift&Raymond,2018)等学科的滋养,会话分析的研究内容已经突破了对会话机制(conversational machinery)的关注,进入了更具有社会实用价值的领域(李枫、于国栋,2017)。
2. 会话分析视角下的面子研究
在继承Goffman(1967)思想的基础上,Brown&Levinson(1978)提出的语言和语言形式中的礼貌也同样体现在社会交往的有序性方面,礼貌是“社会和社会交往的基础”(Brown&Levinson,1978:1)的有机组成部分。就请求这一社会行为而言,它在本质上属于伤面子行为,因为它威胁了被请求者的消极面子,即被请求者不受侵扰的需求。面对伤面子行为,交际者可以通过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等多种语用策略来执行伤面子行为,甚至放弃执行伤面子行为。Brown&Levinson(1978)的礼貌理论系统分析了执行请求与面子/礼貌之间的关系,把社会维度纳入了语言选择与语用策略的研究中。遗憾的是,他们所使用的例子基本上都是人造的语言,并没有把研究内容放入语言的自然栖息地,即真实的自然言语交际中。这种做法的最大危害在于研究者的分析代表的仅仅是研究者的理解和观点,而不能展示交际者在具体情境下对社会行为的执行和理解。这样的脱离真实交际的人造语料牺牲了言谈应对的可能性以及言谈应对与语境、尤其是序列语境的互建互动过程。
从会话分析角度开展面子研究需要采用真实的言谈应对为语料,分析交际者在言语层面展示出来的对彼此行为的理解(participants’displayed own understandings),而研究者的任务仅仅是通过分析来客观展现交际者的理解和互动。请求行为作为相邻对前件(First Pair Part of Adjacency Pair)是一种危害被请求者消极面子的伤面子行为,理论上属于非优先行为(dispreferred action)(Pomerantz,1984;Pomerantz&Heritage,2013),那么请求者究竟如何通过话轮设计来执行这样的非优先行为,或者说威胁被请求者消极面子的社会行为呢?本研究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真实语料,总结归纳请求者执行请求的某些会话常规。笔者认为这些会话常规是请求者执行请求行为的语言模式,这些模式反映的是请求者对于请求的伤面子特性的考量与建构。
从会话分析视角开展面子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面子的互动观,即从交际者的来言去语中利用步骤性的研究方法(procedural approach)来挖掘交际者对于彼此面子的自我适应(orientation)和处理。
3.请求作为伤面子行为的会话佐证
请求行为把请求者的需求暴露给被请求者,同时也把被请求者置于某种被强加或被限定的境地。那么请求者在执行伤害对方消极面子的请求时如何维护和建设交际者之间的社会和谐(social cohesion)与社会支持(social solidarity)?或者说请求者在话轮设计中如何体现自己对于请求行为伤面子属性的考量?请求者对于被请求者消极面子的考虑,一方面降低了请求对于被请求者行动自由的侵扰,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被请求者答应执行被请求内容的可能性。这样的结果就是出现“请求/给予”这样的序列组织,或者说,在请求之后出现被请求者答应执行请求的优先行为,从而维持交际者之间的和谐与支持。
(1)通过讲述困难而获得对方给予
交际者讲述自己遭遇的困难(Jefferson,1988),实际上是把自己的需求间接告知了交际对方。面对这样的困难讲述,交际对方可以主动提供帮助(offering),从而避免困难讲述者自己提出请求。当然面对困难讲述,交际对方可以把困难讲述仅仅处理为讲述,而避免提供帮助。所以说,通过讲述困难而获得交际对方的主动帮助,不仅能够避免伤害交际对方的消极面子,同时也很好地避免自己面子可能受到的伤害。在英语中,由困难讲述激发的给予通常由“I will X”来执行(Drew,2013b)
在这个例子中,Emma在第1~3行讲述了自己遇到的困难:她原本指望丈夫开车把女儿Barbra送到洛杉矶的公交车站,但是由于丈夫不能去送,Emma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面对这样的困难讲述,Lottie在第7行直接给予了帮助。通过讲述困难而直接获得交际对方的帮助,避免了困难讲述者明确提出请求,避免了对交际对方消极面子的威胁。Lottie主动提供帮助也体现在了她的给予与Emma在第6行讲述出现的重叠话语。
Donny的车抛锚了,他打电话给同事Marsha寻求帮助。Donny在第3行讲述了自己遇到的困难,即他的车抛锚了。面对困难讲述,交际对方Marsha可以进一步询问抛锚的细节,甚至像例1中的Lottie一样直接提供帮助。但是我们看到当Donny第3行的话轮构建成分(Turn Constructional Unit/TCU)(Sacks,Schegloff&Jefferson,1974)到达了话轮转换相关处(Transition Relevant Place)的时候,并没有实现话轮转换,因为Marsha没有接替话轮,而是出现了0.2秒的沉默。在这个沉默后,Donny通过扩展TCU(increment)提供了汽车抛锚的具体位置。在这个更为完整的困难讲述后,出现了第二个Marsha主动提供帮助的序列位置。而Marsha作出的回应仅仅是表达知识状态改变的“oh”(Heritage,1984)。之后,尽管Donny试图在第11行明确提出请求,但是他并没有完成该TCU,也就是说放弃了明确提出请求。
交际者讲述困难是间接执行请求的会话常规,这样的会话常规避免了把被请求者置于被动提供帮助的位置,从而避免了伤害交际者对方的消极面子。尽管困难讲述不能保证讲述者获得对方的帮助,但是我们并不能否认它获取对方主动提供帮助的潜势。
(2)通过请求前序列确认请求行为前提的存在
Gordon在第3行询问Norm当晚是否去参加活动,这是一个前序列(presequence)(Schegloff,2007),也是一个提问/回答相邻对的前件,对于该相邻对前件的回应会决定根相邻对前件的出现与否。Norm在第4行的回答“Mm”属于鼓励型回应(Go-ahead),也就是说这样的回应为根相邻的出现扫清了道路。于是我们看到Gordon在第6行明确提出了请求,而这个请求的提出对于对方消极面子的威胁非常小,因为Gordon已经通过第3~5行的请求前序列确认了自己请求行为之前提的存在:既然对方要开车去参加同一个活动,那么他提出搭车的请求也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对方的行动自由。由此可见,请求前序列是交际者考量请求行为对被请求者消极面子造成影响的具体体现(刘蜀、于国栋,2018)。
Fred在第1行通过明确自己将要执行行为的实质而执行了请求前件之前件前序列(pre-pre)(Schegloff,2007),对于这个相邻对前件,Laurice作了鼓励型回应。接着在第3行,Fred发起了提问,询问对方是否记得多年前对方给自己织的一件衣服,Laurice在第4行给予了确认。于是Fred通过讲述困难进行了请求。由于Fred在第1行已经明确自己需要对方帮忙,所以其第5~6行的请求行为相对明晰,而Laurice对对方请求的回应也相对较强,因为她表明自己在当时就告诉过Fred她会负责修补扣眼的:这样的帮助不仅适用于这一次,而且是一直适用。
上述这两个例子表明,请求者可以通过请求前序列为请求行为的执行确立前提条件,在鼓励性回应后提出的请求往往会被对方答应,因为在这个序列位置作出的请求对于被请求者消极面子的威胁相对较小。
(3)权衡请求行为的损益关系
从付出与受益的维度来看,请求者是请求行为的受益者,被请求者是请求行为的施益者。当然,请求行为所要求的付出会因为请求内容的不同而不同,比如请求对方帮忙扶门把手,请求对方借给自己十万元人民币等。然而,即使请求行为要求对方付出得不多,请求者依然会在话轮设计中体现其对请求行为损益的考量。
强调请求行为对请求者的益处(Clayman&Heritage,2014)实际上强化了该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因此,请求行为对被请求者消极面子的威胁也就变得可以接受了。在上面的例子中,Gordon在第1行请求他妈妈带封信到大学,考虑到他读书所在的城市与妈妈生活的城市不在一个地方,这个请求被拒绝的可能性很大(Curl&Drew,2008)。我们看到,在第2行妈妈没有对此给予回应,而是出现了短暂的停顿,之后,Gordon进行了话轮构建成分扩展(于国栋,2015),即添加了一个小句,明确了请妈妈来看他的时候把信带过来。即便如此,他还是在13~15行,把请求妈妈带信来学校对于他的益处明示了出来。这样一来,即使妈妈需要花时间找到Gordon需要的信件,并且把它带到学校需要付出诸多努力,但是考虑到该信件对于Gordon的益处,这个请求行为对妈妈消极面子的威胁也就微不足道了。所以,妈妈在第16行简单直接地答应了Gordon的请求。
与上面强调请求对请求者益处的做法不同的是,请求者可以强调被请求者执行请求实际上并不需要太多的付出,所以该行为对被请求者消极面子的威胁也同样弱化。在例6中,妈妈在读故事前要求孩子先去冲澡,妈妈通过词汇选择“hop”来表示冲澡是个简单而短暂的事情(Clayman&Heritage,2014)。这样的词汇选择说明孩子并不需要付出太多时间和精力,所以这个请求对于孩子消极面子的威胁也就微乎其微了。
平衡付出与受益同样也是请求者执行请求行为的一种常规(Clayman&Heritage,2014)。Virginia在1~2行的请求包括两个TCU:第一个TCU执行了请求行为,即请求哥哥帮助她说服妈妈多给她零花钱;第二个TCU许诺哥哥以后她也会帮哥哥来对付妈妈。前一个TCU执行行为的受益者是Virginia,付出者是哥哥Wesley;第二个行为的执行者是Virginia,而受益者却是Wesley。这两个行为很好地平衡了兄妹俩彼此间的付出与受益。
(4)对请求作出解释
由于请求内容的执行者是被请求者,被请求者自然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通过话轮设计,对请求给予解释(account)(Robinson,2016),尤其是说明请求是基于客观原因的无奈选择,从而让被请求者明白该行为面子威胁的可理解性,也就降低了请求的伤面子程度。
Leslie打电话给Bathwick请求更改送货时间,这个请求出现第11~15行。然而在这个请求之前,她在第8~9行对自己还没有出现的请求首先给予了解释。这个解释属于客观事实,而并非她的主观意愿。因此,随后提出的更改送货日期的请求也是出于无奈。这样的以客观事实为内容的解释使得请求的出现成为合理的事情,从而一方面降低了对被请求者消极面子的威胁,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方给予帮助的可能性。
正如Schegloff(2007)所言:请求行为通常都伴随着解释,而且解释出现在请求之前。这些解释通常都表明了请求者的不得已,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请求对被请求者消极面子的侵害。
(5)以给予的方式执行请求
请求者执行请求行为的另外一种会话常规是把请求的话轮设计伪装成给予(Kendrick&Drew,2014),这样的话轮设计让被请求者在言语层面从施益者变成了受益者。
父亲在第1行问孩子Tim“you wanna pass down the string beans”,其中的“you wanna do X”是讲英语的交际者用来进行给予的语法结构(Drew,2013b),这样的话轮设计就让Tim成为了整个话轮所执行行为的受益者。在父亲第1行的话轮到达可能结束处(possible completion)的时候,也就是说父亲的话轮在语法、行为和结构层面都完整时,Tim并没有马上接替话轮,而是出现了短暂的停顿,这个停顿也许是父亲用给予的会话常规执行请求而造成的理解困难。停顿之后,孩子在第3行对父亲以给予形式执行的请求作出了拒绝。之后,父亲在第7行进行了话轮设计方面的改变,他用请求的语法结构执行请求行为,并且明确地使用了“please”,不过这个请求还是被孩子拒绝了。
Lottie在这个例子的第1行询问Emma“Don’t you want me to come down get you tomorrow and take you down to the beauty parlour?”,这个语法结构同样是英语中用来执行给予的一种会话常规,对于这个给予,Emma在短暂的停顿后在第4~5行作出了拒绝,而且她的拒绝是通过取消对方给予的前提完成的,因为Emma刚刚做了头发,看上去非常职业,所以她不需要去美容院。Lottie接着在第7~8行进行了第二次给予,这个给予同样被Emma在第13行拒绝,她拒绝中的极致表达更是没有给Lottie留有任何回旋的余地。连续两次断然拒绝对方的给予破坏了Emma与Lottie之间的和谐关系,于是在第14行出现了0.9秒的沉默。在这个沉默之后,Emma说“If you want me to go the beauty parlour I will.”,这句话把Lottie之前的给予从根本上进行了变更,也就是说Lottie之前实际上是在执行请求,对此Lottie作出了接受。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请求者把请求伪装成给予的做法可以在语法层面减免对被请求者的消极面子威胁,但是这种做法一旦被被请求者识别出来,对方往往会通过回应指出请求者实际上执行的社会行为是请求。
结语
我们通过实例分析归纳总结了请求者用来执行请求的五种会话常规,这五种会话常规展现了请求者对请求行为伤害被请求者消极面子/行动自由的考虑。这五种会话常规的存在并不表明所有的请求行为只能通过这五种方式执行,实际上请求者完全可以不考虑被请求者的消极面子而直接进行请求。
作为社会成员的交际者共享其所在社会的各种常识,这些常识是交际者执行社会行为、理解其他社会成员所执行行为进而作出回应的基础。社会成员共享的常识当然也包括他们对于“面子”的理解。在本研究中,可以看到请求者执行请求时话轮设计所体现出来的“面子”敏感性,即请求者对于被请求者消极面子的考虑,以及请求者与被请求者之间的社会和谐等。
会话分析研究对于面子的关注是以交际细节为依据的,所有的发现必须基于交际者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在言语层面展现出来的理解和执行的行为,研究者只能对交际者展现的理解和执行的行为进行描述和分析,而不能把主观揣测强加在交际者身上。“面子”作为一种社会成员共享的社会规范,与交际者的具体行为之间是一种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社会规范的存在和共享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影响,它能否在某个具体的交际环节发挥作用完全依赖于交际者通过言谈应对所建构的这个社会规范,也就是所谓的显性构建。这样的构建正是会话分析创始人Sacks提出的“社会秩序无处不在”的佐证。
编者按
参考文献略。欢迎查询知网或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纸质期刊了解详情。
本文编辑:上海理工大学 孙雨
本文审核:吉林大学 王峰
公众号外联:我们优先推广免费的学术会议、讲座、研修等项目。收费项目与商务合作需支持劳务费,请联系dianzishu@126.com 商谈。
长按二维码赞赏语言学通讯
推 荐 阅 读
科研助力 |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刀熊博士:7大实证研究方法逐个击破
期刊征订 | John Benjamins旗下语言学电子期刊征订(中国官方代理)
新著推荐 | 束定芳等: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the Study of Chinese
读书小札 | 迈克尔·图兰《短篇小说叙事进程:语料库文体学方法》
文学悦读| 从《百家讲坛》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听中南大学杨雨教授谈论古诗词
文学研究 | 走近文学大师 :陈众议、陆建德等11位专攻学者权威解读
文学悦读 | 为什么历史不足百年的三国,是人们心目中的传奇时代?
文化解读 | 被成功学误解二十年的曾国藩,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学悦读 | 博学又有趣,马伯庸给资深书迷的年末书单(3本已绝版,10本库存告急)
文化解读 | 中国教育史上奇迹:存在只八年,出了多位“学术第一人”、174位院士、2位诺贝尔奖得主
文学悦读 | 海明威诞辰120周年之际,《最后的访谈》中文版推出——他的一生,始终选择不被打败
文化解读 | 《中国文化常识》:翻译硕士MTI百科知识参考书
文学悦读 | 《关雎》不是爱情诗,“执子之手”很酸楚,《诗经》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文化解读 | 日本人写的罗马史:现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诸多问题,罗马史里早就写了
文学悦读 | 他曾经说诺奖应该废除!但,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却颁给了他!
文学悦读 | 胡歌“才气过人”再上热搜:这8本世界名著,人生至少要读一次!
文化解读 | 葛兆光、梁文道:用故事讲透全球史,解答你对世界的好奇
文学悦读 | 哈罗德·布鲁姆:人虽已逝,但《布鲁姆文学地图》仍暖
文化解读 | 北大考古学博士耿朔:这些攻略,助你们在“十一”玩得更尽兴
文学悦读| 千年传唱,几经流离,不曾读懂的《诗经》,究竟有多美?
文学悦读 | 艺术水准最高的《东周列国志》连环画限量再版,重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列国纷争的伟大时代
文化解读 | 《奇葩说》詹青云:成为一个懂法律、有逻辑的聪明人需要几步?
文化解读| 福柯、海德格尔、爱因斯坦,他们思考的话题,其实与你息息相关
文化解读| 《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一生必看的40部音乐剧有哪些?
八万学者都关注的公众号
○
语言学通讯
○
学术观点|专著推荐|读书小札|博士招生|招贤纳士|学术会议|教师研修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