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难免被劝酒,但真的一滴都别沾,因为......
过年难免被劝酒,但真的一滴都别沾,因为......
年关将至
回家的、就地过年的
借着节日的氛围
难免会“整两杯”
大部分人都知道酒不好,但一到饭局上,总有人会出来劝,“少量饮酒有益身体健康”,还有人说,“红酒能美容养颜,软化心脑血管”。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少喝点,没关系,对身体好!”
毕竟,在中国人的聚会上,似乎从来都少不了酒,甚至还发展成了一种“酒桌文化”,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没事也要小酌两口,美其名曰:小酌怡情,延年益寿。
但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这种酒桌文化,无异于一场“聚众自杀”!
因为,只要饮酒,不管多少
都会增加房颤、心衰、致命性高血压、致命性主动脉瘤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更严重的是,还有可能致癌!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经把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
研究表明,全世界5.5%的癌症发生和5.8%的癌症死亡是酒精引起的。
也就是说:每18个癌症里,就有1个是喝酒喝出来的。目前,全球每年1500万新诊断癌症患者,根据这个比例推算,其中就有 80 万是喝酒喝出来的!
喝酒导致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共识,研究不胜枚举!远的不说,我们今天只来说个近的,就是上个月刚刚发布的一项研究。
EHJ新研究:少量饮酒也会增加房颤风险!无论啤的、白的还是红的
2021年1月13日,德国汉堡大学心脏和血管中心 Renate B Schnabel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刊发于《European Heart Journal》杂志。
该队列研究纳入了欧洲多国的107,845例受试者,年龄中位数47.8岁,男性占比48.3%,酒精摄入量中位数是3 g/天。
经过中位时间13.9年的随访,共有5854例受试者确诊房颤。
通过 Cox 回归分析发现,酒精摄入量与房颤发生风险呈非线性正向相关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每天饮酒1杯(酒精摄入量12 g),房颤风险增加16%;每天饮酒2杯,房颤风险增加36%;每天饮酒3杯,房颤风险增加52%。
这种相关性,各酒类之间的差异不大,相对来说以白酒(烈酒)最为明显。
饮酒没有适量!最好一口都不要喝!
最有说服力,也是流传最广的一个证据!2019年4月4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刊发了基于我国人群的研究。
该研究在2004-2008年间,从中国10个地区招募了512715名成年人,同时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中16万名成年人的前瞻性随访数据和遗传学数据,记录了该人群的酒精摄入量(其中33%的男士饮酒,主要是白酒,2%女士饮酒)和其他体征。
此后跟踪随访了10年,监测该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包括卒中、脑出血和心肌梗死)。
最后的结论为:在该研究人群中,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血压水平和脑卒中发病风险也在持续的增加。
喝酒不能带来健康收益!适量饮酒有益的说法被推翻!
喝酒的危害不胜枚举,更有甚者,身体已经不舒服了,都生病吃着药了,还敢喝酒!那更要小心了!
大家最熟悉的“头孢配酒,一吃就走”,但有些人不当回事,还有些人不知道原因。
头孢类药物会影响酒精代谢,造成其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的蓄积,引起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轻度症状: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出汗、心悸等;
重度症状:呼吸抑制、心梗、心衰、精神错乱等;
这些症状统称为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是一种用于戒酒的药物,已在多国批准上市。这种药物一旦服用,即便再饮用少量的酒,也会使身体产生恶心、呕吐等难受的感觉,让你不再想靠近酒这种东西,因此它又叫戒酒硫或双硫醒。
所以,能产生与服用双硫仑后类似症状的反应,就称为双硫仑样反应。
【↓↓↓下滑查看更多】
服用双硫仑产生的这些反应,是由体内乙醛脱氢酶受到双硫仑的抑制造成的。
乙醛脱氢酶可以消除人体自身产生的乙醛,当其活性受到抑制时,就会引起乙醛在体内的蓄积,造成乙醛中毒,这也就是双硫仑样反应。而酒精在体内恰恰也会转变为乙醛,更多的乙醛蓄积便会加重乙醛中毒的症状。
图片来源:科普中国
很多头孢类药物都有一个称为“四氮唑”的结构,这一结构也会对乙醛脱氢酶产生抑制作用,但只要不过量服用,就不会引起中毒。
而如果在药物被代谢失效前摄入了酒精,还是会导致体内额外蓄积更多的乙醛,产生双硫仑样反应,威胁生命安全。
有人尝试过头孢配酒,而且并没有产生什么不良反应,做何解释呢?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头孢类药物都含有四氮唑侧链,如头孢噻吩、头孢匹林、头孢羟氨苄等,也不是所有的头孢类药物的临床试验都有双硫仑样反应。
但是,为了生命安全起见,头孢类药物都不建议和含酒精的东西同服,包括酒、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气水、含酒精的药品。
而那些“头孢配酒,啥事没有”的人,很可能是恰巧量不大,恰巧用了不含四氮唑侧链的头孢,恰巧那阵子身体代谢活力好……
总之,我们最好别以身试险。
其实,除了头孢,还有几大类药物对酒精的反应特别致命,服用了这几类药物再饮酒的话,就会引发一系列双硫仑反应的极度不适,进而危及生命。其中也包括降压药、降糖药!
如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安定这些大脑抑制剂,在乙醇的作用下,会被人体加速吸收,同时还会减慢其代谢速度,使药物成分在血液中的浓度在短期内迅速增高。
饮酒后,酒精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加上这些大脑抑制剂,使中枢神经系统正常活动受到严重抑制,可使患者出现昏迷、休克、呼吸衰竭、死亡等。
安眠药如果与酒精合用会造成危险后果,因为酒精会加重安眠药的镇静效果,对大脑活动有抑制作用,会引起严重的困倦和眩晕。如果服用者在活动状态下,还会增加跌倒、受伤和出车祸的风险。
服用安眠药的同时大量饮酒会让血压降低到极低的水平,并导致呼吸困难。
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这类药本身有对胃黏膜有刺激和损伤作用,而酒精也伤胃,两者双管齐下,可导致胃炎、胃溃疡、胃出血等。
酒有很多种,如果服此类药后喝的是葡萄酒,则容易出事。
服用降压药的朋友,包括利血平、卡托普利、硝苯地平这些降压药,如果饮酒,可能引起血管舒张,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糖尿病人也要格外注意了,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期间,空腹饮酒的话,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
酒精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如果患者刚服完降糖药,血糖已降到标准值,这时酒精使胰岛素增加分泌,势必会引起低血糖。尤其在服用格列苯脲或注射胰岛素后饮酒,出现低血糖的几率更高。
另外,像二甲双胍这类降糖药,如果与酒精混用可能会出现一种罕见但非常严重的副作用——它会增加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即乳酸在血液中堆积起来,导致恶心、无力等症状。
再者,长期喝酒在引起肝损害的同时,还会增加酮症发生的概率。因为酒精会对抗身体的胰岛素,抑制肝脏的糖代谢。所以如果糖尿病患者大量饮酒,有可能会诱发酮症。
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低血糖症状表现为心慌、出汗、疲乏无力,甚至烦躁、意识混乱、多语。这些症状常常被醉酒反应掩盖,不易与醉酒区别。这导致了即使出现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患者往往浑然不觉,最终发生低血糖性休克。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脑组织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引起死亡。
抗抑郁药和饮酒都会延缓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节奏,影响到大脑的功能和思维能力,削弱警觉性。两者结合在一起会让人感到困倦,降低人们的判断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时间,甚至还会导致抑郁症的症状恶化。
对于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抑郁症患者来说,酒精还会与这类药物发生交互作用,使得血压上升,有一定危险性,因此医生会建议这类患者完全避免饮酒。
而对于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比如舍曲林、百忧解和帕罗西汀)的抑郁症患者来说,虽然还没有充足证据证明药品会与酒精发生不利反应,但由于酒精会使患者头晕、嗜睡和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还是建议最好不要饮酒。
如塞来昔布、萘普生、双氯芬酸钠等。上述药物与酒精混合服用时会引起溃疡、胃出血、肝损伤等副作用。
千万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开玩笑,不要和自己下这样的生命赌注。
记住了吗?
头孢配酒不可取
另外
还有抗生素、镇静催眠药、
降压药、降糖药、抗抑郁药、
非甾体消炎药等
不能在饮酒前后服用!
来源:HAOYISHENG
综合整理自:
1. 科普中国. "头孢配酒,说走就走"?注意!需要禁酒的药物还有这些…发布时间:2020-05-07
2.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一滴也别喝!柳叶刀刊登中国饮酒研究:推翻适量饮酒降低卒中风险说. 发布时间:2019-04-12.
5. 中国循环杂志. 每天仅一杯酒,房颤风险也增加!欧洲五国10万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4
4. 连锁药店网. 不只是头孢,服这7类药物饮酒也致死. 发布时间:2018-02-05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