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雕塑华章》(第二辑):何力平雕塑作品

艺术观潮 2020-10-20




编者按

经过一代代雕塑艺术家们的努力,雕塑已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坚实的丰碑。

功绩卓著的老雕塑艺术家们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刻苦,专注坚守,精益求精,将青春的热情和辛勤的汗水全部洋溢挥洒于热爱的雕塑艺术事业上。他们凭着灵巧而神奇的双手、认真而执着的热情、稳健扎实的雕塑基本功以及炉火纯青的娴熟技艺和饱满旺盛的创作状态,塑造重现了一个个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和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时刻,或恢弘壮观、或雄浑厚重、或潇洒飘逸、或轻盈秀美、或天真可爱。他们不仅创作出一大批内涵丰富、深得大众喜爱的贴近生活、讴歌时代、礼赞英雄的雕塑精品,而且身兼教育和培养雕塑后备人才的重任,使得我国雕塑事业后继有人,也使得优秀的雕塑技艺得以一脉相承、薪火相传。

为了讴歌老雕塑艺术家们默默无闻献身雕塑艺术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他们为我国雕塑艺术事业所做的卓越贡献,我编辑部在之前的出版基础上,推出《雕塑华章》系列精品集。除此以外,还于《艺术观潮》微信公众平台为入编此系列作品集的老雕塑艺术家们推出个人专题介绍,以便让更多的读者欣赏到他们的精品力作。

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何力平

He Liping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班,获硕士学位。长期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


主要成就:

1974—1978年参加《收租院》的复制再创作。

1981年《初生牛犊》获“全国第二届青年美术作品展”二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4年《新春乐》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并获省优秀作品奖;《小萝卜头像》落成于北京青少年活动中心。

1985年于四川美术学院陈列馆举办个人架上雕塑作品展 ;《球》入选“首届全国体育美展”。

1989年《生命船》《催命锣》《醉生梦死》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并获省优秀作品奖。

1991年参加“北京西三环艺术研究文献(资料)展第一回展”。

1993年参加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展览。

1994年《春华秋实》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0—1997年主持从事了大量公共艺术场所的方案设计,如《丰都鬼王石刻》(最大的摩岩石刻,获“大世界吉尼斯世界之最”)、《深圳海王神像》等。

1996年参加“敬畏生命——西南雕塑家雕塑联展”和“中国当代艺术第四回文献展”。

2000年分别参加“中国雕塑论坛”及“当代中国雕塑家作品展”;木雕《云》获“中国雕刻艺术节国际雕刻大赛”三等奖。

2001年《日暮黄昏》参加“中国北京延庆国际雕塑艺术主题公园展示会”并被永久陈列。

2005年参加“黄天厚土雕塑大展”;同年,应美国全美雕塑协会和华盛顿雕塑中心邀请,在美国做短期学术交流和访问。

2006年参加“雕塑百年——上海城雕艺术中心开馆展”及“和而不同——当代雕塑西南邀请展”。

2008年参加“中国姿态·海峡风——首届中国雕塑大展”“艺术慈善中国——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巡回展”。

2009年分别参加于重庆501当代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情境·重庆驿站——当代艺术大展”、中国美协主办的“雕塑百家联展”、中国雕塑杂志主办的“中国动力国际雕塑年鉴展”,以及“我们2009——黄桷坪年度艺术展”“2009中国(杭州)国际雕塑年鉴展”;同年,在重庆501艺术基地举办个人作品展;应邀参加“第三十五届日本东京都美术馆AJAC中国当代艺术家邀请展”;文章《为雕塑凿七个孔》发表于《中国雕塑》2009年第二期。

2010年专著《为雕塑凿七个孔——雕塑语言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1年应邀参加“清晰的地平线——1978年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2012年应邀参加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艺术·经典美术作品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雕塑学会主办的“中国雕塑百年作品展”。

2014年受邀参加由中国艺术节基金会主办、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支持、深圳市世纪中得文化艺术发展公司承办的首届“雅生活A&D计划——中国授权艺术与衍生品特展”,“回响——重庆美术60年”重庆美术馆新馆开馆展览,“2014—2015首届重庆·四川当代艺术跨年展”;专著《形的仪式——论雕塑本体》由时代出版社出版。

2015年应邀参加成都“我与你相遇——雕塑在银泰”雕塑展。

2016年作品《空境》应邀参加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共生共荣——2016中国雕塑邀请展”(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

2017年作品《泸沽湖的传说》《日暮黄昏之二》应邀参加“重庆名家名作展”。



自 述


对生命的真挚的体验和追求乃是我作品永远追随的主题。任何伟大的艺术是营养源同时又是沼泽地,艺术家应以独特的方式去体验生命并表达这种爱。生命的过程是运动的、耗散的过程,只有在与生命相随的运动过程中才能真正体验生命的真谛。因而,艺术创作过程就是生命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艺术作品就是生命存在的结晶。





《初生牛犊》

青铜

53cm×39cm×17cm

1980年

获“全国第二届青年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中国美术馆藏



本土雕塑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地域特色和魅力的营造。也许不少雕塑家并没刻意想到地域性的问题,但是他们的作品常常客观地展现了这种地方的特色,例如,我们看到四川美术学院何力平的作品,就会想到四川,想到那个有独特地域魅力的地方。

实际上,何力平对四川雕塑的地方性问题是有特别认识的:

“五四以来,整个中国的雕塑非常西化,用西方的框架来看待中国的雕塑,比如有人谈千手观音,认为没有必要这么多手。我觉得千手观音做得特别好,不是一种技术上的、手艺上的东西,否认千手观音就在于用一个框架看问题,没有用自己的观点。雕塑家首先是一个人,首先是一个接受中国文化的人,在骨子里是东方式的。比如四川雕塑家强调一种手艺性,可能觉得很保守,雕塑家通过这个过程来体验,没想到要惊天动地,想的是对人生、对生命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作品。中国雕塑向什么方面发展,不是理论而是一种体验。”(《雕塑与当代文化》,《艺术潮流》杂志,1997年4月第8页)

何力平正是基于他对传统、对四川这个地域的理解和体验,创作了《鬼城系列》,作品里浓烈、深沉的文化意味,使它像沉埋地底的古酒。


孙振华

深圳雕塑院院长

著名美术评论家



《鬼城系列·日暮黄昏之一》

65cm×40cm×20cm

1988年



《鬼城系列·日暮黄昏之二》

65cm×30cm×18cm

1988年



《鬼城系列·幻影》

青铜

56cm×25cm×25cm

1990年



《鬼城系列·黄泉路》

85cm×40cm×25cm

1991年



《鬼城系列·老船》

青铜

70cm×32cm×32cm

1996年



《鬼城系列·远古之舟》

青铜

68cm×25cm×17cm

1996年



《鬼城系列》别具匠心地大量借鉴了民间建筑、器具雕花工艺及各种日用器皿造型特征,这些源远流长的造型形式中积淀了中华民族审美历史的精华。从历代木雕的情节性故事表现和现代心理意识流程的研究中,何力平开始实践他的根据“灵魂”和心理表现之需,打乱传统时空流程似特殊情节选择和处理的“新叙事语言”观念,本着对蕴含着历史及民族文化内蕴的心灵感应及直觉颖悟的高度重视、对社会及历史的深沉体验、对从小耳濡目染的鬼神形象和故事中那复杂而幽微的生命意味的体会以及“现代艺术”中的空间处理与抽象、象征手法的运用,使《鬼城系列》在神秘、奇崛、荒诞与幽默之中呈现民族艺术智慧的光辉,闪耀中西融合的独特风采。何力平的雕塑意象是独特的,何力平的雕塑语言是独创的,何力平的雕塑观念及思路也是独立的,它们绝不与人雷同。

林木

著名美术评论家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壳》

青铜

59cm×35cm×18cm

2007年



《大河流淌》

青铜

137cm×42cm×17cm

2008年



《融入》

汉白玉

54cm×27cm×65cm

2008年



《私语》

汉白玉

97cm×42cm×21cm

2009年



《寻找桃花源》

青铜

136cm×65cm×25cm

2010年



《幸福的思想者》

青铜

74cm×40cm×38cm

2010年



《梦的空间》

青铜

85cm×68cm×44cm

2010年



《空境》

青铜

55cm×52cm×49cm

2011年

参加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共生共荣——2016中国雕塑邀请展”

(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



《泸沽湖的传说》

青铜

66cm×16cm×26cm

2012年



《梦之云》

青铜

72cm×27cm×28cm

2012年



《逃·之二》

青铜

85cm×40cm×46cm



长期以来,何力平总在思考中国雕塑的走向。照他的看法,我们从二、三十年代起降格地引进西方古典主义雕塑语言,中断了中国传统雕塑自身的发展。85新潮美术的成就主要在绘画方面,中国同代雕塑现在仅刚刚起步。为推动其发展,固然要借助世界各民族古今雕塑语言,但更重要的是研究中国传统雕塑,弥合断裂,使中国现代雕塑真正获得发展的基础。他的《鬼城系列》便是基于这一构想的艺术探索。由于动机来自他对传统文化刻骨铭心的感受,他仿佛找到了创造力爆发的火山口,数月之内竟做了上百件小稿,两年过去,完成了几十件木雕及铸铜。在雕塑家们被金钱和雇主弄得心猿意马的年头,何力平兀自沉醉于艺术和鬼的领域。


王林






更多精彩文章 ☟☟☟



■ 《雕塑华章》(第二辑):鲍骞雕塑作品

■ 《雕塑华章》(第二辑):刘巽发雕塑作品

■ 《雕塑华章》(第二辑):严友人雕塑作品

■ 《雕塑华章》(第二辑):孙锡麟雕塑作品

■ 《雕塑华章》(第二辑):孙贤陵雕塑作品

■ 《雕塑华章》(第二辑):徐立忠雕塑作品

■ 《雕塑华章》(第二辑):齐子春雕塑作品

■ 《雕塑华章》(第二辑):唐大禧雕塑作品

■ 《雕塑华章》(第二辑):王官乙雕塑作品

■ 《雕塑华章》(第二辑):罗耀辉雕塑作品

■ 《雕塑华章》(第二辑):龙德辉雕塑作品

■ 《雕塑华章》(第二辑):桢之珍品——周国桢雕塑作品

■ 《雕塑华章》(第二辑):焕然有章——刘焕章雕塑作品

■ 我与自然的对话——薛继斌水彩写生

■ 德劭艺高 为人师表|我所认识的徐世政老师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王洁水彩画作品集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包蕾水彩画作品集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平台发表之图文,均经版权人授权同意方予以发布(个别转载文章已注明“图文来源:XXXX”或“本文转载自XXXX”)。为了尊重和保护版权人的权益,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另,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均出于为大家提供更广阔的艺术交流空间和扩大大众鉴赏的受众面之非商业性目的,如有不妥之处或涉及其他问题,敬请作者谅解并来电或留言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