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90秒】“腔调”“范儿”“气象”以及我们的“灵根”
孙教授 陪你学《周易》第 113天
1. 莫言有部不太有名的小说《四十一炮》,在其题为《诉说就是一切》的后记中,莫言谈到他的这样一个创作体会:“诉说者煞有介事的腔调,能让一切不真实都变得‘真实’起来。一个写小说的,只要找到了这种‘煞有介事’的腔调,就等于找到了那把开启小说圣殿之门的钥匙。”说得真好!
2. 其实呢,何止是一部小说找到了自己的“腔调”就能够获得成功,一个人也是一样啊。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腔调”,或者就像我们现在有时也说的,形成了自己的“范儿”,那他可能就是一个人物了!
3. 中国古代当然没有“腔调”“范儿”这种说法,但有个词儿叫“气象”,差可比之。北宋的道学家们是最讲“气象”的,据说周敦颐的气象如“光风霁月”,而程颐则说他的老哥程颢:“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视其色,其接物也如春阳之温;听其言,其入人也如时雨之润……”(《明道先生行状》) 请想想这些闪光的字眼:精金、良玉、春阳、时雨......这是怎样的一种“气象”啊!要是现在我们见到程颢先生,大概也会赞一声“倍有范儿”的吧!
4.由此想到,一种文化,是不是也有自己的“腔调”“范儿”或者“气象”呢?比如中国文化,它的“腔调”“范儿”或者“气象”又体现在哪里呢?想来想去,大概总离不开太极拳、诗词歌赋、书法、中医等等内容吧。特别是隐匿其后的“四书五经”,恐怕还不是“腔调”或者“范儿”所能涵盖的,说它们是中国文化的“灵根”好像也不过分......
推荐链接:
【周易90秒】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是受《周易》的启示,还是受《圣经》的启示?
【周易90秒】在和白晋通信之前,莱布尼茨是否见到过伏羲八卦图?
孫福萬: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国际易学联合会学术部副部长
《论语易解》作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玩易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