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周易90秒】“象”和“形”,有区别吗?
孙教授陪你学《周易》第44天
1. 说到“象”,我们自然会想到“形”。在现代汉语中,“形”“象”通常是连用的,合称“形象”。但在古汉语中,两者却有微妙之不同;理解这种不同,对于理解《周易》中的“象”,应该很有帮助。
2. 有意思的是,钱钟书的《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专门有一则就讨论了这个问题。
讨论由《天问》的两句诗而起:“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冯翼惟像(通“象”),何以识之?”这里的“冯(音凭)翼”当指天空中的云团或其混沌之貌。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上下还没有成形,如何来考察呢?……宇宙云团还只有混沌之象,如何来辨识呢?”对此,《补注》解释说:“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
这就明确将“形”和“象”区别开来了。
3. 钱钟书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考察,最后得出结论说:
“物不论轻清、重浊,固即象即形,然始事之雏形与终事之定形,划然有别。‘形’者,完成之定状;‘象‘’者,未定形前沿革之暂貌。”
在钱钟书看来,“形”“象”固然都是事物的某种状态或样貌,但“象”是指未定型前的“暂貌”,“形”是指已完成后的“定状”,“象”处变化之端,“形”处变化之尾,前者几微,后者显著,如是而已!
4. 大家可以联想一下,《周易》中的“象”不就是这样吗?那些抽象的“卦画”不用说了,即便是《说卦传》中提到的那些“八卦之象”,又岂能以“定状”视之呢?
推荐链接:
【周易90秒】他主张“科技救国”,毛泽东曾和他讨论过《易经》!
【周易90秒】《周易》的这四大特点,使它常读常新、永葆魅力!
【周易90秒】钱钟书的“两柄多边”理论与《周易》“取象”之法
孫福萬: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国际易学联合会学术部副部长
《论语易解》作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玩易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