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彩陶系列专题(一)

艺术观潮 2021-09-26



编者按

界首彩陶,器型古朴厚重,刻画简洁生动,釉色流光溢彩,艺术实用兼备,享有“东方之秀”的美称。作为扎根安徽民间古老而纯朴的传统民间艺术,不仅是当地风土人情的真实写照和缩影,更是当地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和升华,具有独树一帜的、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因其独一无二的传统制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界首彩陶知多少?我们将以系列专题的形式为您系统介绍界首彩陶文化的古往今来。

下面就请跟随小编,一起来开启了解界首彩陶的神秘之旅吧。





背景介绍


界首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豫皖交界处,为暖温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的重要支流颍水穿境而过,而遍布颍河两岸的是岁月变迁下历经河水冲刷而沉积下来的黄胶泥土层。黄胶泥具有坚韧的弹性和可塑性,便于塑造千变万化的形态,而且烧制出的陶器胎质细腻,胎体厚重。这里的人们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凭着自己的生活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温和的气候特征,优渥的地理环境,匠心独具的人们,天时、地利、人和,孕育出了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的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瑰宝——界首彩陶。




吴冠中先生笔下的界首彩陶



界首彩陶简介



历史


界首彩陶历史上主要分布在安徽颍河界首段南岸,散布于13个村子,因每个村子的村民大都以冶陶为生,并且村子均以陶窑为名,因此,俗称“十三窑”,即:卢窑、魏窑、后魏窑、计窑、前计窑、朱窑、尹窑、高窑、盆张窑、田窑、沈张窑、韩窑、王窑,现属安徽省界首市田营镇管辖。



“十三窑”传统土窑生产风貌



风格


界首彩陶,又称三彩刻花陶,是中原与江淮地区陶文化的典型代表,更是我国陶瓷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历史悠久、工艺独特,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善和系统的民间陶器制作工艺技术。其工艺传承于唐宋时期的民窑,绵延流传于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经过近千年的发展,界首三彩刻花陶已逐渐演变为今天的三彩刻画陶。其承借唐三彩风格,根植于淳朴的乡村民风之中,不仅汲取了当地传统民间剪纸、木版年画、戏剧等民间艺术精髓,更继续秉承着地方民间传统制陶技艺,艺人们信手刻画,毫无雕凿之匠气,在制陶技艺中自成流派。



制作 


界首彩陶的制作采用手工拉坯、模印、刻划、剔花和彩饰等艺术技巧,通过民间艺人随心所欲、简练遒劲的笔触而呈现出生动传神的画面。在胎面的制作上,界首彩陶饰以两层化妆土,在刻画过程中表现出赭、黄或赭、白两种基本对比色;着色剂用料除了以铜、铁为主料外,还加入了石英粉,使其在烧制过程中与化妆粉土发生反应而产生彩陶的主体釉色绛红色,从而与白色化妆土对比形成了“红地白花”的独特风格。在刻画题材上,除以生活中的花、鸟、鱼、虫为创作对象外,还着重吸取了传统戏曲中的艺术元素,以一幕幕场景的形式加以表现,卢山义的"刀马人"系列是其代表;在烧制方面,界首彩陶制作先除潮,然后素烧,温度一般在摄氏700至800度,成品为砖红色的刻画陶,素烧后可以釉烧,即涂以含铅、二氧化硅、粉土的釉料后放入陶制的匣钵内,逐渐加大温度,达到摄氏1000至1050度,烧两天两夜,成品为红底白花的界首彩陶。随着时代的发展,界首彩陶的刻划题材也在不断丰富,除花鸟鱼虫外,诸如《破洪州》《战秦琼》《铡美案》等传统戏剧场景也被“搬”上了陶坛。在表现技法上,运用了剔、刻、刮等手法,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刻划主题更加鲜明。在装饰技法上,采用特殊的刻划工具,以刀、针代笔,剔、刻、刮并举,使画面产生黑、白、灰艺术效果,这一传统技艺在国内制陶界尚无他例



《满堂红》

界首彩陶

41cm×21cm

商标:中原十三窑



工序


练泥

陶土经过精选、粉碎、水中浸泡后,搅拌成为均匀、柔软、细腻的胎泥,再进行揉和。


拉坯

用旋转轮法传统手工技巧把整块泥料用手工拉制薄厚均匀,拉出自己设计的造型,上下协调一致,造型美观大方,这是制陶艺人多年功力才能学会的拉坯技术。






干燥

成型的陶坯放在凉室内通风处自然干燥。





修坯

待胎体半干时,修整光滑,采用旋转法用修坯刀修出需要的薄厚度。





施化妆土

粉土:用于三彩刻画坛罐的底色。

白土:用于三彩刻画坛罐的表面化妆土,是刻画线条不可缺少的过程。





刻花

用竹签在器皿造型外表刻画上不同的图案,然后用刮刀剔去花纹以外的部分。





配釉

以铅釉或无铅釉为主要原料,加以辅助材料用球磨机调和均匀。





烧制

素烧:把刻画好的陶器坛罐阴干后,进窑点火控制温度烧制。

② 釉烧:把配好调和均匀的釉料上制素烧过的坯胎外层,进窑点火烧制。






造型


在造型上,借鉴了青铜器、瓷器的诸多特点,更显古朴,而且多以圆形为主,一是源自于这里的民间风俗。“陶”有“掏”之谐音,“圆”有“团团圆圆”之寓意,二者结合,即为掏个团团圆圆。解放前,淮河中游一带盛行嫁娶之时女方必陪嫁一件三彩陶坛的习俗,圆形的陶坛上刻有牡丹、梅花喜鹊、莲花鲤鱼等内容,牡丹象征富贵、梅花喜鹊寓示喜上眉梢、莲花鲤鱼则有连年有余之意,这些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无不体现了当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二是圆形陶器要比其它形器的容量大,实用性更强,而且,在烧制过程中,圆形陶器不易变形。



《天球瓶》

界首彩陶

30.5cm×25cm

商标:中原十三窑



《富贵满堂》

界首彩陶

39cm×20cm

商标:中原十三窑



《福、禄罐》

界首彩陶

34cm×24cm

商标:中原十三窑



《福、禄、寿葫芦瓶》

界首彩陶

44cm×23cm

商标:中原十三窑



《喜瓶》

界首彩陶

38cm×20cm

商标:中原十三窑



界首彩陶遵循曲直结合、变化与统一的审美特色:轮廓线大量运用弧线,千变万化,极度夸张。侧面看,坛罐底部到颈部都是由弧线组成,充分彰显腹部饱满、丰硕的视觉效果。而颈部至口部则运用少许直线,与弧线映衬。这种以弧线为主、直线为辅的设计,可谓点到为止,恰到好处,从而体现曲中有直、柔中有刚的意蕴美,形成了界首彩陶统一、协调、均衡和安定的美感。另外诸如对黄金率的无意识应用、空间的处理、画面的布局等巧妙组合,创造出了界首彩陶独特的艺术个性。

界首彩陶也是当地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社会生活中不断观察、不断发现、不断提炼和不断创造的结晶;从单纯的摹拟刻划到综合的艺术创造,从偶尔的发现到熟练的掌握,如此反复实践,受到启发,得到规律,才归纳总结出创造美的原理。因此,界首彩陶的对称美、均衡美、装饰美,是源于生活、根植于本土的美的集合。



《十二生肖罐》

界首彩陶

27cm×33cm

商标:中原十三窑



《农家乐》(已售)



发展


界首彩陶扎根于纯朴的乡村民风之中,融汇了不同地域、不同工艺门类的艺术风格,虽历经千年,仍以其独特的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依然保持着古老纯朴的风韵,更形成了“器型古朴厚重,刻花简洁生动,釉色流光溢彩,艺术实用兼备”的艺术特征,具有独树一帜的、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形象地反映了我国民间艺术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审美趋向。为了保护和发展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瑰宝,2006年,界首彩陶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举措,不仅是对界首彩陶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也为今后界首彩陶更好的传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前景


近年来,响应国家号召,界首市委、市政府依托田营“十三窑”的制陶历史,高度重视界首彩陶烧制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开启了“彩陶特色小镇”建设,建立了“十三窑”窑址生态博物馆、界首彩陶博物馆、大师及名家作品专题馆、艺术家创作研发中心(闫玉敏工作室、闫玉敏艺术馆,赵梦工作室、赵梦艺术馆,张存世工作室、张存世艺术馆),彩陶制作室、教育体验室、国际学术交流展厅、彩陶文化风情街等,进行彩陶工艺传承及研发设计、人才培养及创业,同时进行彩陶艺术宣传及文化交流、开展互联网销售及会展交易、开发文化旅游及休闲观光,为重现和展示非遗精彩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不仅如此,2019 年故宫博物院举办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其中一个项目——涵盖文房用具、生活用品、特色美食、玉器、文化创意类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等10余类别的“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展”,即有界首彩陶亮相,展出了界首市国家级非遗界首彩陶传承人制作的界首彩陶作品,让“入宫”过年的人们见识了界首彩陶的魅力。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点评界首市国家级非遗界首彩陶传承人卢群山的彩陶卢氏茶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界首彩陶,以其古朴精美的造型及釉色而极具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更是馈赠珍品,曾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与外宾及外国政要、被多家艺术机构和彩陶爱好者收藏、也被作为民间工艺品畅销海外。



《秋实》(花器)

界首彩陶

48cm×26cm

商标:中原十三窑



《如意菩萨瓶》

界首彩陶

37.5cm×18cm

商标:中原十三窑



《梅瓶》

界首彩陶

38cm×17cm

商标:中原十三窑



如果您也同小编一样

被界首彩陶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那么敬请持续关注我们的

界首彩陶系列专题

我们将相继推出

界首彩陶作品专题

如果您有收藏和购买意向

请识别下方二维码和我们联系





艺术观潮微店

识别下面二维码购买






更多精彩文章 ☟ 


■ 第二届全国水粉画大展征稿通知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防万映·百影百千画”大型国防教育公益主题展演活动正式启动

■ 用雕塑吟唱民族史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系列展:“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作品展”开幕

■ 黄有维限量珍藏版书画超值收藏价520元!

■ 封思孝|融中西文化精髓创民族时代画风

■ 阿斯蒙迪|2019国际雕塑版画大展

■ 也许,她就是一条鱼

■ 足迹|付子龙水彩作品

■ 中国美术馆:将美传播到底︱美在河山——中国美术馆藏风景题材作品展(1949—2018)开幕

■ 内蒙古美术馆|馆藏水彩作品

■ 异域风情|2018赵铁军捷克写生之旅水彩作品

■ 张得蒂: 用雕塑艺术凝铸灵魂

■ 中国水彩黄金时代 | 黄铁山、殷双喜谈水彩创作生态
■ 萌趣|叶宗镐水墨生肖

■ 2019水彩开年展|“风生水起——当代中国水彩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 刘云生 | 生命的礼赞

■ 民族情韵的视觉呈现——姚殿科作品欣赏

■ 浴血淞沪 英魂永存——记十九路军陵园浮雕墙创作者李汉仪教授

■ 《雕塑华章》(第二辑)作品选

■ 《雕塑华章》(第一辑)作品选

■ 《影响中国美术发展之水彩篇》

■ 一本几年前的水彩画册

■ 匠心|中国当代雕塑名家系列精品丛书——喻平雕塑作品集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包蕾水彩画作品集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王洁水彩画作品集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平台发表之图文,均经版权人授权同意方予以发布(个别转载文章已注明“图文来源:XXXX”或“本文转载自XXXX”)。为了尊重和保护版权人的权益,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另,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均出于为大家提供更广阔的艺术交流空间和扩大大众鉴赏的受众面之非商业性目的,如有不妥之处或涉及其他问题,敬请作者谅解并来电或留言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