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美术馆:将美传播到底︱美在河山——中国美术馆藏风景题材作品展(1949—2018)开幕

艺术观潮 2021-09-26

『纵观艺术之态  尽享艺术之美』


Throughout the State of Art  

Enjoy the Charm of Art  




主办单位︱Host

中国美术馆


展览时间︱Exhibition Date

2019年1月22 日—2019年2月24日17:00


展览地点︱Exhibition Venue

中国美术馆一层1—11号展厅


1月24日上午,笔者来到中国美术馆,只见馆外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馆内新年展的布置红火吉祥,处处洋溢着中国新年的浓厚氛围,一派喜庆祥和。




自1月22日“美在河山——中国美术馆藏风景题材作品展(1949—2018)”开展以来,已经吸引了一批消息灵通的观众前来观展。展览现场,随处可见,上至老者,下至孩童,无不驻足细细观赏,沉浸其中。



中国美术馆作为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肩负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典藏大家艺术精品、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促进当代艺术创作、打造美术高原高峰、惠及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职责。近年来中国美术馆以深化“典藏活化”系列展览为脉络,陆续策划了“人民的形象”、“江山多娇”、“中华民族大团结全国美术作品展”、“花开盛世——中国美术馆藏花鸟画精品展”、“中国美术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展: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东方风来满眼春——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展(1978—2018)”等一系列紧扣时代主题的美术展览项目,使“典藏活化”渐渐成为公众心中的一个闪亮的品牌。


一直以来,中国美术馆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努力发挥自身美育功能,为人民传播美、奉献美。正如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说:“中国美术馆是典藏美、展示美、传播美的中心,拥有超过10万件馆藏作品,以馆藏精品为核心,深入挖掘展览主题和文化价值,让公众尽享‘美术之美’,让美的力量汇聚在人民心中,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也正是基于对“美”的不懈追求,中国美术馆近两年也相继推出了“美在生活——全国写生艺术展”(2017年1月24日至2月18日)、“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2017年12月21日至2018年1月28日)和“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馆藏书法精品展”(2017年12月28日至2018年3月12日)等以“美”为核心的主题大展。其中,“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和“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馆藏书法精品展”展出时,中国美术馆观众参观量屡创新高、采取加快安检速度、延时闭馆、延长展期等举措以满足不畏严寒排队观展的观众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的火爆场面至今还令人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美在生活——全国写生艺术展”展厅一瞥


“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海报


“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中国美术馆门前排队盛况


在己亥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为了满足更多观众的观展需求,中国美术馆又隆重推出“美在河山——中国美术馆藏风景题材作品展(1949—2018)”,作为向广大观众的新春献礼,精心梳理并遴选馆藏新中国以来由215位艺术家创作的风景题材美术作品251件,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雕塑等艺术门类,以“美在河山”为主题,分成“民族精神”、“山川巨变”、“古都新貌”、“北国风光”、“青山妩媚”、“山川不朽”六大篇章,一方面旨在歌颂和展示祖国大好河山及壮美风光,另一方面旨在反映和凸显中国美术家扎根生活、取材自然的美好心灵和精神追求。此次展览不仅拉开了中国美术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系列展览的序幕,更使观众徜徉于中国美术馆便可尽览祖国的大美河山。



建国以来,以表现山水、风景为题材的创作层出不穷,艺术家们面对新山河,感念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气象。以写生为基础,结合传统山水画的程式,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力;借鉴西洋画的光色,使得中国传统的“青绿”和“水墨”焕发出异彩;以建设者奋斗的形象与梯田、防沙林、矿山等新景象同构,创造了山水画的新审美、新形式。这些作品,为有着深厚、悠长的中国山水画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黄宾虹“浑厚华滋本民族”的水墨气象,傅抱石“待细把江山图画”的淋漓与磅礴,潘天寿“强其骨”笔墨之下的雁荡山花,刘海粟云海苍苍的泼墨黄山,吴作人视野里的黄河急流,李可染万山红遍的壮阔雄厚,朱德群色光交融的朦胧之美,吴冠中点线面构成的形式乐章,苏天赐太湖春晓的东方色韵,靳尚谊笔下的现实山川……以及当代诸多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艺术家们多彩纷呈的经典之作。


1月22日,“美在河山——中国美术馆藏风景题材作品展(1949—2018)”正式对外展出。1月24日上午10点,中国美术馆于7层学术报告厅举行新闻会。新闻会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副馆长张晴、典藏部主任何琳、副研究馆员魏祥奇等一起出席了新闻会。



吴为山馆长就此次展览的策展初衷、展览主题及展览亮点向各媒体作了详尽的介绍:“本次展览的学术策划,以神州大江南北不同风光为透视散点,以时代变迁为观察原点,以美为纽带,以爱国主义为创作核心,形成展览的整体格局。“民族精神”、“山川巨变”、“古都新貌”、“北国风光”、“青山妩媚”、“山川不朽”六大篇章, 篇篇关联,皆以物传情,以美言志,以山河壮丽赞美祖国,赞美时代。通过展示七十年以来艺术家的不懈追求,不断创新,歌颂党的文艺路线的正确引领,歌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文化自信。”


“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质、提炼生活蕴含的真善美,从而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

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息,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一个国家的发展前行,离不开文化的呵护滋养。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摘录



美在河山

 

河山之美,在于自然伟大的构造。

河山之美,在于不同时代人对自然的再造。

河山之美,在于艺术家表现自然时对美的创造。

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以自己的画笔描绘了祖国的自然风貌,在海洋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的不同背景下,谱写了一部丰富多彩的美的史章。这些留存下来的经典作品,不仅将自然的神形刻划得入微入骨,更熔铸了艺术家们的人文理想、诗性情怀。它见证了不同时代的审美,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也诠释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创作规律;为世世代代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在这片诗意所栖的大地上,呈现了美的形式。

今年是伟大祖国七十华诞,回顾七十年来中国美术走过的道路,可以用“继承”与“发展”二字概括。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扎根现实生活,创造艺术经典,在创新中体现融合的力量,在融合中彰显传统的价值,弘扬时代的精神。

建国以来,以表现山水、风景为题材的创作层出不穷,艺术家们面对新山河,感念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气象。以写生为基础,结合传统山水画的程式,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力;借鉴西洋画的光色,使得中国传统的“青绿”和“水墨”焕发出异彩;以建设者奋斗的形象与梯田、防沙林、矿山等新景象同构,创造了山水画的新审美、新形式。这些作品,为有着深厚、悠长的中国山水画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己亥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美术馆从馆藏作品中梳理并遴选出251件,分成六大篇章,以“美在河山”为主题,用“美”,向广大观众致以问候!也为中国美术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系列展览开启序幕。

本次展览的学术策划,以神州大江南北不同风光为透视散点,以时代变迁为观察原点,以美为纽带,以爱国主义为创作核心,形成展览的整体格局。六个篇章,篇篇关联。从北国风光、青山妩媚,到古都新貌、山川巨变,再到山川不朽、民族精神,皆以物传情,以美言志,以山河壮丽赞美祖国,赞美时代。通过展示七十年以来艺术家的不懈追求,不断创新,歌颂党的文艺路线的正确引领,歌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文化自信。

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传统美学思想,到今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我们可以看到广大艺术家对自然的认识和态度,已经从文人士大夫的怡然与逍遥,升华到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历史担当。从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探索,到李可染的“为祖国河山立传”,我们可以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家们已从对创作的艺术性追求,升华为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这是爱国主义的筋骨,是渗透于艺术家灵魂深处的道德力量,是自然、生活赋予艺术家情感的温度。

展览中,我们通过作品可以看到,黄宾虹“浑厚华滋本民族”的水墨气象,傅抱石“待细把江山图画”的淋漓与磅礴,潘天寿“强其骨”笔墨之下的雁荡山花,刘海粟云海苍苍的泼墨黄山,吴作人视野里的黄河急流,李可染万山红遍的壮阔雄厚,朱德群色光交融的朦胧之美,吴冠中点线面构成的形式乐章,苏天赐太湖春晓的东方色韵,靳尚谊笔下的现实山川……以及当代诸多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艺术家们多彩纷呈的新作。

综上所述,本次展览,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春花秋月、冬雪夏云,可谓“江山如此多娇”。即使《二十四诗品》,也不能充分形容其美。

春天来了!藏于中国美术馆的十多万件作品都是美的种子,在新时代温暖的阳光下、清新的空气中,都将不断发出新绿。典藏活化系列展,也必然为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再添美的生姿!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二O一九年一月二十一日



第一篇章:民族精神

(1号厅)

展示的是齐白石、贺天健、李可染、傅抱石、石鲁、朱德群、吴冠中、朱乃正、周韶华等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创作,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年来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这些经典之作,既融入了传统文化思想史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又融入了艺术家所感受到的时代精神气象,其宏伟风格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朽。如果说我们将风景的概念细化为自然风景、人文风景、历史风景和精神风景,这些作品则弥合了四者的边界,熔铸为时代和民族精神之魂。


《锦绣河山》贺天健

纸本水墨设色/149.4×360.7cm

1952年



《黄山白岳》黄宾虹

纸本水墨设色/68.8×30cm

1954年



《鱼鹰小舟》林风眠

纸本水墨设色/31×34.5cm

1961年



《红岩》钱松岩

纸本水墨设色/104×81.5cm 

1962年



《东方欲晓》石鲁

纸本水墨设色/83.6×65.6cm

1962年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李可染

纸本水墨设色/69.5×45.5cm 

1963年



《硃砂冲哨口》陆俨少

纸本水墨设色/108.5×67cm

1979年



《青海长云》朱乃正

布面油彩/160×140cm

1980年



《狂澜交响曲》周韶华

纸本水墨设色/80.5×93cm

1981年



《春雪》吴冠中

纸本水墨设色/69×135cm

1983年



《早春》苏天赐

布面油彩/60×109cm

1988年



第二篇章:山川巨变

(2、4、10号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艺术家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之中。他们到火热朝天的建设工地写生,深入边疆腹地写生,创作了大量反映工业、水利建设场景的精品力作,描绘和表现社会主义祖国的大好河山,奠立了美术创作伟大成就的坚实基础。

吴作人、石鲁、梁永泰、关山月、傅抱石、钱松岩、晁楣、黎雄才、谢瑞阶、艾中信、冯法祀、胡善馀等前辈艺术家经典作品,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展示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光辉业绩和英勇气概。谨以这些史诗性的风景画作品,向伟大的建设者们致敬,向英雄致敬!


《新安江大坝建设工地》胡善馀

布面油彩/64×54cm

1950年



《通往乌鲁木齐》艾中信

布面油彩/100×400cm

1954年



《三门峡工地》吴作人

布面油彩/118×150cm

1956年 



《待细把江山图画》傅抱石

纸本水墨设色/100×111.5cm

1961年



《在新开垦的土地上》钱辛稻

布面油彩/70×120cm

1962年



《北方九月》晁楣

纸本套色木刻/40.4×60.2cm

1963年



《绿色长城》关山月

纸本水墨设色/144.5×251cm

1974年



第三篇章:古都新貌

(3号厅)

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故宫、天坛、颐和园、古城楼等,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首都,首先对北京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建设:衔接了古典样式和现代主义结构的苏联式建筑,又融入了我们自身民族风格的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成为新北京的新样貌。今天,北京更是建设了鸟巢(国家体育场)、水立方等新的地标性建筑,使这座有着三千年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古都,不断焕发着新的光彩。

古元、王琦、周令钊、颜文樑、黎冰鸿、李瑞年等艺术家的创作,切片式地展现了首都北京在古今交汇时的风采。


《北京天安门》周令钊

纸本水彩/21×37.7cm

1950年 



《祈年殿》关广志

纸本水粉/55×37cm

1951年



《长安街》胡善馀

布面油彩/58×35.5cm

1963年 



《荷塘》李瑞年

布面油彩/55×80cm

1979年



《大北京·老城墙》许江

布面油彩/180×180cm

2001年



《“新北京”系列之鸟巢》康剑飞

纸本水印木刻/97×177cm

2008年 



《二零一五年九月三日》陈坚

纸本水彩/200×150cm

2016年



第四篇章:北国风光

(5号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着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地理上有南北之分、有东西之分,在地势上有西高东低、阶梯状分部的特征,以至于很多山脉与河流都是呈东西、东北到西南的走向,尤其是阿尔泰山、天山、喜马拉雅山、阴山、昆仑山、秦岭、长白山、太行山脉,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等,皆极具有恢弘磅礴的气势。

中国山水画素有南方山水和北方山水之分,南方山水景物粲然,平淡天真,而北方山水则壮阔伟岸,雄奇险峻。展览中赵望云、方济众、何海霞、罗尔纯、靳尚谊、妥木斯、刘巨德等艺术家的代表性创作,呈现了北方名山大川的雄阔之气,边疆大漠的寂寥、黄土高原的浑然、太行山的浩然,可谓诠释了山川不朽的精髓。这些山川之貌,也象征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崇高和不朽。


《华山西峰》亚明

纸本水墨设色/28×34.1cm

1960年



《天山映雪》梁栋

纸本水彩/28.7×39.5cm

1962年



《莫高窟南端》赵延年

纸本水彩/39×27cm

1978年 



《陕北高原》靳尚谊

纸板油画/27×39cm

1990年



《黄土高坡》燕飞

布面油彩/82×100cm

1992年 

 


《新疆之春》罗尔纯

布面油彩/70×80cm

2006年



《太行九曲》王克举

布面油彩/186×160cm

2007年 



《后草地》刘巨德

纸本水墨设色/69×139cm

2016年



第五篇章:青山妩媚

(6、7、8、9号厅)


北方山水雄浑,南方山水秀丽。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谈到五代时期山水画大家董源“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与北国风光的崇高感相较,南方山水更有着温情脉脉的人间情味。

无论是四川蜀地的峡江之奇幻,还是雁荡山的雄奇朴茂之势、黄山云海的瑰丽壮观,都与北方风景的苍茫之境截然有别。如果说北方多山石的话,那么南方则是草木繁盛、郁郁葱葱,尤其是湖山掩映的光和色,使万物焕发着勃勃生机。

黄宾虹、潘天寿、刘海粟、吴冠中、林风眠、庞薰琹、苏天赐等享誉画史的名家的代表作品,通过西湖的幽静玄妙之色、漓江的烟雨迷蒙之景、江南水乡的世外桃源之象,构成了中国文化追求性灵之优美的精神意象。


《富春江》郁风

纸本水墨设色/30×30cm

1960年 



《记写雁荡山花》潘天寿

纸本水墨设色/150×359.6cm

1962年



《雨后山更青》周令钊

纸本水彩/26.6×38.6cm

1962年



《大江东去》鄷中铁

黑白木刻版画/87.5×55.8cm

1963年



《大地回春》林丰俗

纸本水墨设色/149.5×93.5cm

1979年 



《春风》力群

纸本木版套色/39×39cm

1980年



《洱海边》李瑞年

布面油彩/73×130cm

1980年



《桃花簇拥的山村》苏天赐

布面油彩/40×50cm

1994年



《庄稼地》钟蜀珩

布面油彩/140×180cm

2004年 



《太湖梅》乔十光

大漆、木板/96×180cm

2009年 



《疾风三号》闻立鹏

布面油彩/162×260cm

2015年 



第六篇章:山川不朽

(11号厅)

新中国风景画创作中,除了描绘和表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场景以外,还有再现毛泽东诗意和描绘革命圣地的主题性创作。这些画作着意于对自然景物的摹绘,但更着意于对革命历史的光辉岁月的追忆,以至于这些风景具有了历史主义的气质。

颜文樑、宋文治等艺术家以南湖、瑞金、古田为题的画作,向观者揭示了即使是一片看似平常不过的景物,也能够成为我们探寻历史空间的通道。艺术家要将革命圣地的崇高感、庄严感呈现出来,形成一种稳定的纪念碑式的视觉质感,最终成为观者感怀革命历史的基点。


《南湖》颜文樑

布面油彩/35×68cm

1964年 



《忽报人间曾伏虎》张凭

纸本水墨设色/145×95.5cm

1964年 



《古田光辉染层林》王路

布面油彩/75.5×120cm

1973年 



《雨后复斜阳》陈树东

布面油彩/200×120cm

2004年 



江山如此多娇,美在河山,美在人民心中,“美在河山——中国美术馆藏风景题材作品展(1949—2018)”,名家经典荟萃,珍贵真迹原作呈现,且很多作品均为首次与观众见面,不愧为中国美术馆春节期间为全国观众奉上的又一道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可以让大家过个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的别样中国年,相信此次展览的举办将会再次引发观展高潮。展期有限,机会难得,希望大家不留遗憾,抓紧时间观展。


观展小贴士

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观众可在参观当日凭有效证件入馆参观或提前一天预约参观。

大年初一,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和工作人员还将亲自为观众送“福”字,共贺新年。


义务导赏:

自展览开展之日起,中国美术馆还开通了义务导赏服务,每日导赏场次如下:

第一场:上午10:00开始

第二场:下午14:00开始

(如您错过以上时间,也可在一层大厅寻找志愿导赏员进行沟通)


春节期间开、闭馆时间:

2月4日(除夕):闭馆

2月5日至10日:正常开馆

开放时间: 9:00—17:00(16:0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更多精彩文章 ☟ 


■ 内蒙古美术馆|馆藏水彩作品

■ 异域风情|2018赵铁军捷克写生之旅水彩作品

■ 张得蒂: 用雕塑艺术凝铸灵魂

■ 中国水彩黄金时代 | 黄铁山、殷双喜谈水彩创作生态
■ 萌趣|叶宗镐水墨生肖

■ 巴蜀之韵|“匠心入木——李先海雕塑艺术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 2019水彩开年展|“风生水起——当代中国水彩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 祝贺李跃水彩作品个展圆满成功!

■ 刘云生 | 生命的礼赞

■ 民族情韵的视觉呈现——姚殿科作品欣赏

■ 回顾·总结·展望:2018中国美术馆这一年

■ 浴血淞沪 英魂永存——记十九路军陵园浮雕墙创作者李汉仪教授

■ 《雕塑华章》(第二辑)作品选

■ 《雕塑华章》(第一辑)作品选

■ 《影响中国美术发展之水彩篇》

■ 一本几年前的水彩画册

■ 匠心|中国当代雕塑名家系列精品丛书——喻平雕塑作品集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包蕾水彩画作品集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王洁水彩画作品集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平台发表之图文,均经版权人授权同意方予以发布(个别转载文章已注明“图文来源:XXXX”或“本文转载自XXXX”)。为了尊重和保护版权人的权益,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另,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均出于为大家提供更广阔的艺术交流空间和扩大大众鉴赏的受众面之非商业性目的,如有不妥之处或涉及其他问题,敬请作者谅解并来电或留言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