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知中国·意在巴黎︱庆祝“中法建交55周年暨纪念留法勤工俭学100周年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开幕

艺术观潮 2021-09-26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



感知中国·意在巴黎

庆祝“中法建交55周年暨纪念留法勤工俭学100周年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开幕



展览前言


为庆祝中法建交55周年以及纪念留法勤工俭学100周年,当地时间2019年3月24日晚,由中国美术馆、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感知中国·意在巴黎——庆祝中法建交55周年暨纪念留法勤工俭学100周年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开幕式现场


本次赴法展览以“纪念留法勤工俭学100周年”为线索,聚焦于中法艺术交流百年历史,从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中国留法艺术家的近500件作品中精选出36件颇具代表性的重要作品进行展出,内容涵盖中国画、油画、雕塑。其中既有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留学法国并蜚声中外的名家作品,也发掘了严德晖等默默耕耘、水准精湛的留法艺术家作品,同时也展出了近年来中法文化交流中产生出的新成果,汇聚了朱德群、吴冠中等法兰西艺术院院士、通讯院士的作品。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蒋建国,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代表、公使衔参赞李少平,中国美术馆馆长、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吴为山,法兰西艺术院院士、轮值主席皮埃尔·卡隆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严振全主持。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严振全主持开幕式


出席开幕式的主要嘉宾还有,法兰西艺术院院士、副主席让·安哥拉,法兰西人文院院士、终身秘书长让-罗伯特·彼得,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推广局局长张雁彬,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际联络局副局长张洪斌,湖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蒋祖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推广局副巡视员赵顺国。法兰西艺术院院士让·卡尔多、克劳德·阿巴吉、菲利普·加赫尔、布雷吉特·特日芙、雅克·胡日赫、布鲁诺·巴贝、弗朗索瓦-贝尔纳·马什,通讯院院士迪迪埃·贝纳姆、让-弗朗索瓦·高力昂等十余位院士,著名汉学家汪德迈,法兰西艺术家协会主席德拉乐芙以及两百余位中法嘉宾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蒋建国致辞


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举办这次“感知中国·意在巴黎”艺术精品展,也是落实中法两国元首关于扎实推进人文交流、加强青年领域交往合作重要共识的一项具体举措。这次,中国美术馆专门对馆藏留法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梳理,把老一辈中国留法艺术家的作品和当代中法文化交流中的新成果,集中到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进行展示,讲述中国故事,对推动新时代中法艺术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代表、公使衔参赞李少平致辞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李少平表示,“感知中国·意在巴黎”展览汇聚了中国美术馆的经典馆藏,使留法艺术家的作品再次回到创作者求学的地方进行展览,机会十分难得。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短暂的留法时光给艺术家无穷的灵感和创造力,赋予他们成就事业的理想和勇气。这些造诣深厚的艺术家,促成了东西方艺术的相互理解与融会贯通,他们是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中国美术馆馆长、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吴为山致辞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中心总部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传统画法同西方油画融合创新,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写意油画,徐悲鸿等大师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今天,我们把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一批当年留学法国的中国艺术家作品带到巴黎来,让它们重回巴黎,不仅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优秀,更体现了中法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无穷魅力。


法兰西艺术院院士、轮值主席皮埃尔·卡隆致辞


法兰西艺术院轮值主席皮埃尔·卡隆表示,我们有幸迎来习近平主席第二次访法,这体现了习主席本人以及中国人民对于法国人民的真挚友谊,对于法国文化的真心爱慕。在此,我要说句肺腑之言,那就是我们法国人民同样热爱着中国人民,同样敬仰着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庆祝勤工俭学运动百年纪念,这次运动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衷心的希望展览大获成功,这将是法中两国人民倾心相交的绝好机会。


嘉宾合影


几百年来,法国一直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化中心之一,法国文化中的绘画、雕塑、建筑、文学、电影等艺术无不令世人向往。20世纪初,中国艺坛形成了赴外留学的热潮,一批批有志青年胸怀救国图强、复兴中国的理想和使命奔赴海外,其中,法国往往是中国学生追寻艺术之梦的首选,巴黎美术学院更是他们心中的圣殿。他们在法国学成之后,有的归国传道授业,有的定居法国,他们热情地投身到艺术革新的浪潮中,为民智启蒙,为艺术拓荒,在中西合璧的融汇中,开创了一条中国美术发展的新路。经过数十载的历史检验,他们中产生了徐悲鸿、林风眠、庞薰琹、颜文樑、刘海粟、刘开渠、吴冠中、熊秉明、赵无极、朱德群等一批杰出艺术家,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艺术创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也诞生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回眸当年,1933年5月,徐悲鸿作为策展人,在法国巴黎国立外国当代美术博物院成功举办了中国美术展览会。展览期间,徐悲鸿与在法国学习美术的17位中囯留学生——张悟真、马霁玉、郑可、唐—禾、黄显之、秦宣夫、刘典樵、唐亮、胡善馀、曾竹绍、吕斯百、常书鸿、谢投八、杨火、周轻鼎、周圭、王临乙在巴黎拍摄了一幅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著名的合影。因缘聚会的是,在本次展览中,徐悲鸿、唐—禾、秦宣夫、胡善余、曾竹绍、吕斯百、常书鸿、周轻鼎、王临乙9人的作品均入展其中,其人数刚好是合影照片中人数的一半,使人尤为感慨!虽然时间的长河奔腾向前,但是作品是艺术家精神的物质载体,日久而弥新,中国美术馆让这批当年留法的中国美术界有识之士的代表性作品重返巴黎,使86年之后的此次艺术汇聚成为中法百年美术交流进程中历史的交响与文化的回响,这也成为此次展览的亮点与传播特色。


1933年5月,徐悲鸿在法国学美术的中国留学生合影于巴黎


2019年3月26日上午,结合此次展览,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还举办了“中法美术交流百年学术研讨会”。中法两国学者共同围绕中国、法国百年以来的美术交流与学术传播等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

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必须有好的作品。”本次展览的主题“意在巴黎”之“意”,即中西艺术交融之意、中法友谊长存之意、中国写意艺术之意以及国际艺术交流绵长之意。通过让“中国留法艺术家的作品回到法国”这种交流形式讲述中国艺术故事,推动中国艺术的交流、分享与传播,弘扬中国精神。相信,巴黎的观众们将在这些呈现历史的精彩作品中感悟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激荡与交融。

谈及此次展览,吴为山馆长说:“历史终究是历史,我们应当站在历史的积淀上放眼未来、开拓创新。所以今天‘感知中国·意在巴黎’展,我们将‘意’立足当代、开创未来,让中法友谊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就像长江、黄河和塞纳河的水,终会奔向人类文明的大海。祝愿这个展览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展览,更是中法交流杰出成果的形象体现。”


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参观展览,吴为山馆长陪同导览


吴为山馆长向参观嘉宾介绍中国美术馆藏精品


本次将展出至2019年4月17日结束。



部分展览作品


徐悲鸿

徐悲鸿1919年—1927年学于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归国后大力推扬现实主义的美术教育思想,此次展览中的滑田友、吕斯百、王临乙、吴作人均是其弟子。

《奔马》创作于1944年,此时已进入抗日战争的关键阶段。在徐悲鸿的绘画创作中,以马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已深入人心,影响深远。这一时期是徐悲鸿画马的鼎盛期,其创作的精品杰作不断。画中的这匹奔马四蹄腾空,意气风发,一往无前,马的骨骼、肌肉,以及结构刻画精当,而鬃毛、尾巴则以大笔散锋劲扫,不但体现了中国写意动物画的时代创造,而且是作者以书入画的写意精神的集中体现。


徐悲鸿《奔马》

纸本设色 / 105×60.8cm

1944年

中国美术馆藏



林风眠

1919年-1927年,林风眠学于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成为极力探索中西艺术融合的重要艺术家。自上世纪50年代,他愈来愈青睐风景,无论是山麓、丘陵、河岸,还是村庄、农舍、田地,都受到他的重视,成为其风景创作的源泉。

此幅《秋》,显然已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山水,而是尝试调谐东西方审美理想的反映。浓墨重彩,和谐无间。其间的色彩、光影,既有对于西方印象派丰富色彩的追溯,在墨色调和下,又折射着中国哲学虚静一体的文化情怀。


林风眠《秋 》

纸本设色 / 64.9×66.2cm

年代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



刘海粟

云海是黄山独特的自然景观,置身其中犹入蓬莱仙境,令人神思飞越,浮想联翩,尤其是在日出和日落时分所形成的彩色云海,最为壮观。

《黄山云海》是刘海粟1954年所作,系其六上黄山创作的油画精品,其家属于2017年捐赠于中国美术馆。作者通过强化大面积的横向云、霞,以及因日光普照而生出的天空与云海交错之感,云气的流动与山石形成的团块相辅相成,又因山势向上而云气横流,显得整幅作品斑斓变幻,富有张力,气象浩瀚,有胸怀宇宙、吞吐大荒之境界。


刘海粟《黄山云海》

布面油彩 / 62×75cm

1954年

中国美术馆藏



吴冠中

吴冠中于1946年—1950年学于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太湖鹅群》创作于1974年,是吴冠中具有写生色彩的代表性油画作品。此作尺幅不大,笔触轻松,色彩丰富,虚实结合,表现了船上的水上人家以及百余只白鹅,生活气息尤为浓厚。在创作上,有的白鹅仅寥寥数笔,即予以呈现,形神兼备,显出作者捕捉形态的高超能力。群鹅的白色,鹅头的红色,渔船的深色,与湖面的蓝灰色,构成一部色彩的交响曲,虽言简意赅,但千变万化。


吴冠中《太湖鹅群》

布面油彩 / 44×59.5cm

1974年

中国美术馆藏



刘开渠

刘开渠是中国美术馆的首任馆长,是中国现代美术馆事业的奠基者和创业者。他24岁负笈欧洲学习美术,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法国著名雕塑家、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朴舍教授,后留在工作室做朴舍教授的助手。1933年,刘开渠应蔡元培、林风眠之邀从法国回到国立杭州艺专担任雕塑系主任、教授。他胸怀远大抱负,塑造民族英雄形象,以激发国人的爱国精神,本次展出的《杜甫胸像》正是他为民族立碑时期的代表作品。


刘开渠《杜甫胸像》

铸铜 / 73×60.7×30.5cm

1961年

中国美术馆藏



滑田友

滑田友在徐悲鸿的帮助之下,1933年学于巴黎高等美术学院,1948年回国。在二次大战烽火下,在抗击日寇侵略的战争中,年轻的中国艺术家身处异国,不忘祖国危难。1938年,滑田友在法国创造了《轰炸》的样稿,1946年完成作品。

此作塑造了一位带着孩子逃难母亲的形象,她惊恐地回首,看着空中又来轰炸的日军飞机,右手搂着怀中的婴儿,左手拉着年幼的孩子,惊慌失色地快步逃离危险地带。这件控诉战争罪恶的雕塑,以小见大,浑然肃穆,既体现西方古典主义雕塑在扎实造型与理想结构的呈现,又吸收了中国传统雕塑中的线性美与整体美,是表现战争题材主题性创作的中国现代经典作品。


滑田友《轰炸》

铸铜 / 109×89×36cm

1946年

中国美术馆藏



熊秉明

熊秉明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雕塑《骆驼》,是由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教授及夫人翁帆女士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的,作品融汇了中国的写意精神和西方的抽象构成,体现出浓厚的哲学意味,也饱含着捐赠者与艺术家之间深厚情谊。


熊秉明《骆驼》

铸铜 / 40×18.5×50.2cm

1958-1959年

中国美术馆藏



展览现场














观众评价


“都是大师!太高兴能在巴黎看到徐悲鸿、刘海粟的作品。作为身处海外的中华儿女,看到这些国宝心情非常激动也非常感动。”当地华人何女士表示。

“我觉得这个展览非常有意思!”著名汉学家汪德迈先生说道,本次展览中徐悲鸿的《马》勾起了他的回忆,汪德迈先生向中国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回顾了他第一次看到中国美术作品时的记忆,他说:“记得我年轻的时候在巴黎上学,看到塞纳河边有很多卖古画的人,他们的箱子里有很多徐悲鸿的马,这是我第一次看中国画的记忆。”

查尔斯·德拉提格是一位电影导演,他对艺术史颇有研究,参观完展览后他对记者表示,这个展览不仅仅是一个艺术作品的展览,从中可以欣赏到展览背后所透出的尊重分享和真诚交流的精神。这对于不同文化艺术之间的对话非常重要。“感谢你们带来了这个展览。”他说。

法兰西艺术院院士让·安哥拉与他的夫人同是雕塑家,安哥拉夫人表示,这些留法勤工俭学的艺术家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奠基者,他们很好地继承了法国艺术语言,同时融合了东方文化的意境。我从这些雕塑作品中看出了中法两国艺术家对泥土的力量感是一致的,这些作品太棒了。

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皮埃尔·卡隆在随后的采访中表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遇由来已久,令人欣喜的是,这种关系一直很持久,这也让人们对于未来备受鼓舞。”

克劳德·伊维尔教授表示,能在巴黎看到这样的展览实在太难得了,这段时期的中国绘画非常重要,他从中看到了当时留法的中国画家在技法上的变化,这为之后的中国绘画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观众们纷纷表示能在法国见到这些历尽百年沧桑的作品,并了解到作品背后的故事,感到非常幸运。展览使观众们深深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END




更多精彩文章 ☟ 


■ 祝贺:“2019‘人与自然’——中国·郑州国际雕塑展优秀作品方案展”开幕

■ 中国美术馆素描、速写作品选

■ 妙笔传神——中国美术馆藏任伯年人物画特展在港展出中

■ 晚霞映红常青松——罗宗海

■ 流光溢彩水云间——夏晓云的水彩艺术

■ 承古开今的界首彩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彩陶系列专题(三)

■ 著名女雕塑家闫玉敏与界首彩陶的不解之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彩陶系列专题(二)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彩陶系列专题(一)

■ 黄有维限量珍藏版书画超值收藏价520元!

■ 封思孝|融中西文化精髓创民族时代画风

■ 《雕塑华章》(第二辑)作品选

■ 《雕塑华章》(第一辑)作品选

■ 《影响中国美术发展之水彩篇》

■ 一本几年前的水彩画册

■ 匠心|中国当代雕塑名家系列精品丛书——喻平雕塑作品集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包蕾水彩画作品集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王洁水彩画作品集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平台发表之图文,均经版权人授权同意方予以发布(个别转载文章已注明“图文来源:XXXX”或“本文转载自XXXX”)。为了尊重和保护版权人的权益,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另,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均出于为大家提供更广阔的艺术交流空间和扩大大众鉴赏的受众面之非商业性目的,如有不妥之处或涉及其他问题,敬请作者谅解并来电或留言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