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渡十娘|晓霜:印象大红袍

渡十娘 2024-02-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相约晓霜 Author 晓霜

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晓 霜

编辑|渡十娘  



作 者 简 介


晓霜,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美国杜克大学法学博士。曾在纽约华尔街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当律师,在硅谷高科技公司担任过公司律师及高级经理。个人公众号《相约晓霜》。著有《孩子,我该怎么爱你》2019年由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作品集《痕记》由美国壹嘉出版社2020年出版。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员。北美作协会员。



印象大红袍

有许多年,大红袍对我来说都有些神秘、遥远。武夷山隐蔽在中国东南一隅,大红袍长在武夷山的悬崖峭壁上,又听说大红袍生长的环境山水清奇,钟天地之灵秀。


时至今夏,机会来了。六月里从酷暑中的北京,随美国华侨华人文化采风团来到气候宜人的南平武夷山 ——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双遗圣地,像是来到人间天堂,为赴一场久远的约会。


文化采风团听介绍大红袍茶历史(晓霜拍摄)
那山,那水,那茶,所到之处都令人留恋。这种沉浸式的茶文化体验,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武夷山岩茶有什么特点?除了武夷山独特的气候和土壤,他们怎么能制作出这样的好茶?这是我此行想了解的。


根据记载,武夷岩茶发源于商周,兴盛于唐代,辉煌于宋元,创制于明清,复兴于当代。武夷山被称为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


到南平第一天,就有机会近距离了解大红袍的“前生今世”,品尝到大红袍茶的极品。我以前曾喝过市场上的大红袍茶。印象中的那茶叶宽色重,岩韵明显,其汤橙味浓,香气馥郁。但印象中每次喝的味道都不相同。来到武夷山才知道,市场上买的一般都不是纯种的大红袍。


大红袍的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有人说大红袍此名来自该树清明时节嫩芽紫红的颜色。另外一说则源自民间一个美丽的故事。


周一早晨,我们参观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燕子窠生态茶园,了解茶历史和茶文化。


武夷山国家公园燕子窠生态茶园(晓霜拍摄)

茶艺师告诉我们大红袍的由来,“大红袍”到底是指什么。


首先,它指长在九龙窠的悬壁上大红袍母树,仅存六株 —— 游客还可以去瞻仰拍照。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

大红袍母株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终年有水从岩顶流下,带着岩顶所积累的养分,形成恰到好处的灌溉。另外,由于母株所处的岩石位置,日照时间短,能够挡住中午猛烈的阳光,但是反射的太阳光又能回照到母株,由于这种特别的生长环境让大红袍母株弥足珍贵。


据记载约有数百年历史,大红袍母树的年产仅有数斤,为武夷茶之魁,世人难得一品其真味。为了保护大红袍母树,自2006年起市政府开始对大红袍母树进行停采留养。在80年代大红袍开始插穗繁殖,由九龙窠母树2号经过无性繁殖而来,一般叫“纯种大红袍”。大红袍的纯种后代,价格也是很贵的。

燕子朝生态茶园茶艺师分享

市场上绝大多数大红袍只是一种茶的商品名称。它由各种茶叶拼配而成,以达到近似大红袍的口感。


参观一天后,接待单位安排我们晚上去看一场大型演出《印象大红袍》,大家都很期待这场演出。不料晚餐后,刚走出餐馆,天下起了倾盆大雨,以为雷阵雨很快就会过去,却不料雨下个不停。我们到剧场门口拿票,服务员在入口处从容不迫地给每人发了一件雨衣,我们跟随人流冒着大雨走进露天剧场。


这是一场张艺谋设计编导的在名胜实地的沉浸式演出,以山水作为背景,天地作为舞台。


我们穿着雨衣,在一排排湿漉漉的长条椅子上坐下。我心想那么大的雨会不会取消演出啊?身边的朋友说不会的,这类演出风雨无阻。


快七点了,观众席上坐无虚席,对面的山上似乎有人走动了。恰在这时,突然一阵电闪雷鸣,观众在惊吓中四处环顾。尚未分清是天公暴怒还是人间狂欢,又是一阵轰隆隆的雷鸣,亮晃晃的闪电。


舞台上的灯光亮了,阁楼上的灯也亮了,演员上场,上千观众目不转睛。忽然间舞台旋转,观众席也在旋转 —— 原来这巨大的观众席设计成可以一个可以转动的大茶盘。


大雨哗哗哗地落下来。强力的灯光从上照下来,只见雨珠密集,延绵不断,一道道雨帘整整齐齐地飘落在眼前。看戏至此,仍然不能确定雷鸣和闪电真假,一时这一道道雨帘究竟是舞台特技,还是天公降雨。


大红袍的传奇故事在舞台上徐徐展开,那个上京赶考的秀才在山间小道向我们走来,天心庙老方丈在青山绿水中向我们走来……


传说古时,一位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腹痛病倒在路上,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他泡了一碗茶给秀才喝,秀才便神奇地病愈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驸马。状元前往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村民前呼后拥,状元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着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


雨一直在哗哗地下着。


山在转,水在转,舞台在转,时光回到六百多年前。


我的眼镜上都是水珠和雾气,眼前看不清了。擦了擦眼镜,把雨衣的帽沿上方向外拉直 ,挡住面部。除了手和脚,身体的其他部位都被雨衣裹住了。


我忘记了时间。在观众互动时,忽然意识到应该为精彩的表演留下几张照片。但是手机在雨衣里面的小包里,手是湿的,手机拿出来也怕湿了。犹豫再三,还是小心翼翼地从雨衣里取出手机拍了几张照,记录这个雨中观看印象大红袍之夜。


一个半小时的激情表演,演员在雨中、在舞台上、在山林间健步如飞,这雨完全被他们征服了。音乐时而缠绵,时而激昂。


舞台上灯光变化莫测,制造出如梦如幻的效果,最后集体亮相,村民们盛情招待大家喝大红袍茶。观众站了起来,挥手同舞,台上台下一起嗨翻了天!


我不知这带着新鲜雨水的大红袍茶会是怎样的味道?


演出结束了,雨也开始变小了。刚走出剧场,雨神奇般地停了。我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湿润的空气,仿佛又回到人间。但我的思绪仍然停留在印象大红袍里。


回到酒店,洗漱更衣完毕,凭窗盘坐。看着窗外晴朗的夜空,我烧水,恭恭敬敬地泡了一杯大红袍,以南平武夷山的方式,倒茶,沏茶,喝茶。这岩茶的韵味,把我带到几百年前的古道山涧。我恍惚看到那片雾蒙蒙的青山绿水,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九龙窠的悬壁上几珠大红袍母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着红光。


这山,这水,这茶,好一场难忘的武夷山茶会!

October 2023

此文首发《世界日报》2013年12月23日






做更好的公号  做最好的自己

昨日更新:


热文链接:

2022 热文排行榜:



其他: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晓霜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海外:dushiniang999@gmail.com
国内:dushiniang999@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渡十娘|晓霜:印象大红袍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