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通过“螺旋曲线”赚足眼球?BIG创作套路详解!

青年建筑璐璐 青年建筑 2023-02-11

在2014年,丹麦建筑事务所BIG为瑞士奢华钟表商Audemars Piguet(爱彼)设计的项目于近期完工,但受疫情影响,原计划于2020年夏季对外开放,或推迟至年底。


这座双螺旋盘旋建筑的建成,又再次引起大家对于BIG事务所设计作品的关注。


本文将借着近期竣工的瑞士螺旋钟表博物馆,着重分析BIG事务所在设计中运用“螺旋形曲线”漫游路径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1

瑞士螺旋钟表博物馆



该座钟表博物馆位于瑞士汝拉山谷中心的布拉苏丝小镇,周边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钟表制作车间和工厂。设计师从“钟表”这一概念出发进行构思,将建筑的形式设计成螺旋形的建筑体量。


双螺旋的建筑结构从汝拉溪谷拔地而起,建筑的侧面顺应建筑体量,设计成曲面的透明玻璃。建筑的屋顶种满了绿化植被,与周围的环境形成良好的过渡,既可调节室内气温,又可以被当做人行步道。建筑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成为当地的一座地标建筑。




BIG将所有的流线组成不重复的双螺旋盘旋路,然后让建筑体量整体倾斜,一部分埋进大地,接着调整流线空间的高低,让这一系列不重复的线性空间交错,发生交错的体量,得到更多表面积的同时也得到更多的光照以及向外的视线面。


螺旋形曲线式的空间形态,不仅很好地回应了项目的展览需求,而且使得来访者可以沿着建筑内部的螺旋形曲线路径去欣赏建筑周边的景色,获得独特的空间漫游体验。




BIG在建筑内部地板的设计上,为了顺应地形条件而形成一定的坡度,这一做法,为博物馆内部形成连续地线性漫游空间体验提供了基础。建筑在竖向的室内空间分割与建筑外立面围护上均采用透明的玻璃材质,透明的玻璃能够使得内部人的视线穿透而能够看见路径外部的景色,或者外部的彼方可以看到内部的路径空间。进而,实现室内外空间之间良好的交流和对话。


BIG的设计的这个“双螺旋形”矛盾体,既醒目又低调,既现代又永恒。从地面上拔地而起,又仿佛漂浮在地面之上。在具备完善的功能性的同时,又给人营造出一种雕塑般的感觉,成为当地一座独具精神象征的博物馆。


回顾BIG以往的各个设计作品,不难发现,“螺旋曲线式”漫游路径已被BIG在各种不同的场所中运用的出神入化。


下面,跟随小编,从“螺旋曲线式”漫游路径的视角去解读BIG的另外三个建筑作品......



2

台北设计的“TEK”大厦



BIG 为台北设计的“TEK”大厦,是一座集“科技、娱乐和知识中心”于一体的建筑,建筑整体是由混凝土薄板构筑,这些层叠的片状混凝土板不仅有遮阳效果,还有利于公共人群进入。BIG充分利用了所处基地的优势,在一个 57 x 57 x 57m³的立方体中,挖出了一个螺旋向上的公共街道,将建筑与城市融合在一起。



个方案将参观者从城市街道引领到屋顶花园,上升的螺旋漫游路径把众多功能块(商店,陈列室,办公室,会议中心,展览中心,餐厅和画廊等)串接在一起。室内平面布局力求为每一个空间提供最好的条件:像宾馆客房和办公空间布置在建筑外围,能享受到较多自然光线,而像零售商店和展厅等不太需要自然光的空间则布置在建筑中心。



在这里,“螺旋形曲线”漫游路径的运用,使得城市与建筑形成良好的衔接。又因为建筑表面有很多大面积向内收缩的坑洞,当人们随着这条螺旋向上的公共街道行走时,视点在三维向度的空间中不断发生变化。不同高度与方向上的孔洞,更是增强了建筑与室外环境的对话。



3

哥本哈根熊猫馆




哥本哈根动物园新的熊猫馆设计从环形的空间开始,由多个交叉的步道和周边现有的设施组成。栖息地为他们提供了自由和最自然的生活环境,同时两只动物之间也保持了合适的距离。




BIG充分利用场地条件,提出一个圆形的设计方式,并使太极的符号为雌性和雄性大熊猫创造了独立的空间。然后将建筑和部分地形从“阴”和“阳”的两侧抬升,形成地下的观赏空间,同时创造一个倾斜的地面,使大熊猫自然地面向游客。



水平向度的圆形设计,加上垂直方向上的抬升与倾斜,使得游客可以通过这种环形的漫游路径,从不同位置、视点与熊猫产生对话与交流。游客可以体验与游历整座建筑。



在地面层的设计上,运用倾斜的坡道和原生的北欧植物,连接建筑的室内与室外空间,观者走在环形的步道上,时而进入浓密的竹子林,时而与熊猫进行交流与对话。所有的设计都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仿佛漫游在真实的野生动物自然界里。



4

上海世博会丹麦馆



丹麦馆名为"梦幻城市",展馆外型恰似两个上下重叠而又倾斜的圆环,上层圆环的坡道上将放置若干辆各种用途的自行车,供游客在馆内外免费使用。圆环中央是一个下沉式迷你海滨广场,游客可以到水中嬉戏,也可以在广场外围的草坪休息野餐,感受丹麦惬意的生活气息。



展馆由两个环形轨道构成,形成室内和室外部分,从上俯瞰形似一个螺旋体参观者可以从中心下沉的海港浴场穿过展厅,一直沿着环形路径向前,便可到达楼顶,然后骑上自行车,穿过环形展厅的剩余部分,最终又可以不知不觉间回到地面。超越了传统的展览形式,带来不断穿梭于室内与室外的感受。



这个完整的环形建筑,结合了自行车车道以及梦幻般的线性游览路线,人们可以骑着自行车可以漫游整个丹麦馆,感受丹麦生活中典型的日常场景和设施,更有机会讲述自己的故事。



新一代的当红建筑设计事务所 BIG 擅长运用理性渐变的特殊的曲线路径来创造一种独特而连贯的漫游运动,其概念简单直接,但又理性深刻。这种“螺旋形曲线“漫游路径在三维向度上形成丰富的空间形式,为人们带来了非常流畅而奇特的漫游体验。


- END -

本文由【青年建筑】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5万建筑师在关注

资讯|专访|游学|招聘|课程
后台输入“投稿”“合作”“转载”了解相关内容
编辑:Alex魏,Archlady,雪亮,饭困,梁仟,leon
原创好文推荐:

浮夸、俗气是错吗?理性分析建筑师们为何一致吐槽许大师?

从193份方案中脱颖而出!| 与隈研吾合作的新加坡K2LD事务所是谁?

他的方案因为太大胆没人敢用,直到台湾这个项目一战成名!

大师不多,建筑“低调”,却是实实在在的建筑设计强国 | 盘点德国10大事务所及作品


青建专访:


【青建专访】Heatherwick

【青建专访】Snøhetta & 2Portzamparc

【青建专访】虹夕诺雅御用设计师设计师东利惠

【青建专访】archimorphic涂洛雅

【青建专访】HASSELL董事 何显理

【青建专访】Aedas全球设计董事韦业启

【青建专访】时境设计卜骁骏【青建专访】香港著名建筑师严迅奇【青建对话】张永和【青建专访】Jerde主席John Simones【青建专访】BIG合伙人Kai-Uwe Bergmann

【青建专访】建筑评论家李翔宁

【青建专访】Benoy董事庞嵚

【青建专访】Zaha事务所总监大桥谕

【青建专访】法国交通建筑设计大师阿里

【青建专访】AIA上海分会年度设计奖联合主席姜宇捷

【青建专访】RSHP合伙人Richard Paul (上篇)【青建专访】RSHP合伙人Richard Paul (下篇)【青建专访】HPP合伙人Jens Kump & 余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