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影华章——石少华摄影回顾展
『纵观艺术之态 尽享艺术之美』
Throughout the State of Art
Enjoy the Charm of Art
《红色娘子军》
革命现代舞剧
46×40.5cm
1970年
彩色照片
中国美术馆藏
为纪念中国老一辈革命艺术家石少华先生诞辰100周年,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韶影华章——石少华摄影回顾展”于2018年8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展是“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也是“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展览前言中写到,石少华先生的摄影创作成熟于硝云弹雨的烽火岁月。像鲁迅倡导的新版画一样,石少华先生将手中的相机当作武器,以拍摄的新闻图片作为载体,在民族危亡之际走到大众前面,为救亡图存而呼唤和抗争。抗战,让艺术回到了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上,石少华先生的摄影作品一次又一次地把艺术创作“题材”的意义凸现出来。用照片直接呈现战争,努力唤起广大民众的民族自尊。摄影家对艺术的严谨态度和对生活的真实把握,使得他的作品经过漫长岁月,至今仍然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堪称不朽之作。石少华先生以艺术生命的光华为民族留影,为时代留影,为人民留影,为党的事业记录辉煌的篇章。他的一生,为中国摄影的宏伟大业而呕心沥血,为国家、为民族大义的弘扬而矢志不渝,印证了老一辈艺术家卓越的艺术精神。斯人已逝,精神犹存。值此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国美术馆举办“韶影华章——石少华摄影回顾展”是对这位革命艺术家最好的纪念。
回望中国文艺史,一代代文艺工作者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心怀祖国人民,响应时代召唤,追求艺术理想,创造出中国文艺事业的灿烂成就。石少华先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中国杰出的摄影艺术家,和沙飞、吴印咸并称为解放区三大摄影家。从事摄影工作60载,石少华先生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摄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拍摄了大量的新闻照片,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革命活动,反映了解放区军民英勇战斗的光辉事迹。主要代表作有《毛主席和小八路》《毛主席与杨家岭农民谈话》及《白洋淀上的雁翎队》《地道战》等系列作品。这些作品是他在战争年代里深入生活,通过与广大指战员一起战斗,敏锐捕捉典型形象的产物,是作者高度的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相结合的结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载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本次展览是对石少华先生投身摄影事业最全面的一次艺术回顾,充分、客观地呈现了先生的摄影艺术历程。
石少华祖籍广东番禺,1918年出生于香港,5岁时随父母回广州定居。1938年初,石少华经八路军、新四军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的介绍,从香港奔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抗大高级军事政治研究队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石少华作为抗大先遣队摄影记者随校迁往晋察冀边区,随即被调往冀中开创摄影工作,由此与中国摄影事业结下60年的不解之缘。在抗日战争期间,石少华深入敌后,多次化险为夷,其“六进白洋淀”的经历早已成为摄影界的佳话。他用相机真实记录了“水上抗日武装——白洋淀上雁翎队”的发展壮大过程,通过《地道战》等作品生动呈现了人民战争的历史风采。在他的镜头里,人物形象朴实无华,而蕴于其中的硝烟和艰险,至今依稀可辨。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下的摄影事业不断发展。石少华先生长期主持新闻摄影工作,后来又成为全国摄影界的主要负责人。他先后参与筹建了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中国图片社、新华社摄影部、中国照片档案馆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前身——中国摄影学会,为中国摄影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时期,他的工农兵人物、工农业生产、城市景观等系列作品,具有社会主义的符号特征。烙印在一代人文化记忆中的革命样板戏,也有不少经典剧照出自石少华先生的镜头中,成为永恒的瞬间。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嘱托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使命、牢记职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党和人民一道,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此次展览举办期间,石少华先生的家属将珍藏多年的石少华不同时期摄影作品200幅捐赠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吴为山馆长表示,家属慷慨捐赠的义举,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寄语的践行,更将会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带动意义,他们所传承的奉献精神将与石少华先生的作品一起永载史册!
《节日的礼花》
北京
33×49cm
1961年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毛主席和小八路》
延安
55×37.2cm
1939年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毛主席与杨家岭农民谈话》
延安
37.3×55cm
1939年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周恩来抱病参加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在第一次会议上
做他的最后一次
《政府工作报告》
19×15cm
1975年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朱德总司令在天安门广场阅兵》
北京
55×39.8cm
1949年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前 言
石少华先生是我国老一辈杰出的摄影艺术家、新中国摄影美学的实践者和阐述者;他还是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摄影工作的开拓者之一,亲历、见证并记录了“地道战”、“地雷战”等华北平原大地上真实发生过的抗日事迹。他用朴素而生动的黑白影像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各个重要历史时刻。观看他的摄影作品,犹如品读一篇视觉化的史诗,一幅幅珍贵而令人熟悉的画面,使石少华先生同他的作品一起,深深地镌印入中国摄影史册。
石少华先生的摄影创作成熟于硝云弹雨的烽火岁月。战争年代他深入战地釆访,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记录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革命活动,反映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英勇战斗、生产建设、民主生活,《毛主席和小八路》《地道战》等作品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像鲁迅倡导的新版画一样,石少华先生将手中的相机当作武器,以拍摄的新闻图片作为载体,在民族危亡之际走到大众前面,为救亡图存而呼唤和抗争。他六进白洋淀,与雁翎队员同吃、同住、同战斗,在共同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中拍摄了《白洋淀上的雁翎队》系列照片。抗战,让艺术回到了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上,石少华先生的摄影作品一次又一次地把艺术创作“题材”的意义凸现出来。用照片直接呈现战争,努力唤起广大民众的民族自尊。摄影师对艺术的严谨态度和对生活的真实把握,使得他的作品经过漫长岁月,至今仍然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堪称不朽之作。
摄影术是舶来品,而我国摄影艺术从无到有,发展曲折。石少华先生在拍摄诸多佳作的同时,为党领导下的摄影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从1940年到1948年,石少华先生在华北敌后共办了9期摄影训练班,培养了240多名学员,其中一部分成为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摄影事业的骨干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石少华先生长期主持新闻摄影工作,后来又成为全国摄影界的主要负责人。他先后参与筹建了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中国图片社、新华社摄影部、中国照片档案馆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前身——中国摄影学会,为中国摄影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石少华先生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在理论上卓有建树。他晚年出版的《摄影理论和实践》《摄影工作散论》是他历年发表的文章和讲话选编,集中体现了他的理论思考。
“解放十年前后,山河万里金瓯,工农服务上镜头,留下革命春秋。”郭沫若的这首诗展现了石少华先生这位革命摄影家不凡的一生。八十载,风雨兼程;八十载,光影随行,石少华先生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摄影事业,用影像记录了历史变迁,用镜头见证了时代发展,倾尽一世润育桃李,使神州大地尽芳菲。
值此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国美术馆举办“韶影华章——石少华摄影回顾展”是对这位摄影前辈最好的纪念。石少华先生对摄影艺术的造诣,不仅体现在新闻摄影,同时在人像、风光、舞台摄影等方面都有极深的功底。他的作品题材广泛,表现形式新颖多样,具有真实、自然、生动、质朴的特色。此次展览的举办得到了摄影领域研究专家、学者和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使得展览成为对石少华先生最全面的一次艺术回顾,充分、客观地呈现了先生的摄影艺术历程。
石少华先生以艺术生命的光华为民族留影,为时代留影,为人民留影,为党的事业记录辉煌的篇章。他的一生,为中国摄影的宏伟大业而呕心沥血,为国家、为民族大义的弘扬而矢志不渝,印证了老一辈艺术家卓越的艺术精神。斯人已逝,精神犹存。在石少华先生高尚艺术情操的感召与影响下,其家属将珍藏多年的石少华先生不同时期摄影作品共计200幅,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家属慷慨捐赠的义举,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寄语的践行,更将会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带动意义,他们所传承的奉献精神将与石少华先生的作品一起永载史册!
祝展览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2018年8月
《冰上“土坦克”军事训练》
冀中
40×50.5cm
1944年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大生产》
冀中
49.5×31cm
1942年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大生产运动中的八路军》
河北
38.5×49.5cm
1944年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地道洞口在哪里?》
冀中
37×48cm
1943年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杜伦亲历地道战》
冀中培里村
55×41cm
1944年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飞檐走壁》
冀中
33×49.5cm
1943年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民兵从地道转入地面工事伏击敌人》
冀中
49.×36.5cm
1943年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水上游击队》
冀中
37×48.5cm
1944年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天安门广场上接受检阅的解放军步兵》
北京
55×41cm
1949年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夏季捕鱼》
冀中
36.5×55cm
1943年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雁翎队攻克赵北口大据点》
冀中
41×55cm
1944年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雁翎队在荷花淀集会》
冀中
35.5×49cm
1943年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在地道交叉口的游击队员》
冀中
36×48.5cm
1943年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
冀中
59.5×38cm
1940年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1、8、9号厅
展览时间:8月23日到9月2日
(周一闭馆)
图文来源:中国美术馆
感
谢
阅
读
更多精彩文章 ☟☟☟
■ “刘开渠与中国美术馆”展览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 “能量——改革开放40年山东美术发展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平台发表之图文,均经版权人授权同意方予以发布(个别转载文章已注明“图文来源:XXXX”或“本文转载自XXXX”)。为了尊重和保护版权人的权益,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另,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均出于为大家提供更广阔的艺术交流空间和扩大大众鉴赏的受众面之非商业性目的,如有不妥之处或涉及其他问题,敬请作者谅解并来电或留言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