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易学大观】吴清源:“围棋本来就是解释《易经》的!”(附:吴清源谈《易经》)

孙福万 玩易斋 2021-10-07



吴清源:围棋解释《易经》 不在胜负是天生神物

殷旵


    导读:吴清源不仅有围棋大师的美称,还被日本棋迷称为“昭和棋圣”,威名享誉世界棋坛。吴老的晚年三宝是围棋、易经和养生,内心澄净而平和。对于围棋和易经的关系,吴老自有他精深的感悟。殷旵老师2005年曾拜访吴老,与吴老一起畅谈易经,随后将谈话整理成文,发表在《围棋报》上以飨读者。

 
(一)
 
    3月6日,北京昆仑饭店依然沉浸在昨日常昊赢棋的喜庆之中。在台湾围棋基金会秘书长杨佑家先生的引荐下,我与《围棋报》王振华社长、周方扬主编、任洪清先生拜访了吴清源先生,吴老的秘书牛力力出门先给我们打招呼:“下午还有活动,时间不要长。”吴老夫人为我们开门,我们一一行深鞠躬。吴老竟然站起来与我们握手。
 
    我向吴老双手奉上拙作《易经的智慧》、《老子为道》,请他赐正!当吴老落坐后,我立即切入话题:“吴老,您围棋已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了,现在又研究《易经》……”
 
    吴老没等我说完就接上了话题,开门见山:“围棋本来就是解释《易经》的。”这句话出自吴老之口,可谓石破天惊啊!为什么说“围棋是解释《易经》的?”这可是一个大课题,它涉及到《易经》与《围棋》的草创历程和相通之处,这不是一两次访谈所能说得清楚的,从一个《易经》学者的角度,我深感这句话的份量。
 
    吴老接着说:“因为尧舜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所以,一切就是拿符号比。这个《易经》是怎么来的呢?孔子说:‘天生神物,圣人则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据古藉记载,伏羲画八卦,得益于河马、神龟身上的斑纹(即河图、洛书)的启示,《系辞传》称河图、洛书为神物,伏羲效法之,始作八卦。在吴老感悟中,围棋亦是圣人(尧、舜)“则之”的发明成果。也许有人会怀疑:吴老理解的“神物”是迷信中的东西吗?其实,二者不可同日而语。吴老理解中的“神”,源于《易经》。去年,我与女儿珍泉曾对“神”的本义做过考证和研究。《易经》中“神”字出现了30处,如“阴阳不测之谓神”、“民咸用之谓之神”、“鼓之舞之以尽神”、“神而化之,使民宜之。”“穷神知化,德之盛也。”“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等。可见,《易经》中关于“神”的概念与今日的“神奇”、“神秘”、“奥妙”、“微妙”、“出神入化”等相近,有事理玄妙之义。“天生神物”,意思是天地万物中常常发生神妙莫测之象,而这种现象我们身边常常发生。当年苹果落下,牛顿感知到一种神奥:苹果能掉下来,日、月为什么掉不下来呢?由此触发神妙之想,发现了万有引力。古时的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尧造围棋,与牛顿的“圣人则之”可谓异曲同工。只是年湮代久,历史的尘埃遮掩了人们的眼目而已。
 
    然而,眼目可以遮掩,智慧却可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吴老说:“现在人不知道,以为我们这个世界只是这个太阳,其实还有一个无形的太阳。我们这个太阳是有形的,里头有个无形的,有个无形的宇宙天使。所以,无形的东西解说不出来,解说不出来。”(吴老的谈话中常有这种重复,认真品味,每个重复都意味深长,似乎其中有许多“不可说”的微妙和神奇)。
 
    吴老接着又引用《易经·系辞传》中另一句话:“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他说:“他们都不知道什么叫作密呢。佛教有个说法,有个密宗。密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根本的、宇宙的,生命的根本,是万物生命的根本。”这又是吴老长期研究、体悟的妙味了。他把《易经》之“密”与佛教之“密”融汇贯通了。在佛教密宗中有这样的描述:在人体的中轴线上,从腹部通过心脏到大脑之间有一条脉管(即《灵枢·五十营》讲的任、督二脉)。人的八识(色、声、香、味、触、法等)在心脏里面,由五彩光环包裹着,这就是八识心王的王宫。它像太阳一样放射出光明,所以坐禅至心净时就会看到光明,这个光就是人自身发出的,而且是五彩光明,又叫心光。“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无量光的总称。无量寿,即从久远的过去到无限的未来;无量光,犹如百千万个太阳,尽虚空,遍法界,光照一切。而这种光并非佛才有,其实我们人人具足,都有这种无形的太阳。只是人的欲念、妄想遮蔽,不能自见。所以《易经》强调要“以此洗心”,才能“退藏于密”。退者,归也,返归到“人之初”的本善。而这种本善正是吴老所独显的专一、童心和智慧。在舞厅里,赛马场上,他持心守一,心无杂念,他无须洗心而心明净,所以吴老能以本善之心,观照到自然之密。
 
    吴老说:“一个修行的(人),别人瞧不见的地方呐,他瞧见了。”

 
(二)
 
    吴老的话匣打开了,原定几分钟礼节性的拜谒,竟成了32分钟的即兴畅谈。吴老谈起《易经》,思路犹如山泉,汩汩滔滔。尤为令人惊讶的是,他九秩高龄,《易经》、《大学》、《中庸》、《金刚经》中的原文,即兴成诵,我问吴老什么时候开始学易,他说是近十年发生兴趣的。孔子“五十而学易”,自我感叹云:“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篇》)。吴老学《易》时,已近八十遐龄,我想:难道他八十始学《易》还能像儿时那样背诵?实在不可思议。
 
    令我惊叹不已的,还是他对《易经》和围棋的思辨和卓见。围棋,我仅仅是爱好而已,不敢多说。而对于《易经》,我从少年时代便开始接触,近十几年来又发心专工,2002年为年轻人讲完六十四卦,录音整理成《易经的智慧》,出版后,立即得到海内外专家、读者的一致认可。近几年来,不但阅读了大量的易学论文,而且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有关易学研讨会,见闻不可谓不广,但听吴老论《易》,却使我有发聋振聩之感,深感他的理解有许多独特、超越之处。短短32分钟的畅谈,如果展开来,即使几万言、十万言,依然“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正如他自己说的:“解说不出来,解说不出来。”也正如禅宗大德们所说的:“不可说,不可说。”

 
(三)
 
    这里,我只想浅谈一点感受:吴老的境界非是常人所能仰止的。告辞吴老走出昆仑饭店,王振华社长连说:“恍若梦中,恍若梦中”,我们都有同感。这种如梦如幻的感觉源于一种强烈的反差。吴老的境界与他为人的平实形成了反差,吴老的年龄与他的童心形成了反差,吴老如话家常的谈“棋”论“易”与我们如听“天书”形成了反差。我们在梦中,吴老不在梦中。《金刚经》有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法只在“阴阳不测”之中,棋局的变化只在胜负不测之中,亦在围棋规则之中。而规则是为胜负所设,无规则便无以判胜负。吴老说“自然(棋局)没有人为的规则,没有边界。无为的宇宙没有这个,人为的有规则啊!”所以,持此有为法,弈前、弈中、弈后,都在不确定因素的包裹之中,即使大胜、狂胜、连胜之后,谁能超脱胜负,谁能超出梦幻的境界?唯有吴老,他说:“围棋重要不在胜负,这个东西是天生神物……”他在《中的精神》一书中说得更妙:“从拿起棋子开始的80年来,我从来不把围棋当做胜负来考虑。无论输赢,只要下出了最善的一手,那就是成功的一局。”
 
    我在恭赠吴老那本《易经的智慧》的扉页上写道:“请吴老泰斗赐正,泰者,太也,太极也;斗者,北斗星也。”吴老站起身说:“对《易经》我不敢说是专家,更不能称泰斗。”我说:“您的围棋境界高。”他说:“呃,围棋,行。”吴老的棋道和易学,皆卓然大家。他的奉献在世界围棋史和易学史上,都将是厚重的一笔。
 
     吴老在《中的精神》“自序”中说:“能够再接近真理哪怕只是一步,我希望自己能活到100岁。为了完成我的围棋使命以及希望通过围棋实现国际间友好的愿望,我要求自己夜以继日地努力完成。”在告辞吴老时,从他烱烱有神的目光中,我突然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围棋爱好者,一名易经学者,应该为吴老做点什么,我想:争取早日把吴老这次谈“棋”论“易”的话题,一一整理,奉献给读者吧!这里再次对杨佑家先生,牛力力女士表示感谢!

来源:新浪体育




      附:吴清源谈《易经》


玩易斋主人整理


      吴清源(1914—2014年),原名吴泉,是世界围棋革命的推动者与实践者,有“棋圣”之称。
     1914年6月12日(农历五月十九日)出生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名门望族,后举家迁居北京。早年即在围棋上表现出过人的天分,有“围棋神童”之誉。11岁时成为北洋军阀段祺瑞门下棋客,时常出入北京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棋席。14岁东渡日本,开始职业棋手生涯。1933年,年仅19岁的吴清源运用自创的“新布局”对阵本因坊秀哉名人,翻开了围棋史上崭新的一页。
      1936年,加入日本国籍。自1939年至1956年,在十番棋擂台击败了同时代所有超一流棋手,令当时日本棋坛所有顶尖人物全部降级,创造了围棋界的“吴清源时代”,被誉为“昭和棋圣”。
     在围棋理论上,提出了新布局思想以及以大雪崩内拐为代表的吴清源定式。晚年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发展上,更以毕生之体悟,融汇古老的中华文化,提出21世纪围棋——六合之棋,升华围棋的艺术性,揭示了围棋的高远境界和沧桑正道。
    2014年11月30日(农历十月初九日) ,吴清源在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内去世。
     上文曾提到,“吴老学《易》时,已近八十遐龄”,此恐有误。2013年,吴清源出版了自传《中的精神》,其中谈到他小的时候就学习《易经》了。我搜索了一下,在这个回忆录中,其中直接谈到《易经》的文字就不下9处,很多体会非一般泛泛然了解《易经》的人所能谈得出来。今特此梳理如下,大家或许可以由此一窥吴氏的易道观。

      “清朝时代,有科举中考的制度。父亲也是学四书五经长大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四书,《易经》《诗经》《书经》《礼记》《春秋》是五经。这些都是儒教的经典。  
      我出生的时候,科举制度已经被取消了。尽管如此,父亲还是很早就为我们请了家庭教师,教我们兄弟读四书五经。当时我还只有虚岁5岁。

      “1952年第一次见到蒋介石的时候,他穿着军服,给人很可怕的印象。但这次却完全不同,像一位和蔼的老爷爷。  
       他的名字‘介石’是取自易经中‘介于石,不终日,贞吉’的句子吧。‘介石’一般被理解为像石头一般坚硬,带有顽固的意思。

      “20世纪领导围棋发展的是日本,它也一直是世界最强国。但从10年前开始,中国、韩国日益强大,日本已经失去了‘第一’的位置。  
      中国的古籍《易经》里有这么一段话:‘一阳来复,复见天心。’ (引者注:此句或有误。复卦《彖传》原文为:“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所谓‘一阳来复’用的是阴阳的思考方法,意思是到达了阴之极后马上又会生变出阳。所以在中国,有一天叫‘冬至’,冬天结束开始向春天过渡的一天,那一天是节日,大家都祈祷庆祝,希望一阳来复。  
      就是说,像季节轮回那样,世界也是盛衰轮回,一旦衰之极也会复苏回来,这是自然的形态。如此想的话,到底哪个国家是围棋最强国并不是一个大问题,重要的是要有互爱互让的精神,相互帮助,也就是国际友好。
  再说得远一点,《易经》中还有这样的一段话:‘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日文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有一句话叫‘穷则通’,但它把其中最重要的‘变’字给漏了。为了‘通’,‘变’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中国的古籍告诉我们的。
  人生,或是世上的任何东西,都是适合于这句话的。”

      “棋盘的中心‘天元’,在中国被称为‘太极’。用《易经》里的话说,就是从无生有的最原始的一点。第一手下天元的棋手里,有江户时代的安井算哲。他和本因坊道策下过争棋,决一雌雄,争夺名人棋所。算哲的秘密武器就是第一手下天元。
  但是,那盘棋算哲输了。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摸围棋,而是改行埋头于历书的研究。他创作的日历,就是有名的‘贞享历’。他被委任为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天文方’,把自己的名字安井算哲改成了涉川春海。
  围棋和易经以及天文有着很深的关联。我从没有把围棋当成胜负去看待。当然,围棋是争胜负的竞技项目,但我觉得不能忘记围棋最开始是来自于阴阳思想的。
  阴阳思想的最高境界是阴和阳的中和,所以围棋的目标也应该是中和。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那就是中和的意思。每一手必须是考虑全盘整体的平衡去下——这就是‘六合之棋’。”

      “中国古籍《易经》里,就写着‘天地之大德曰生’。意思是说:‘天地最伟大的德是创造了万物’也就是说神为了万物而创造了一切。无论是粮食,还是石油,神为了人类的生存给了我们充分的这一切。但问题是人类的想法是要独占所有一切。所以战争爆发了。
  我的理想是‘中和’。在古代的中国,中和也是最被提倡的一个理念。中国字是‘中和’。所谓‘中’,在阴阳思想中,既不是阴也不是阳,应该是无形的东西。无形的‘中’,成形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和’。所谓‘道’,这也是法则,是无形的。成形时候的表现形式就是‘德’。
  ......我认为,在围棋上中和棋盘上棋子的效率的一手即为最佳着手。围棋的理想也是中和。另一方面,即使人生,也要考虑技术和哲学的中和。追求'21世纪围棋'就是为了推进围棋的进步。但是,创造围棋进步的是安定的精神动力。我自己,是由中国的古籍支持着我。”

      “当然,要达到‘中’的境界,并非易事。这需要精神上的修养。所以,我一直很重视信仰。从5岁(虚岁)开始,我就学习《大学》、《中庸》等四书五经,至今我仍然坚持每天研究《易经》。

      “伪‘满洲国’的第一任国务总理由我的同乡郑孝胥先生担任。他是清朝的遗臣,是汉学家、画家,同时还是溥仪的老师。我受到郑先生的招待,有机会和他说了几句话。我记得先生对我说:‘任何事物都是自然的。’对这句话我很有感触,一直记在心上。我觉得这其实就是《易经》中所说的阴阳的中和。



推荐链接:


【易学大观】瞧这些名人,他们的名字都取自《易经》!


【易学大观】明代画家文伯仁及其《秋窗读易图》


【易学大观】严复:杭辛斋《学易笔记》二集序


【易学大观】一桩可笑的“文字狱”:“冯起炎注解易诗二经欲行投呈案


【易学大观】“半边翁”以古史解《易》


【易学大观】康熙帝与《易经》


【易学大观】王安石嗜《易》趣闻


【易学大观】《周易》的作者是“中行明”吗?


【易闻趣事】33.“睽孤”与赵氏孤儿的故事


【易闻趣事】35.茶圣“陆羽”名字的由来




(长按二维码,关注玩易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