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光溢彩水云间——夏晓云的水彩艺术

艺术观潮 2021-09-26



夏晓云|Xia Xiaoyun


江苏江阴人。曾先后就读于苏州美专、中国艺术研究院、广西艺术学院中国水彩国际高研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访问学者。曾任江阴市书画院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江苏省水彩(粉)画艺委会委员,无锡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并获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江阴市书画院作品集——夏晓云卷》《水色无边——夏晓云水彩画作品集》(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多幅作品被国内外政府、学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作品获奖及入选情况:

2000年 水彩画《晨》入选“亚亨杯”全国书画精品大展。

2001年 水彩画《秋水》入选“红蜻蜓杯”全国水彩画展。 

2007年 水彩画《母子情深》获“中国宣传画竞赛”铜奖。

2008年水彩画《高原红》获“关注人口 共建和谐——全国美术作品展”入选奖。

2009年《1925年的记忆》《江阴港》获“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2011年水彩画《城市边缘》入选“第二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

2011年水彩画《人生》《瓴》两幅作品参加韩国“第8回公州国际美术展”;

2011年水彩画《满仓》入选“第11届日本国际水彩画大会巡回展”。

2012年作品《城市边缘2》入选“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作品展”,获美术类优秀奖;

2012年水彩画《海天之间》入选“庆祝建军8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暨第十二届全军美术作品展”。

2014年水彩画《致无尽岁月》获“庆祝建国六十五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并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5年《大江祭》作品获“丰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并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

2016年水彩画《航天梦》获“首届江苏省美术奖”提名奖。

2017年水彩画《大江祭 》获第三届江苏省“文华奖”。

2017年水彩画《致无尽岁月》获“第二届江苏美术奖”提名奖。

2017年水彩画《活着》 获“‘张浦杯’江苏省第三届农民画展”三等奖。

2018年水彩画《致无尽岁月》参加“静水深流——2018中国水彩研究优秀作品邀请展”。

2019年色粉画《唐韵》参加“2019粉画艺术(中国)年度展”获“品牌赞助奖”。





精彩水云间——读夏晓云水彩画

文/张晴(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夏晓云是勤奋的。遥想当年,我们同在苏州美专求学,他是我们班上最勤奋的同学之一。记得一次去同里和周庄写生,我每日一枕黑甜,酣睡不起,每每劳烦老师大驾叫我起床,催我快快出去画画。此时,夏晓云往往已画了一张《日出》和一张《风景》归来,我想他一定是在天亮之前就出门去写生了。两相对比,让我汗颜。从1986年毕业至今已是廿年,我已扔下画笔多年,而夏晓云一如既往地辛勤笔耕,从不间断他的艺术追求。能20多年如一日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坚持画到今天,这是一种精神。何谓精神?就是千百次地为着自己的理想去追索。何谓艺术?就是千百次的追索道路上探窥到的人生美景,点亮了心灵。

夏晓云是较真的。“废纸三千”(夏晓云的一枚闲章),只为画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他不光在艺术实践中磨练自己,也从理论层面上提高自己,从不同的艺术种类中寻找创作灵感,同时还注重研究当代艺术的语境,从中寻找水彩画创作的切入点。为了更好地理解水彩画的技法、把握其精髓,他研究水彩画的历史并撰文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他研究比对中国传统绘画,从而找到了水彩画与国画的契合点:“水彩画和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在工具、材料上是相似的,都是以水为媒介,有着对水的韵味和情趣的共同追求。”(夏晓云《谈谈水彩画及其发展前景》)画水彩要熟悉“水性”,要充分发挥水的作用,但水分在画面上有渗化、流动、蒸发的特性,而且会受空气的干湿度影响,很难拿捏。为此,夏晓云只得为难自己:七月流火,却时常作画时不开空调,为了不使水份过快蒸发。

夏晓云的画作是感人的。因为他的创作有灵感涌现,有真情流露,有人文关怀。苏轼论诗云:“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论画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追,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夏晓云深谙此道。“很多次,我珍惜着自然给予我的灵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从床上爬起,为的是捕捉住艺术女神留在我脑海中的瞬息想象。有的时候,我在散步的时候、与朋友聚会的时候、甚至在喝茶吃饭的时候,我都会停下来走向画桌。我真切地明白,自然给予我们想象力是多么的不容易,没有了想象,那么一切绘画都失去了它的意义。”(夏晓云《水彩画及其它》) 水彩画于夏晓云,是表达人生感悟的手段,是不离不弃的灵魂居所。在夏晓云的画作中,这种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是可读可感可赏的,故而观者能从他的画中找到共鸣,找到曾经有过的一种共同的记忆、思绪或心境。夏晓云又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他不将自我拘禁于象牙塔之中,他对水彩画的发展前景、对现代人的生活环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他提出了水彩画与家居装潢结合的想法,水彩画抒情、明快、轻松活泼,能让居室变得更优雅、舒适、恬静,让忙碌的现代人在斗室之中也能放飞心灵、神驰八荒、卧以游之。

从装潢专业走向水彩画创作,于夏晓云并不偶然。20世纪80年代的美术院校弥漫着纯艺术至上的思潮,哪怕是设计专业的学生,也会较着劲相互“攀比”绘画功底和创作实力。在这种氛围下成长和求学的夏晓云也不例外,绘画创作于他是一种内在的精神需求。而白墙黑瓦、活泼泼的水润江南本身又是天然图画,激发着夏晓云的创作欲望。水彩画与中国画精神的契合,也促使他选择了这一画种。夏晓云的水彩画笔墨酣畅、透明清澈、色彩鲜亮,空朦婉约的水乡风景,绚丽缤纷的似锦繁花,生动毕肖的人物写照,融进了他于砚田中勤恳耕耘多年得来的艺术感悟,融进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氤氲流畅,融进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水乡泽国的灵秀气息。每当读到夏晓云的水彩画,我的情绪仿佛被拉回到了当年学艺起点,待何日,我也会重拾画笔,重访大好河山,写尽经年心景。

夏晓云正在努力地突破自我,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在此也希望不久的将来,能看到他全新的艺术面貌,祝愿他在未来的艺术人生道路上更加水泽云绚,精彩无比,水色无边。



《江南遗韵》



《梦园》



《烟雨太湖》



《江湖海》



夏晓云,一位才思敏捷、情感赤诚的水彩画家。

江南温润的地理曾孕育出优秀的音乐家,也给予画家夏晓云以灵性。因此,赋予绘画作品以音乐品格,或者在音乐作品里悟出绘画的倩影,便成了他的追求。于是,他笔下烟波浩淼的归帆,演绎出心的灵动;明丽剔透的静物,编制出景的律动;质朴的人物透出时代的脉动。画风虽然写实,却不拘泥于自然主义,而是飘动着小夜曲般抒情的旋律,沉淀着画家深深的情感,并且成功地借助美丽的画面将其传递给了读画人,这或许他是最难得、最值得称道的了。

无疑,画家已经走在成功的道路之上,令人称羡,又适逢水彩艺术发展的大好时期,更何况自己又正当年,艺术之路在他面前的扩展肯定是不会有尽头的,不断到来的必定是那无限的风光。


评 / 关维兴

原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泊》



《港湾》



《正午》



《弯口》



《大江祭》



 夏晓云2013年来清华大学做访问学者,他是一个出奇积极上进的人,不管手里是啥事情都要理想化的去完成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样的完美主义的人一旦迷上水彩画一定是欲罢不能的,更不容易逃脱出来。水彩画更容易让人上瘾,是因为难于掌握的技法总是更容易引诱人去追寻,再熟练的人也难于完美和理想的表达。而完美主义者一定要在不可能的事情里去找可能,这就注定是件没完没了的事情。

所以我看到的夏晓云总是一个脚步匆匆、忙忙碌碌、停不下来的勤奋的人,他会利用每一个空闲时间争取表达他的未完成的想法,在大家一起外出写生的时候,他总是比大家早起一些,动作总是能快一步,最后的结果也就总是画作比大家多出不少。


评 / 高冬

清华大学副教授、美术研究所主任,亚细亚水彩画会秘书长,北京水彩艺术研究院院长




《起航》



《扬帆》



《船厂新姿》



 夏晓云是我的朋友,他在我的朋友中是一个十分独特的人。无论你与他分别多久多远,他的形象与表情却消散不去。只要你稍不小心,你对他的印象就像慷慨的铺就在你脚下的路,带你去与他交往的往事中。每到这个时候,我那被裹藏的心像一潭透亮的渊,清澈的可以看到彼此心的倒影。只要是三五朋友在一起,你便最多听到的是大家亲切的称呼“晓云”的名字。晓云不与人争,他把愤怒、不满与痛苦囚禁在他的心底。他常有一种违背自己来成全他人的释然。对这种违背,他也乐于平静的接受。无论什么人用极简的语言或是长篇高论,他都会耐心的听着,并将你的语言和高论在他的心中组合拼图成画面。在他的拼图完成前,请你别做出任何评判或下定结论,因为当晓云的拼图完成之后他自有定论。无论你讲的是清晰或者是模糊,是黑夜还是黎明,当他心中的拼图完成之后,心中便是明朗的。这是晓云,一个不与人争,也是不屑与人争的晓云。

晓云的作品清澈透明,他常常用湿画法,甚至是湿中湿的画法来表现烟云朦胧的江南景色。他有良好的艺术基础和个性的艺术追求,他的作品往往给我们带来新的气象和那跳跃的却又是稳健的,沉沉的水色朦胧的南国风情。他的作品是一个个细节精彩的综合,却又露出了整体浑然的华彩。以使得他的作品给人精致和谐,整体流畅的总体感受。他的作品有着中国传统水彩一脉相承的精神与风格,这里我用石涛先生的一句话共勉:“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天幅上换取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

愿晓云在求索着中再放光明!


评 / 周刚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主席



《高原红》



《准星在心》



《航天梦》



《强国梦·蛟龙远望》



2009年,夏晓云调入江阴市书画院,正式开启了自己水彩艺术的全新旅程,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也更多地认识和了解了他。

夏晓云是这样的一个守望者。是岁月告诉了夏晓云,你的守望从来就不会孤单,你的坚持绝不会被辜负,一如你的水彩始终不曾独行过。于是,夏晓云用他的作品《致无尽岁月》将自己的执着连同梦想一起送入了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这是江阴地区画家第一次入围全国美展。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最近省美协换届中他被选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水彩、水粉画艺委会委员,成为省内县级市唯一得此荣誉的人。这是对那个曾经一路寻师访友、执着前行的跋涉者最好的奖励。然而对于他来说,成功的喜悦是暂时的,行行复行行,永不停歇的探寻才是一个艺术家生活的常态。

我们祝贺夏晓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绘画风格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夏晓云一步一个脚印地精心构筑自己的理想境界和精神家园,他要用作品来证明一步步探索和走过的印记,所有的努力只为了当初的坚持。


评 / 陆庆龙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水彩、粉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农家一角》



《打工的母亲》



《底层》



《建设者》



在夏晓云画室,我看到几方闲章,对于画国画的人来说闲章再平常不过了,而对水彩画家的闲章我感到很新奇,信手拈来,一方“废纸三千”的闲章吸引了我。把玩闲章,品茗攀谈,我不仅感悟了画家对艺术的勤奋拼搏,而且也品读到了他不断求索的毅力。近二十年来,夏晓云正是凭着挚爱绘画的热情和笔耕不止韧劲,逐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绘画风格的道路。

夏晓云笔下的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是为家乡的山山水水创作的,江南的小桥流水,枫叶人家,亭台楼阁,田园山庄,无一不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用淡淡的画笔勾勒出如梦如幻的江南美景,使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恬美,心灵上也得到了一种深深的静化,我想如果没有作者“废纸三千”的反复探索,是不会有如此精美简洁的山水图画的。作者也正是以如此纯静的心灵创作着美丽家园的一幅幅图画。


评 / 王平善

艺术评论家、收藏艺术家



《致无尽岁月》



《岁月无声》



《沧桑》



《魅力海澜》



《遇见》



我参加过不少有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的研讨会,但今天这个研讨会真是一个非常接地气,很实在的研讨会,让我出乎意料。我是研究美术史,特别是国画方面比较多一点,水彩接触少。但今天看完展览,我的感受是夏晓云对水彩的理解和追求是在水彩风格民族化、表现题材地域性的方向上不懈努力的。他的江南水乡画得就非常有“中国派”、“江苏味”。具体说,他是非常善于发挥水彩的特性和优长的画家,并把水彩中与中国画相交融、相近似的部分不断强化和深化,形成了属于他个人的艺术语言体系。这一点很难得,也值得肯定,照此发展,他一定可以不断凸显自我风格和价值,而这种价值不是面貌上简单的与众不同,而是具有民族化风格、地域性内涵的水彩画。


评 / 黄戈

江苏省国画院副研究员、傅抱石纪念馆馆长助理



《整装》



《意大利印象》



《渔家小景》



国外写生



画的名字和画家的名字

文/夏坚勇(作家)


我的书房里有一幅水彩画,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几条泊岸的渔船如依如偎,取名《渔光曲》,作者夏晓云。

有懂画的朋友看了,说画的氛围感很强,因为从画面中可以看出来的震颤,水的波动,空气的透明,甚至还有画面外那个(或几个)踏着晨露懒洋洋地走来的船工。

我不懂画,但也感到画面有一种清澈的抒情意味。后来他的画看多了,便觉得看他的画有点儿像喝下午茶或假日阖家出去郊游,他的诗意不是诗人那种没边际也没着落的诗意,而是工薪阶层忙碌后的诗意,安宁、舒适,带点甜丝丝的温馨。藏在画面后面的画家则是一位敦厚而又有些品味的人物,态度很坦然,也很诚恳。虽然他的画中间也有思念、伤感和历史的怀旧,但色彩总是饱满而不张狂,体现出流畅的均衡感和秩序感。说到底,夏晓云只善于营造什么,从来不会去颠覆什么。

他常常叫我给他的画取名字。有一次,他画了足球场的一角,油漆斑剥的球门上挂着破烂的球网,一只打了补钉的足球静静地躺在草丛里,他问我看到了什么,我说看到孤独。于是那幅画就取名《孤独》—不光是足球的孤独,也是少年心灵的孤独。此后,我还为他命名了另外几幅画:《酷》《蹈浪》《格言的主人》。在这些画里,有序与诗意这样两个本来看似矛盾的方向被恰到好处地统一在一起,画家把某一瞬间无限地凸现出来,而诗意的本质其实就在于瞬间对永恒的启示。

也有我取的名字他不合意的,例如刘天华的那一幅,我取的名字大概叫什么《D弦上的忧伤》。他觉得太拗僻,没有用,也罢。

我给夏晓云的画取名字,大致就这么几幅。平心而论,这几幅都不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但在我来说,它们确实都曾经感动过我。更重要的是,它们让我走进了画幅后面的那个世界—关于空间的无限可能性和心灵的最大自由度。

随便说一句,夏晓云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幅水彩画:季节、色彩、气氛(甚至温度),还有那种扑朔迷离的润泽感。不少画家的名字都固执地指向某种艺术境界,请仔细体味以下这些名字:关山月、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

夏晓云也算一个吧,这名字传达了一种朴素而清澈的抒情意味,一如他的画。



《往事随风》



《唐韵》









更多精彩文章 ☟ 


■ 晚霞映红常青松——罗宗海

■ 承古开今的界首彩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彩陶系列专题(三)

■ 著名女雕塑家闫玉敏与界首彩陶的不解之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彩陶系列专题(二)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彩陶系列专题(一)

■ “绽放美丽” | 浙江省第三届女水彩•粉画家邀请展开幕

■ 第二届全国水粉画大展征稿通知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防万映·百影百千画”大型国防教育公益主题展演活动正式启动

■ 用雕塑吟唱民族史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系列展:“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作品展”开幕

■ 黄有维限量珍藏版书画超值收藏价520元!

■ 封思孝|融中西文化精髓创民族时代画风

■ 内蒙古美术馆|馆藏水彩作品

■ 异域风情|2018赵铁军捷克写生之旅水彩作品

■ 张得蒂: 用雕塑艺术凝铸灵魂

■ 刘云生 | 生命的礼赞

■ 民族情韵的视觉呈现——姚殿科作品欣赏

■ 浴血淞沪 英魂永存——记十九路军陵园浮雕墙创作者李汉仪教授

■ 《雕塑华章》(第二辑)作品选

■ 《雕塑华章》(第一辑)作品选

■ 《影响中国美术发展之水彩篇》

■ 一本几年前的水彩画册

■ 匠心|中国当代雕塑名家系列精品丛书——喻平雕塑作品集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包蕾水彩画作品集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王洁水彩画作品集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平台发表之图文,均经版权人授权同意方予以发布(个别转载文章已注明“图文来源:XXXX”或“本文转载自XXXX”)。为了尊重和保护版权人的权益,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另,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均出于为大家提供更广阔的艺术交流空间和扩大大众鉴赏的受众面之非商业性目的,如有不妥之处或涉及其他问题,敬请作者谅解并来电或留言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