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十娘|我愿意给“二舅”点赞
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王瑞芸
编辑|渡十娘
作者简介
二舅”是我在一个群里无意中看到的视频,觉得好,点赞了,之后又是无意在朋友圈里看到很多很多人都在转发这个视频,才知道大家都喜欢。只隔了一夜,异议出现了,开始看见的比较温和,只挑其中小小的不和谐,比如指出最后结尾引用曾经的“最高指示”: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显得有些儿“狗尾续貂”。说实在的,我当时看视频听到那几句时,也好像有一点点硌牙之感,但稍纵即逝,一俟见人指出这个Bug,心里暗自惭愧,想,真的,人和人的水平就是不一样,自己怎么就对语言感觉如此不敏锐呢。
再过一天,网上热闹起来,批评程度大大翻倍,几乎一边倒地指责制作者在消费苦难,调制鸡汤,不,甚至还是“一碗陈年洗脚水”,使用的标题简直振聋发聩“十秒不能识破二舅,你就该反省了”,一见之下简直慌了,想,若在语言上迟钝,倒不是死罪,然而自己连二舅竟没有识破,那就不可恕了。
我决定打点起精神,好好来反省一下,凭什么别人十秒之内能识破的人和事,自己竟然没有感觉?这么些年的读书求知加上几十年人生经验全打了水漂了?!
先来清点自己为何被二舅感动吧。这个实在容易,当时就是最直觉的换位思考:自己若遭遇命运这一击,能做到二舅那样吗?答案马上就有:做不到。一件自己做不到,而别人能做到的事,自然就会叫人心生佩服,这有错吗?这里根本没有牵涉到底层啊、苦难啊、宽恕啊、自尊啊、强悍啊……一般来说,直觉总是既快且纯,中间放不进那么多东西,那些大概是后来的观众慢慢去解读衍生出来的吧,反正我没有,真的是简单到看人会弹琴或会唱歌,偏自己不会,立刻就心生佩服的那种反映。
我当然还要深问下去,二舅那样的人难道与身怀才华的人会有什么可比性,细细一想,真的有,我真觉得在二舅身上看见了属于“技巧”的那一类东西,这里可别误会,我不是指他能做木匠修东西的技巧,而是指生存的技巧,或者也可以说是生存策略,我分明看出了二舅在面对命运打击时,从头到尾都在用那种生存技巧在安排他后来的人生,安排得恰当而周到,那还真不是博士学位能教的东西。
怎么来理解二舅的生存技巧?容我先把话题稍稍扯远一点,再回到二舅。
很久以来我一直对一事不懂:为什么川端康成、海明威这样已获诺贝尔奖的人会自杀,被人梦寐以求的人生最高成他们已经拿到了,是能在人群里闪闪发光了,还要怎样?经过很多年的琢磨,总算最后有解了,说来其实也简单,他们只管把才华发挥到别处了,忽略了如何把自己保护好这个最基本的生存原则。且看,海明威不能接受自己的硬汉形象日渐衰微颓败,他宁可选择死。这其实等于是,这位优秀的作家让自己被硬汉的形象绑架了。这里还另有一个例子,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位明星人物,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将罗斯科,名声如日中天,人们已经是排着队等着能收藏他的画。他却也是被名艺术家的身份绑架了,为了不让这个身份坍塌,他画不下去也要硬画,到了承受不住这份重压时,只能自杀了断。他们让我看出来了,名声、才华、富贵是一回事,会不会把自己保护好是另一回事,有钱有名而不知道把自己保护好的人其实不少,同样,各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知道把自己保护好估计也一样不少。
现在回来看看二舅,他可真是一个面对生活的境遇,知道如何尽量把自己保护好的人,且看事情之初,他在被四针撂倒之后,老师三顾茅庐,他居然不为所动,我把这个算成是二舅保护自己的第一个举动。因为换个人也许会想,身残可以志坚嚒,何况读书又不用身体,他完全可以继续回到学校发挥自己的出众学习能力啊。而绝顶聪明的二舅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他残废后的样子,学校的小伙伴们会放过吗?绝不会的!这里可不是夸大人性之恶,而是,即便是孩子气的小恶小坏,一颗肉做的心也经不起日日磨损,我们可别对自己心灵的耐受度太过自信,还是预先留出空间比较好,否则悔之晚矣。二舅显然明白这一点,他因此不能叫自己去吃这个苦,受二茬罪,他选择放弃学业等于把自己从这个无法躲避的二次伤害中先救出来。二舅,明白人一个。
接下来第二步骤,二舅想自救,但在读完一本赤脚医生手册后,看清楚求医无望,就把书一把扔掉,当断则断。他的下一步在哪里,他一时没有答案,就只能“像只大青蛙一样”坐在院子里看天,天还真的给他送来一条生路,木匠手艺。聪明的二舅静静地看了匠人做了三天的活之后,知道这个事他能做,就是它吧!既可以靠它养活自己,还能给别人带来一点用处,哪怕就是一毛钱打一张小凳子,不是也需要人去打出来嚒。二舅愿意去选择一个门槛极低,但自己跨上去不那么吃力的事去做,他自己不难受,别人看他也不难受。二舅,明白人一个。
就因为二舅在这个几步关键处,运用把自己保护好的原则,让自己重新安顿下来,从此在村里又开始有说有笑起来。接下来面对结婚成家,其实又是一个考验,一次选择,选错了,就会伤害到他自己,可二舅继续贯彻保护好自己的立场,一点没有上火发燥,却很清醒告诉自己,他的能力只能做到养活自己,超过这个范围就吃力,吃力就会出麻烦,出麻烦就连累自己和他人了,他因此选择单身。然而,二舅高明,他并不就此刻意压抑自己,却给自己安排了情感释放的渠道:领养一个孩子,和邻家的妻子建立交流感情和关怀的互动,他必定是做到了既不拘泥,也不龌龊,不然邻家的丈夫怎会相安无事,邻家的两个孩子怎会十分喜欢他。别说,我还真是在生活中见过这种人的,在别人看是完全越界的事,他就是能无害、和谐、合理、互惠。显然,二舅正是那么去做的,后来那个关系因事故中断,那就只能是命了,并不是二舅没处理好。看到这里,我对二舅愈加佩服,一个处在那么低位置上的人,一件件事都没有在他手上搞砸,这是很高的生存技巧,也就是很高的生存智慧。
再后来的部分就是结果了,养女的孝顺,一村人对他的依赖和供养(从最近《新周刊》对作者的采访中知道,二舅因帮村人修东西,村人就把地里的瓜菜顺手送过去,“二舅有点像菩萨一样,接受四方供养,他这几十年都没有买过菜”),这就是应了那句话:你种什么收什么。
我就是如此这般地反省了一遍,结论有了,给二舅点赞没错。别人怎么看他是别人的事,我且先管好自己的是非判断才要紧。当看到有人发言说《二舅》视频“最可耻的是把下层人的苦难编成激励故事,来教育正在受苦的下层人”,我已经完全不困惑了,会想,二舅具备的生存技巧,怎么会与阶层有关,每个人在生活的一切境遇中把自己保护好应该是必备技巧,从国王到乞丐都需要,这与阶级无关,与财富无关,与底层和精英无关,我们不是在生活中满眼都能看到,每一个阶层的人都太容易不小心就伤害到自己了,这类错误不只在大事发生时出现,乃至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出现,比如怒发冲冠,比如妒火中烧……甚至就是轻轻一句刺人的话出口,被伤害的人就会心生嫌隙,日后不与你方便,你等于就是伤害到了自己。
因此我怎么看都觉得,那么轻率地否定二舅,可能会与一种难得显现的生存智慧错过了。我记得自己曾经读到一则佛教故事说,一位老和尚背了一个漂亮的水瓮行路,不慎水瓮落地打碎了,他连头都不回,继续朝前走,同行的僧子问他,师父,您怎么都不回头看一下,可惜了好漂亮的一只水瓮啊。师父说,碎都碎了,看有何益。我当时想,呿,不过就是个比喻罢了,写得倒好,谁能这么做。可是居然,一个乡间的“二舅”真那么做了,最优秀的学业,说放下就放下,头都不回。只可巧这个运用智慧的人恰好身处底层罢了,为什么就要用他的底层身份来蒙蔽那个帮得到所有人的重要技巧呢,积点德,别做那样的事哦。
再有,攻击二舅视频中的“首长搓背”,“收养儿童的手续”,老屋不足200年……对我那好像是,因为蛋糕上沾了一点草梗,就把整块蛋糕全扔地下,再去踩个稀烂。
在一片质疑嘲讽甚至声讨中,我这样的文字发出来会不会讨骂,尤其现如今,只要叫人去关注内心建设的,往往会激发出汹涌的指责甚至恨意。这一点我倒又不懂了,一个人学会把自己保护好,知道如何在困境中选择做对的事,别再叫自己再次受伤,怎么就一定要与提升社会品质对立起来呢,一个人,一方面赞赏着二舅,一方面持续关注铁链女、烧烤店、赋红码、烂尾楼完全不对立呀?
不过算了,我已经想通了,我们这里已经是,得了诺贝尔奖的精英会被骂,沦落到最底层的二舅也会被骂,真的是禁言最好。不过我对此终归无法做到真淡定,不是为自己的,而是心内感觉到了一种痛,明明是一个能帮得上很多人的有用价值,却被持续不断的攻击嘲讽所遮蔽,这在我们精神世界中引发的混乱,只怕是比疫情还要严重的事情。
2022-7-27
阅读链接:
十三不靠: “二舅”赠我蒙汗药
做更好的公号 做更好的自己
2021,走好,不再见!
昨日更新:
热文链接:
上海疫情:
冬奥特辑:
热门栏目: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王瑞芸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