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渡十娘|面对这汹涌而来的医疗反腐,有什么也千万别有病

渡十娘 2023-11-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净雨修修 Author 净雨修修

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雨净

编辑|渡十娘  



前两天看见一条段子:"最近就别去割包皮了,因为医生手抖的厉害”。医生心虚或心情不好,手抖,咔嚓下去,包皮没割好,把小鸡鸡搞坏掉那就麻烦了。

那同理,是不是做剖腹产手术的风险也很高。当年有朋友因为高龄生产,怕有闪失,在杂志里夹了2000块钱给主刀医生。她说这个“小意思”就是想“买”个自己内心的踏实。这些年下来,在哪儿生的娃,医生姓个啥都记不得了。

看见有新闻说:打击医疗腐败以来,很多医院可做可不做的手术就不做了。也听新闻说:每年因为用药不当造成的人员死亡有39万之多。

“可做可不做的手术“这几个字真是细思极恐。以往有多少可做可不做的手术,做了。可吃可不吃的药,吃了。可挂可不挂的吊瓶,挂了。

为什么这几十年医院越盖越大、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药品开发越来越丰富,医疗保险越卖越邪乎,但并不能减轻疾病的折磨、并不能改变人类向死而生的宿命。

南加州医院前台万圣节装饰

倒查20年医疗贪腐的案件,无疑让整个医疗行业不寒而栗。有个国内肿瘤医院的院长并大牛手术医生赫然在举报名单当中,所列”六宗罪“。我所知道十多年前能让他给做手术,都得特别硬的关系。为了安抚家属,手术之前他是收下了两万元的红包。但是朋友在出院结账的时候,发现医生已经把他的红包放进医院财务室抵扣了部分医疗费用。

也或许,大牛医生根本看不上朋友送去的区区两万。他的野心就是从医疗设备上收取巨额回扣,和地产商狼狈为奸开创肿瘤治疗园区。谁让得肿瘤和恶性肿瘤的人群越来越广泛,谁让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病人(韭菜),等着医院治疗(收割)呢!


美国医院诊室

我是一个惧怕死亡,”谈医色变“的人。在人生路上的几十年间,去医院探望过治疗中的病人,每当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睁睁看着一个好人几次反复进医院后,状况就变得不乐观了。心里是深深的隐痛和无力感。

因为疫情的缘故,我们战友庆祝军队转业30年的活动从去年拖延到今年,看着战友发给我的画册,尤其是看着几个名字上都加注了黑框。一问活动的主办战友,才知道这些年我们已有七、八个男、女战友得癌病世。

这些年来,同学、战友、朋友,冷不丁的噩耗就传来。当很多人埋头为一次升迁和加薪较劲时,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些人正在与生死做着搏斗。

美国医院诊室走廊

Z的爸爸在内蒙工作了一辈子。退休没多久在当地和北京的医院被查出来是肺癌。医生跟家属说也就还剩半年的时间吧。Z就把他爸爸接到美国治疗。2018年的夏天,我见到Z的爸爸他已经在美国四年了,脸色红润。儿子家里有他的一个工作室,挂着他的蒙古袍,墙上贴着他的绘画和书法作品。他还给我拉了一曲马头琴的音乐。

Z说他爸爸接受的是靶向治疗。如果有了耐药性以后,后续美国还有几款药品可用。同样的靶向药治疗方式,在亚洲的某些地方,由于药品进口的限制,无药可治,病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今年春天看到Z在朋友圈里告诉朋友们父亲安详离世的信息,我掰着指头一算,他为父亲争取了9年的高品质生存和问医的时间。


美国医院诊室升降座椅

最近也在互联网短视频中看到一些美国家庭收养了一些国内的残疾儿童。这些孩子在美国接受了心脏、唇腭裂、脚踝修正、闭锁肛门修复等手术。这些手术后的孩子在领养家庭健康、茁壮地成长。

我也不由地想起我儿子四岁的时候在瑞士的琉森一个教堂门前把下巴磕在花岗岩台阶上血肉模糊的样子。邻居带着去儿童医院缝针,医生安慰受惊吓地我:”小意思,两三针就搞定了,不用害怕“,说完,漂亮的女医生还自信地拍了拍自己傲然的胸脯。这要是放在别的地方,医院还不得让你签个协议,免去医院和医生的一切责任,先从条款的字里行间吓你一个半死。


客人等待派诊

漂泊在外,总有好心的朋友问:你有医疗保险吗?是的,我买了医疗保险。虽然我每天都给自己信心:我不会有病。

20多年了,基本每年都会出国旅游。旅游自然会买意外险。这些保险中有的是国内的保险公司,有的是国外和国内的合资保险公司的意外险产品。

我儿子四岁时磕了下巴,手术和拆线花了1800人民币。和保险公司索赔的时候,国内的新华保险公司要求提供中国驻瑞士大使馆出具的证明。证明孩子确实磕坏了下巴,确实做了缝合手术,证明医院是合法医院。而这些证明也需要花一些时间和金钱才能办到。明白人劝我如果花费不高,就别索赔了,搭不起功夫。

后来我才知道,保险公司会花大价钱雇用一批律师和有医学背景的专家,就是在客户索赔时“找茬”做到不赔付或少赔付。


医院不同的诊室

那年10月的某天,我正在灶台前忙着做午饭,突然听到Y女士由抽泣到嚎啕的哭声。此前她正坐在沙发上看着一摞信件。我赶紧走到她身边,突兀地站立着,找不到任何恰当劝慰的语言。因为和她生活的一个月里,每天都有眼睁睁的无奈、无力。

在北京见到她的时候是个冬天,她穿着性感的皮裙、眼神里有咄咄的野心。略显沙哑的嗓音有性感的成分,也有麦霸的气质。这个女人身上都是励志的故事

她哭了好一阵子停下来哽咽着和我说:“我的保险经纪人说她在美国卖保险十多年了,我是第一个拿到全额赔付的客户。你想啊,保险公司都没问我,从我提供的医生诊断就给我全额赔付,就说明我没有多长时间了”。


美国医院标准诊室

“别想那么多、好好活着、开心每一天、你不会有事儿的、我保证你不会有事的、上帝会保佑你的.....”。这些我说出去的,我可能那些天都说的话,在空中无痕。做为虔诚的信仰者,Y女士的电视里每天流淌的都是圣歌。

那天陪Y女士从医院回来,她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又自顾嘤嘤地哭着。我还是站在她的身边,她把头靠在我的胖腰上。她和医生申请了一个病人停车用的车证(在美国,由医生开具的证明给到车管所申请残疾人停车证。方便停到最好的位置,还不用缴费。),发现医生只签了名字,没有签署时间期限。她又从中读出了自己不久于人世的信息。


医院手术后的阵仗

在美国的东岸波士顿和西岸的南加州都有硬件和软件均高精尖且世界领先的医疗机构。

我在波士顿医疗中心的楼外等朋友问诊时,领略了那里各色人等、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摩肩接踵、行色匆匆的场面。

在南加州,陪着Y女士去看医生,进了不同楼群、不同楼层的多个不同诊室。流程是到前台报上预约号,坐等通知。通常等待时间不长。进入诊区是干净且长长的走廊,两侧都有诊室。进入诊室会有护士过来给量体重、查心率等,问一些常规问题。然后等医生出现。如果医生是大牛医生,前期会有三拨不同侧重的护士,汇总了所有信息才会等到医生出现。


手术是貌似主动的被迫选择

陪着Y女士的那一半个月里,基于健康状况和所涉及的身体部位,她预约了不同科室的医生。这些医生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白人、印度裔、亚裔。做缝合手术的大夫摸着她的疤痕很满意自己的操作。听营养科大夫的建议都不知道人间还能吃什么。心脏科的大夫会说我们还是要积极治疗。

我一直羡慕语言毫无障碍的Y女士英语讲的流畅,可那些天我宁愿相信不会表达,吭吃瘪肚的可能还能给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伶牙俐齿的明白,咄咄逼人的较劲,是不是就是所说的:好奇害死猫呢。

终究是没有经受住初春和初冬的两次大手术,Y女士年纪轻轻的就谢世了。


听天由命

男女不同、种族不同、饮食不同、性格不同、胖瘦不同、高矮不同,出生不同、国别不同,即便是身体里的同一个位置长了一个一样的肿瘤,治疗手段可以一样吗?疾病面前有共性和个性,医生怎么拿捏,患者如何配合?

三年前我的眼睛有了飞蚊症,托朋友给找了眼科专家。认真查看了医院新进的眼科仪器成像的图片,专家悠悠地说:“实话说,没啥好办法,我也有。”

不知道什么时候白头发就硬生生地爬上了刘海儿。一顿饭下来,感觉有半顿都塞在牙缝里。以前忘了刷牙是常有的事情,现在冲牙器开足马力,才能把块儿状食物残渣清除口外。

有时候哪儿不得劲儿,赶紧向北京的医生朋友求救,他很简洁的回复:“揉揉,学会和解,多少有些老化,要坦然接受”。


生命的形态

我知道人吃五谷杂粮不可能不得病。生活条件的改善,科技的发展,也让很多人的寿命越来越长。“有什么也别有病”变得就是一句废话。但是我觉得变老的时候身体机能的衰退,那绝不能当作是一种病。

即便是有病,甚至是恶性肿瘤那样的病,在美国治疗的也死了很多人。在中国治疗的很多人也还活着。就医疗条件来说,美国很先进。单纯从医术来说,中国也并不都落后。

善待自己,接受老化,是不得不为之的明智之举。

有什么也别有病。没什么也别没钱。是个美好心愿!



做更好的公号  做更好的自己

昨日更新:

热文链接:

2022 热文排行榜:


热门栏目: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雨净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海外:dushiniang999@gmail.com
国内:dushiniang999@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